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狩(1127—1135)
關燈
小
中
大
見上,深緻我思念淚下之痛,父子未期相見,惟早清中原,速救父母。
——徽宗寫的手诏,讓曹勳設法逃走,并傳信給未被囚禁的兒子康王 徽宗在他生命中的前四十五年幾乎沒有離開過開封,事實上,有一段時期,他甚至接連幾周都留在宮城内。
如此一來,他生命中最後八年的經曆,與之前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他不僅被迫離開京城,而且不斷被押送至距離他所熟知的文明越來越遠的地方。
盡管他基本上沒有和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但也的确吃了很多苦頭。
在一萬四千名宋俘開始北遷前,粘罕傳見了徽宗。
當時徽宗身穿紫色道服、頭戴逍遙巾從轎子中下來,粘罕走出軍帳迎接他。
七周前,徽宗第一次在青城見到粘罕時,曾大膽地表達了自己對女真人所作所為的憤慨。
但此時,徽宗知道恐吓女真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希望在于盡量引起粘罕的同情,徽宗對粘罕說:“老夫得罪,合當北遷,但帝姬未嫁者,敢乞留,荷大惠也。
”粘罕沒有回答。
後來,鄭皇後進來了,她對粘罕說:“臣妾得罪,自合從上皇北遷。
但臣妾家屬不預朝事,敢乞留。
”這一次粘罕點頭允許了,鄭皇後的親屬當天就被送回了開封。
[1] 第二天,三月二十八日,金兵終于從占領了将近四個月的開封城牆下來。
得知兩位皇帝、宗室和幾千名宋俘即将北行,新登基的皇帝張邦昌率領百官和太學生,前往南薰門為欽宗和徽宗“遙辭”送行。
徽宗、欽宗、親王、嫔妃、公主和驸馬也對着皇宮和宗廟的方向跪拜辭行。
徽宗伏地後悲恸欲絕,甚至無法自己起身,景王趙杞隻好将他攙扶起來。
[2] 徽宗和欽宗并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作為囚俘被帶到敵國領土的中國皇帝。
徽宗肯定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境遇與947年被契丹滅亡的後晉統治者有相似之處。
當時,契丹人将後晉都城劫掠一空,而且像後來的女真人一樣,強行索要所有的宮女、宦官、工匠、樂器、文件、兵器、盔甲和絹絲等财富。
後晉的統治者及大批親屬、宦官和官員被多次遷移,最後契丹人給他們一些土地,讓他們靠種地養活自己。
後晉亡國之君在囚禁中度過了十七年,直到964年去世。
[3]也許,徽宗在祈禱自己的命運别比他更凄慘。
北行隊伍 押往金國的宋俘将近一萬五千人,被編為七批隊伍。
第一批中有兩千兩百名男性宗室和貴戚,以及三千四百名女性宗室和貴戚。
[4]第二批人數比較少,隻有三十五人,都是女人和小孩,包括康王的母親和王妃(韋後和邢氏)、兩位皇子、兩位公主、兩位皇子的女兒,以及徽宗另一個兒子的妻妾。
這批囚犯由粘罕的兒子設也馬和幾名金将押運。
第三批由粘罕的兒子斜保押運,隊伍中有三十七名女性,包括欽宗的妻妾和兩位公主。
第四批有徽宗及其嫔妃、徽宗的兩個弟弟、十九個兒子,以及孫子、驸馬和衆多侍女,共一千九百四十多人,由斡離不的弟弟額魯觀押送。
第五批宋俘也全部是女人,包括一百零三位公主和各位親王的妾,以及一百四十二名侍女,由斡離不押運。
第六批隊伍非常龐大,包括三千一百八十位女性和三千四百一十二名有一技之長的平民,如醫師、工匠、藝人等。
第七批由粘罕親自押運,隊伍中有欽宗及其子女,還有孫傅、何、秦桧等十二名大臣,以及一百四十四名侍女。
[5]參見表17.1的總覽。
