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局(1121—1125)
關燈
小
中
大
部制造叛亂,趕走契丹人,然後邀請宋軍入城。
他找到了一個内應,此人系前遼高官之子,名叫李處溫。
童貫派趙良嗣交給李處溫一封信,授意他在燕京城内采取行動,與宋軍裡應外合。
但計劃并未成功,李處溫被耶律淳的手下殺死。
[26]另一方面,童貫也在尋求外交途徑。
他派馬擴到燕京地區打探情況,尋找一些願意幫助宋朝的當地漢人,作為與耶律淳之間的中間人。
耶律淳手下大臣對馬擴說,宋朝違背了與遼國的盟約,但馬擴反駁說,耶律淳是篡位者,天祚現在仍然是遼國皇帝。
也許是為了讓馬擴改變看法,燕京的官員讓他跪下,然後取出兩幅畫像卷軸,一幅是宋真宗畫像,另一幅是宋仁宗的畫像,是幾十年前由宋朝送給遼國的。
耶律淳還讓一位翻譯誦讀了兩國當初立下的誓書。
[27] 最後,童貫不得不仰仗手下的将領。
但不幸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這項計劃。
年過七旬的種師道将他們這種行為比作強盜進入鄰居家,不但不幫助鄰居,還趁火打劫參與分贓。
五月下旬(二十六日和二十九日),耶律大石率領的耶律淳部隊進攻種師道率領的宋軍。
《三朝北盟會編》中有一段文字記錄了由于輕信而導緻的危害,認為宋軍受到重創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種師道命令部下不得殺害燕京人,而是坐等他們投降。
種師道這樣做是服從童貫的命令,因為童貫相信燕京人希望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除非受到煽動,否則他們不會反抗宋軍的進軍。
但這可能是由不願看到宋朝失利的人虛構出來的一個理由。
然而,無論真實情況是什麼,遼軍在白溝襲擊種師道時,他下令軍隊撤退。
[28] 蔡攸六月份抵達宋軍大營,此時童貫已撤退到宋朝境内的河間,燕京人也紛紛開始越過邊境進入宋,他們說遼國已經沒有統治者了,擔心以後會發生戰亂。
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耶律淳死了,他的遺孀以繼承人的名義接替他執政。
[29] 在宋朝的朝廷上,王黼竭力勸說舉棋不定的徽宗再發起一次進攻。
徽宗頒布手诏,批準了這項建議。
這一次宋朝将調集二十萬大軍越過邊境,此外還新提拔了一批大将,包括早年在童貫麾下參加過戰鬥的劉延慶和劉光世。
很快,童貫向朝廷報告他們已成功進入燕京地區,繳獲大量辎重,并擒獲很多敵軍。
[30] 徽宗自己這時候正忙着接待金使。
金國使團先在宋軍兵營拜見了童貫,然後于九月十一日到達開封。
使臣是一位名叫高慶裔的渤海人,他非常了解漢人的外交禮儀,處處确保金使受到的待遇高于宋朝通常對待遼國使者的禮遇。
徽宗讓他們步入崇政殿遞交國書。
他們不僅按照慣例到王黼的府邸議事,徽宗還多次派高官設宴款待他們。
金使收到不少禮物,并參觀了明堂、龍德殿等宮殿。
他們離開時,徽宗甚至親筆撰寫國書和其他文件。
但這幾位金使顯然并非恭順的客人,他們離開前觐見徽宗,徽宗當時說,燕京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統治者,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軍隊。
