第六章 兩位永垂不朽的逝者:阿連德和聶魯達
關燈
小
中
大
輕人,他們手中唯一的導遊書就是聶魯達的《二十首情詩》。
他們别無所求,隻期望有機會偶遇詩人,或請他親筆簽名,留下黑島旅行的回憶,就心滿意足了。
那段日子裡,旅館是個歡鬧而嘈雜的地方,聶魯達時不時現身,身穿色彩花哨的披風,頭頂安第斯便帽,身軀龐大,行動遲緩,仿佛教皇一般。
他到旅館來要麼是打電話——他怕受打擾,把自家電話拆掉了——要麼是來找旅館老闆娘堂娜埃萊娜商量當晚在他家給來賓們準備什麼樣的晚宴。
據說旅館餐廳水準頗高,因為聶魯達自己也是世界級的美食專家,能像專業大廚那樣親手烹饪佳肴。
他對宴飲禮數非常挑剔,擺桌的細枝末節都不容馬虎,會多次更換桌布、杯盤、餐具,直到與當晚菜肴搭配妥帖。
他死後十二年,這一切都被蕭索之風滌蕩得幹幹淨淨。
堂娜埃萊娜忍受不了懷舊的折磨,遷居聖地亞哥,小旅館幾近破敗。
然而,偉大詩作終歸留下了一點痕迹:最近一場地震之後,黑島每隔十到十五分鐘就能感覺到大地的震顫,夜以繼日,從不間斷。
黑島大地每時每刻都在震顫 我們走到松林濃蔭掩映下的聶魯達故居前。
故居被大約一米高的木栅欄圍住,這原本是詩人修建以保護私人生活的,如今,木闆上已長出花朵。
一塊告示牌提醒遊人,房子已被警方密封,嚴禁入内,嚴禁拍照。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巡邏警察走到跟前,他說得更明确:“這裡禁止一切行為。
”由于我們抵達前早就知道是這樣,便令意大利攝影師提着笨重又顯眼的設備,存心讓檢查崗哨沒收,而實際暗中夾帶一台更便攜的攝影機。
此外,攝制組分乘三輛汽車,為的是在拍攝過程中就能把膠片送往聖地亞哥,假使我們被扣住,損失的也不過是正在拍攝的素材。
倘若發生意外,他們就裝作不認識我,我和弗朗奇隻是兩名不相幹的無辜遊客。
門從裡面鎖住了,窗戶也用白色窗簾遮擋住。
入口的旗杆上沒有挂旗,因為原先升起旗幟表明詩人在家。
不過,在這片凄慘景象中,花園裡的盛況倒是引人注目,不知是誰把花圃打理得這樣好。
聶魯達的妻子瑪蒂爾德在我們成行前不久去世了。
軍事政變後,她就帶走了家具、書籍以及詩人在漂流的一生中收集的所有神聖和富于個人趣味的收藏。
詩人在世界不同地方有幾套居所,風格都不算簡潔,更确切地說,裝飾繁複而誇張,令人炫目。
大自然的激情被詩人捕捉,不僅融入他的詩作佳篇,還寄托于其收藏的奇特海螺、船首像、夢魇般的蝴蝶、異國情調的杯盞。
在詩人的某一棟房子裡,你會突然在書房中央撞見一匹已制成标本但仍栩栩如生的馬。
在他了不起的創造執念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寫詩,而成就不那麼顯著、輝煌的,則是他随意改造房屋結構的任性之舉。
有套房子的改造很有創意,從客廳到餐廳必先到庭院裡轉一圈。
詩人還備有雨傘,好叫客人不必因為到餐廳吃飯而淋雨着涼。
這些荒唐事,沒有人比他自己更自得其樂了。
他的幾個委内瑞拉朋友勸他,怪癖招緻厄運,這些收藏品不吉利,可能讓主人倒黴。
聽聞此言,他笑得差點背過氣,反駁道,詩歌能破解一切厄運,而他用整整一屋子的駭人收藏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他的主要居所在聖地亞哥的拉普拉塔侯爵街上。
軍事政變幾天後,他白血病舊疾複發,加之悲郁過度,在聖地亞哥的寓所逝世。
寓所被負責鎮壓的軍警分隊劫掠,士兵們用他的藏書在花園裡點起火堆。
聶魯達在巴黎為人民團結政府擔任駐法大使期間,用諾貝爾獎獎金在諾曼底購置了一棟附屬于古城堡的老馬廄,将其改造成居所。
那房子坐落在開滿紅蓮花的水塘邊。
室内屋頂高挑,仿佛教堂的拱頂,詩人穿着長袍坐在床邊接待訪客,如主教般威嚴。
陽光透過幾扇玻璃彩窗照進來,在詩人周身灑上缤紛的色彩,熠熠生輝。
他享受這棟房子的時光不到一年。
不過,在聶魯達的讀者看來,黑島的房子跟他的詩作更相配。
即便詩人去世後,房子處在無人