前六批北行隊伍從最東邊的一條路線前往燕京,途經相對平坦的河北平原(參見圖17.1),第七批隊伍則取道粘罕軍隊原來走過的路線,經山西太原,再折向東邊的燕京。
北行途中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都未能活下來。
在第六批的6592人中,有1892人(28%)沒有堅持到燕京,有的人在途中去世,還有一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他們趕不上隊伍時,就會被女真人抛棄在路邊。
根據陶宣幹的《汴都記》,這些宋俘被分為五百人一組,由幾十名女真騎兵像趕牛一樣往前攆。
大部分宋俘都是城市居民,不習慣長途跋涉,如果他們落在後面,就會遭到毒打或被殺掉,因此,在隊伍經過的沿途橫屍無數。
根據太學生丁特起的記載,欽宗在北行過程中騎了一匹馬,周圍有一百名騎兵看押。
徽宗的兩個弟弟,燕王趙俣和越王趙偲,都隻能坐牛車,其他宗室則不得不步行。
徽宗偶爾會騎馬,但大部分時間似乎都坐牛車,他坐的車前面有五頭牛拉着,趕車的是兩名不會說漢語的女真人。
[6] 表17.1 1127年四月北行宋俘一覽 440 參考資料:《宋俘記》244—250頁,《開封府狀》92—122頁。
186049.png 圖17.1 徽宗北行路線(注:本圖底圖界線為今界,地名為古地名) 經過了第一天的跋涉,隊伍終于安營紮寨,徽宗和女真統帥住兩頂毛氈帳篷,其他宋俘則住在圍繞着他們搭起來的四十八頂布帳篷裡。
其他幾批隊伍也差不多如此,這顯然是出于安全的考慮。
欽宗和兒子趙湛在睡覺時還會被捆住手腳,防止他們逃走。
根據曹勳的記載,女真人通常會在大營外設置木栅,木闆間留有縫隙,供人窺看。
有時小販會過來售賣食物,女真人經常利用這些小販,在宋俘中間傳播謠言,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可能很快被解救,這樣就不會想着逃跑了。
[7] 在北行途中,宋俘們要自己準備食物。
曹勳記載,每天晚上紮營後,女真人會按人數給每人分發定量的大米,但宋俘必須自己準備做飯用的薪柴和水。
由于不能出營地,宋俘們很快就學會了在行路過程中随時收集水和木柴,留到晚上做飯時用。
他們來到鄰近城市的地區時,也會有小販來賣一些食物。
但沒有草料喂牛,而且牛也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或吃草的機會,在到達真定前的一個月内,就死掉了十之四五。
死掉的牛會被宰了吃掉。
有一次,曹勳拿了二兩銀子買吃的,但小販聽說這些食物是給徽宗的,堅決不收錢。
[8] 有些人親曆過北行路程,他們留下的記錄保存了下來,其中一本著作是被派去為包括康王趙構的母親和妻子在内的第二批宋俘擔任漢文翻譯的人撰寫的。
後來,第三批宋俘也與他們會合了,其中有欽宗的兩位嫔妃和剛出生不久的女兒。
他們于五月二十三日到達了目的地上京。
文字以相當寫實的方式記述了北行隊伍所曆經的各種艱難。
例如: 二十九日,邢朱二妃、二帝姬以墜馬損胎,不能騎行。
[9] 初二日早行,途次,朱妃便旋,國祿逼之,又乘間欲登朱後車,王弟鞭之。
[10] 初四日,渡而北,萬戶蓋天大王迎候。
見國祿與嬛嬛帝姬同馬,殺國祿,棄屍于河。
欲挈嬛嬛去,王以奉诏入京語之,乃随行。
[11] 十一午……千戶韶合宴款二王,以朱妃、朱慎妃工吟詠,使唱新歌。
強之再,朱妃作歌雲:“昔居天上兮,珠宮玉阙,今居草莽兮,青衫淚濕。
屈身辱志兮恨難雪,歸泉下兮愁絕。
”朱慎妃和歌雲:“幼富貴兮绮羅裳,長入宮兮侍當陽。
今委頓兮異鄉,命不辰兮志不強。
”皆作而不唱。
[12] 十八日,抵燕山。
