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書四 贖罪

關燈
做飯的老媽子不知變通,說冬天不能吃鳗魚。

     哪有這種道理?自江戶古時開始,鳗魚就是一年四季都吃的,即使這麼跟她說,她也堅持不肯讓步。

    況且,鳗魚就是要冬季才美味。

    鮮肥油嫩,包管舌頭都會跟着融化,我這麼跟她說,她卻說我騙人。

    老媽子說鳗魚是土用醜日吃的東西,而土用是夏季。

     她完全搞錯了。

    土用一年有四次。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立的前十八天都是土用。

    而醜日每隔十二天一定會碰上一回。

    因此土用的期間,至少也會碰上一天醜日。

    就像酉市[127]有二酉、三酉,有時會碰上二醜。

    土用醜日,一年是有好幾次的。

     我努力說明,卻被嘲笑了。

     不隻被嘲笑,還被嘲弄說大爺真是不知世事。

    我開玩笑地說這要是江戶時代,町民敢對武士如此無禮,是會被殺無赦的,結果她“啊哈哈”地笑得更大聲,武士的威嚴蕩然無存。

     不過我原本就缺乏士族精神,人家那種态度也是難怪。

    打出娘胎到現在,我從未自覺過自己是個武士,也不講究自尊或面子。

     打一開始就是平民心态。

     但這是兩碼子事。

     據亡父說,在過去,鳗魚因為滋味濃郁,在夏季完全滞銷,然後某處的某人以鳗魚十分滋養,有助袪除暑氣來宣傳,結果一炮而紅,變成夏季也大為熱賣。

    我聽說是大田南畝[128]還是平賀源内[129]這些文人想出來的點子,但簡而言之,就是沒人知道到底是誰說的吧。

    是誰都無所謂,不過這代表在這樣的說法滲透人心以前,鳗魚并不是夏天的食物。

     我本來想要好好說明這一段,但又覺得白費功夫,打消了念頭。

     我隻是苦笑說“要是我學識淵博,早就出人頭地了”,就這麼算了。

     算了是算了,但總覺得咽不下這口氣。

     不是氣憤或不高興。

     而是因為冒出了一個疑念:也許老媽子說的才是對的? 不不不,不可能,我試着轉念這麼想,卻總覺得渾身不對勁。

    也許是進入明治以後,變得不一樣了?我還冒出這種愚蠢的念頭來。

    這才叫不可能。

     鳗魚自太古以來,就一直是鳗魚吧。

     不管是幕府瓦解、新政府成立、四民平等、廢藩置縣,鳗魚就是鳗魚,不可能變成泥鳅或鳝魚。

     但也許銷售方法變了。

     新政府頒布了各種命令。

    斷發令、廢刀令、禁止報仇令,這些都還可以理解,但甚至有不可占蔔、禁止山伏[130]等相當雞毛蒜皮的禁令。

    既然如此,也不能說沒有可能因為某些原因,下令禁止鳗魚店在冬季營業。

    盡管覺得不可能發布如此可笑的禁令,腦中卻也掠過一抹疑念:“也許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理由。

    ” 難不成是因為認定鳗魚是夏天食物的成見滲透世間,冬季沒半個客人上門,所以停止營業了? 畢竟我是個不知世事的人。

     就算自由黨與立憲改進黨的對立加劇、開始進口中國雞蛋,造成養雞場經營困難、天花大流行,那都是别人家的事。

     在我這處閑居中,是風平浪靜。

     縱然外頭興起滔天大浪,這裡頭依舊波瀾不興。

     上個月我去京橋聽島田三郎[131]的演講,結果被人潮搞得暈頭轉向,就這樣回來了。

     我并不是想要以國民身份,認真參與政治。

     島田三郎年紀比我大,但一樣是幕臣之子,相當傑出,在社會上活躍,我隻是想要以他作為出路的參考罷了。

    然而我卻連他說了什麼都沒聽就打道回府,實在是窩囊到家。

     也許這一切都是這毫無起伏的日常害的。

     即使新政府被推翻,隻要我關在這屋裡,生活就不會有變化。

     縱然碰到最糟糕的情形,俄羅斯或是英吉利攻打進來,國家覆亡,人民全部隸屬别國,這屋裡的生活大概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

