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留下的人也是流亡者
關燈
小
中
大
她指的是烏拉圭最近回歸了民主選舉制,說這話時,她語氣中有一種緬懷過去的溫柔。
我假裝心不在焉,想讓她說得更明白些,希望她透露一點有關個人處境的隐衷,但沒有成功。
不過,她倒是毫無保留地向我講起了智利缺乏個人自由,還面臨嚴峻的失業問題。
說話間,她還指給我看長椅那邊的失業者、小醜、音樂家和異裝者,這會兒,那群人越聚越多了。
“瞧那夥人,”她對我說,“整天待在這兒等救助,因為沒工作。
我們的國家在挨餓。
” 我任由她自說自話。
而後,我估摸着第一遍踩點已過去半小時,便起身告辭,開始第二遍走位。
此時,格拉齊雅下達了拍攝命令,還指示攝影師,不要靠近給我特寫,别讓警察注意到我。
但問題恰好相反:是我自己無法将目光從警察身上移開,因為他們對我來說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雖然智利一直都有沿街叫賣的商販,我卻不記得數量有現在這麼多。
在商業中心很難有一個地方遇不到小販們默默排開的長隊。
商販人數多,貨物品類雜,這個現象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征兆。
路邊攤販裡有失業的醫生、落魄的工程師,能看見某位氣質好似侯爵夫人的女士正廉價抛售她原先鐘愛的衣服,還能瞧見一夥孤兒在人群中兜售偷來的東西,或者貧困的主婦推銷自家烘烤的面包。
但所有這些不幸的買賣人即便一無所有,也不肯失去自己的尊嚴。
有人站在貨攤後面卻仍然穿着從前在堂皇的辦公室裡所穿的正裝。
一位出租車司機,原先是富裕的紡織品商人,他開車載我幾個小時,逛遍了半個城區,最後卻堅決不肯收費。
當攝影師拍攝廣場環境時,我獨自在人群間穿梭,捕捉将來可以充當影像解說的談話片段,同時留心不要牽扯進以後有可能在銀幕上被認出來的人。
格拉齊雅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我,我也在觀察她。
跟從我的指示,她首先仰拍最高的建築物,而後鏡頭一點點降下來,将攝影機移向近旁,最後拍那些警察的臉。
我們想捕捉他們臉上緊張的表情。
臨近正午,廣場上越發熱鬧,他們的緊張感也越發明顯。
但警察們很快注意到了攝影機移動的軌迹,察覺自己正在被人觀察,于是立即要求格拉齊雅出示在街上拍攝的許可證。
我望見格拉齊雅給他看了許可證,警察似乎很快就表示了滿意,我便如釋重負地繼續走位。
後來我才知道,警察告訴格拉齊雅不準拍他們的人,但格拉齊雅反駁說,許可證上可沒注明有什麼禁忌,她還搬出了攝制組成員的意大利國籍,表示不接受原先未曾告知的命令。
警察沒再多說什麼。
這個情況讓我很感興趣,因為事實證明,歐洲攝制組在智利确實具有我們先前所預想的優勢。
留下的人也是流亡者 警察成了讓我着迷的心結。
幾次經過警察身邊,我總想找個機會跟他們攀談幾句。
突然,憑借一股無法抗拒的沖動,我走到一支巡邏隊跟前,打聽起那棟殖民時期風格的市政府大樓的情況。
這座建築在三月的地震裡遭到了破壞,眼下正在修繕。
回答我問題的那個警察根本沒正眼瞧我,他的目光仍在掃視廣場,不肯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身旁同事的态度也一模一樣,不過,當他聽出我是故意抛出一些傻乎乎的問題時,斜睨的目光裡越發流露出厭煩。
而後,他眉頭緊鎖盯着我,喝令道: “走開!” 就在此時,之前困擾我的咒語已經解開,警察帶給我的惴惴不安轉化成了一股得意勁兒。
我非但沒服從命令,反而給他們上了一堂禮儀課,教訓他們面對和平守法、充滿好奇心的外國遊客,應該表現出怎樣的得體舉止。
然而,還沒等我發覺自己僞裝的烏拉圭口音不足以對付這樣複雜的申辯,那個警察已經受不了我的長篇大論,勒令我出示身份證件。
整趟旅行裡恐怕再沒有哪個場景讓我如此擔驚受怕。
腦海中快速閃過所有念頭:争取時間,死撐下去,甚至拔腿就逃,哪怕明知他們會很快追上我。
我還想到了埃萊娜,此時不知她跑到哪兒去了;我隻能瞥見遠處攝影機映出的微光,攝影師會拍下一切,這确鑿的證據足以向海外擴散我被捕的消息。
還有弗朗奇,他肯定在不遠處,憑我對他的了解,他絕不會容許我離開他的視線。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出示護照,讓警察查驗身份,此前在幾個機場,這本護照都經受住了考驗。
