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書一 臨終

關燈
易理解。

    ” “不不不。

    ” 我應該完全看不懂,我打從一開始就不想要弄懂。

     因為這是别人的墓,主人說: “即使參拜陌生人的墓,您也不可能聯想到任何事物。

    ” “原來如此,所以才說是墳墓啊……” 我張望屋内。

     那麼,這家店是墓地嗎? “如果認為隻有書裡記載的信息有價值,那麼是不需要書的。

    隻要請教熟悉該領域的人士就行了。

    墓是石塊,底下掩埋的是骨頭。

    那種東西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

    在石塊與骨頭當中看出什麼的,是祭拜墓的人。

    書也是一樣的。

    書不是它的内容有價值,而是通過閱讀這個行為,讀的人心中有什麼顯現……這才是價值所在。

    ” “意思是說,重點不在于内容?” “即使閱讀同一本書,每個人心中顯現的事物也不同吧。

    縱然寫的内容再怎麼沒有價值,縱然有千百個人斷定它沒有用,隻要有一個人因它萌生有價值的某些事物,這本書就不是沒有價值的。

    ” “是這樣的嗎?” 書是咒具啊,老闆接着說: “文字和語言都是虛假的,其中沒有現世,沒有虛實可言。

    所謂書籍,是寫下它的人所創造的虛假的現世、現世的屍骸。

    ” 那麼這幢房子,豈非屍骸累累? “但如果有人讀,那具屍骸就會複活。

    借由解讀文字這個咒符、念誦語言這個咒文,隻屬于那個人的現世,就會以鬼魅的形式出現在閱讀它的人的内在,确确實實地現身眼前。

    那……就是書。

    ” 所以才會有人買書,老闆說。

     “為何說‘所以’?” “從書中顯現的現世,不是這真正的現世,而是隻屬于那個人的現世。

    因此人會想要把隻屬于自己的另一個世界,收藏在自己的心中。

    ” 我懂那種心情。

     “是為了反複閱讀嗎?” “當然,每一次閱讀,都會顯現吧。

    也許每一次讀,看到的都不一樣。

    但我認為隻要讀過一次……也許就沒有必要再讀了。

    ” “是……這樣嗎?” “因為即使不讀,隻是觀看;即使不看,僅是擁有,就是那個世界的主人了。

    ” “隻是看嗎?” “是的。

    題簽上的書名就像法名。

    雕刻在西洋皮革書書脊的,是墓志銘。

    隻要看到它,就知道是什麼墓了。

    ” 隻要想就行了,是嗎? “原來如此。

    可是老闆,你說隻是擁有就好了,這我不懂哪。

    我覺得這跟是不是擁有,好像沒有太大的關系。

    ” 不,這很重要,老闆說: “即使拜的是同一座墓,不同的人看到的鬼魂也是不同的。

    這麼一來……那就再也不是隻屬于自己的世界了。

    ” “是這樣沒錯,但……” “當然,也不是說非要擁有不可。

    以某個意義來說,墓地隻是個裝飾。

    佛壇和牌位也是裝飾。

    這樣說也許大不敬,但這些東西,都隻是信仰的契機罷了。

    重要的是心态,所以即使不參拜、不祈禱,隻是誠心供養,應該也能上達天聽。

