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書六 未完
關燈
小
中
大
費心招呼,主人也都不理。
” “哎呀,聽了真教人心虛。
是我不好。
我不打诨了,請說吧。
” 量非常大,撓說。
“量,你是說冊數很多的意思嗎?” “是的。
得雇輛馬車,用馬來拖才行。
所以我就想能不能請高遠大爺來幫忙搬貨卸貨……主人說這太失禮了,不可以對客人提出這種要求,但就算主人這麼說,人手實在不足,也沒别的法子了。
” 反正一定是你跟主人說那人閑着也是閑着,無所謂,是吧?我說,小夥計居然厚着臉皮承認說沒錯。
真是個教人恨得牙癢癢的小夥計。
“那麼,你說的神社在哪裡?” “呃,地址我背下來了。
嗯……東京府東多摩郡中野村……的郊外。
” “那裡是……哪裡?” 廢藩置縣後,地名和地址不停地更改,一團糊塗。
東京府就是江戶,所以應該不是多遠的地方吧。
但新的區分連朱線外面都包括進去,所以也有些無法輕易到達的地方。
“中野村是本鄉新田那裡的中野村嗎?” “小的不清楚,不過是在那陸上蒸汽車[180]會停留的地方。
” “哦,那是甲武鐵道吧。
那麼應該可以,但雇馬車的話,再加上載貨卸貨,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吧?” 從明天上午開始,撓說,然後說如果大爺答應,我會來接您。
“貓也可以那時候帶去,等于是一石二鳥。
” 确實如此。
我說好。
撓開心地嘻嘻笑,蹦蹦跳跳地回去了。
隻看那背影,完全就是個娃兒。
我目送他的背影消失,然後望向屋檐,繡球花映入眼簾。
開得比昨天更多。
覺得花期有點慢,但也許這很正常。
我就這樣直接前往茂作家,說找到人領養貓了,老媽子開心極了,說今晚要招待好菜。
托她做飯已經一年以上了,還沒吃過一次好菜。
但我還是懷着幾許期待,猜想晚飯究竟會有什麼樣的珍馐佳肴,結果老媽子端來的飯菜,就跟平常沒有兩樣,乏善可陳。
仔細一看,給貓的飯上附了條小烤魚。
頭尾俱全,表示喜事的意思。
簡而言之,是給貓的餞别。
老媽子說,因為她怕貓、疏遠了貓,害它寂寞了,算是賠個罪,但盡管這麼說着,還是一樣怕得要命。
她說貓沒有罪過,卻又不肯靠近。
我想貓一點感覺也沒有。
貓是動物,應該毫無所思吧。
看到帶頭尾的魚,也沒有特别開心的樣子。
一切都隻是老媽子的心情問題。
對貓來說,不管是養在主屋,還是丢在空屋,隻要有飯吃,待遇就沒什麼不同,即使老媽子不敢靠近它,也一點都不礙事。
畢竟它也不是受到虐待。
就是這樣的。
我提心吊膽地把手伸向吃飯的貓,摸了摸它的背。
我以為貓會溜走,但它沒有逃,不動如山。
我聽說這類動物很謹慎,戒心也很重,一點變化都能敏感地察覺。
我認定如果伸手,它就會立刻吓得逃走,原來也不是。
是被馴養了嗎? 或者該說是習慣了?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摸動物吧。
軟綿綿的,摸不出個所以然。
不知為何,我想起女兒,瞬間意氣消沉。
雖然隻是指尖輕觸毛梢,但那細微、隐約的刺激實在過于虛渺,而且是平常沒有的觸感,所以和對幼子的思念重疊在一起了嗎? 我停止觸摸。
不是可以随便亂摸的吧,被摸的一方也會覺得讨厭。
貓盡情吃了一頓,又睡了。
隻要肚子填飽了就好。
我就這樣在竹籠前坐了一陣,漸漸地怕了起來。
與其說是害怕,也許更應該說是空虛。
這棟破屋裡什麼都沒有。