大王及王弟蓋天、阿替紀均弗歸府,居愍忠祠。
燕人聞宋俘至,喧嚷已匝月。
及是,大王眷屬,下逮戚族男女鹹集,如睹異寶,且與後妃等行抱見禮申敬。
漢婦不習,惶窘萬狀。
[13] 二十八日出長城,至遷州界。
沙漠萬裡,路絕人煙。
五月一日,入寺駐馬,王及妃姬皆洗手焚香,妃姬輩倩成棣書疏,發願期得還鄉。
王嗤其愚,亦弗禁。
[14] 初八日,渡梁魚渦。
此兩日如在水中行,妃姬輩雖卧兜子中,駝馬背亦濕透重裳。
地獄之苦,無加于此。
[15] 其他幾批宋俘的原定目的地都是燕京。
有幾位至少在一部分北行途中陪伴着徽宗的人記錄了他們的經曆。
曹勳隻陪着徽宗到了燕京,但他對這段行程的描述比較詳細。
[16]蔡鞗陪伴了徽宗很多年,盡管沒有對具體的事件提供太多細節,但對于徽宗在北方這些年是如何度過的,他有最完整的叙述。
[17]另外還有趙子砥的記錄,他與宗室一同到達燕京,但在一年後的1128年四月被釋放。
[18]關于逐日發生的事件,最完整的資料是無名氏所著的《呻吟語》,顯然,這本書的作者是經常在徽宗身邊的宋臣。
[19]以下叙述主要來自這四部史料。
徽宗出發北行前,被帶到斡離不在劉家寺的軍營。
斡離不讓徽宗、鄭皇後、親王和公主都坐下來一起飲酒。
通過一位翻譯,斡離不試圖讓徽宗高興起來,他對徽宗說,改朝換代是難免的事,就算堯舜也會把王位禅讓給賢能之人。
他還說,徽宗受到的待遇要比契丹統治者好得多,因為徽宗還可以把兒女留在身邊,而天祚帝的兒女都被作為獎賞分給女真将士了。
徽宗表示感謝,但他提出希望自己能代替兒子受過,認為他一個人應當承受所有過錯的責任。
“罪皆在我,請留靖康,封畀小郡。
諸王、王妃、帝姬、驸馬不與朝政,請免發遣。
”斡離不說金國皇帝拒絕了這個請求,但他可以到燕京後再向皇帝提出來,并讓徽宗相信“此去放心,必得安樂”。
此外,斡離不還讓徽宗将一位姓王的嫔妃封為公主,嫁給粘罕的次子,徽宗同意了。
盡管斡離不在後來幾天都沒有見徽宗,但他派人每天給徽宗送食物,飯菜中有雞、兔、魚、酒和水果等。
然而,乘車旅行使徽宗身體感到不适,無心飲酒和吃肉。
[20] 金兵在幾個月前開始入侵宋朝時到過這個地區,但并沒有真正占領。
現在,不僅康王率領的宋軍正在試圖奪回這裡,當地的流寇也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1127年四月初二,北進的隊伍受到這些幹擾,不得不停止前進兩天。
宋俘們一直希望宋兵能夠來救他們,徽宗的一位貴妃還特意為他縫制了一身衣服,準備讓他在有機會逃走時穿。
[21] 四月初五,隊伍渡過了黃河。
兩天後,一名金兵強奸了一位後宮嫔妃,但徽宗能做的也隻是告誡嫔妃們,以後不要和其他人分開單獨行動。
四月初八,隊伍到達了相州的郊區,有一部分押送貢女的隊伍在這裡紮營。
他們聽說,由于連續幾天下雨,貢女們乘坐的牛車被雨水淋透,于是一些女子去圍在她們外面一圈的女真人營帳中避雨。
但事實證明這是個錯誤的行動,因為避雨的貢女“多嬲斃”。
[22] 四月十五日,隊伍來到了邢州城外。
盡管連日暴雨,但他們還是繼續行進,很多車輛都壞了,馬也倒地不起。
死于暴力事件的人數還在不斷攀升。
北行過程中的艱辛之一是宋俘會不斷目睹身邊發生的各種凄慘景象。
在很多地方,宋俘的屍體被抛于荒野。
囚俘們經常因為車輛傾覆而受傷,女性也常常遭強奸。
四月十六日,徽宗的弟弟燕王趙俣去世,據說是餓死的。
徽宗将他的屍體放在一個馬槽中,由于馬槽太短,雙腳都露在外面。
徽宗請求将燕王的屍體運回開封安葬,但被拒絕了,屍體隻能就地火化。
徽宗在餘下的旅途中一直抱着裝骨灰的盒子。
那天晚上,當隊伍停止前進時,徽宗悲傷地對着弟弟的骨灰說:“吾行且相及。
”燕王的夫人在另一批北行隊伍中,金人不讓她過來參加燕王的入殓儀式。
