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關燈
[1]在俳句、短歌等日本傳統詩詞中,用來表示季節的詞語。

     [2]櫻花落盡、嫩葉初發的櫻樹。

     [3]加藤清正(一五六二~一六一一),戰國武将,豐臣秀吉部下,熊本城城主。

    幼名虎之助,人稱虎加藤。

    “賤嶽七本槍”成員之一,著名武器為單槍。

     [4]日本民間傳說人物,在山中被山姥養大,與熊等動物為伍,怪力無雙。

    後來受源賴光提拔,賜名坂田金時,成為源賴光的四天王之一。

    一般形象為以斧頭為兵器。

     [5]醜角面具。

    尖嘴向上彎翹的滑稽男性面具。

     [6]明治維新後,原本的武士階層稱呼。

     [7]平安末期,源氏和平氏間的一連串戰争,最後源氏軍在壇之浦擊滅平氏。

     [8]薩摩藩,現今鹿兒島縣和宮崎縣(部分)及琉球。

    江戶時代由島津氏任藩主。

    幕末時期,島津家采取公武合體立場,成為政治中心。

    薩摩藩亦出現許多倒幕維新之士。

     [9]駿河國,現今靜岡縣中部及東北部,與創立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淵源深厚。

     [10]即德川家康(一五四三~一六一六)。

    家康死後被祭祀于日光東照宮,神号東照大權現,成為信仰對象。

     [11]原文為“セリマン”,為“セールスマン”(業務員)的誤讀。

     [12]一般指明治初期,日本政府采取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等各方面的西化政策。

     [13]繪草紙是江戶時代供一般大衆閱讀的娛樂插圖小冊子,解釋社會事件的讀物,也叫草雙紙。

    依封面顔色,分為赤本、黑本、青本、黃表紙等。

    将一般五頁一本的草雙紙,幾本合訂為一冊的,則稱為合卷。

     [14]越後國,相當于現今不包括佐渡島的新潟縣。

     [15]明治到昭和時代的戰前流行語,指受過高等教育,卻不事生産,鎮日讀書、遊手好閑的人。

     [16]町為距離單位,一町約為一百零九米。

     [17]祭祀于村境或十字路口、山巅的神明。

    據信能防止惡靈入侵,保護行旅安全。

     [18]套色浮世繪版畫。

    日本明和二年(一七六五)鈴木春信等創造套色套印技法。

    因色彩豐富、鮮豔似錦而得名。

     [19]木版小報。

    日本江戶時代以報道事件為目的的不定期木版印刷品,一頁或數頁。

     [20]一八七一年,明治政府發布“散發脫刀令”,華族(幕府時代的公卿貴族)、士族可選擇不結發髻而理短發。

    此後西式發型逐漸流行,愈來愈少人繼續留發髻。

     [21]曲亭馬琴(一七六七~一八四八),江戶後期的戲作者。

    标榜勸善懲惡思想,擅長格局恢宏複雜的大作,有許多傑出的讀本作品。

    代表作有《南總裡見八犬傳》等。

     [22]日本古時男子的成人儀式。

    改梳成人發型、穿成人服裝,戴冠,并改幼名。

     [23]坪内逍遙(一八五九~一九三五),明治時代的文學家。

    在《小說神髓》中提倡心理寫實主義,并以《當世書生氣質》等作為實踐作品。

     [24]西南戰争,明治十年(一八七七),鹿兒島士族推戴西鄉隆盛為盟主,掀起叛亂行動,最後遭政府軍剿滅,主事者大多自刃。

     [25]即西鄉隆盛(一八二七~一八七七),薩摩志士,維新三傑之一。

    曾在明治政府身居要職,由于意見對立而去職,于西南戰争中敗給政府軍而自刃。

     [26]佛教語,指禅宗傳授佛道之真意,直接以心傳心,不用言語文字。

     [27]又稱墳寺,日本家族曆代祖先墓地所在,處理喪事、法事的寺院。

     [28]灑落本是描寫花街柳巷、戀愛技巧的小說。

    滑稽本以滑稽為主,以町人日常生活為題材。

    人情本重視喚起感情共鳴,多以男女戀愛為題材。

    狂歌本則是收錄狂歌的書,狂歌為諷刺社會的短詩歌。

     [29]肉筆浮世繪指的是浮世繪畫師親自用筆畫下的浮世繪,與錦繪這類套色印刷浮世繪版畫不同。

     [30]一根重一百文目(三百七十五克)的大型蠟燭。

     [31]葛飾北齋(一七六〇~一八四九),江戶後期的浮世繪師。

    學習各流派及西洋畫畫技,在風景版畫另開生面。

    其畫作影響了歐洲印象派。

    代表作有《北齋漫畫》《富嶽三十六景》等。

     [32]即腳氣病。

    江戶時代,相對于貧窮的鄉間,江戶人多以白米為主食,因而缺乏維生素B1,罹患腳氣病,故有此稱。

     [33]江戶時代都市地區的工匠、商人。

     [34]佛教語,冥河。

    人死後,亡者歸西要過的河。

    根據生前的罪孽輕重,有三種不同的河水流速。

     [35]寺院。

    無固定住所的修行僧人在雨期等時期内的休息處。

     [36]初代三遊亭圓朝(一八三九~一九〇〇),活躍于幕末到明治時期的落語家,創作出許多新的落語演目,擅長人情、怪談故事。

     [37]天龍寺的滴水和尚賜予圓朝“無舌居士”的道号。

     [38]日本民間的怪談會,據傳夜裡數人聚在一起,輪流說上一百則怪談,并一一吹熄蠟燭,最後便會有妖魔鬼怪現身。

     [39]日本大衆演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