徽宗評論說:“豈金國可容?早擒之為佳。
”金使反駁說,宋軍自稱多次打敗契丹人,但這并不符合事實,事實表明,如果沒有金軍的幫助,宋軍連一支契丹的軍隊都打不敗。
[31] 幾天之後,也就是九月十八日,徽宗派趙良嗣、馬政和馬擴陪同高慶裔使團一起返回金國。
他們帶去的國書中報告了宋軍近期對契丹人取得的勝利,以及金軍從古北口攻打燕京時宋軍将從涿州、易州出擊的計劃。
此外,信中還提醒金國不要信任西夏,因為他們一直在幫助契丹人。
[32]盡管對雙方聯合抗遼的最初理解是金軍進攻大同,宋軍攻打燕京,但此時徽宗提到的方案卻是聯合進攻燕京,顯然是擔心宋軍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無法攻下防守嚴密的燕京。
這是徽宗犯下的最嚴重錯誤之一,因為它暴露出宋軍的無能,金也就喪失了讓宋朝奪取燕京地區的主要動機。
在進行這些外交斡旋的同時,宋軍在攻打燕京以南地區上有所進展。
九月,易州和涿州沒有抵抗就投降了宋軍(在易州,當地百姓首先将城裡的契丹人殺死)。
耶律淳派去駐守涿州的常勝軍統帥、渤海人郭藥師也向大宋投降效忠。
[33] 十月初九,耶律淳遺孀派來的使臣來到宋營,拜見了童貫和蔡攸。
他們轉達了耶律淳遺孀願意作為宋朝屬國的旨意,請求放過燕京的百姓。
童貫希望能将土地交還宋朝,而不是留在屬國,但來使說,歸降宋朝等于歸還了領土,而且與金相比,他們是一個相對友善的鄰居。
童貫扣下了使臣,派人将這份國書送往開封。
[34]宋金之間的盟約當然不允許任何一方私下與遼國訂立合約,但由于徽宗已告訴過童貫,使耶律淳歸附是一個中策,這意味着他不得不考慮這個方案。
十月十三日,耶律淳遺孀請降的書信到達了開封,這被朝廷視為一個值得慶賀的事件,群臣在垂拱殿向徽宗表示祝賀。
徽宗頒布手诏,減輕新獲領土上百姓的稅賦,重新對那裡的州、縣命名,并承諾任命有識之士擔任官職。
[35] 大宋朝廷已經開始在開封慶祝燕京的歸降了,但耶律淳的遺孀還沒有得到她所希望的條件,也沒有打開城門迎接宋軍。
在前線,宋軍做好了圍攻燕京的準備。
十月十九日,劉延慶、何灌、郭藥師、劉光世等人在涿州會師。
郭藥師作為新近降宋的遼國舊将,對燕京的防禦了如指掌,因此能夠給出攻城的最佳方式。
郭藥師的計劃是讓宋兵喬裝為平民,混在一座城門外每日的早市中,跟着人群進城,然後分散到其他幾座城門,在他們的接應下為宋軍打開城門。
該計劃進行得很順利,宋軍在控制城門後,立即命令那裡的民衆歸降宋朝,并起來反抗契丹人。
耶律淳的遺孀一度登上城門,在門樓上觀看兩軍激戰。
郭藥師派人勸她投降,但她回答說,她聽說宋兵對契丹人燒殺搶掠,因此将士們決心與宋軍決一死戰。
宋軍與燕軍在街頭巷尾的肉搏戰從早晨一直持續到晚上,在此期間,耶律淳的遺孀一直留在皇宮裡。
宋軍精疲力竭時,她打開皇宮大門,派出新的生力軍參戰。
宋軍統帥期盼的援軍沒有及時到達,燕軍很快占了上風。
燕京城裡的漢人擔心因為幫助宋軍作戰而遭到報複,懇求郭藥師留下來,但郭藥師帶着原先五千人軍隊中僅剩下的四百人,倉皇出逃。
[36] 随後幾天,局勢對宋軍越來越不利。
十月二十五日,契丹将軍蕭幹帶領軍隊出燕京城迎擊宋軍。
為了讓劉延慶及其軍隊相信城中的宋兵都已經被殺死,他拿出郭藥師等幾位宋将的盔甲和戰馬示衆。