[23] 四月二十三日,徽宗一行到達真定府,這是他
——徽宗寫的手诏,讓曹勳設法逃走,并傳信給未被囚禁的兒子康王 徽宗在他生命中的前四十五年幾乎沒有離開過開封,事實上,有一段時期,他甚至接連幾周都留在宮城内。
如此一來,他生命中最後八年的經曆,與之前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他不僅被迫離開京城,而且不斷被押送至距離他所熟知的文明越來越遠的地方。
盡管他基本上沒有和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但也的确吃了很多苦頭。
在一萬四千名宋俘開始北遷前,粘罕傳見了徽宗。
當時徽宗身穿紫色道服、頭戴逍遙巾從轎子中下來,粘罕走出軍帳迎接他。
七周前,徽宗第一次在青城見到粘罕時,曾大膽地表達了自己對女真人所作所為的憤慨。
但此時,徽宗知道恐吓女真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希望在于盡量引起粘罕的同情,徽宗對粘罕說:“老夫得罪,合當北遷,但帝姬未嫁者,敢乞留,荷大惠也。
”粘罕沒有回答。
後來,鄭皇後進來了,她對粘罕說:“臣妾得罪,自合從上皇北遷。
但臣妾家屬不預朝事,敢乞留。
”這一次粘罕點頭允許了,鄭皇後的親屬當天就被送回了開封。
[1] 第二天,三月二十八日,金兵終于從占領了将近四個月的開封城牆下來。
得知兩位皇帝、宗室和幾千名宋俘即将北行,新登基的皇帝張邦昌率領百官和太學生,前往南薰門為欽宗和徽宗“遙辭”送行。
徽宗、欽宗、親王、嫔妃、公主和驸馬也對着皇宮和宗廟的方向跪拜辭行。
徽宗伏地後悲恸欲絕,甚至無法自己起身,景王趙杞隻好将他攙扶起來。
[2] 徽宗和欽宗并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作為囚俘被帶到敵國領土的中國皇帝。
徽宗肯定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境遇與947年被契丹滅亡的後晉統治者有相似之處。
當時,契丹人将後晉都城劫掠一空,而且像後來的女真人一樣,強行索要所有的宮女、宦官、工匠、樂器、文件、兵器、盔甲和絹絲等财富。
後晉的統治者及大批親屬、宦官和官員被多次遷移,最後契丹人給他們一些土地,讓他們靠種地養活自己。
後晉亡國之君在囚禁中度過了十七年,直到964年去世。
[3]也許,徽宗在祈禱自己的命運别比他更凄慘。
北行隊伍 押往金國的宋俘将近一萬五千人,被編為七批隊伍。
第一批中有兩千兩百名男性宗室和貴戚,以及三千四百名女性宗室和貴戚。
[4]第二批人數比較少,隻有三十五人,都是女人和小孩,包括康王的母親和王妃(韋後和邢氏)、兩位皇子、兩位公主、兩位皇子的女兒,以及徽宗另一個兒子的妻妾。
這批囚犯由粘罕的兒子設也馬和幾名金将押運。
第三批由粘罕的兒子斜保押運,隊伍中有三十七名女性,包括欽宗的妻妾和兩位公主。
第四批有徽宗及其嫔妃、徽宗的兩個弟弟、十九個兒子,以及孫子、驸馬和衆多侍女,共一千九百四十多人,由斡離不的弟弟額魯觀押送。
第五批宋俘也全部是女人,包括一百零三位公主和各位親王的妾,以及一百四十二名侍女,由斡離不押運。
第六批隊伍非常龐大,包括三千一百八十位女性和三千四百一十二名有一技之長的平民,如醫師、工匠、藝人等。
第七批由粘罕親自押運,隊伍中有欽宗及其子女,還有孫傅、何、秦桧等十二名大臣,以及一百四十四名侍女。
[5]參見表17.1的總覽。
前六批北行隊伍從最東邊的一條路線前往燕京,途經相對平坦的河北平原(參見圖17.1),第七批隊伍則取道粘罕軍隊原來走過的路線,經山西太原,再折向東邊的燕京。
