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關燈
小
中
大
和馬修一起完成本書後,我有了5周的空閑時間。
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都建議我好好休息,遠離人群,去放松一段時間。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我不想像那些被監獄生活擊垮的人一樣,縮在角落裡恢複元氣,或者迷失在突然開始的新生活面前,試圖忘卻往事,變成一個全新的人。
我并不想“翻篇”。
我隻想繼續戰鬥,我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因為這是一場真正的戰争。
密特朗在總統任期快結束時,曾對喬治-馬克·本阿姆說過這樣一段具有前瞻性的話:“法國還渾然不知——但我們已經與美國開戰了,是的,這是一場持久的、至關重要的戰争,一場經濟戰,一場表面上沒有傷亡,卻生死攸關的戰争。
” 這并非我一個人的戰争。
這是一場關系到我們所有人的戰争,一場比軍事戰争更加複雜、比工業戰争更加陰險的戰争,一場不為公衆所知的戰争:這是一場法律戰争。
法國恐怖主義分析中心的專家已經确切地描述了這種被稱為“法律戰”的新型沖突,即利用法制(法律)體系,将敵人——或被“鎖定”為敵人的目标——塑造成違法分子,以此給對方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害,并通過脅迫手段迫使其服從。
“9·11”事件發生後不久,同年12月美國陸軍上校查爾斯·鄧拉普提出的這一概念初見雛形,此後便被美國新保守主義的許多研究人員援引,并主張擴大其适用領域。
事實上,在各方共同關注的許多議題上,美國已經成功地向其同盟國及它們的企業施加了一套自己的準則,例如打擊恐怖主義、反對核擴散、打擊腐敗、反洗錢。
這些合法和必要的戰鬥使美國人自诩“世界警察”。
憑借強勢美元(國際商業往來的手段)和技術(允許通過美國的電子郵件系統在全球範圍内傳輸數據)的力量,美國不僅成了全球唯一能夠頒布域外法的國家,還成了唯一能夠執行域外法的國家。
羅網是這樣織就的: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歐洲各國逐漸默認服從美國法的管轄。
而直到如今,它們仍然無力設置類似的機制用以自衛或者進行反擊。
或許,我們該問問:這些國家真的想過反擊嗎? 近20年來,歐洲各國一直心甘情願地忍受“勒索”。
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荷蘭、比利時、英國的公司相繼因賄賂、銀行犯罪或者違犯禁運令而受到制裁,數百億美元的罰款落入了美國财政部的口袋。
僅法國企業就繳納了130多億美元的罰款,更不要說未來還将遭到處罰的其他公司——這是不可能幸免的。
首當其沖的就是法國兩家至關重要的跨國公司:空中客車和阿海琺(已改名為歐安諾),這兩家公司也都因涉嫌行賄成了美國司法部的“獵物”。
這種“勒索”——這個定義恰如其分——規模是前所未有的。
轉眼到了2019年初,我仍然對阿爾斯通及其員工的遭遇感到憤怒。
通用電氣的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在收購阿爾斯通時所做的承諾絲毫都沒有兌現。
那些被吹捧的、虛假的所謂“合營企業”已經露出了真面目:這不過是空想罷了。
此外,通用電氣不僅沒有實現在法國創造1000個就業崗位的承諾,反而決定裁撤格勒諾布爾800個崗位中的354個。
而在貝爾福,分包商們也意識到,通用電氣承諾的訂單從來不曾變成現實。
很快,自2019年起,阿爾斯通前雇員将不再受通用電氣在歐洲做出的大規模重組計劃的保護(目前已宣布裁員4500人,占雇員總數的18%)。
而這可能還僅僅是個開始。
2018年10月30日,通用電氣上任近一個月的新首席執行官拉裡·卡爾普宣布,第三季度的虧損額達到200億歐元,并公布了重組能源部門的計劃。
柏珂龍曾在所有電視頻道和廣播節目中大肆吹捧這個“偉大的工業項目”,承諾這次收購将“挽救就業”,将其稱為“能源行業的重大發展”,描繪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這些似乎是很久遠的往事了。
但仍有些評論家躍躍欲試,打算替柏珂龍洗白。
有人認為,通用電氣遭受的挫折證明出售阿爾斯通的決策是明智的。
他們認為,柏珂龍擁有非同一般的遠見卓識,他比其他人都更早地看透了未來會發生什麼,甚至讓通用電氣“跌了個大跟頭”。
他們是在糊弄誰呢?首先,為了挽救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而換一個新老闆,“新官上任三把火”,宣布重大損失都是由前任的糟糕決