不,它填滿了空虛。
對貓來說,我也是空虛的一部分,對空虛而言,我顯然是多餘的。
我這麼感覺。
自從租了這處廢屋以後,我從未有過這樣的心情,果然是這貓引起的。
我蒙上被子,睡了。
感覺似乎做了什麼極刺激的夢。
好像站在晾衣台的邊緣,或是懸崖邊緣,還是交通工具的最後方,不清楚是什麼,總之站在盡頭處,進退維谷,是那種令人不安的夢。
也許是因為有點暑熱的關系。
我是神經之類的受損了嗎?那麼我也能看到幽靈嗎?大蘇芳年不是說了這樣的話嗎? 怎麼樣呢? 隔天早上,撓來接我。
我本來以為要走着去,沒想到他雇了人力車。
真奢侈,我說,撓回答說: “是托高遠大爺的福,主人非常惶恐。
他說而且要帶貓,應該很重。
” 确實,裝了貓的竹籠頗沉。
如果它在裡頭掙紮,可能會提不住,萬一掉了,籠子摔壞,貓可能會逃走。
如果貓跑了,就抓不回來了。
要是在大街上跑掉就完了。
不,即使不是在大街上,遲鈍的人類是抓不住這麼靈巧的動物的。
據說狗親人,貓親地,這隻貓原本住在吉原,所以如果它逃走了,不知道會往哪兒跑、躲到哪裡去。
幸好有人力車。
如果隻有小的一個人,是不可能這麼奢侈的,小學徒說。
“這樣啊。
可是這樣不會超過預算嗎?你們也是做生意的,要是我害得利潤沒了,就太過意不去了。
” “當然,不是一路坐到目的地。
而且那樣車夫也會累壞的。
坐到一個地方,然後再用其他方式過去。
還有,這次是上門收購,所以本來就是要花錢的。
” 說的也是吧。
“從新宿開始,換坐陸上蒸汽車。
主人在中野的車站等我們。
” “這樣啊。
” 我從來沒有在店外見過吊堂主人。
撓還會在店頭掃地,但主人不曾離開建築物。
他會不會從未出現在陽光下? 我坐上人力車。
撓很嬌小,所以我們并坐在一起。
膝上放着用大布巾包起來的竹籠。
裡面裝着貓,所以沉。
雖然不擠,但總覺得受到壓迫似的,令人窒悶。
貓很安分。
可能偶爾會改變重心,重量會移動。
即使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颠簸,它也一聲都沒吭。
景色不停地變換着。
玩具店也一晃眼就過去了。
好快。
轎子已經過時了嗎?我自言自語地說,被車夫耳尖地聽見,大聲說小的原本是擡轎的。
轎夫好像都已經不幹那一行了。
客人的說話聲,意外地會被車夫聽見。
我們上了蒸汽火車。
雖然放在包袱裡,但貓也能乘坐陸上蒸汽車,真難以想象。
煤氣燈、蒸汽火車,時代顯然變了。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在進步,但确實是變了。
不過貓從江戶時代就是貓,往後應該也一直是貓。
這一點應該不會變。
那人呢?我想。
聰明比愚笨更正确、更偉大、更進步嗎?強的比弱的更正确、更偉大、更進步嗎? 每個人都這麼說,應該就是這樣吧。
蒸汽火車強而有力。
這樣的鐵塊噴着煙霧往前沖刺,生物不可能赢得了。
它的頑強,是由睿智所帶來的。
比方說,愈來愈聰明,愈來愈強,然後怎麼樣呢?将愚者和弱者一掃而空嗎?這樣是正确的嗎?對于更聰明、更強的人,更愚笨更孱弱的人隻有服從一途嗎?或者應該主張自己才是對的,起身反抗?相信自己才是對的,也就是相信自己才是優秀的嗎? 那不是一種傲慢嗎? 所謂近代化,就是這麼回事嗎? 自由、權利這些,是非得那樣赢取的嗎?那麼所謂的自由民權…… 又是怎樣的東西呢?我用灰蒙蒙的腦袋思考着。
而不管世事如何轉變,貓都不可能有所變化。