北行途中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都未能活下來。
在第六批的6592人中,有1892人(28%)沒有堅持到燕京,有的人在途中去世,還有一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他們趕不上隊伍時,就會被女真人抛棄在路邊。
根據陶宣幹的《汴都記》,這些宋俘被分為五百人一組,由幾十名女真騎兵像趕牛一樣往前攆。
大部分宋俘都是城市居民,不習慣長途跋涉,如果他們落在後面,就會遭到毒打或被殺掉,因此,在隊伍經過的沿途橫屍無數。
根據太學生丁特起的記載,欽宗在北行過程中騎了一匹馬,周圍有一百名騎兵看押。
徽宗的兩個弟弟,燕王趙俣和越王趙偲,都隻能坐牛車,其他宗室則不得不步行。
徽宗偶爾會騎馬,但大部分時間似乎都坐牛車,他坐的車前面有五頭牛拉着,趕車的是兩名不會說漢語的女真人。
[6] 表17.1 1127年四月北行宋俘一覽 440 參考資料:《宋俘記》244—250頁,《開封府狀》92—122頁。
186049.png 圖17.1 徽宗北行路線(注:本圖底圖界線為今界,地名為古地名) 經過了第一天的跋涉,隊伍終于安營紮寨,徽宗和女真統帥住兩頂毛氈帳篷,其他宋俘則住在圍繞着他們搭起來的四十八頂布帳篷裡。
其他幾批隊伍也差不多如此,這顯然是出于安全的考慮。
欽宗和兒子趙湛在睡覺時還會被捆住手腳,防止他們逃走。
根據曹勳的記載,女真人通常會在大營外設置木栅,木闆間留有縫隙,供人窺看。
有時小販會過來售賣食物,女真人經常利用這些小販,在宋俘中間傳播謠言,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可能很快被解救,這樣就不會想着逃跑了。
[7] 在北行途中,宋俘們要自己準備食物。
曹勳記載,每天晚上紮營後,女真人會按人數給每人分發定量的大米,但宋俘必須自己準備做飯用的薪柴和水。
由于不能出營地,宋俘們很快就學會了在行路過程中随時收集水和木柴,留到晚上做飯時用。
他們來到鄰近城市的地區時,也會有小販來賣一些食物。
但沒有草料喂牛,而且牛也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或吃草的機會,在到達真定前的一個月内,就死掉了十之四五。
死掉的牛會被宰了吃掉。
有一次,曹勳拿了二兩銀子買吃的,但小販聽說這些食物是給徽宗的,堅決不收錢。
[8] 有些人親曆過北行路程,他們留下的記錄保存了下來,其中一本著作是被派去為包括康王趙構的母親和妻子在内的第二批宋俘擔任漢文翻譯的人撰寫的。
後來,第三批宋俘也與他們會合了,其中有欽宗的兩位嫔妃和剛出生不久的女兒。
他們于五月二十三日到達了目的地上京。
文字以相當寫實的方式記述了北行隊伍所曆經的各種艱難。
例如: 二十九日,邢朱二妃、二帝姬以墜馬損胎,不能騎行。
[9] 初二日早行,途次,朱妃便旋,國祿逼之,又乘間欲登朱後車,王弟鞭之。
[10] 初四日,渡而北,萬戶蓋天大王迎候。
見國祿與嬛嬛帝姬同馬,殺國祿,棄屍于河。
欲挈嬛嬛去,王以奉诏入京語之,乃随行。
[11] 十一午……千戶韶合宴款二王,以朱妃、朱慎妃工吟詠,使唱新歌。
強之再,朱妃作歌雲:“昔居天上兮,珠宮玉阙,今居草莽兮,青衫淚濕。
屈身辱志兮恨難雪,歸泉下兮愁絕。
”朱慎妃和歌雲:“幼富貴兮绮羅裳,長入宮兮侍當陽。
今委頓兮異鄉,命不辰兮志不強。
”皆作而不唱。
[12] 十八日,抵燕山。
大王及王弟蓋天、阿替紀均弗歸府,居愍忠祠。
燕人聞宋俘至,喧嚷已匝月。
及是,大王眷屬,下逮戚族男女鹹集,如睹異寶,且與後妃等行抱見禮申敬。
漢婦不習,惶窘萬狀。
