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聖地亞哥的五個基準點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又在聖地亞哥拍攝了五天,這段時間足以證明我們的工作模式切實可行。
與此同時,我與北方的法國攝制組和南方的荷蘭攝制組保持聯系。
埃萊娜的聯絡工作也頗見成效,我們打算采訪一些地下運動領袖和具有合法身份的政界人士,采訪安排也越來越有眉目了。
至于我自己,我仍舊忍受着隐匿身份的痛苦。
這對我而言,是一種艱難的犧牲,因為許多親朋好友我都想探望,首先就是我的父母,此外我還想重溫青年時代的許多片段。
但現在,至少在電影拍完之前,他們得跟我絕對保持隔離。
我壓抑着自己的情感,承受着在祖國土地上流亡的奇特狀态——最痛苦的流亡莫過于此。
我很少獨自上街,但仍然覺得孤單。
不管走到哪兒,即便自己注意不到,抵抗組織的眼線也會時刻照看着我。
隻有當我跟絕對信任的人見面,同時我也不希望會見者在别的朋友面前暴露身份的時候,我才會提前請求安保人員撤離。
在埃萊娜成功地協助我,使工作走上正軌後,我在保護自己方面也接受了不少訓練,因此沒出現任何纰漏。
電影如預想的那樣持續拍攝,沒有哪位合作者由于我的疏忽或錯誤而遭遇任何麻煩。
然而,離開智利後,一位秘密行動的負責人用開玩笑的口氣對我說: “有史以來,還沒有哪次地下行動,如此頻繁又危險地打破了那麼多條安保原則。
”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已然提前完成在聖地亞哥的拍攝計劃。
我們制定了一個非常靈活的方案,允許随時随地做出任何調整,而事實證明,在一座無法預測的城市裡拍攝,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聖地亞哥每時每刻都能出人意料,而意外冒出的念頭也給我們帶來新的靈感。
截至當時,我們已經換了三家酒店。
征服者酒店舒适便捷,但它正位于鎮壓勢力的中心,我們有理由确信這家酒店是監控最嚴密的地點之一。
可其他的五星級酒店也沒什麼兩樣,因為總有許多外國人出出進進,而外國人在獨裁政府安全部門的眼裡,原則上全都屬于可疑對象。
不過,那些二流酒店對出入人員的檢查往往更嚴,我們擔心住在那些地方更易引人注目。
因此,最安全的辦法莫過于兩三天搬一次家,也不管酒店是幾星級的,而且決不折回原先住過的酒店,因為我有點迷信,認為回到曾經冒過風險的地方難免會出事。
這種執念可以追溯到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那一天,空軍轟炸了總統府拉莫内達宮,全城陷入騷亂。
我趕到智利電影公司的辦公室,跟長期合作的同事們商量怎樣對抗政變。
我本已從容地從電影公司脫身,開着車把一些可能有生命危險的朋友送到森林公園,但這時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重新跑回了電影公司。
所幸出現奇迹,我死裡逃生,正如前面已經講過的那樣。
除了更換酒店以外,我們采取了另一項預防措施:第三次搬家之後,我和埃萊娜開始分房入住,各自使用新身份。
有時候我自稱是經理,而她是秘書;有時候我倆裝作不認識。
逐步分開也正好符合我倆此時的相處狀态,盡管我們兩人在人際關系上越發尴尬,工作上還算順暢。
應該說,在我們入住過的衆多酒店中,隻有兩家引起了我們的警覺。
第一家是喜來登酒店。
入住當天,我剛要就寝時,床頭櫃上的電話響了。
當時埃萊娜去參加一個秘密會議,時間比她預計的要長,宵禁前趕不回來就得在集會地點借宿,這種情況已發生過多次。
半夢半醒間我接起電話,但根本不記得自己身在何處,更糟的是,我不記得那一刻自己的身份。
一個智利口音的女人叫了我的假名。
我剛想回答不認識這位先生,但一下子警醒過來,意識到此時此刻會有人用這個名字找我。
那是酒店接線員的電話,她說有找我的長途電話打進來。
一秒鐘裡,我快速思量,除了埃萊娜和弗朗奇沒人知道我住在哪兒,他們兩個也不會用這種方式在淩晨時分給我打電話,還僞裝成長途,除非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于是我決定接這個電話。
電話另一端,一個女人用英語跟我說了一通親昵的話,一會兒叫我親愛的,一會兒又喊甜心、寶貝。
終于等到我插空回話,我趕緊告訴她我不講英語。
那女人一聽,嬌嗔地罵了一句“靠”,就挂了電話。
試圖跟酒店接線員搞清楚情況也是白費功夫,唯一的發現是,還有兩位入住酒店的男士,他們的姓名跟我護照上的假名有點像。
