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阿蘭·朱耶[1]
經曆過法國巴黎銀行一案、道達爾一案的新聞,這場發生在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部之間的糾紛,引發了新聞界的廣泛評論與質疑。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了由議員參加的調查委員會,試圖查明法國是怎樣将“工業明珠”拱手讓給美國的。阿爾斯通首席執行官一邊發表一些帶有安撫意味的聲明,一邊還在不停地揭露他人,他聲稱有一場針對他個人的陰謀活動。的确,在整幅事件拼圖中,我們還缺少很多碎片。因為無論是阿爾斯通的管理層,還是通用電氣的管理層,都在回避向各自的董事會和法國的調查委員會披露全部細節。阿爾斯通犯下了錯誤,而且正如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那樣,它罔顧危險、一錯再錯,這令我們萬分痛心。
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更加容易理解,阿爾斯通管理層為何如此畏畏縮縮,因為需要他們承認的,恰恰是他們不可能承認的。當他們意識到,因向外國公職人員行賄或共謀行賄而有可能被檢方起訴時,有些人便試圖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保全自己。
然而現實卻是,十幾年來,歐洲企業一直是美國司法部的打擊對象。這些企業不僅被處以天價罰單,還被置于美國的“監管”之下——美國并不滿足于将巨額罰款收入囊中,它們還想在未來數年裡,在這些企業内部強行安插“督察”。
這群“督察”由美國人任命,卻要由法國公司支付薪水,其職責就是确保公司遵守合規制度。隻是,這些制度雖然符合大西洋彼岸的标準,卻未必和法國的企業道德觀一緻,更不用說法國的總體道德觀。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随着《薩潘第二法案》的出台,在深入打擊腐敗行為的同時,法國的企業也能受到保護,逐步使局面步入正軌。
讀過這本書後,法國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的管理者便能掌握相關知識,真正理解美國為了赢得勝利、實現本國目标所采取的各種方法與手段。事實上,通過頒布一系列法案,美國已經逐步拓寬了反腐敗的鬥争範圍和鬥争内容。美國憑借自己的情報機構,發動了戰争機器,可以起訴任何不遵守美國單方面法規的人。的确,依靠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技術,美國作為“世界警察”,行動更加方便!
誠然,任何人都不能無視法律。但在反腐敗鬥争方面,美國法律具有域外管轄權的特點,這也是一直飽受争議的。尤其是考慮到這種域外管轄權并不對等,國際上許多法學家都認為,這屬于濫用司法權,強制執行。不僅美國《反海外腐敗法》是這樣,在其他問題上也是這樣。正如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所說,面對所有優先從美國的對手那裡購買軍火的人、面對所有想要和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做生意的人,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會毫不猶豫地對其加以制裁。
面對這樣一套倚仗軍事實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術的帝國主義邏輯,其他國家沒有反抗的餘地:要麼屈服,要麼合作,要麼消失。面對美國的這種行徑,我們必須放棄幻想,着眼現實。我們所處的環境,既非小布什總統說的“硬實力”,也非克林頓總統說的“巧實力”,更非奧巴馬總統說的“軟實力”。我們正處于美國“韌實力”的控制下,而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對此,法國政府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政府居然毫無反抗手段,這正常嗎?難道我們已經變得如此弱小?忍辱負重、退縮不前難道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的經曆,和他用精妙筆法講述的這一切,其意義勝過一部小說,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21世紀的真實案例。但願皮耶魯齊的噩夢就此終止,如果其他法國企業仍然對此不以為然,對國際競争的殘酷現狀視若不見,對某些國家的行徑置若罔聞,那麼這些企業依舊會任人宰割。但願這本書能讓它們睜開雙眼,開始思考。隻有這樣,皮耶魯齊遭受的苦難才沒有白費。
[1]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前情報總監,經濟情報前高級負責人,法國經濟情報研究院院長。
經曆過法國巴黎銀行一案、道達爾一案的新聞,這場發生在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部之間的糾紛,引發了新聞界的廣泛評論與質疑。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了由議員參加的調查委員會,試圖查明法國是怎樣将“工業明珠”拱手讓給美國的。阿爾斯通首席執行官一邊發表一些帶有安撫意味的聲明,一邊還在不停地揭露他人,他聲稱有一場針對他個人的陰謀活動。的确,在整幅事件拼圖中,我們還缺少很多碎片。因為無論是阿爾斯通的管理層,還是通用電氣的管理層,都在回避向各自的董事會和法國的調查委員會披露全部細節。阿爾斯通犯下了錯誤,而且正如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那樣,它罔顧危險、一錯再錯,這令我們萬分痛心。
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更加容易理解,阿爾斯通管理層為何如此畏畏縮縮,因為需要他們承認的,恰恰是他們不可能承認的。當他們意識到,因向外國公職人員行賄或共謀行賄而有可能被檢方起訴時,有些人便試圖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保全自己。
然而現實卻是,十幾年來,歐洲企業一直是美國司法部的打擊對象。這些企業不僅被處以天價罰單,還被置于美國的“監管”之下——美國并不滿足于将巨額罰款收入囊中,它們還想在未來數年裡,在這些企業内部強行安插“督察”。
這群“督察”由美國人任命,卻要由法國公司支付薪水,其職責就是确保公司遵守合規制度。隻是,這些制度雖然符合大西洋彼岸的标準,卻未必和法國的企業道德觀一緻,更不用說法國的總體道德觀。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随着《薩潘第二法案》的出台,在深入打擊腐敗行為的同時,法國的企業也能受到保護,逐步使局面步入正軌。
讀過這本書後,法國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的管理者便能掌握相關知識,真正理解美國為了赢得勝利、實現本國目标所采取的各種方法與手段。事實上,通過頒布一系列法案,美國已經逐步拓寬了反腐敗的鬥争範圍和鬥争内容。美國憑借自己的情報機構,發動了戰争機器,可以起訴任何不遵守美國單方面法規的人。的确,依靠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技術,美國作為“世界警察”,行動更加方便!
誠然,任何人都不能無視法律。但在反腐敗鬥争方面,美國法律具有域外管轄權的特點,這也是一直飽受争議的。尤其是考慮到這種域外管轄權并不對等,國際上許多法學家都認為,這屬于濫用司法權,強制執行。不僅美國《反海外腐敗法》是這樣,在其他問題上也是這樣。正如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所說,面對所有優先從美國的對手那裡購買軍火的人、面對所有想要和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做生意的人,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會毫不猶豫地對其加以制裁。
面對這樣一套倚仗軍事實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術的帝國主義邏輯,其他國家沒有反抗的餘地:要麼屈服,要麼合作,要麼消失。面對美國的這種行徑,我們必須放棄幻想,着眼現實。我們所處的環境,既非小布什總統說的“硬實力”,也非克林頓總統說的“巧實力”,更非奧巴馬總統說的“軟實力”。我們正處于美國“韌實力”的控制下,而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對此,法國政府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政府居然毫無反抗手段,這正常嗎?難道我們已經變得如此弱小?忍辱負重、退縮不前難道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的經曆,和他用精妙筆法講述的這一切,其意義勝過一部小說,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21世紀的真實案例。但願皮耶魯齊的噩夢就此終止,如果其他法國企業仍然對此不以為然,對國際競争的殘酷現狀視若不見,對某些國家的行徑置若罔聞,那麼這些企業依舊會任人宰割。但願這本書能讓它們睜開雙眼,開始思考。隻有這樣,皮耶魯齊遭受的苦難才沒有白費。
[1]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前情報總監,經濟情報前高級負責人,法國經濟情報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