    不過……” 老闆以有些愛憐的眼神望向架上的書籍。

     “對于重要的人,至少會想要保留他的牌位吧?” “哦……” “書擁有再多也不為過,讀書可以增加眼界。

    讀過多少,就擁有多少世界。

    但坦白說,其實隻要有一本就夠了。

    隻要能找到那本無可取代的書,那個人就是幸福的。

    ” 所以人會尋覓書本,老闆說: “真正重要的書,會帶給我們等同于現世這一輩子的不同人生。

    所以在遇到那本無可取代的書之前,人會不斷地尋覓。

    ” 是……這樣嗎? 這裡面有我的那本書嗎? 在這些紙張和文字的旋渦中,究竟囚禁着多少現世的幽靈? “找得到嗎?” “也有些人無緣邂逅。

    不,我想無法邂逅的人更多。

    但不管怎麼樣,在讀到以前,不會知道,所以不讀就無從邂逅。

    即使讀了,有所領略,還是會忍不住想,也許還有能帶來更深刻領略的書,也許下一本會更好。

    無法決定這就是那一本,又尋找下一本。

    所以書不是人去搜集,而是它們主動來到身邊的吧。

    ” 我覺得可以理解那種感覺。

     與收藏家有些不同。

     不是想要增加、想要搜集齊全、想要填滿。

    不是數量的問題,也不是有所不足,完全隻能說是自然而然聚集而來的吧。

     “不過這肯定也算是一種病入膏肓吧。

    ” 因為會忍不住貪得無厭哪——主人說,露出微笑,站了起來。

     “就是希望書能讓那樣的人找到,我才會在這裡展示着屍骸與墓碑。

    ” 所以…… 不,有點不一樣哪,老闆說。

     “不一樣?” “與其說是為了人,也許更應該說是為了書。

    不,就是為了書。

    ” “為了書?” 主人仰望階梯上方。

     “總之,我想要有人閱讀它們,姑且不論适不适合。

    但不管适不适合,如果沒有人讀,書就是垃圾。

    無人參拜的墓,隻是塊石頭。

    即使底下埋藏着屍體,而不管那是多麼了不起的偉人的屍體,也不會有人發現。

    沒有人讀的書,隻是一沓廢紙。

    ” “說的也是。

    ” 所以我賣書,老闆說: “賣書,就是供養書。

    ” 所以…… 才叫作吊堂嗎? “您憑吊書。

    ” 其實我原本是個僧侶,主人摸了一把頭發說: “不過還俗已經很久了。

    ” “原來老闆本來是和尚?” 可是他很年輕。

    我以為他年歲比我大,但聲音很年輕,感覺頂多三十開外。

    不,也許看起來年輕,是此情此景過于奇異的緣故。

     “我有眼不識泰山,難怪老闆說起話來頭頭是道。

    哎,我這人凡事思慮不周,從來不曾去細究任何事,但老闆說的話,我能夠理解。

    所謂喜歡書,也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呢。

    雖然……” 也覺得有些誇張…… 我還沒全部說完,小夥計的聲音就從旁邊插了進來: “請問,可以上茶了嗎?” “撓,别杵在那種地方,怎麼不快點端上來呢?” “哦,因為老闆一直說個沒完,我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上茶才好,茶都涼了。