高遠大爺真是愛發呆呢,小夥計目瞪口呆地說。
哦,因為蒸汽火車很稀罕啊,我望着流過窗外的雜木林回答。
風景像這樣飛快變遷,在沒有火車的時代是無法目睹的。
這就是文明吧。
就在我嚴肅而仔細地聆聽文明的車輪發出隆隆巨響之時,我們抵達中野了。
下車一看,也沒什麼,就是個鄉下地方。
即使走出細長車站的木造平房,也沒有城鎮,全是森林。
與我那寂寥住處所在的僻地景觀半斤八兩。
我正感到落空,這時吊堂從背後出聲招呼。
他穿着和平常一樣的白色便裝和服,一點都不像正準備要去載貨的模樣。
即使在陽光底下看去,他還是老樣子,看不出年齡。
我們聊着相馬家的騷動等等,走了約莫半小時。
這件事似乎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但若是在舊幕府時代,就隻是一樁大名家的繼承權糾紛罷了。
什麼忠臣救出以神志不清為由被囚禁在家中牢房的主公、擁立其他繼承人的親戚毒殺卧病的主公,是講談說書裡常有的情節,若是加上一些潤飾,也可以變成怪談。
我說鍋島的妖貓騷動也是半斤八兩的情節,主人笑說若是能端出鬼怪,就可以解決得更圓滿了。
确實,相馬家事件的主角不是大名,而是華族,舞台不是家中牢房,而是瘋人院,與其說是侵占家名,目的其實是掠奪财産,所以沒有貓介入的餘地。
舞台完全換成了現代要素,而取代複仇的是審判,這就是當世風吧。
就是有人想要以過去陋習的角度來評斷,才會看來像一場奇妙的騷動也說不定。
視野雖然寬闊,但我覺得這裡是塊起伏劇烈的土地。
眼前景色一下子隆起,一下子又是平緩的上坡阻絕了前方視野。
方才在街上、交通工具裡都一動也不動的貓,這時卻毛躁不安起來,“喵喵”叫了兩聲。
有寺院,有片大墓園,我們爬上穿過墓園的細窄坡道。
這樣的坡道,馬車上得去嗎?我問,吊堂說上不去。
我正心想背着貨物爬上爬下,豈不累死人,結果吊堂說不必擔心,貨車已經到坡上了,沒問題。
意思是馬車走的路,跟我們從火車站來的路不一樣吧。
坡上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全是竹子竹葉,什麼都沒有啊,我說。
于是主人靜靜地伸手指示意前方,說: “那裡就是神社。
” 竹林間有條簡陋的階梯,循着階梯看上去,有座疑似鳥居的東西。
雖然看不見神社本身,但既然有鳥居,肯定就在那上面。
我正要往那裡走,主人說不是那裡。
“住家在這邊。
” 吊堂說,走進和神社反方向的竹林裡了,撓跟在後面。
我怕落後,轉身一看,發現平凡無奇的竹林縫間有條小徑,前方有戶民宅。
竹林間的白衣男子,身影就宛如大白天的鬼怪。
屋前系着馬,疑似馬夫的男子正叼着煙管,吞雲吐霧。
旁邊停着貨車。
我回來了,主人出聲招呼。
門口走出一名同樣一身白衣的男子,但底下穿的是和服褲裙,模樣與吊堂差異頗大。
那是個個子颀長,體格結實的男人。
五官也十分立體,與其說是神職人員,給人的印象更像名武官。
“這位是武藏晴明社宮司[181],中禅寺輔先生。
” 吊堂介紹。
宮司深深行禮,恭敬地說麻煩您了。
擡頭的時候宮司眼尖地發現包袱,問那是貓嗎?我說是,他便伸手說“我這就收下吧”。
我說很重哦,把籠子遞過去。
他從打結處的縫中看到裡面,“啊,是貓呢。
”然後說着“失禮了,裡面請”,引我們入内。
我以為他年紀比我大,但似乎也不是,應該才三十左右吧。
裡頭是很普通的商家格局。
廳裡有張津輕漆[182]的全新矮桌,鋪了四張坐墊。