[13] 二十八日出長城,至遷州界。
沙漠萬裡,路絕人煙。
五月一日,入寺駐馬,王及妃姬皆洗手焚香,妃姬輩倩成棣書疏,發願期得還鄉。
王嗤其愚,亦弗禁。
[14] 初八日,渡梁魚渦。
此兩日如在水中行,妃姬輩雖卧兜子中,駝馬背亦濕透重裳。
地獄之苦,無加于此。
[15] 其他幾批宋俘的原定目的地都是燕京。
有幾位至少在一部分北行途中陪伴着徽宗的人記錄了他們的經曆。
曹勳隻陪着徽宗到了燕京,但他對這段行程的描述比較詳細。
[16]蔡鞗陪伴了徽宗很多年,盡管沒有對具體的事件提供太多細節,但對于徽宗在北方這些年是如何度過的,他有最完整的叙述。
[17]另外還有趙子砥的記錄,他與宗室一同到達燕京,但在一年後的1128年四月被釋放。
[18]關于逐日發生的事件,最完整的資料是無名氏所著的《呻吟語》,顯然,這本書的作者是經常在徽宗身邊的宋臣。
[19]以下叙述主要來自這四部史料。
徽宗出發北行前,被帶到斡離不在劉家寺的軍營。
斡離不讓徽宗、鄭皇後、親王和公主都坐下來一起飲酒。
通過一位翻譯,斡離不試圖讓徽宗高興起來,他對徽宗說,改朝換代是難免的事,就算堯舜也會把王位禅讓給賢能之人。
他還說,徽宗受到的待遇要比契丹統治者好得多,因為徽宗還可以把兒女留在身邊,而天祚帝的兒女都被作為獎賞分給女真将士了。
徽宗表示感謝,但他提出希望自己能代替兒子受過,認為他一個人應當承受所有過錯的責任。
“罪皆在我,請留靖康,封畀小郡。
諸王、王妃、帝姬、驸馬不與朝政,請免發遣。
”斡離不說金國皇帝拒絕了這個請求,但他可以到燕京後再向皇帝提出來,并讓徽宗相信“此去放心,必得安樂”。
此外,斡離不還讓徽宗将一位姓王的嫔妃封為公主,嫁給粘罕的次子,徽宗同意了。
盡管斡離不在後來幾天都沒有見徽宗,但他派人每天給徽宗送食物,飯菜中有雞、兔、魚、酒和水果等。
然而,乘車旅行使徽宗身體感到不适,無心飲酒和吃肉。
[20] 金兵在幾個月前開始入侵宋朝時到過這個地區,但并沒有真正占領。
現在,不僅康王率領的宋軍正在試圖奪回這裡,當地的流寇也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1127年四月初二,北進的隊伍受到這些幹擾,不得不停止前進兩天。
宋俘們一直希望宋兵能夠來救他們,徽宗的一位貴妃還特意為他縫制了一身衣服,準備讓他在有機會逃走時穿。
[21] 四月初五,隊伍渡過了黃河。
兩天後,一名金兵強奸了一位後宮嫔妃,但徽宗能做的也隻是告誡嫔妃們,以後不要和其他人分開單獨行動。
四月初八,隊伍到達了相州的郊區,有一部分押送貢女的隊伍在這裡紮營。
他們聽說,由于連續幾天下雨,貢女們乘坐的牛車被雨水淋透,于是一些女子去圍在她們外面一圈的女真人營帳中避雨。
但事實證明這是個錯誤的行動,因為避雨的貢女“多嬲斃”。
[22] 四月十五日,隊伍來到了邢州城外。
盡管連日暴雨,但他們還是繼續行進,很多車輛都壞了,馬也倒地不起。
死于暴力事件的人數還在不斷攀升。
北行過程中的艱辛之一是宋俘會不斷目睹身邊發生的各種凄慘景象。
在很多地方,宋俘的屍體被抛于荒野。
囚俘們經常因為車輛傾覆而受傷,女性也常常遭強奸。
四月十六日,徽宗的弟弟燕王趙俣去世,據說是餓死的。
徽宗将他的屍體放在一個馬槽中,由于馬槽太短,雙腳都露在外面。
徽宗請求将燕王的屍體運回開封安葬,但被拒絕了,屍體隻能就地火化。
徽宗在餘下的旅途中一直抱着裝骨灰的盒子。
那天晚上,當隊伍停止前進時,徽宗悲傷地對着弟弟的骨灰說:“吾行且相及。
”燕王的夫人在另一批北行隊伍中,金人不讓她過來參加燕王的入殓儀式。
[23] 四月二十三日,徽宗一行到達真定府,這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