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聖地亞哥的五個基準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次驚險發生在老舊的卡雷拉酒店,從這家酒店正面窗戶望出去,能看到拉莫内達宮的全貌。
這地方的驚險在于它叫人後怕。
就在我們離開酒店幾天後,有一對年輕男女假扮度蜜月的新婚夫妻,入住我們隔壁房間。
他們在照相機三腳架上安放了一台裝有延遲操作系統的火箭筒,發射方向對準了皮諾切特的辦公室。
他們的行動理念和設備都是一流的,皮諾切特在他們設定好的時刻正在自己的辦公室裡。
但發射的後坐力震散了三腳架,失去準星的火箭筒在酒店房間裡爆炸了。
聖地亞哥的五個基準點 進入智利的第二周,星期五,我和弗朗奇決定在次日乘車到智利内陸,第一站是康塞普西翁。
直到那時,我們還沒能給聖地亞哥合法公開的政治家和從事秘密鬥争的領袖們做訪談,也沒能拍攝到拉莫内達宮的内景。
前者需要事先做周密的準備,埃萊娜正以可敬的勤奮精神在安排。
拉莫内達宮内景拍攝的申請已經通過批準,但正式書面許可要等下周才能到手。
于是,我和弗朗奇想利用這段時間到内地拍攝。
為此我們打電話通知法國組,一旦完成在北方的拍攝工作就返回聖地亞哥,同時荷蘭組将繼續在南方拍攝,一直拍到蒙特港,然後在當地待命。
我本人則像此前一樣,繼續跟意大利組一同工作。
按照計劃,星期五這一天将拍攝我本人在街上執導電影的片段,好讓獨裁政府的情報部門不能否認在智利主導拍攝的正是我本人。
我們選擇拍攝聖地亞哥最具特色的五個地标:拉莫内達宮外景、森林公園、馬波丘橋、聖克裡斯托瓦爾山和聖方濟各教堂。
為了拍攝時不耽誤一分鐘,格拉齊雅幾天前就已踩點,研究機位,因為我們約定每個地點隻拍攝兩小時,或者說,全部地點要在十個小時内拍完。
每場拍攝我都比攝制組晚到十五分鐘,無須跟任何成員說話,到場後立即融入當地人流,用事先約定的手勢提示格拉齊雅。
拉莫内達宮占據了整個街區,主要建築立面在南北兩側。
南側朝向林蔭街旁的布爾内斯廣場,外交部就在拉莫内達宮這一側辦公。
北側朝向憲法廣場,是共和國總統府的所在地。
九月十一日轟炸發生後,拉莫内達宮受損,總統府那一側成了一片瓦礫廢墟,無人問津。
此後,軍政府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的舊樓裡臨時辦公。
那是棟二十層的建築,軍政府急于展現自身的合法性,便搬出自由派名人堂疊戈·波爾塔雷斯的名字來命名這棟大樓。
軍政府在那裡駐紮了差不多十年,直到拉莫内達宮漫長的修繕工程竣工。
修繕期間,總統府增添了一些名副其實的地下工事:防彈地下室、秘密通道、逃生門、通向大街下方政府停車場的緊急通道。
然而,在聖地亞哥,人們紛紛相傳,皮諾切特這一重重形式主義的努力都因無法系上奧希金斯總統的绶帶而大打折扣。
國父奧希金斯是智利合法權力的象征,而他的绶帶在轟炸總統府當天的大火中失蹤了。
某次,軍政府的一個官員企圖颠覆這個傳聞,聲稱第一批占領總統府的軍官們早已從烈焰中挽救了绶帶,但沒人相信這個幼稚可笑的謊言。
意大利組于上午九點前就位,在國父貝爾納多·奧希金斯紀念碑前完成了拉莫内達宮臨林蔭街那一側的拍攝。
國父紀念碑前設置了一盞煤氣長明燈,名為“自由之火”。
攝制組随後轉去拍攝另一側。
在那一側能看到總統府的精英衛隊,他們比一般的衛隊官兵更加英俊高傲。
此刻,衛隊正進行每日例行兩次的換崗儀式,引來世界各地好奇的遊客圍觀。
雖不像倫敦白金漢宮前那麼人頭攢動,但現場的陣勢同樣不小。
總統府這一側的警戒也更加森嚴。
于是,當衛隊瞥見意大利攝制組正準備拍攝時,便急匆匆沖過來要求出示拍攝許可,其實在林蔭街那一側,攝制組已出示過一次了。
真是毫無例外:隻要舉起攝影機鏡頭,不管在城市的哪個角落,一定會出現軍警要求出示拍攝許可。
我正巧在這一刻趕到。
我們的攝影師烏戈是個友善而果敢的小夥子,在接連不斷的攝影冒險中,他能像個日本遊客一般善于找樂子。
此時,他一隻手掏出拍攝許可給衛兵看,另一隻手趁其不備,繼續拍攝那名士兵。
弗朗奇把我載到四個街區之外的地方,約好十五分鐘後,在總統府再往前四個街區的地方接我。
這是個寒冷而多霧的清晨,典型的智利初秋天氣。
雖然裹着冬裝外套,我還是凍得直打哆嗦。