十月二十七日,蔡攸下面的宣撫司擔心涿州失陷,派出兩千人前去加強防禦。
十月二十八日,劉延慶報告說,他正在撤兵。
次日,劉延慶火燒軍營,帶領潰軍退了回來。
[37] 軍事困境 幾天後,宋軍潰敗的消息才會傳到徽宗那裡。
在這期間,趙良嗣和馬擴再次來到阿骨打的軍營。
1122年十一月初一,趙良嗣和馬擴見到了阿骨打,此時阿骨打已經獲知宋軍失利的消息,不願意将之前承諾的領土都交還給宋朝。
現在他隻同意歸還燕京,還有燕京與宋朝領土之間的六個州。
宋使堅持要回大同和燕京東邊的平、灤、營三州,但沒有成功。
金國的談判者還提出了新的條件,宋朝應當隻得到這一地區的漢人居民,而契丹、渤海和奚等民族都屬于金,而且可能會遷往金國。
[38]金國的談判者還說,金軍随時能跨越這一地區,但趙良嗣認為這根本就是對宋朝主權的侵犯。
趙良嗣和馬擴都記錄了這次重要的會談。
[39]從馬擴的記錄中可以看出,他對趙良嗣很不以為然。
連續幾天夜以繼日地趕路,他們在軍營見到了阿骨打、阿骨打的兒子斡離不及一名翻譯: (阿骨打)雲:“前次遣曷魯大迪烏議割還燕地,貴朝不遣聘使,乃是斷絕,今來難舉海上之約。
但皇帝知趙皇誠心,不忍絕好。
燕京候平定了日,與或不與,臨時商量。
今西京卻已平定,奉還貴朝,可差軍馬交割。
”當時緣郭藥師已降,劉延慶已逼燕,故有割雲中(即大同)之意。
良嗣錯愕,失詞答雲:“元議割還燕地。
若燕京不得,即西京亦不要。
” 斡離不雲:“燕京為未了,且言臨時商量。
西京是已了,割與貴朝,卻言不要,不成剛強與得?” 次日複召議事。
相溫雲:“皇帝有旨,昨日所論西京事,更休理會,海上之約亦是貴朝自斷絕。
且看趙皇面,特許與燕京六州二十四縣。
如貴朝軍馬先入燕,則本朝軍馬借路歸國,仍要在燕系官錢物。
若貴朝不能入燕,待本朝打了與去。
” 是時虜人聞楊可世、高一箭、郭藥師已入燕,故有此語,以為他時紛競之端。
良嗣雲:“錢物則不較,但借路事恐難從。
” 相溫雲:“待遣人同去南朝商量。
”遂起。
良嗣歸,有喜色,作詩雲:…… 次日欲朝辭。
相溫雲:“已差李靖充大使,王永昌充副使,撤盧拇充計議。
卻于二國信使中留一員随軍,恐貴朝軍馬入燕地把定關隘。
本朝借路時要得分辨。
” 良嗣汗流不能對。
某附耳雲:“龍圖,燕人不為女真所畏。
若不能免,某請為留,宜安方寸。
” 良嗣徐對曰:“自來無例摘留使人。
” 相溫雲:“此皇帝意。
” 近晚,阿骨打召辭雲:“二使人誰留?”良嗣複答以無例。
阿骨打雲:“行軍非引例處。
” 某應曰:“若必欲留,願令大使歸報,某請留。
” 遂辭。
次日良嗣與李靖等行持書詣阙。
[40] 十一月二十一日,趙良嗣與金國使者一同回到開封,而此前不久,宋軍在燕京大敗的消息也傳回了京城。
徽宗不想讓金使在開封逗留太久,很快将他們打發了回去。
徽宗遣回金使時,除了一封和解的國書,還親筆給趙良嗣寫了兩封信,内容是關于如何進行談判。
第一封信中提到,營、平、灤三州的稅賦不多,而且當地收成波動很大,因此,金希望得到銀十萬兩和絹的價值超過從這三州獲得的收入。
徽宗還建議向金國解釋,宋朝希望收回西京,是為了幫助抵禦契丹統治者。
第二封信回顧了之前兩國商定的各個事項,重申他希望維持原先的所有決定,并表示如果平、灤兩州交還宋朝,願意增加每年輸送給金國的絹和銀兩。
徽宗最後說,必要時可以将他的信作為證據拿給女真人看。
[41] 十二月初六,使臣還沒有見到阿骨打,金軍就開始進攻燕京了,馬擴作為人質也被一同帶去。