宮司把包袱放到榻榻米上,解開布巾取出竹籠,立刻就打開了籠門。
“鋪在裡面沾滿貓毛的,好像是前任飼主的坐墊。
” “原來如此。
” “前任飼主的事……” “是的。
詳情我已經從龍典先生那裡聽說了。
” “哦……” 龍典是誰? 我已經詳細交代過了,吊堂說。
宮司說的名字就是吊堂的名字吧。
原來如此,這人也有名字啊,我為了奇怪的事感動不已。
宮司正襟危坐。
“其實……我搬來這裡,還不滿一年呢。
娶妻的時候分家了。
本來是搬到杉并村那裡,在尋常小學校擔任教師。
” “哦,是這樣啊。
” 原來神主也能當教員嗎? “五年前家父病倒,身體不靈活了。
我本來沒有意思繼承,煩惱了很久……但結果還是決定回來了。
” “回來……這裡嗎?” “是的。
” 宮司把臉轉向旁邊。
紙門開着,可以看到精心整理過的庭院。
“我想……不能讓這裡廢絕了。
” 畢竟是長久傳承的神社,宮司說。
“這是座有着光輝曆史的神社,除了當地居民以外,還有許多氏子[183]。
” 聽吊堂這麼說,結果宮司露出困窘的表情,回說也不算有什麼光輝曆史吧。
“并不是什麼有權威的神社。
” “但不是得到民衆的信仰了嗎?” “信仰……?這就難說了。
” 宮司的眉頭蹙得更緊了。
“當地氏子姑且不論,其他幾乎都是尋求現世利益的信徒。
像是我要蓋房子,幫我定個好的方位格局;幫孩子取個好名字;要結婚了,幫忙挑好日子……淨是這類事務。
跟算命的沒有兩樣。
這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
确實,我們家的神社代代從事這些工作,也受到感謝,但是……” “呃,府上是世襲,代代擔任神職人員嗎?” 我對這類事情不熟悉。
而且這是我第一次和神職人員交談。
“祖先是這樣沒錯,但就像剛才我說的,并非神職。
家父與其說是宮司,更像我剛才說的算命先生——不,是陰陽師。
” “陰陽師……?” 我聽過這個詞,但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可能是我的表情太疑惑,吊堂就要開口說明,但宮司就像要制止似的主動開口了: “就類似咒術師。
就像剛才說的那樣,為人做各種占蔔,對,也會驅魔除妖……做的都是這類迷信般的事。
原本我們這裡……” 祭祀的就是陰陽師,宮司說。
這裡祭祀的是安倍晴明[184]公,吊堂補充說: “高遠先生知道嗎?陰陽寮之首,土禦門家的祖先,官拜從四位下的安倍播磨守晴明大人。
” “哦……” 不知道。
“是什麼時候的……播磨守?” “平安時期的。
” 那麼久以前的事,我不可能知道。
“是古人呢。
” 既然受到祭祀,當然是古人吧。
就像平将門[185]或菅原道真。
總之都是古時候的事了吧。
我這麼說,吊堂搖了搖頭: “不不不,晴明公本身是古人沒錯,但陰陽寮一直到明治都還存在的。
” “我沒聽過你說的那個陰陽寮呢。
”我說。
“在律令制中,陰陽寮屬于中務省,是飛鳥時代[186]設置的公家機關。
剛才輔先生說,陰陽師就像咒術師,但原本并不是的。
陰陽道在當時,就等于現在的科學,絕不是非合理的迷信。
陰陽寮的陰陽師屬于從七位上,地位崇高,陰陽頭更是官拜從五位下。
” “但是為什麼那麼久以前成立的機關,能夠保留到現代?” 别說明治維新了,那不是德川幕府成立老早以前的事嗎? 這樣說實在惶恐,吊堂略為端正坐姿說: “但朝廷不是更早以前就存在了嗎?” “嗯……是這樣沒錯……” “掌理陰陽寮的土禦門家是公家[187],而陰陽寮也受到德川家重用。