但我擔心警察會搜身,因為那一刻,我猛然想到自己
我假裝心不在焉,想讓她說得更明白些,希望她透露一點有關個人處境的隐衷,但沒有成功。
不過,她倒是毫無保留地向我講起了智利缺乏個人自由,還面臨嚴峻的失業問題。
說話間,她還指給我看長椅那邊的失業者、小醜、音樂家和異裝者,這會兒,那群人越聚越多了。
“瞧那夥人,”她對我說,“整天待在這兒等救助,因為沒工作。
我們的國家在挨餓。
” 我任由她自說自話。
而後,我估摸着第一遍踩點已過去半小時,便起身告辭,開始第二遍走位。
此時,格拉齊雅下達了拍攝命令,還指示攝影師,不要靠近給我特寫,别讓警察注意到我。
但問題恰好相反:是我自己無法将目光從警察身上移開,因為他們對我來說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雖然智利一直都有沿街叫賣的商販,我卻不記得數量有現在這麼多。
在商業中心很難有一個地方遇不到小販們默默排開的長隊。
商販人數多,貨物品類雜,這個現象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征兆。
路邊攤販裡有失業的醫生、落魄的工程師,能看見某位氣質好似侯爵夫人的女士正廉價抛售她原先鐘愛的衣服,還能瞧見一夥孤兒在人群中兜售偷來的東西,或者貧困的主婦推銷自家烘烤的面包。
但所有這些不幸的買賣人即便一無所有,也不肯失去自己的尊嚴。
有人站在貨攤後面卻仍然穿着從前在堂皇的辦公室裡所穿的正裝。
一位出租車司機,原先是富裕的紡織品商人,他開車載我幾個小時,逛遍了半個城區,最後卻堅決不肯收費。
當攝影師拍攝廣場環境時,我獨自在人群間穿梭,捕捉将來可以充當影像解說的談話片段,同時留心不要牽扯進以後有可能在銀幕上被認出來的人。
格拉齊雅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我,我也在觀察她。
跟從我的指示,她首先仰拍最高的建築物,而後鏡頭一點點降下來,将攝影機移向近旁,最後拍那些警察的臉。
我們想捕捉他們臉上緊張的表情。
臨近正午,廣場上越發熱鬧,他們的緊張感也越發明顯。
但警察們很快注意到了攝影機移動的軌迹,察覺自己正在被人觀察,于是立即要求格拉齊雅出示在街上拍攝的許可證。
我望見格拉齊雅給他看了許可證,警察似乎很快就表示了滿意,我便如釋重負地繼續走位。
後來我才知道,警察告訴格拉齊雅不準拍他們的人,但格拉齊雅反駁說,許可證上可沒注明有什麼禁忌,她還搬出了攝制組成員的意大利國籍,表示不接受原先未曾告知的命令。
警察沒再多說什麼。
這個情況讓我很感興趣,因為事實證明,歐洲攝制組在智利确實具有我們先前所預想的優勢。
留下的人也是流亡者 警察成了讓我着迷的心結。
幾次經過警察身邊,我總想找個機會跟他們攀談幾句。
突然,憑借一股無法抗拒的沖動,我走到一支巡邏隊跟前,打聽起那棟殖民時期風格的市政府大樓的情況。
這座建築在三月的地震裡遭到了破壞,眼下正在修繕。
回答我問題的那個警察根本沒正眼瞧我,他的目光仍在掃視廣場,不肯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身旁同事的态度也一模一樣,不過,當他聽出我是故意抛出一些傻乎乎的問題時,斜睨的目光裡越發流露出厭煩。
而後,他眉頭緊鎖盯着我,喝令道: “走開!” 就在此時,之前困擾我的咒語已經解開,警察帶給我的惴惴不安轉化成了一股得意勁兒。
我非但沒服從命令,反而給他們上了一堂禮儀課,教訓他們面對和平守法、充滿好奇心的外國遊客,應該表現出怎樣的得體舉止。
然而,還沒等我發覺自己僞裝的烏拉圭口音不足以對付這樣複雜的申辯,那個警察已經受不了我的長篇大論,勒令我出示身份證件。
整趟旅行裡恐怕再沒有哪個場景讓我如此擔驚受怕。
腦海中快速閃過所有念頭:争取時間,死撐下去,甚至拔腿就逃,哪怕明知他們會很快追上我。
我還想到了埃萊娜,此時不知她跑到哪兒去了;我隻能瞥見遠處攝影機映出的微光,攝影師會拍下一切,這确鑿的證據足以向海外擴散我被捕的消息。
還有弗朗奇,他肯定在不遠處,憑我對他的了解,他絕不會容許我離開他的視線。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出示護照,讓警察查驗身份,此前在幾個機場,這本護照都經受住了考驗。
但我擔心警察會搜身,因為那一刻,我猛然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