盡管耶律淳的遺孀試圖反抗,但燕京的統帥與高官拱手将關隘和城池交給了金。
因此,燕京讓宋軍折戟沙場,卻被金軍攻下,這并非由于金軍強大,而是因為盡管當地将領大部分都是漢人,但更願意向金投降。
阿骨打派馬擴向童貫報告金軍大勝的消息,并派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隊伍護送,還有五百匹馬鞍齊備的馬作為贈禮。
王安中等官員此前非常自信,認為當地的漢人肯定會支持宋軍,但事實證明這毫無根據。
阿骨打讓大部分的歸降遼将都保留官職,并委派他們去勸說其他遼國城池投降。
耶律淳的遺孀投奔天祚帝,花了十個月才到,但剛一到,天祚帝就憤怒地把她殺了。
[42] 十二月十五日,趙良嗣和另外一位宋朝使臣周武仲終于見到了阿骨打,想通過談判要回燕雲地區,但被阿骨打拒絕。
在回複開封的國書上,阿骨打指責宋在攻打燕京的行動上食言而肥。
金國還提高了條件,不僅要求宋把此前向遼輸納的歲貢轉納金國,還要求得到燕京地區的稅收。
到了此時,阿骨打對禮尚往來已經不感興趣了。
宋朝若想要回營、平、灤,他就不會歸還燕京。
[43] 1123年正月初一,金國使臣李靖帶着阿骨打提出的新條件來到開封。
幾天後,徽宗在崇政殿召見了金使一行人等。
徽宗向他們表示,他對宋金聯盟的成功很滿意,并要他們就一些餘留事項與王黼商議,例如燕京地區的稅收問題。
徽宗不在場時,雙方的談判十分激烈,各方都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就像他們在金國大本營時那樣。
金國使臣堅稱,燕京是金國自己攻下的,理應将燕京的稅收納入宋給金的歲貢之中。
王黼反駁說,原先的協議中沒有提到過
他找到了一個内應,此人系前遼高官之子,名叫李處溫。
童貫派趙良嗣交給李處溫一封信,授意他在燕京城内采取行動,與宋軍裡應外合。
但計劃并未成功,李處溫被耶律淳的手下殺死。
[26]另一方面,童貫也在尋求外交途徑。
他派馬擴到燕京地區打探情況,尋找一些願意幫助宋朝的當地漢人,作為與耶律淳之間的中間人。
耶律淳手下大臣對馬擴說,宋朝違背了與遼國的盟約,但馬擴反駁說,耶律淳是篡位者,天祚現在仍然是遼國皇帝。
也許是為了讓馬擴改變看法,燕京的官員讓他跪下,然後取出兩幅畫像卷軸,一幅是宋真宗畫像,另一幅是宋仁宗的畫像,是幾十年前由宋朝送給遼國的。
耶律淳還讓一位翻譯誦讀了兩國當初立下的誓書。
[27] 最後,童貫不得不仰仗手下的将領。
但不幸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這項計劃。
年過七旬的種師道将他們這種行為比作強盜進入鄰居家,不但不幫助鄰居,還趁火打劫參與分贓。
五月下旬(二十六日和二十九日),耶律大石率領的耶律淳部隊進攻種師道率領的宋軍。
《三朝北盟會編》中有一段文字記錄了由于輕信而導緻的危害,認為宋軍受到重創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種師道命令部下不得殺害燕京人,而是坐等他們投降。
種師道這樣做是服從童貫的命令,因為童貫相信燕京人希望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除非受到煽動,否則他們不會反抗宋軍的進軍。
但這可能是由不願看到宋朝失利的人虛構出來的一個理由。