     因為無從改變。

    不管出了什麼事,都不可能比現在更糟或更好。

    也許食物的質量會變差,或三餐無以為繼,但隻要能活命,和現在也差不到哪裡去。

    與世無争,就是這麼回事。

    這樣的生活不是逃避,而是防禦。

     我會離開母親和妻兒,獨自生活,也許也是出于相同的理由。

     浸泡在溫水之中,我整個人變得遲鈍了。

     呵,我籲了一口氣,呼吸是白色的。

     房間很冷。

     有體溫。

     覺得還有一口氣就夠了,這樣的想法不可取嗎?我想到這樣的事。

    然後轉念覺得也沒那麼糟吧。

    而這一轉念,肚子就餓了。

     我想到要吃鳗魚。

     是對做飯老媽子的回敬。

     我記得不遠處有家鳗魚店。

    我沒有進去過,但去看醫生的途中經過好幾次。

     披上外套,檢查火源,然後先繞到鄰屋去,探頭到廚房後門說今天不用準備午飯。

    老媽子問要出門?我說我要去鳗魚店吃鳗魚。

    綁着頭巾的老媽子就像今早一樣大笑,然後說:“哎喲,這玩笑也太可笑了,大爺。

    ” 她壓根兒不相信。

     完全講不通,所以我說我會包一點回來,又被嘲笑了。

    她就是覺得有這麼可笑吧。

     走下寬敞的坡道,我心想離家已經快一年了。

    租下空屋隐居當時,天氣尚冷,在寂寥的住處過了一個夏天,又變冷了。

     雖然是寂靜的一年,卻異樣地濃密。

     紀尾井町的宅子一向很熱鬧。

    本以為父親過世,會變得冷寂,然而喪期一過,反而變得更吵鬧了。

     現在家裡有母親、妹妹、妻子和女兒,全是女人,應該還是一樣熱鬧吧。

    聽說女兒也健康地成長着。

     我想念起女兒了。

     過完年後,她就兩歲了。

     去玩具店買個玩具回家嗎?我在心中一隅盤算着。

    心底想着,原來這就叫作思鄉? 下完坡道後,開始出現零星民宅,再走上一段路,景緻就像鎮裡了。

    因為全是瓦鋪子、幹貨行這些與我無關的地方,因此我從來沒有在這裡花過錢。

    吃飯也都是在醫院旁邊,所以也沒來過這裡的餐館。

     我循着模糊的記憶遊蕩着,走了快半個小時,發現了鳗魚店。

     外頭挂着廣告牌:鳗魚萬屋。

     店面挂着門簾,表示正在營業。

    看來沒有頒布禁令。

    哎,早知道就該把農家老媽子硬拖來了,我這麼想着,就要穿過門簾,卻一陣驚吓。

     離入口稍遠的地方有團黑色的東西。

    是擺飾物嗎?還是廢棄物?定睛一看,居然是個人,那裡蹲着一個衣衫褴褛的男人。

     我以為是乞丐,但好像不是。

     那人并不髒,而且仔細一瞧,一點也不黑。

    他穿着鬥篷,又或是旅行防雨短外套之類的衣物,但那也不是黑色的,而是類似藏青平棉布的深藍色布料。

    并不舊,也非布滿灰塵,沒有沾上泥巴,也沒有污垢。

    雖是一身奇妙的打扮,但若要形容,則外表頗為整潔。

     臉龐不髒,也沒有曬黑。

    胡子刮得很幹淨,也沒有沾上沙土。

    夾雜白發的頭發理得短短的,是個瘦骨嶙峋、樣貌窮酸的男子。

    眼窩深陷,嘴巴雖然閉着,卻露出暴牙。

     他年約四五十,又或是六十多歲,隻看得出不年輕了,但從外貌難以辨識年紀。

     我不明白為何他雖然外表整潔,看起來卻像一團黑。

    不,即使看清楚了,還是覺得黑。

    現在我依然覺得男人仿佛穿戴着黑夜般,宛如一團陰影。

     擡頭一看,日頭還高挂天頂。

    還是上午,這是當然的,隻有男子周圍是陰暗的。

     我盯着對方良久,近乎失禮。

     完全看不出男子深藏的眼睛向着何處、看着什麼,也不知道他是否注意到我。

     即使想搭讪,也出不了聲。

    不僅尴尬,也錯失了進店的時機,我正為難着,這時拉門打開了。

     咦?轉頭一看,一名瘦長的白發老人探出頭來。

     “您要進店嗎?” “啊,嗯,本來是這麼打算的。

    ” 他看上去不像店老闆,更不像店小二。

     老人眯起眼睛說: “看吧,我不就說了嗎?蹲在那種地方,會給店家添麻煩的。

    ” “那麼在下離開就是。

    ” 男子聲音低沉地回答。

     “不行,你進來。

    ” 老人催促男人,然後轉身向我行禮: “真是抱歉。

    來,裡面請。

    這樣會妨礙做生意,挨店裡人罵的。

    進來進來。

    ” 我順從地進去,店内已經充滿了撲鼻的香味。

     疑似老闆娘的中年婦人隻從裡面探頭出來。

    老人和善地笑着,說有客人。

     “不是跟客官一道的?” “不,跟我一道的是個乖僻鬼,坐在門口,害得這位先生不好進來了。

    給您添了麻煩,真是抱歉。

    ” “哎呀,這樣啊。

    ” 要蒲燒?還是鳗魚飯?老闆娘問,我點了蓋澆飯。

     老人似乎坐在正中央的桌位,但黑色男子一下就躲到角落桌子去了,老人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拿着筷子和小碟,挪到男子旁邊的座位。

