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通用電氣的神話
關燈
小
中
大
阿爾斯通将全部能源業務出售給通用電氣。
當然,它并不是随意轉售給其他工業集團的。
正如我在22年職業生涯中了解的,通用電氣不僅僅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它還體現了美國至高無上的權力。
2014年,通用電氣位列全球第六大公司,業務幾乎涉及所有戰略領域:電力、天然氣、石油、醫療設備、航空和運輸。
它也生産家用電器:冰箱、烤箱、爐竈、洗碗機、熱水器。
2013年以前,它一直持有美國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之一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股權。
此外,通用電氣旗下的金融子公司,即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之一。
這家子公司受到2008年次貸危機的沖擊,如果沒有美國政府大規模幹預(注資1390億美元),它不但會倒閉,還會連累母公司通用電氣。
與福特、通用汽車和沃爾瑪一樣,通用電氣的産品幾乎在美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席之地,它屬于“美國國寶”。
2014年春天,出現了一位對華盛頓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就是傑夫·伊梅爾特。
13年前,就在發生“9·11”事件4天前,他接管了通用電氣公司。
通用電氣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父親和他的妻子是通用電氣的老員工,他自己也在通用電氣工作了近40年。
伊梅爾特是一位厲害的談判專家,是共和黨強硬派,與奧巴馬關系密切。
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他為就業與競争力委員會主席。
賦予他的使命就是,重建美國經濟。
這位大老闆全身心地投入到使命之中,始終遵循着一個原則:生意就是生意。
有一次他在巴黎如此說道:“商場如戰場。
如果你想在這裡尋找愛的痕迹,坦白地說,你還不如買條狗。
” 做生意可以,但不能不計代價。
我在閱讀法律文件的過程中發現,20世紀90年代初,通用電氣因挪用與以色列簽訂的某份軍購協議的利潤餘額而被處以6900萬美元的罰款。
這項處罰對公司内部來說是個巨大的沖擊。
通用電氣的管理者随後清理了他們的團隊,并在那時通過了嚴格的“道德憲章”(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
在這方面,通用電氣的副總裁本·海内曼相比公司其他管理者更勝一籌。
直到21世紀初,他一直負責公司合規業務,被美國律師協會的同行盛贊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法律專家之一。
在他的領導下,通用電氣赢得了“白衣騎士”的美譽,并與美國司法部反腐敗部門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通用電氣通常會向轉行困難的檢察官提供合規部的管理職位。
截至2014年,已經有15位檢察官在那裡開始第二段職業生涯。
從2000年開始,通用電氣也認識到受腐敗案牽連的公司管理層是理想的“獵物”。
通用電氣毫不猶豫地提出收購這些公司的想法,并以承諾幫助管理層同美國司法部談判為誘餌。
正如我向斯坦指出的,通用電氣在10年内通過這種方式收購了4家公司。
阿爾斯通是其“獵物”計劃中的第五個,也遠不是最大的一個。
2004年,通用電氣吞并了美國公司鷹視技術。
這家公司被指控在向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的機場提供爆炸物探測器的項目中行賄,在通用電氣與美國司法部的密切配合下,最後達成了一項終止起訴的協議。
[1] 我還注意到,在電力生産方面,幾乎通用電氣的所有國際競争對手都曾經被美國司法部起訴,并被迫支付巨額罰款:2010年ABB公司被罰5800萬美元;2008年德國西門子被罰8億美元,8名工作人員被起訴,包括1名執行委員會成員;日本日立公司被罰1900萬美元。
現在輪到阿爾斯通被罰。
與此相反,在這個領域裡,那些将通用電氣的電力設備加入供貨方案的美國大型電力供貨商,從來沒有一家因違犯美國《反海外腐敗法》而被美國司法部盯上。
例如,柏克德公司(承攬過建造美國駐外使館的項目)、博萊克威奇公司、福陸公司、石偉公司、薩金倫迪公司,以及兩家鍋爐制造商——福斯特惠勒公司(業務甚至涉及石油領域)與巴威公司。
然而,這些公司都在同一個國際市場上競标,參加燃氣、燃煤、核能和風力發電站等各類設施建設。
在這些厮殺激烈的競争性項目中,如果從未用過中間人服務,那麼它們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這些公司确實得到了美國的外交支持。
例如,2010年,通用電氣與伊拉克政府在場外達成協議(沒有經過真正的招标程序),以完全不符合市場行情的條件,向其出售價值30億美元的燃氣汽輪機。
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伊拉克根本沒有能力建造發電廠,因此巴格達雖然采購了十幾台燃氣汽輪機,但是卻不知道用它們來幹什麼。
直到今天,都沒有人敢說“不”字。
通用電氣有時也會作為分包商向工程承包商供貨。
它向負責一攬子交貨的電站總包商提供燃氣汽輪機,當然是總包商負責給中間人付酬勞。
在這個“遊戲”中,通用電氣在亞洲市場上的首選合作夥伴是韓國和日本的一些大型貿易公司(商社),這些公司也從不擔心會被美國