然而,無論真實情況是什麼,遼軍在白溝襲擊種師道時,他下令軍隊撤退。
[28] 蔡攸六月份抵達宋軍大營,此時童貫已撤退到宋朝境内的河間,燕京人也紛紛開始越過邊境進入宋,他們說遼國已經沒有統治者了,擔心以後會發生戰亂。
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耶律淳死了,他的遺孀以繼承人的名義接替他執政。
[29] 在宋朝的朝廷上,王黼竭力勸說舉棋不定的徽宗再發起一次進攻。
徽宗頒布手诏,批準了這項建議。
這一次宋朝将調集二十萬大軍越過邊境,此外還新提拔了一批大将,包括早年在童貫麾下參加過戰鬥的劉延慶和劉光世。
很快,童貫向朝廷報告他們已成功進入燕京地區,繳獲大量辎重,并擒獲很多敵軍。
[30] 徽宗自己這時候正忙着接待金使。
金國使團先在宋軍兵營拜見了童貫,然後于九月十一日到達開封。
使臣是一位名叫高慶裔的渤海人,他非常了解漢人的外交禮儀,處處确保金使受到的待遇高于宋朝通常對待遼國使者的禮遇。
徽宗讓他們步入崇政殿遞交國書。
他們不僅按照慣例到王黼的府邸議事,徽宗還多次派高官設宴款待他們。
金使收到不少禮物,并參觀了明堂、龍德殿等宮殿。
他們離開時,徽宗甚至親筆撰寫國書和其他文件。
但這幾位金使顯然并非恭順的客人,他們離開前觐見徽宗,徽宗當時說,燕京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統治者,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軍隊。
徽宗評論說:“豈金國可容?早擒之為佳。
”金使反駁說,宋軍自稱多次打敗契丹人,但這并不符合事實,事實表明,如果沒有金軍的幫助,宋軍連一支契丹的軍隊都打不敗。
[31] 幾天之後,也就是九月十八日,徽宗派趙良嗣、馬政和馬擴陪同高慶裔使團一起返回金國。
他們帶去的國書中報告了宋軍近期對契丹人取得的勝利,以及金軍從古北口攻打燕京時宋軍将從涿州、易州出擊的計劃。
此外,信中還提醒金國不要信任西夏,因為他們一直在幫助契丹人。
[32]盡管對雙方聯合抗遼的最初理解是金軍進攻大同,宋軍攻打燕京,但此時徽宗提到的方案卻是聯合進攻燕京,顯然是擔心宋軍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無法攻下防守嚴密的燕京。
這是徽宗犯下的最嚴重錯誤之一,因為它暴露出宋軍的無能,金也就喪失了讓宋朝奪取燕京地區的主要動機。
在進行這些外交斡旋的同時,宋軍在攻打燕京以南地區上有所進展。
九月,易州和涿州沒有抵抗就投降了宋軍(在易州,當地百姓首先将城裡的契丹人殺死)。
耶律淳派去駐守涿州的常勝軍統帥、渤海人郭藥師也向大宋投降效忠。
[33] 十月初九,耶律淳遺孀派來的使臣來到宋營,拜見了童貫和蔡攸。
他們轉達了耶律淳遺孀願意作為宋朝屬國的旨意,請求放過燕京的百姓。
童貫希望能将土地交還宋朝,而不是留在屬國,但來使說,歸降宋朝等于歸還了領土,而且與金相比,他們是一個相對友善的鄰居。
童貫扣下了使臣,派人将這份國書送往開封。
[34]宋金之間的盟約當然不允許任何一方私下與遼國訂立合約,但由于徽宗已告訴過童貫,使耶律淳歸附是一個中策,這意味着他不得不考慮這個方案。
十月十三日,耶律淳遺孀請降的書信到達了開封,這被朝廷視為一個值得慶賀的事件,群臣在垂拱殿向徽宗表示祝賀。
