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局(1121—1125)
關燈
小
中
大
宣和四年既開北邊,度支異常,于是内外大匮,上心不樂。
——蔡絛後來的回憶 徽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預感到事情也許不會完全按照計劃順利進行的呢?蔡絛的觀點比較有說服力,他認為最早是在1121年,當時徽宗被迫撤回原本計劃攻打燕京的軍隊,改派他們去鎮壓南方的一次叛亂。
[1] 方臘起義 1120年十二月,徽宗獲得消息,在全國最富裕的地區出現了一支叛軍,已經占領了幾座城池,其中便包括重要城市杭州。
此消息上奏給徽宗時已經被隐瞞了數日,甚至是數周,因為各級官員都希望向上級報告一場值得稱贊的勝利,而非新出現的危險問題,因此,在向上級報告之前,他們首先都力圖自行解決這件事。
[2]徽宗最終聽到叛亂的消息時,形勢必定已經非常危急了。
當時波及的範圍已遠遠超出最初的起義地點睦州,而擴大到周邊的大部分州縣。
當地很多官吏一聽說起義大軍逼近就紛紛逃走,而不是組織兵力進行戰鬥。
112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徽宗以宦官譚稹為将,率領原定攻打燕京的禁軍精銳,前去鎮壓起義。
在派出譚稹的三日後,徽宗頒布了一份诏書,赦免歸降朝廷的起義軍: 二浙安于承平,不見兵革垂二百年,屬者狂寇竊發,憑恃山險,然念無知之人,或被脅從;兩州吏民,或為诖誤,或因逃亡;敗衄軍卒,情有可矜,困于無告。
仰譚稹量度事機,曉谕德意。
應幹前項人及兇賊眷屬,并見在賊中徒伴,如能束身自歸,或告言動息,捕緻賊黨,并特與免罪,一切不問,内稍有功績,即優與推賞。
招攜止殺,以靖南土。
[3] 在頒布赦文和調兵遣将的同時,徽宗也在努力更多地了解事态的發展。
他咨詢意見的大臣之一是淮南轉運使陳遘。
陳遘回複說:“臘始起青溪,衆不及千,今脅從已過萬,又有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皆聚黨應之。
東南兵弱勢單,士不習戰,必未能滅賊。
願發京畿兵、鼎澧槍盾手,兼程以來,庶幾蜂起愚民,不至滋蔓。
”[4]1121年正月初七,根據這類建議和叛軍不斷進擊的奏報,徽宗決定由童貫率第二支禁軍南下,并統率全局。
這支軍隊中包括一部分蕃兵,總兵力達到十五萬人。
由于叛亂的中心地點遠離京城,徽宗授權童貫可自行頒布诏書,不必事先得到皇帝批準,可因時制宜制定作戰計劃。
[5] 方臘又是什麼人呢,他為何能夠如此迅速地奪取這麼多地區?關于方臘有各種傳聞:他是摩尼教徒嗎?他自己擁有一座漆園,還是僅僅在漆園裡做工?據說方臘被征募去作村裡的稅吏,這份工作沒有人願意做,尤其是如果稅額沒有完足,稅吏還要自己設法填補差額,這樣一來就更沒人做了。
[6]方臘起義後,吸引了衆多窮人參加他的隊伍。
在方臘起義引起朝廷注意的時候,義軍已經公開宣稱反宋。
1120年十一月初一,方臘自封為“聖公”,并宣布年号為“永樂”。
宋朝為了運送花石綱給徽宗建造花園,在地方上強征很多苛捐雜稅,方臘正是利用了人們對花石綱的怨恨情緒。
一位南宋文人記載,方臘對追随者們慷慨陳詞,控訴朝廷對遼和西夏輸送巨額财富,皇帝還沉迷于“聲色、犬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糜費”的奢侈生活,而這些都是東南人民的血汗錢。
[7]不過,這些話究竟是不是方臘親口所言,還是有人在北宋滅亡後想象他可能說過,就不得而知了。
剛開始的時候,方臘和他的起義軍占據了一個掘有衆多地道的巨大山洞幫源洞。
他們像土匪一樣,時常到村裡劫掠或擊殺官吏,然後返回洞穴。
縣城的官吏對起義軍不僅束手無策,還總是遭到他們的伏擊。
官吏們命人用木頭修建壁壘,深挖壕溝,但方臘的起義軍燒毀壁壘,占領了縣治。
十二月初四,州治也被方臘攻破,起義軍進城後見到官兵就殺。
很快,起義軍攻占了周邊的很多縣城,直逼杭州,知州聞風而逃,起義軍便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領了杭州。
他們在杭州城裡放火燒了六日,據記載有三成居民在這次大火中喪生。
[8] 禁軍抵達後,宋朝在剿殺起義軍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童貫于正月二十一日抵達浙江,這距離他的部隊接到南下命令後僅過了十四天,這說明他們大部分是乘船過來的。