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都建議我好好休息,遠離人群,去放松一段時間。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我不想像那些被監獄生活擊垮的人一樣,縮在角落裡恢複元氣,或者迷失在突然開始的新生活面前,試圖忘卻往事,變成一個全新的人。
我并不想“翻篇”。
我隻想繼續戰鬥,我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因為這是一場真正的戰争。
密特朗在總統任期快結束時,曾對喬治-馬克·本阿姆說過這樣一段具有前瞻性的話:“法國還渾然不知——但我們已經與美國開戰了,是的,這是一場持久的、至關重要的戰争,一場經濟戰,一場表面上沒有傷亡,卻生死攸關的戰争。
” 這并非我一個人的戰争。
這是一場關系到我們所有人的戰争,一場比軍事戰争更加複雜、比工業戰争更加陰險的戰争,一場不為公衆所知的戰争:這是一場法律戰争。
法國恐怖主義分析中心的專家已經确切地描述了這種被稱為“法律戰”的新型沖突,即利用法制(法律)體系,将敵人——或被“鎖定”為敵人的目标——塑造成違法分子,以此給對方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害,并通過脅迫手段迫使其服從。
“9·11”事件發生後不久,同年12月美國陸軍上校查爾斯·鄧拉普提出的這一概念初見雛形,此後便被美國新保守主義的許多研究人員援引,并主張擴大其适用領域。
事實上,在各方共同關注的許多議題上,美國已經成功地向其同盟國及它們的企業施加了一套自己的準則,例如打擊恐怖主義、反對核擴散、打擊腐敗、反洗錢。
這些合法和必要的戰鬥使美國人自诩“世界警察”。
憑借強勢美元(國際商業往來的手段)和技術(允許通過美國的電子郵件系統在全球範圍内傳輸數據)的力量,美國不僅成了全球唯一能夠頒布域外法的國家,還成了唯一能夠執行域外法的國家。
羅網是這樣織就的: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歐洲各國逐漸默認服從美國法的管轄。
而直到如今,它們仍然無力設置類似的機制用以自衛或者進行反擊。
或許,我們該問問:這些國家真的想過反擊嗎? 近20年來,歐洲各國一直心甘情願地忍受“勒索”。
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荷蘭、比利時、英國的公司相繼因賄賂、銀行犯罪或者違犯禁運令而受到制裁,數百億美元的罰款落入了美國财政部的口袋。
僅法國企業就繳納了130多億美元的罰款,更不要說未來還将遭到處罰的其他公司——這是不可能幸免的。
首當其沖的就是法國兩家至關重要的跨國公司:空中客車和阿海琺(已改名為歐安諾),這兩家公司也都因涉嫌行賄成了美國司法部的“獵物”。
這種“勒索”——這個定義恰如其分——規模是前所未有的。
轉眼到了2019年初,我仍然對阿爾斯通及其員工的遭遇感到憤怒。
通用電氣的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在收購阿爾斯通時所做的承諾絲毫都沒有兌現。
那些被吹捧的、虛假的所謂“合營企業”已經露出了真面目:這不過是空想罷了。
此外,通用電氣不僅沒有實現在法國創造1000個就業崗位的承諾,反而決定裁撤格勒諾布爾800個崗位中的354個。
而在貝爾福,分包商們也意識到,通用電氣承諾的訂單從來不曾變成現實。
很快,自2019年起,阿爾斯通前雇員将不再受通用電氣在歐洲做出的大規模重組計劃的保護(目前已宣布裁員4500人,占雇員總數的18%)。
而這可能還僅僅是個開始。
2018年10月30日,通用電氣上任近一個月的新首席執行官拉裡·卡爾普宣布,第三季度的虧損額達到200億歐元,并公布了重組能源部門的計劃。
柏珂龍曾在所有電視頻道和廣播節目中大肆吹捧這個“偉大的工業項目”,承諾這次收購将“挽救就業”,将其稱為“能源行業的重大發展”,描繪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這些似乎是很久遠的往事了。
但仍有些評論家躍躍欲試,打算替柏珂龍洗白。
有人認為,通用電氣遭受的挫折證明出售阿爾斯通的決策是明智的。
他們認為,柏珂龍擁有非同一般的遠見卓識,他比其他人都更早地看透了未來會發生什麼,甚至讓通用電氣“跌了個大跟頭”。
他們是在糊弄誰呢?首先,為了挽救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而換一個新老闆,“新官上任三把火”,宣布重大損失都是由前任的糟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