他們别無所求,隻期望有機會偶遇詩人,或請他親筆簽名,留下黑島旅行的回憶,就心滿意足了。
那段日子裡,旅館是個歡鬧而嘈雜的地方,聶魯達時不時現身,身穿色彩花哨的披風,頭頂安第斯便帽,身軀龐大,行動遲緩,仿佛教皇一般。
他到旅館來要麼是打電話——他怕受打擾,把自家電話拆掉了——要麼是來找旅館老闆娘堂娜埃萊娜商量當晚在他家給來賓們準備什麼樣的晚宴。
據說旅館餐廳水準頗高,因為聶魯達自己也是世界級的美食專家,能像專業大廚那樣親手烹饪佳肴。
他對宴飲禮數非常挑剔,擺桌的細枝末節都不容馬虎,會多次更換桌布、杯盤、餐具,直到與當晚菜肴搭配妥帖。
他死後十二年,這一切都被蕭索之風滌蕩得幹幹淨淨。
堂娜埃萊娜忍受不了懷舊的折磨,遷居聖地亞哥,小旅館幾近破敗。
然而,偉大詩作終歸留下了一點痕迹:最近一場地震之後,黑島每隔十到十五分鐘就能感覺到大地的震顫,夜以繼日,從不間斷。
黑島大地每時每刻都在震顫 我們走到松林濃蔭掩映下的聶魯達故居前。
故居被大約一米高的木栅欄圍住,這原本是詩人修建以保護私人生活的,如今,木闆上已長出花朵。
一塊告示牌提醒遊人,房子已被警方密封,嚴禁入内,嚴禁拍照。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巡邏警察走到跟前,他說得更明确:“這裡禁止一切行為。
”由于我們抵達前早就知道是這樣,便令意大利攝影師提着笨重又顯眼的設備,存心讓檢查崗哨沒收,而實際暗中夾帶一台更便攜的攝影機。
此外,攝制組分乘三輛汽車,為的是在拍攝過程中就能把膠片送往聖地亞哥,假使我們被扣住,損失的也不過是正在拍攝的素材。
倘若發生意外,他們就裝作不認識我,我和弗朗奇隻是兩名不相幹的無辜遊客。
門從裡面鎖住了,窗戶也用白色窗簾遮擋住。
入口的旗杆上沒有挂旗,因為原先升起旗幟表明詩人在家。
不過,在這片凄慘景象中,花園裡的盛況倒是引人注目,不知是誰把花圃打理得這樣好。
聶魯達的妻子瑪蒂爾德在我們成行前不久去世了。
軍事政變後,她就帶走了家具、書籍以及詩人在漂流的一生中收集的所有神聖和富于個人趣味的收藏。
詩人在世界不同地方有幾套居所,風格都不算簡潔,更确切地說,裝飾繁複而誇張,令人炫目。
大自然的激情被詩人捕捉,不僅融入他的詩作佳篇,還寄托于其收藏的奇特海螺、船首像、夢魇般的蝴蝶、異國情調的杯盞。
在詩人的某一棟房子裡,你會突然在書房中央撞見一匹已制成标本但仍栩栩如生的馬。
在他了不起的創造執念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寫詩,而成就不那麼顯著、輝煌的,則是他随意改造房屋結構的任性之舉。
有套房子的改造很有創意,從客廳到餐廳必先到庭院裡轉一圈。
詩人還備有雨傘,好叫客人不必因為到餐廳吃飯而淋雨着涼。
這些荒唐事,沒有人比他自己更自得其樂了。
他的幾個委内瑞拉朋友勸他,怪癖招緻厄運,這些收藏品不吉利,可能讓主人倒黴。
聽聞此言,他笑得差點背過氣,反駁道,詩歌能破解一切厄運,而他用整整一屋子的駭人收藏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他的主要居所在聖地亞哥的拉普拉塔侯爵街上。
軍事政變幾天後,他白血病舊疾複發,加之悲郁過度,在聖地亞哥的寓所逝世。
寓所被負責鎮壓的軍警分隊劫掠,士兵們用他的藏書在花園裡點起火堆。
聶魯達在巴黎為人民團結政府擔任駐法大使期間,用諾貝爾獎獎金在諾曼底購置了一棟附屬于古城堡的老馬廄,将其改造成居所。
那房子坐落在開滿紅蓮花的水塘邊。
室内屋頂高挑,仿佛教堂的拱頂,詩人穿着長袍坐在床邊接待訪客,如主教般威嚴。
陽光透過幾扇玻璃彩窗照進來,在詩人周身灑上缤紛的色彩,熠熠生輝。
他享受這棟房子的時光不到一年。
不過,在聶魯達的讀者看來,黑島的房子跟他的詩作更相配。
即便詩人去世後,房子處在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