那一晚我一分鐘也睡不着了,挨到第二天早晨七點埃萊娜進門,我們即刻搬到了另一家酒店。
與此同時,我與北方的法國攝制組和南方的荷蘭攝制組保持聯系。
埃萊娜的聯絡工作也頗見成效,我們打算采訪一些地下運動領袖和具有合法身份的政界人士,采訪安排也越來越有眉目了。
至于我自己,我仍舊忍受着隐匿身份的痛苦。
這對我而言,是一種艱難的犧牲,因為許多親朋好友我都想探望,首先就是我的父母,此外我還想重溫青年時代的許多片段。
但現在,至少在電影拍完之前,他們得跟我絕對保持隔離。
我壓抑着自己的情感,承受着在祖國土地上流亡的奇特狀态——最痛苦的流亡莫過于此。
我很少獨自上街,但仍然覺得孤單。
不管走到哪兒,即便自己注意不到,抵抗組織的眼線也會時刻照看着我。
隻有當我跟絕對信任的人見面,同時我也不希望會見者在别的朋友面前暴露身份的時候,我才會提前請求安保人員撤離。
在埃萊娜成功地協助我,使工作走上正軌後,我在保護自己方面也接受了不少訓練,因此沒出現任何纰漏。
電影如預想的那樣持續拍攝,沒有哪位合作者由于我的疏忽或錯誤而遭遇任何麻煩。
然而,離開智利後,一位秘密行動的負責人用開玩笑的口氣對我說: “有史以來,還沒有哪次地下行動,如此頻繁又危險地打破了那麼多條安保原則。
”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已然提前完成在聖地亞哥的拍攝計劃。
我們制定了一個非常靈活的方案,允許随時随地做出任何調整,而事實證明,在一座無法預測的城市裡拍攝,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聖地亞哥每時每刻都能出人意料,而意外冒出的念頭也給我們帶來新的靈感。
截至當時,我們已經換了三家酒店。
征服者酒店舒适便捷,但它正位于鎮壓勢力的中心,我們有理由确信這家酒店是監控最嚴密的地點之一。
可其他的五星級酒店也沒什麼兩樣,因為總有許多外國人出出進進,而外國人在獨裁政府安全部門的眼裡,原則上全都屬于可疑對象。
不過,那些二流酒店對出入人員的檢查往往更嚴,我們擔心住在那些地方更易引人注目。
因此,最安全的辦法莫過于兩三天搬一次家,也不管酒店是幾星級的,而且決不折回原先住過的酒店,因為我有點迷信,認為回到曾經冒過風險的地方難免會出事。
這種執念可以追溯到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那一天,空軍轟炸了總統府拉莫内達宮,全城陷入騷亂。
我趕到智利電影公司的辦公室,跟長期合作的同事們商量怎樣對抗政變。
我本已從容地從電影公司脫身,開着車把一些可能有生命危險的朋友送到森林公園,但這時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重新跑回了電影公司。
所幸出現奇迹,我死裡逃生,正如前面已經講過的那樣。
除了更換酒店以外,我們采取了另一項預防措施:第三次搬家之後,我和埃萊娜開始分房入住,各自使用新身份。
有時候我自稱是經理,而她是秘書;有時候我倆裝作不認識。
逐步分開也正好符合我倆此時的相處狀态,盡管我們兩人在人際關系上越發尴尬,工作上還算順暢。
應該說,在我們入住過的衆多酒店中,隻有兩家引起了我們的警覺。
第一家是喜來登酒店。
入住當天,我剛要就寝時,床頭櫃上的電話響了。
當時埃萊娜去參加一個秘密會議,時間比她預計的要長,宵禁前趕不回來就得在集會地點借宿,這種情況已發生過多次。
半夢半醒間我接起電話,但根本不記得自己身在何處,更糟的是,我不記得那一刻自己的身份。
一個智利口音的女人叫了我的假名。
我剛想回答不認識這位先生,但一下子警醒過來,意識到此時此刻會有人用這個名字找我。
那是酒店接線員的電話,她說有找我的長途電話打進來。
一秒鐘裡,我快速思量,除了埃萊娜和弗朗奇沒人知道我住在哪兒,他們兩個也不會用這種方式在淩晨時分給我打電話,還僞裝成長途,除非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于是我決定接這個電話。
電話另一端,一個女人用英語跟我說了一通親昵的話,一會兒叫我親愛的,一會兒又喊甜心、寶貝。
終于等到我插空回話,我趕緊告訴她我不講英語。
那女人一聽,嬌嗔地罵了一句“靠”,就挂了電話。
試圖跟酒店接線員搞清楚情況也是白費功夫,唯一的發現是,還有兩位入住酒店的男士,他們的姓名跟我護照上的假名有點像。
那一晚我一分鐘也睡不着了,挨到第二天早晨七點埃萊娜進門,我們即刻搬到了另一家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