     “您住在這附近?” 我難以決定坐在哪裡,正不知所措,老人對我搭讪。

     若問是不是住附近,應該算是附近,但也沒有多近,我難以回答,益發窘困。

     “不,呃,我是第一次來這家店……” “這樣啊。

    我是剛好路過,聞香下馬,不過這裡的醬菜也很棒,挑到好店了。

    ” “醬菜嗎?” 既然應聲了,也不能來個視而不見,情勢使然,我決定在老人桌位對面坐下。

     “吃鳗魚……就好在這段等的時間呢。

    聞着醬汁香甜的焦香,嚼着醬菜等上桌。

    愈等愈美味的,我看就隻有鳗魚了。

    ” 語調有些笨拙,但老人沉穩又饒舌地說着: “急性子的人啊,是享受不到這種樂趣的。

    都說江戶人急驚風,但對于鳗魚,也不能這麼說吧。

    江戶式的鳗魚好吃,因為關東風多了一道蒸的工法吧。

    不耐心等待,是烤不出這樣的美味的。

    關西風也好吃,但又是另一種滋味了。

    這不能比較,比較起來也沒意思。

    兩邊都好吃。

    哎呀,我這人就愛鳗魚啊。

    ” 語調的抑揚很獨特,從内容來看,也不可能是江戶人。

     “冒昧請教,您不是東京人吧?” 我是土佐[132]人,老人說: “哎,雖然是土佐人,但到這把年紀以前,是四處颠沛流離,所以都不知道哪裡才算是故鄉了。

    我捕過鲸、采過金,做這做那,随波逐流,然後現在飄流到東京這裡來。

    ” 既然說采金,那麼是被流放佐渡的罪人[133]嗎?我瞬間這麼想道,但老人不是那種風貌。

    他身上的和服及外套都很高級。

     在下姓中濱,老人說。

     對方都報上名字了,自己卻不介紹也很失禮,因此我小聲說敝姓高遠。

     “高遠先生啊。

    恕我冒昧,您看起來原本是武家貴人?” “不不不,才剛元服,幕府就瓦解了,所以我打從骨子裡就是個平民。

    然而不務正業,是個廢物。

    說來丢人,我在這前面的僻地租了處破屋,正在隐居。

    ” “哦?” 隐居啊,老人說,搔了搔童山濯濯的頭。

     “請問貴庚?” 才三十多,我回答,不知為何,老人深深點頭。

     “真年輕哪。

    ” “不,年過而立,卻這副德行,我真是無顔見人。

    每個人都奮而挺身,要打造、改變這個國家,我卻是這副模樣,甚至是毫無不滿。

    憤世嫉俗的士族都比我像話多了。

    ” 面牆而坐的老人同伴瞥了這裡一眼。

    雖然坐着,但他的姿勢還是老樣子,跟在外面時一樣。

    中濱老人眯起眼睛。

     “哎,這麼說的我,也在老早前生了場大病,有段時間身子不聽使喚,哎,雖然很快又能走動了,卻心神萎靡,連口舌都不靈活了。

    後來也過着就像隐居的生活。

    ” “哦……” “我是在剛維新之後就病倒的。

    因為當時是那樣的時勢,我也想為社會效力……但也沒有登上國事舞台一展身手的能耐。

    我呢,在當時也算士族,但原本是個無學的漁夫,所以對政治實在不擅長。

    ” 多麼令人費解啊。

    别說是被流放的罪人了,老人在舊幕府時代是武士,而且聽他的口氣,身份并不低,況且從内容聽起來像是從漁夫被提拔成為武士。

    我覺得再怎麼樣都不可能有這樣的特例。

    再說,四民平等的現今社會姑且不論,德川時代的身份制度是極為嚴格的。

     老人摸摸渾圓的頭。

     “哎,我病倒的時候,才四十多歲哪。

    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卻遲遲等不到大限,接下來就長了。