    ” 小夥計歉疚地說,連着茶托端了茶杯給我。

     茶也不怎麼涼。

     “我自己也還在找我的那一本。

    ” “那麼……” 還沒有找到嗎?明明……有這麼多的書。

     老闆笑了。

     “哎,每一本在讀的時候,都覺得就是它了。

    盡管這麼想,卻又覺得也許其實在别處,然後又開始尋尋覓覓。

    找着找着,書就變得這麼多了。

    這麼一來,又覺得每一本都無比珍貴,迷失在裡頭了,結果漸漸地又憐憫起這些書來了。

    ” “憐憫?” “因為它們也許有比我更好的歸宿啊。

    ” “哦……” 就像男女之間的感情哪,我說。

    是嗎?老闆笑道: “有個詞叫作‘死藏’,這個樣子完全就是死藏。

    引導死者,超度成佛,是佛家的使命。

    若要供養它們,就隻能将它們出售了,所以我拿它做生意。

    就是這麼個來龍去脈,所以咱們小店與其他書鋪在起源上就不同。

    ” 不是出版商,也不替人訂書,而是廣為涉獵,進貨、陳列,然後出售。

    不,是将之陳列,直到它們邂逅尋覓它們的人吧。

     真是場大法會呢,我說: “那麼老闆,上這兒來的客人,都不是我這種糊塗鬼,而是帶着明确的目的,迫切地前來訪書的人喽?” “沒那回事。

    ” “不是嗎?” “我也會為無人供養的死者牽線。

    若是把香火斷絕已久的古墓,與找不到應該祭祀的祖靈的人牽合在一起,有時就能夠讓微渺的緣分維系下去。

    ” 如果書完全賣不出去,我就拿不到月錢,小夥計插嘴。

     就是這麼回事,主人笑。

     我的眼睛已經完全習慣店内的光線,也可以看出題簽上的文字了。

    也是因為聽他滔滔不絕說了許多吧,這裡看上去确實也像座靈廟,真的非常井然有序。

    老闆應該是個一絲不苟的人。

    由于井井有條,乍看之下清爽整潔,但仔細一看,擺放方式及數量都令人無法想象。

     我無法忖度他是以什麼樣的基準來分類的。

    我把茶杯還給小夥計,說着“我逛一逛吧”,正要起身…… 有人敲門了。

     “咦,有客人?”小夥計把茶杯擱在樓梯角落,急忙趕往門口。

    我頓時狼狽起來,窺看櫃台,老闆似乎察覺了什麼,“請稍待一會兒。

    ”我沒辦法,隻好卻步似的停留在原地。

     門打開了。

     強光射入幽暗之中。

     一道拖着淡影的輪廓,很快地凝結成人形。

     原本應該是個巨漢吧。

     然而那人卻垮着肩膀,身子略為前屈。

     可能是因為那萎靡的姿态,整個人看起來縮小了幾分,來人拄着拐杖,也許腿腳不便。

     影子前進到店中央左右。

     漆黑的頭發往後梳,臉上有着厚唇及健壯的下巴,上頭有着兩隻大睜的眼睛。

    如果他擡頭挺胸,怒目而視,遭到瞪視的對象應該會被震懾住。

    他算得上是一副眼神銳利的俠客風貌,卻顯得有些黯然神傷,與其說吓人,不如說讓人看了心痛。

     也許他生病了,我直覺地這麼想。

     臉色也一片青黑。

     “這裡是吊堂嗎?” 他的嗓音嘹亮、沉穩,但響亮中卻帶有某種迫切、苦惱的音色。

     “是的,我是這裡的主人。

    ” “噢!” 男子轉向老闆聲音的方向。

     一身色調樸素的單衣,黑色外褂,年紀應有五十以上。

    眼下的黑眼圈,以及失去彈力的皮膚,讓他看起來比外表更老了一輪。

     也許是眼睛尚未适應光線,男子的視線在空中彷徨,說: “我是秋山武右衛門介紹來的。

    ” “秋山先生,是地本批發的秋山先生嗎?” 說到地本,應該是指灑落本、滑稽本、人情本、狂歌本[28]、赤本黑本黃表紙等草雙紙這類書籍的總稱。

    簡而言之,是江戶時代的娛樂書籍。

     “對,就是滑稽堂的秋山。

    不過地本的店先前已經關了。

    那類東西不合時代潮流,現在變成浮世繪的出版商了,不過,哎……” 畢竟浮世繪不流行嘛,男子說。

     “是嗎?我們這裡還有客人會來買。

    這麼說來,前年出版的戲子畫——大幅三張連畫共三款,我記得是秋山先生那裡印制的吧?” 是這樣嗎?男人極為暧昧地應道。

     “那是雪月花之内,第九代市川團十郎與第五代目尾上菊五郎,還有市川左團次的雪月花。

    那不是依着上演的戲而畫下的吧,所以不算戲劇畫,而是使用演員肖像畫的故事畫。

    承襲古典畫和武者畫的傳統,端出新的花樣。

    技法和構圖都非常出色。

    ” 這家店也賣那種東西?男子不可思議地問。

    主人笑着回說: “是我自己喜歡買的。

    我喜歡浮世繪。

    ” “那你這人落伍了。

    ” “這樣嗎?” “往後是西洋畫的天下啊。

    ” “西洋畫也很不錯,但是兩者不同吧,而且西洋畫不是印刷品。