因為陰陽寮裡除了鑽研陰陽道的
” “哎呀,聽了真教人心虛。
是我不好。
我不打诨了,請說吧。
” 量非常大,撓說。
“量,你是說冊數很多的意思嗎?” “是的。
得雇輛馬車,用馬來拖才行。
所以我就想能不能請高遠大爺來幫忙搬貨卸貨……主人說這太失禮了,不可以對客人提出這種要求,但就算主人這麼說,人手實在不足,也沒别的法子了。
” 反正一定是你跟主人說那人閑着也是閑着,無所謂,是吧?我說,小夥計居然厚着臉皮承認說沒錯。
真是個教人恨得牙癢癢的小夥計。
“那麼,你說的神社在哪裡?” “呃,地址我背下來了。
嗯……東京府東多摩郡中野村……的郊外。
” “那裡是……哪裡?” 廢藩置縣後,地名和地址不停地更改,一團糊塗。
東京府就是江戶,所以應該不是多遠的地方吧。
但新的區分連朱線外面都包括進去,所以也有些無法輕易到達的地方。
“中野村是本鄉新田那裡的中野村嗎?” “小的不清楚,不過是在那陸上蒸汽車[180]會停留的地方。
” “哦,那是甲武鐵道吧。
那麼應該可以,但雇馬車的話,再加上載貨卸貨,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吧?” 從明天上午開始,撓說,然後說如果大爺答應,我會來接您。
“貓也可以那時候帶去,等于是一石二鳥。
” 确實如此。
我說好。
撓開心地嘻嘻笑,蹦蹦跳跳地回去了。
隻看那背影,完全就是個娃兒。
我目送他的背影消失,然後望向屋檐,繡球花映入眼簾。
開得比昨天更多。
覺得花期有點慢,但也許這很正常。
我就這樣直接前往茂作家,說找到人領養貓了,老媽子開心極了,說今晚要招待好菜。
托她做飯已經一年以上了,還沒吃過一次好菜。
但我還是懷着幾許期待,猜想晚飯究竟會有什麼樣的珍馐佳肴,結果老媽子端來的飯菜,就跟平常沒有兩樣,乏善可陳。
仔細一看,給貓的飯上附了條小烤魚。
頭尾俱全,表示喜事的意思。
簡而言之,是給貓的餞别。
老媽子說,因為她怕貓、疏遠了貓,害它寂寞了,算是賠個罪,但盡管這麼說着,還是一樣怕得要命。
她說貓沒有罪過,卻又不肯靠近。
我想貓一點感覺也沒有。
貓是動物,應該毫無所思吧。
看到帶頭尾的魚,也沒有特别開心的樣子。
一切都隻是老媽子的心情問題。
對貓來說,不管是養在主屋,還是丢在空屋,隻要有飯吃,待遇就沒什麼不同,即使老媽子不敢靠近它,也一點都不礙事。
畢竟它也不是受到虐待。
就是這樣的。
我提心吊膽地把手伸向吃飯的貓,摸了摸它的背。
我以為貓會溜走,但它沒有逃,不動如山。
我聽說這類動物很謹慎,戒心也很重,一點變化都能敏感地察覺。
我認定如果伸手,它就會立刻吓得逃走,原來也不是。
是被馴養了嗎? 或者該說是習慣了?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摸動物吧。
軟綿綿的,摸不出個所以然。
不知為何,我想起女兒,瞬間意氣消沉。
雖然隻是指尖輕觸毛梢,但那細微、隐約的刺激實在過于虛渺,而且是平常沒有的觸感,所以和對幼子的思念重疊在一起了嗎? 我停止觸摸。
不是可以随便亂摸的吧,被摸的一方也會覺得讨厭。
貓盡情吃了一頓,又睡了。
隻要肚子填飽了就好。
我就這樣在竹籠前坐了一陣,漸漸地怕了起來。
與其說是害怕,也許更應該說是空虛。
這棟破屋裡什麼都沒有。
不,它填滿了空虛。
對貓來說,我也是空虛的一部分,對空虛而言,我顯然是多餘的。