    這真是一段漫長的隐居生活啊。

    ” 隐居也是需要覺悟的,老人說: “像我這夥伴,沒錯,從維新前就開始了,所以已經将近三十年,一直是個棄世之人。

    ” “在下并未棄世。

    ” 黑色的男子以鐵塊摩擦般的嗓音說: “在下是死人。

    ” 不知為何,我一陣毛骨悚然。

     如果是死人,那麼這個人是幽靈吧。

     大蘇芳年幻視、泉鏡太郎向往,而井上圓了否定的……幽靈,居然讓我在大白天目擊到了。

     所以…… 所以才會看起來如此漆黑嗎?我尋思着,理性立刻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雖然不好笑,但這是一種玩笑吧。

     “我……記得在過去,曾被這死人救過一命哪。

    ” 老人這麼說,男子便垂下頭去。

     “哎,如果你是死人,那麼我也是死人。

    五十年前就葬身海裡了,剩下來的人生,都是撈到的。

    然而注意到時,撈到的還比原本的多了好幾倍。

    ” “老師的五十年不是什麼撈到的。

    ” 不,就是撈到的,老人打斷男子的話說: “或許看在旁人眼中,奇異或多舛吧。

    但就我來說,隻是撿回來的命不值得留戀罷了。

    我本來是漁夫,也沒有武家的那種自尊跟好強,也不講什麼大義或名分。

    我隻是貪生怕死,苟延殘喘罷了。

    ” 黑色男子的表情更陰沉了。

     “我第一次死掉,是十四歲的時候。

    莫名其妙、糊裡糊塗就死了一次,九死一生撿回了一條命,又過了十年糊裡糊塗的日子,然後九死一生地回到故鄉,是二十五的時候。

    為了向世人報答這意外撿回的一命,我做了很多事,但年過四十,我又死了。

    後來的這二十年,是撿到再撿到的啊。

    ” 聚在這兒的三人全是厭世者呢,中濱老人以和善的笑容說: “哎,隐遁之人有隐遁之人的苦。

    像你還年輕,往後會更加困苦,就趁現在好好滋養身子吧。

    哎,像我已經一把老骨頭了,就算吃鳗魚,也滋養不到什麼,但光是聞到這鳗魚味,就實在把持不住。

    ” 中濱老人再次眯眼,陶醉地鼻翼翕張,歪起頭來。

     “我最好這一味,但我這個夥伴啊……” 老人斜眼瞥向黑色男子。

     “卻說他受不了,還任性地說要在外頭等。

    啊,他這副模樣,一定吓着您了吧。

    ” 真是傷腦筋,中濱老人說,夾了醬菜入口。

    那清脆的咀嚼聲聽起來異樣美味,我也作陪享用,真的很可口。

     “啊,這醬菜真的好吃。

    ” 我率直地稱贊。

     “不過這位說受不了,是指他讨厭鳗魚嗎?或者是厭惡像個江戶人一樣乖乖坐着等?這位是江戶出身嗎?” “不,他也是……” “在下沒有故鄉。

    ” 聽起來……像土佐腔。

     自稱來自土佐的老人說“他也是”,雖然沒有說完全文,但可以猜想應是同鄉。

     中濱老人再次斜眼瞄了異樣頑固的男人一眼,苦笑着說: “不是的。

    他是說自己身份低賤,沒資格跨進這種地方。

    還有,他說那聲音不行。

    ” “聲音……?” “怎麼樣?你讨厭那殺鳗魚的聲音嗎?” 男人把頭垂得更低,縮起脖子。

     難道是人不可貌相,其實他很膽小? “哎,鳗魚得打釘子釘住頭,再活生生地剖開。

    他應該是說讨厭這聲音……這麼一想,實在是很殘忍,但不管是魚還是什麼,不殺就沒得吃啊。

    ” “關東的鳗魚是剖背,西邊是剖肚子。

    我……不喜歡剖背。

    ” 原來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