徽宗頒布手诏,減輕新獲領土上百姓的稅賦,重新對那裡的州、縣命名,并承諾任命有識之士擔任官職。
[35] 大宋朝廷已經開始在開封慶祝燕京的歸降了,但耶律淳的遺孀還沒有得到她所希望的條件,也沒有打開城門迎接宋軍。
在前線,宋軍做好了圍攻燕京的準備。
十月十九日,劉延慶、何灌、郭藥師、劉光世等人在涿州會師。
郭藥師作為新近降宋的遼國舊将,對燕京的防禦了如指掌,因此能夠給出攻城的最佳方式。
郭藥師的計劃是讓宋兵喬裝為平民,混在一座城門外每日的早市中,跟着人群進城,然後分散到其他幾座城門,在他們的接應下為宋軍打開城門。
該計劃進行得很順利,宋軍在控制城門後,立即命令那裡的民衆歸降宋朝,并起來反抗契丹人。
耶律淳的遺孀一度登上城門,在門樓上觀看兩軍激戰。
郭藥師派人勸她投降,但她回答說,她聽說宋兵對契丹人燒殺搶掠,因此将士們決心與宋軍決一死戰。
宋軍與燕軍在街頭巷尾的肉搏戰從早晨一直持續到晚上,在此期間,耶律淳的遺孀一直留在皇宮裡。
宋軍精疲力竭時,她打開皇宮大門,派出新的生力軍參戰。
宋軍統帥期盼的援軍沒有及時到達,燕軍很快占了上風。
燕京城裡的漢人擔心因為幫助宋軍作戰而遭到報複,懇求郭藥師留下來,但郭藥師帶着原先五千人軍隊中僅剩下的四百人,倉皇出逃。
[36] 随後幾天,局勢對宋軍越來越不利。
十月二十五日,契丹将軍蕭幹帶領軍隊出燕京城迎擊宋軍。
為了讓劉延慶及其軍隊相信城中的宋兵都已經被殺死,他拿出郭藥師等幾位宋将的盔甲和戰馬示衆。
十月二十七日,蔡攸下面的宣撫司擔心涿州失陷,派出兩千人前去加強防禦。
十月二十八日,劉延慶報告說,他正在撤兵。
次日,劉延慶火燒軍營,帶領潰軍退了回來。
[37] 軍事困境 幾天後,宋軍潰敗的消息才會傳到徽宗那裡。
在這期間,趙良嗣和馬擴再次來到阿骨打的軍營。
1122年十一月初一,趙良嗣和馬擴見到了阿骨打,此時阿骨打已經獲知宋軍失利的消息,不願意将之前承諾的領土都交還給宋朝。
現在他隻同意歸還燕京,還有燕京與宋朝領土之間的六個州。
宋使堅持要回大同和燕京東邊的平、灤、營三州,但沒有成功。
金國的談判者還提出了新的條件,宋朝應當隻得到這一地區的漢人居民,而契丹、渤海和奚等民族都屬于金,而且可能會遷往金國。
[38]金國的談判者還說,金軍随時能跨越這一地區,但趙良嗣認為這根本就是對宋朝主權的侵犯。
趙良嗣和馬擴都記錄了這次重要的會談。
[39]從馬擴的記錄中可以看出,他對趙良嗣很不以為然。
連續幾天夜以繼日地趕路,他們在軍營見到了阿骨打、阿骨打的兒子斡離不及一名翻譯: (阿骨打)雲:“前次遣曷魯大迪烏議割還燕地,貴朝不遣聘使,乃是斷絕,今來難舉海上之約。
但皇帝知趙皇誠心,不忍絕好。
燕京候平定了日,與或不與,臨時商量。
今西京卻已平定,奉還貴朝,可差軍馬交割。
”當時緣郭藥師已降,劉延慶已逼燕,故有割雲中(即大同)之意。
良嗣錯愕,失詞答雲:“元議割還燕地。
若燕京不得,即西京亦不要。
” 斡離不雲:“燕京為未了,且言臨時商量。
西京是已了,割與貴朝,卻言不要,不成剛強與得?” 次日複召議事。
相溫雲:“皇帝有旨,昨日所論西京事,更休理會,海上之約亦是貴朝自斷絕。
且看趙皇面,特許與燕京六州二十四縣。
如貴朝軍馬先入燕,則本朝軍馬借路歸國,仍要在燕系官錢物。
若貴朝不能入燕,待本朝打了與去。
” 是時虜人聞楊可世、高一箭、郭藥師已入燕,故有此語,以為他時紛競之端。