我這麼感覺。
自從租了這處廢屋以後,我從未有過這樣的心情,果然是這貓引起的。
我蒙上被子,睡了。
感覺似乎做了什麼極刺激的夢。
好像站在晾衣台的邊緣,或是懸崖邊緣,還是交通工具的最後方,不清楚是什麼,總之站在盡頭處,進退維谷,是那種令人不安的夢。
也許是因為有點暑熱的關系。
我是神經之類的受損了嗎?那麼我也能看到幽靈嗎?大蘇芳年不是說了這樣的話嗎? 怎麼樣呢? 隔天早上,撓來接我。
我本來以為要走着去,沒想到他雇了人力車。
真奢侈,我說,撓回答說: “是托高遠大爺的福,主人非常惶恐。
他說而且要帶貓,應該很重。
” 确實,裝了貓的竹籠頗沉。
如果它在裡頭掙紮,可能會提不住,萬一掉了,籠子摔壞,貓可能會逃走。
如果貓跑了,就抓不回來了。
要是在大街上跑掉就完了。
不,即使不是在大街上,遲鈍的人類是抓不住這麼靈巧的動物的。
據說狗親人,貓親地,這隻貓原本住在吉原,所以如果它逃走了,不知道會往哪兒跑、躲到哪裡去。
幸好有人力車。
如果隻有小的一個人,是不可能這麼奢侈的,小學徒說。
“這樣啊。
可是這樣不會超過預算嗎?你們也是做生意的,要是我害得利潤沒了,就太過意不去了。
” “當然,不是一路坐到目的地。
而且那樣車夫也會累壞的。
坐到一個地方,然後再用其他方式過去。
還有,這次是上門收購,所以本來就是要花錢的。
” 說的也是吧。
“從新宿開始,換坐陸上蒸汽車。
主人在中野的車站等我們。
” “這樣啊。
” 我從來沒有在店外見過吊堂主人。
撓還會在店頭掃地,但主人不曾離開建築物。
他會不會從未出現在陽光下? 我坐上人力車。
撓很嬌小,所以我們并坐在一起。
膝上放着用大布巾包起來的竹籠。
裡面裝着貓,所以沉。
雖然不擠,但總覺得受到壓迫似的,令人窒悶。
貓很安分。
可能偶爾會改變重心,重量會移動。
即使在凹凸不平的路上颠簸,它也一聲都沒吭。
景色不停地變換着。
玩具店也一晃眼就過去了。
好快。
轎子已經過時了嗎?我自言自語地說,被車夫耳尖地聽見,大聲說小的原本是擡轎的。
轎夫好像都已經不幹那一行了。
客人的說話聲,意外地會被車夫聽見。
我們上了蒸汽火車。
雖然放在包袱裡,但貓也能乘坐陸上蒸汽車,真難以想象。
煤氣燈、蒸汽火車,時代顯然變了。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在進步,但确實是變了。
不過貓從江戶時代就是貓,往後應該也一直是貓。
這一點應該不會變。
那人呢?我想。
聰明比愚笨更正确、更偉大、更進步嗎?強的比弱的更正确、更偉大、更進步嗎? 每個人都這麼說,應該就是這樣吧。
蒸汽火車強而有力。
這樣的鐵塊噴着煙霧往前沖刺,生物不可能赢得了。
它的頑強,是由睿智所帶來的。
比方說,愈來愈聰明,愈來愈強,然後怎麼樣呢?将愚者和弱者一掃而空嗎?這樣是正确的嗎?對于更聰明、更強的人,更愚笨更孱弱的人隻有服從一途嗎?或者應該主張自己才是對的,起身反抗?相信自己才是對的,也就是相信自己才是優秀的嗎? 那不是一種傲慢嗎? 所謂近代化,就是這麼回事嗎? 自由、權利這些,是非得那樣赢取的嗎?那麼所謂的自由民權…… 又是怎樣的東西呢?我用灰蒙蒙的腦袋思考着。
而不管世事如何轉變,貓都不可能有所變化。
高遠大爺真是愛發呆呢,小夥計目瞪口呆地說。
哦,因為蒸汽火車很稀罕啊,我望着流過窗外的雜木林回答。
風景像這樣飛快變遷,在沒有火車的時代是無法目睹的。
這就是文明吧。