    ” “就算是肉筆[29],一樣是浮世繪,沒什麼不同的。

    哎,隻要還叫作什麼‘浮世’,就永無翻身之日。

    ” “是這樣嗎?” 不行的,男子皺起眉頭說: “最近追求的不是‘和魂漢才’,而是‘和魂洋才’對吧?就是它,我認為就是這樣。

    隻要是好東西,就得加以吸收……” 男子忽然踉跄了幾步。

     “……才行啊。

    ” 男子往前栽去。

     我見狀覺得不妙,站起來讓位。

     老闆看我,露出淡淡微笑,和善地說“多謝”。

     男子說着“抱歉抱歉”,坐了下來。

     看來身子相當不好。

     “這裡是燒蠟燭的?” 男子問。

     是從能登那裡訂來的蠟燭,老闆回答: “現在的蠟燭質量不好,會冒煤煙,商品會被熏黑。

    ” “不用洋燈嗎?” “洋燈也會有煤煙。

    ” 我也不喜歡洋燈,男人附和: “可以調節亮度,是很方便,但就是教人心神不甯。

    百目蠟燭[30]很好。

    熬夜工作的時候就得用百目,所以我不說凡事都是西洋好。

    雖然不那麼說,但不好的就是不好。

    ” 浮世繪有那麼糟嗎?老闆說,瞥了一眼挂在櫃台的錦繪。

     “浮世繪很美啊。

    ” “是很美,就是要畫得美嘛,可是也就這樣了。

    你說的沒錯,浮世繪跟西洋畫是不同的東西。

    技巧跟想法,本來就有東西之隔,所以這樣就好了。

    可是主題太糟糕了。

    ” “主題糟糕?” “日本畫也是,畫來畫去,永遠就是那幾個主題的話,根本沒有未來。

    而且畫有範本,這根本就錯了。

    每個人都照着範本畫,這樣怎麼比得過西洋畫?得先親眼去看,然後畫,要不然就是自己想,自己畫,非得這樣才行吧?然而這個國家的畫家,就隻會抄别人的畫。

    ” 老闆聞言苦笑。

     “從臨摹師傅的畫起步是沒關系,畢竟模仿是第一步。

    可老是用相同的技法,畫一樣的東西,這樣永遠都無法超越師傅。

    ” “沒辦法嗎?” “看不一樣的東西,畫出不一樣的東西,這樣才能超越。

    可是觀點相同、技巧相同的話,是沒法青出于藍的,因為當然是師傅畫得比較好。

    即使畫得比師傅好了,也會被逐出師門。

    ” “是這樣的嗎?”我忍不住插嘴,“不能畫得比師傅好嗎?” “師徒關系是一輩子的。

    如果另立流派,那另當别論。

    ” “哦……” “無論如何都想超越師傅的話,就隻能像北齋[31]那樣,脫離派閥自立門戶。

    可是那樣一來,就接不到工作了。

    這副德行,怎麼會有進步?還在争論什麼派啊,門的,根本就沒奈何。

    哎,當時的社會沒有變化,也許那樣就行了,可是世局都已經有了這樣的巨變,沒辦法啦。

    ” 非改變不可啊,男子告訴自己似的說。

     這番話也許有理,老闆回答道: “但我認為好的作品,無論任何時代都是好的。

    ” 不不不,男子搖頭說: “就像你說的,好東西就是好。

    我會用百目蠟燭,就是因為覺得它好。

    可是這年頭,會用百目蠟燭的人不多了。

    要不了多久,就再也買不到了。

    這麼一來,即使不情願,也非使用洋燈不可。

    既然如此,倒不如早早換成洋燈才是正經。

    而且或許還能設計出比百目蠟燭更好用的和風洋燈呢。

    不,非得這樣才行。

    ” 這才叫作和魂洋才啊,男子說: “所以呢,肉筆畫也許另當别論,但版印出來的不行。

    至于哪裡不行,流通已經趕不上了。

    因為說到印刷,那個叫什麼的西洋技術實在太厲害了。

    雕木闆,一色一色印刷,實在太累人了。

    師傅也愈來愈少了。

    ” “好像是呢。

    ” “哎,現在生意不能隻在東京做,所以這麼一來就難啦。

    版木哪是可以印上幾千張幾萬張的東西啊。

    若要賣到全國,雕刻師和版印師的質量都沒法維持。

    ” 沒有未來啊,男子說。

     “沒有未來嗎?” 沒有,沒救啦,男子露出苦悶的表情。

     “已經沒有後路啦。

    ” “也許是吧。

    不過……即令不符合時勢潮流,或是無人青睐,會保留下來的東西,就是會保留下來呢。

    ” “會嗎?” “是的。

    這裡有百年前,也有兩百年前的書。

    隻要保留下來,就能閱讀。

    隻要閱讀,也就會保留下來吧,畫也是一樣吧。

    有些作品,是一兩百年以後才會顯現出價值的。

    ” “哎呀,就算是那樣,浮世繪還是不行。

    那不是什麼高尚的玩意兒,至多隻能糊紙門時拿來襯底。

    秋山那裡,我想也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