良嗣雲:“錢物則不較,但借路事恐難從。
” 相溫雲:“待遣人同去南朝商量。
”遂起。
良嗣歸,有喜色,作詩雲:…… 次日欲朝辭。
相溫雲:“已差李靖充大使,王永昌充副使,撤盧拇充計議。
卻于二國信使中留一員随軍,恐貴朝軍馬入燕地把定關隘。
本朝借路時要得分辨。
” 良嗣汗流不能對。
某附耳雲:“龍圖,燕人不為女真所畏。
若不能免,某請為留,宜安方寸。
” 良嗣徐對曰:“自來無例摘留使人。
” 相溫雲:“此皇帝意。
” 近晚,阿骨打召辭雲:“二使人誰留?”良嗣複答以無例。
阿骨打雲:“行軍非引例處。
” 某應曰:“若必欲留,願令大使歸報,某請留。
” 遂辭。
次日良嗣與李靖等行持書詣阙。
[40] 十一月二十一日,趙良嗣與金國使者一同回到開封,而此前不久,宋軍在燕京大敗的消息也傳回了京城。
徽宗不想讓金使在開封逗留太久,很快将他們打發了回去。
徽宗遣回金使時,除了一封和解的國書,還親筆給趙良嗣寫了兩封信,内容是關于如何進行談判。
第一封信中提到,營、平、灤三州的稅賦不多,而且當地收成波動很大,因此,金希望得到銀十萬兩和絹的價值超過從這三州獲得的收入。
徽宗還建議向金國解釋,宋朝希望收回西京,是為了幫助抵禦契丹統治者。
第二封信回顧了之前兩國商定的各個事項,重申他希望維持原先的所有決定,并表示如果平、灤兩州交還宋朝,願意增加每年輸送給金國的絹和銀兩。
徽宗最後說,必要時可以将他的信作為證據拿給女真人看。
[41] 十二月初六,使臣還沒有見到阿骨打,金軍就開始進攻燕京了,馬擴作為人質也被一同帶去。
盡管耶律淳的遺孀試圖反抗,但燕京的統帥與高官拱手将關隘和城池交給了金。
因此,燕京讓宋軍折戟沙場,卻被金軍攻下,這并非由于金軍強大,而是因為盡管當地将領大部分都是漢人,但更願意向金投降。
阿骨打派馬擴向童貫報告金軍大勝的消息,并派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隊伍護送,還有五百匹馬鞍齊備的馬作為贈禮。
王安中等官員此前非常自信,認為當地的漢人肯定會支持宋軍,但事實證明這毫無根據。
阿骨打讓大部分的歸降遼将都保留官職,并委派他們去勸說其他遼國城池投降。
耶律淳的遺孀投奔天祚帝,花了十個月才到,但剛一到,天祚帝就憤怒地把她殺了。
[42] 十二月十五日,趙良嗣和另外一位宋朝使臣周武仲終于見到了阿骨打,想通過談判要回燕雲地區,但被阿骨打拒絕。
在回複開封的國書上,阿骨打指責宋在攻打燕京的行動上食言而肥。
金國還提高了條件,不僅要求宋把此前向遼輸納的歲貢轉納金國,還要求得到燕京地區的稅收。
到了此時,阿骨打對禮尚往來已經不感興趣了。
宋朝若想要回營、平、灤,他就不會歸還燕京。
[43] 1123年正月初一,金國使臣李靖帶着阿骨打提出的新條件來到開封。
幾天後,徽宗在崇政殿召見了金使一行人等。
徽宗向他們表示,他對宋金聯盟的成功很滿意,并要他們就一些餘留事項與王黼商議,例如燕京地區的稅收問題。
徽宗不在場時,雙方的談判十分激烈,各方都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就像他們在金國大本營時那樣。
金國使臣堅稱,燕京是金國自己攻下的,理應将燕京的稅收納入宋給金的歲貢之中。
王黼反駁說,原先的協議中沒有提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