為了讓身體暖起來,我随着疾步前行的人流,匆匆走過四個街區。
我故意向前多走了兩個街區,等待攝制組完成身份檢查手
這地方的驚險在于它叫人後怕。
就在我們離開酒店幾天後,有一對年輕男女假扮度蜜月的新婚夫妻,入住我們隔壁房間。
他們在照相機三腳架上安放了一台裝有延遲操作系統的火箭筒,發射方向對準了皮諾切特的辦公室。
他們的行動理念和設備都是一流的,皮諾切特在他們設定好的時刻正在自己的辦公室裡。
但發射的後坐力震散了三腳架,失去準星的火箭筒在酒店房間裡爆炸了。
聖地亞哥的五個基準點 進入智利的第二周,星期五,我和弗朗奇決定在次日乘車到智利内陸,第一站是康塞普西翁。
直到那時,我們還沒能給聖地亞哥合法公開的政治家和從事秘密鬥争的領袖們做訪談,也沒能拍攝到拉莫内達宮的内景。
前者需要事先做周密的準備,埃萊娜正以可敬的勤奮精神在安排。
拉莫内達宮内景拍攝的申請已經通過批準,但正式書面許可要等下周才能到手。
于是,我和弗朗奇想利用這段時間到内地拍攝。
為此我們打電話通知法國組,一旦完成在北方的拍攝工作就返回聖地亞哥,同時荷蘭組将繼續在南方拍攝,一直拍到蒙特港,然後在當地待命。
我本人則像此前一樣,繼續跟意大利組一同工作。
按照計劃,星期五這一天将拍攝我本人在街上執導電影的片段,好讓獨裁政府的情報部門不能否認在智利主導拍攝的正是我本人。
我們選擇拍攝聖地亞哥最具特色的五個地标:拉莫内達宮外景、森林公園、馬波丘橋、聖克裡斯托瓦爾山和聖方濟各教堂。
為了拍攝時不耽誤一分鐘,格拉齊雅幾天前就已踩點,研究機位,因為我們約定每個地點隻拍攝兩小時,或者說,全部地點要在十個小時内拍完。
每場拍攝我都比攝制組晚到十五分鐘,無須跟任何成員說話,到場後立即融入當地人流,用事先約定的手勢提示格拉齊雅。
拉莫内達宮占據了整個街區,主要建築立面在南北兩側。
南側朝向林蔭街旁的布爾内斯廣場,外交部就在拉莫内達宮這一側辦公。
北側朝向憲法廣場,是共和國總統府的所在地。
九月十一日轟炸發生後,拉莫内達宮受損,總統府那一側成了一片瓦礫廢墟,無人問津。
此後,軍政府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的舊樓裡臨時辦公。
那是棟二十層的建築,軍政府急于展現自身的合法性,便搬出自由派名人堂疊戈·波爾塔雷斯的名字來命名這棟大樓。
軍政府在那裡駐紮了差不多十年,直到拉莫内達宮漫長的修繕工程竣工。
修繕期間,總統府增添了一些名副其實的地下工事:防彈地下室、秘密通道、逃生門、通向大街下方政府停車場的緊急通道。
然而,在聖地亞哥,人們紛紛相傳,皮諾切特這一重重形式主義的努力都因無法系上奧希金斯總統的绶帶而大打折扣。
國父奧希金斯是智利合法權力的象征,而他的绶帶在轟炸總統府當天的大火中失蹤了。
某次,軍政府的一個官員企圖颠覆這個傳聞,聲稱第一批占領總統府的軍官們早已從烈焰中挽救了绶帶,但沒人相信這個幼稚可笑的謊言。
意大利組于上午九點前就位,在國父貝爾納多·奧希金斯紀念碑前完成了拉莫内達宮臨林蔭街那一側的拍攝。
國父紀念碑前設置了一盞煤氣長明燈,名為“自由之火”。
攝制組随後轉去拍攝另一側。
在那一側能看到總統府的精英衛隊,他們比一般的衛隊官兵更加英俊高傲。
此刻,衛隊正進行每日例行兩次的換崗儀式,引來世界各地好奇的遊客圍觀。
雖不像倫敦白金漢宮前那麼人頭攢動,但現場的陣勢同樣不小。
總統府這一側的警戒也更加森嚴。
于是,當衛隊瞥見意大利攝制組正準備拍攝時,便急匆匆沖過來要求出示拍攝許可,其實在林蔭街那一側,攝制組已出示過一次了。
真是毫無例外:隻要舉起攝影機鏡頭,不管在城市的哪個角落,一定會出現軍警要求出示拍攝許可。
我正巧在這一刻趕到。
我們的攝影師烏戈是個友善而果敢的小夥子,在接連不斷的攝影冒險中,他能像個日本遊客一般善于找樂子。
此時,他一隻手掏出拍攝許可給衛兵看,另一隻手趁其不備,繼續拍攝那名士兵。
弗朗奇把我載到四個街區之外的地方,約好十五分鐘後,在總統府再往前四個街區的地方接我。
這是個寒冷而多霧的清晨,典型的智利初秋天氣。
雖然裹着冬裝外套,我還是凍得直打哆嗦。
為了讓身體暖起來,我随着疾步前行的人流,匆匆走過四個街區。
我故意向前多走了兩個街區,等待攝制組完成身份檢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