就在我嚴肅而仔細地聆聽文明的車輪發出隆隆巨響之時,我們抵達中野了。
下車一看,也沒什麼,就是個鄉下地方。
即使走出細長車站的木造平房,也沒有城鎮,全是森林。
與我那寂寥住處所在的僻地景觀半斤八兩。
我正感到落空,這時吊堂從背後出聲招呼。
他穿着和平常一樣的白色便裝和服,一點都不像正準備要去載貨的模樣。
即使在陽光底下看去,他還是老樣子,看不出年齡。
我們聊着相馬家的騷動等等,走了約莫半小時。
這件事似乎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但若是在舊幕府時代,就隻是一樁大名家的繼承權糾紛罷了。
什麼忠臣救出以神志不清為由被囚禁在家中牢房的主公、擁立其他繼承人的親戚毒殺卧病的主公,是講談說書裡常有的情節,若是加上一些潤飾,也可以變成怪談。
我說鍋島的妖貓騷動也是半斤八兩的情節,主人笑說若是能端出鬼怪,就可以解決得更圓滿了。
确實,相馬家事件的主角不是大名,而是華族,舞台不是家中牢房,而是瘋人院,與其說是侵占家名,目的其實是掠奪财産,所以沒有貓介入的餘地。
舞台完全換成了現代要素,而取代複仇的是審判,這就是當世風吧。
就是有人想要以過去陋習的角度來評斷,才會看來像一場奇妙的騷動也說不定。
視野雖然寬闊,但我覺得這裡是塊起伏劇烈的土地。
眼前景色一下子隆起,一下子又是平緩的上坡阻絕了前方視野。
方才在街上、交通工具裡都一動也不動的貓,這時卻毛躁不安起來,“喵喵”叫了兩聲。
有寺院,有片大墓園,我們爬上穿過墓園的細窄坡道。
這樣的坡道,馬車上得去嗎?我問,吊堂說上不去。
我正心想背着貨物爬上爬下,豈不累死人,結果吊堂說不必擔心,貨車已經到坡上了,沒問題。
意思是馬車走的路,跟我們從火車站來的路不一樣吧。
坡上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全是竹子竹葉,什麼都沒有啊,我說。
于是主人靜靜地伸手指示意前方,說: “那裡就是神社。
” 竹林間有條簡陋的階梯,循着階梯看上去,有座疑似鳥居的東西。
雖然看不見神社本身,但既然有鳥居,肯定就在那上面。
我正要往那裡走,主人說不是那裡。
“住家在這邊。
” 吊堂說,走進和神社反方向的竹林裡了,撓跟在後面。
我怕落後,轉身一看,發現平凡無奇的竹林縫間有條小徑,前方有戶民宅。
竹林間的白衣男子,身影就宛如大白天的鬼怪。
屋前系着馬,疑似馬夫的男子正叼着煙管,吞雲吐霧。
旁邊停着貨車。
我回來了,主人出聲招呼。
門口走出一名同樣一身白衣的男子,但底下穿的是和服褲裙,模樣與吊堂差異頗大。
那是個個子颀長,體格結實的男人。
五官也十分立體,與其說是神職人員,給人的印象更像名武官。
“這位是武藏晴明社宮司[181],中禅寺輔先生。
” 吊堂介紹。
宮司深深行禮,恭敬地說麻煩您了。
擡頭的時候宮司眼尖地發現包袱,問那是貓嗎?我說是,他便伸手說“我這就收下吧”。
我說很重哦,把籠子遞過去。
他從打結處的縫中看到裡面,“啊,是貓呢。
”然後說着“失禮了,裡面請”,引我們入内。
我以為他年紀比我大,但似乎也不是,應該才三十左右吧。
裡頭是很普通的商家格局。
廳裡有張津輕漆[182]的全新矮桌,鋪了四張坐墊。
宮司把包袱放到榻榻米上,解開布巾取出竹籠,立刻就打開了籠門。
“鋪在裡面沾滿貓毛的,好像是前任飼主的坐墊。
” “原來如此。
” “前任飼主的事……” “是的。
詳情我已經從龍典先生那裡聽說了。