當然,它并不是随意轉售給其他工業集團的。
正如我在22年職業生涯中了解的,通用電氣不僅僅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它還體現了美國至高無上的權力。
2014年,通用電氣位列全球第六大公司,業務幾乎涉及所有戰略領域:電力、天然氣、石油、醫療設備、航空和運輸。
它也生産家用電器:冰箱、烤箱、爐竈、洗碗機、熱水器。
2013年以前,它一直持有美國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之一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股權。
此外,通用電氣旗下的金融子公司,即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之一。
這家子公司受到2008年次貸危機的沖擊,如果沒有美國政府大規模幹預(注資1390億美元),它不但會倒閉,還會連累母公司通用電氣。
與福特、通用汽車和沃爾瑪一樣,通用電氣的産品幾乎在美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席之地,它屬于“美國國寶”。
2014年春天,出現了一位對華盛頓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就是傑夫·伊梅爾特。
13年前,就在發生“9·11”事件4天前,他接管了通用電氣公司。
通用電氣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父親和他的妻子是通用電氣的老員工,他自己也在通用電氣工作了近40年。
伊梅爾特是一位厲害的談判專家,是共和黨強硬派,與奧巴馬關系密切。
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他為就業與競争力委員會主席。
賦予他的使命就是,重建美國經濟。
這位大老闆全身心地投入到使命之中,始終遵循着一個原則:生意就是生意。
有一次他在巴黎如此說道:“商場如戰場。
如果你想在這裡尋找愛的痕迹,坦白地說,你還不如買條狗。
” 做生意可以,但不能不計代價。
我在閱讀法律文件的過程中發現,20世紀90年代初,通用電氣因挪用與以色列簽訂的某份軍購協議的利潤餘額而被處以6900萬美元的罰款。
這項處罰對公司内部來說是個巨大的沖擊。
通用電氣的管理者随後清理了他們的團隊,并在那時通過了嚴格的“道德憲章”(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
在這方面,通用電氣的副總裁本·海内曼相比公司其他管理者更勝一籌。
直到21世紀初,他一直負責公司合規業務,被美國律師協會的同行盛贊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法律專家之一。
在他的領導下,通用電氣赢得了“白衣騎士”的美譽,并與美國司法部反腐敗部門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通用電氣通常會向轉行困難的檢察官提供合規部的管理職位。
截至2014年,已經有15位檢察官在那裡開始第二段職業生涯。
從2000年開始,通用電氣也認識到受腐敗案牽連的公司管理層是理想的“獵物”。
通用電氣毫不猶豫地提出收購這些公司的想法,并以承諾幫助管理層同美國司法部談判為誘餌。
正如我向斯坦指出的,通用電氣在10年内通過這種方式收購了4家公司。
阿爾斯通是其“獵物”計劃中的第五個,也遠不是最大的一個。
2004年,通用電氣吞并了美國公司鷹視技術。
這家公司被指控在向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的機場提供爆炸物探測器的項目中行賄,在通用電氣與美國司法部的密切配合下,最後達成了一項終止起訴的協議。
[1] 我還注意到,在電力生産方面,幾乎通用電氣的所有國際競争對手都曾經被美國司法部起訴,并被迫支付巨額罰款:2010年ABB公司被罰5800萬美元;2008年德國西門子被罰8億美元,8名工作人員被起訴,包括1名執行委員會成員;日本日立公司被罰1900萬美元。
現在輪到阿爾斯通被罰。
與此相反,在這個領域裡,那些将通用電氣的電力設備加入供貨方案的美國大型電力供貨商,從來沒有一家因違犯美國《反海外腐敗法》而被美國司法部盯上。
例如,柏克德公司(承攬過建造美國駐外使館的項目)、博萊克威奇公司、福陸公司、石偉公司、薩金倫迪公司,以及兩家鍋爐制造商——福斯特惠勒公司(業務甚至涉及石油領域)與巴威公司。
然而,這些公司都在同一個國際市場上競标,參加燃氣、燃煤、核能和風力發電站等各類設施建設。
在這些厮殺激烈的競争性項目中,如果從未用過中間人服務,那麼它們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這些公司确實得到了美國的外交支持。
例如,2010年,通用電氣與伊拉克政府在場外達成協議(沒有經過真正的招标程序),以完全不符合市場行情的條件,向其出售價值30億美元的燃氣汽輪機。
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伊拉克根本沒有能力建造發電廠,因此巴格達雖然采購了十幾台燃氣汽輪機,但是卻不知道用它們來幹什麼。
直到今天,都沒有人敢說“不”字。
通用電氣有時也會作為分包商向工程承包商供貨。
它向負責一攬子交貨的電站總包商提供燃氣汽輪機,當然是總包商負責給中間人付酬勞。
在這個“遊戲”中,通用電氣在亞洲市場上的首選合作夥伴是韓國和日本的一些大型貿易公司(商社),這些公司也從不擔心會被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