” “哦……” 龍典是誰? 我已經詳細交代過了,吊堂說。
宮司說的名字就是吊堂的名字吧。
原來如此,這人也有名字啊,我為了奇怪的事感動不已。
宮司正襟危坐。
“其實……我搬來這裡,還不滿一年呢。
娶妻的時候分家了。
本來是搬到杉并村那裡,在尋常小學校擔任教師。
” “哦,是這樣啊。
” 原來神主也能當教員嗎? “五年前家父病倒,身體不靈活了。
我本來沒有意思繼承,煩惱了很久……但結果還是決定回來了。
” “回來……這裡嗎?” “是的。
” 宮司把臉轉向旁邊。
紙門開着,可以看到精心整理過的庭院。
“我想……不能讓這裡廢絕了。
” 畢竟是長久傳承的神社,宮司說。
“這是座有着光輝曆史的神社,除了當地居民以外,還有許多氏子[183]。
” 聽吊堂這麼說,結果宮司露出困窘的表情,回說也不算有什麼光輝曆史吧。
“并不是什麼有權威的神社。
” “但不是得到民衆的信仰了嗎?” “信仰……?這就難說了。
” 宮司的眉頭蹙得更緊了。
“當地氏子姑且不論,其他幾乎都是尋求現世利益的信徒。
像是我要蓋房子,幫我定個好的方位格局;幫孩子取個好名字;要結婚了,幫忙挑好日子……淨是這類事務。
跟算命的沒有兩樣。
這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
确實,我們家的神社代代從事這些工作,也受到感謝,但是……” “呃,府上是世襲,代代擔任神職人員嗎?” 我對這類事情不熟悉。
而且這是我第一次和神職人員交談。
“祖先是這樣沒錯,但就像剛才我說的,并非神職。
家父與其說是宮司,更像我剛才說的算命先生——不,是陰陽師。
” “陰陽師……?” 我聽過這個詞,但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可能是我的表情太疑惑,吊堂就要開口說明,但宮司就像要制止似的主動開口了: “就類似咒術師。
就像剛才說的那樣,為人做各種占蔔,對,也會驅魔除妖……做的都是這類迷信般的事。
原本我們這裡……” 祭祀的就是陰陽師,宮司說。
這裡祭祀的是安倍晴明[184]公,吊堂補充說: “高遠先生知道嗎?陰陽寮之首,土禦門家的祖先,官拜從四位下的安倍播磨守晴明大人。
” “哦……” 不知道。
“是什麼時候的……播磨守?” “平安時期的。
” 那麼久以前的事,我不可能知道。
“是古人呢。
” 既然受到祭祀,當然是古人吧。
就像平将門[185]或菅原道真。
總之都是古時候的事了吧。
我這麼說,吊堂搖了搖頭: “不不不,晴明公本身是古人沒錯,但陰陽寮一直到明治都還存在的。
” “我沒聽過你說的那個陰陽寮呢。
”我說。
“在律令制中,陰陽寮屬于中務省,是飛鳥時代[186]設置的公家機關。
剛才輔先生說,陰陽師就像咒術師,但原本并不是的。
陰陽道在當時,就等于現在的科學,絕不是非合理的迷信。
陰陽寮的陰陽師屬于從七位上,地位崇高,陰陽頭更是官拜從五位下。
” “但是為什麼那麼久以前成立的機關,能夠保留到現代?” 别說明治維新了,那不是德川幕府成立老早以前的事嗎? 這樣說實在惶恐,吊堂略為端正坐姿說: “但朝廷不是更早以前就存在了嗎?” “嗯……是這樣沒錯……” “掌理陰陽寮的土禦門家是公家[187],而陰陽寮也受到德川家重用。
因為陰陽寮裡除了鑽研陰陽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