[9]童貫首先采取的措施包括廢除花石綱和停運進貢物品,因為這已經讓民衆怨聲載道,并成為起義軍有效的号召。
同時,童貫還頒布了一份禦筆手诏——盡管這份诏書可能是童貫自己寫的——承諾幫助平叛的人都有重賞。
[10]殺死或生擒方臘者,都将獲得賞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一萬貫和黃金五百兩;擒獲方臘手下大将者,賞賜酌減;如果叛軍中有人捉拿了方臘并将其交給宋軍,不論生死,他自己的罪行都将得到赦免,并獲得重賞。
[11] 童貫當時已經六十多歲,是禁軍的總統領,但前線戰場主要由王禀、姚平仲、何灌和劉光世等年輕将領控制,這些将領後來都在抗擊遼、金的戰場上發揮了核心作用。
與起義軍的第一場重要正面交鋒持續了六天,宋軍聲稱剿滅了兩萬叛匪。
二月十八日,宋軍收複杭州。
通常的情況似乎是,禁軍一旦逼近,起義軍就撤離占領的城市,轉而攻打另一座城市。
然而,還是有越來越多的起義軍被殺死或擒獲。
三月二十七日,宋軍奪回了睦州。
四月二十四日,禁軍包圍了起義軍的大本營。
從後部包抄洞穴時,宋軍發現,“門嶺崖壁,峭坂險徑,賊辄數萬據之。
劉鎮等率勁兵從間道掩擊,奪門嶺,斬賊六百餘級”。
直到黎明時分,宋軍才攻進洞中。
不久後,他們開始放火。
“賊二十餘萬衆腹背抗拒,轉戰至晚,兇徒糜爛,流血丹地。
”宋軍稱共剿殺了幾千名叛亂者,釋放了數萬名被脅迫加入的百姓。
第二天,方臘在幫源洞中被宋軍抓獲,同時被擒的還有他的家眷及手下大将。
此時距離童貫最初到達這個地區隻有三月左右的時間。
方臘于七月被押到京城,并作為囚犯被帶上朝堂。
次月,方臘被處決。
[12]不過,他的一些追随者仍然在周邊活動,因此禁軍在那個地區共停留了十五個月。
方臘起義及朝廷平叛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
宋朝史料記載了龐大的死亡人數,包括大約一百萬起義軍和兩百萬平民,當然這個數字也隻是猜測。
六個州和五十二個縣都遭到起義軍燒殺搶掠。
[13]起義軍在城中縱火時,往往會造成重大的損失。
禁軍與起義軍作戰時,殺死的起義軍人數通常比活捉的人還多。
例如,劉光世收複龍遊縣時,他的部隊殺死了兩千兩百零九名起義将士,活捉的隻有五十人。
戰鬥中傷亡人數巨大,一個原因是起義軍的裝備簡陋,也沒有受到良好訓練。
一名宋将記載,起義軍沒有太多的兵器,常常赤手空拳地搏鬥,而且為了吓唬敵人,還在臉上塗抹很多油彩假扮鬼怪。
[14] 盡管有很多地方官吏在起義軍進攻時聞風而逃,但同時也有很多英勇抗擊的事例,還有不少人明知面臨死亡也毫不退縮。
[15]起義爆發伊始,當地的李綱于1121年正月給朝廷的每位宰輔都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李綱叙述了他對這些起義軍的觀察,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軍事策略。
李綱堅持從外面調集訓練有素的士兵,因為當地士兵無法有力地抗擊起義軍。
盡管很多起義軍是被方臘的部隊抓獲後被迫加入,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就不構成威脅。
李綱認為,出身窮苦被迫加入起義隊伍的士兵通常認為劫匪生活很吸引人,因為他們光靠偷竊就能夠獲得他們想要的所有東西。
[16] 聯盟的緊張局勢 方臘起義發生得實在很不是時候。
宋軍正在東南忙于剿匪時,女真人的軍隊已拿下了燕京東邊的平、灤、營三個州,以及遼國的西京(大同)。
[17]阿骨打不願意再讨論将這些州歸還宋朝的事情了。
他派使臣錫喇薩魯向宋朝呈遞正式文書,但使團在1121年二月抵達山東後,就在那裡被扣留兩個月。
這實際上是一種拖延戰術,因為當時童貫正在南方與方臘的起義軍作戰。
直到最後錫喇薩魯生氣地威脅要走到開封時,徽宗才讓馬政将金使帶到開封。
[18] 由于童貫和宋朝最精銳的部隊都在南方平亂,金使帶來的書信使徽宗陷入兩難。
阿骨打在信中重申将燕京地區歸還宋朝的承諾,但如果金軍沒有宋軍幫助僅憑自身力量便攻下燕京,那他就不會歸還燕京。
對遼國的西京也同樣如此。
徽宗竭力反對這個新條件,在回複金使的國書中,他堅持燕京應當交還宋朝。
但這一次宋朝并沒有派使臣前往金國,而是讓金使帶回宋朝國書,明顯反映出徽宗新近對宋金聯盟的冷淡。
童貫的軍隊肅清起義軍殘部的時候,金國也正在對遼國統治進行摧毀性的打擊。
據蔡絛記載,徽宗朝廷先是聽說遼國的天祚帝率十萬大軍前去援助燕京,但後來又聽說他正在另外一個方向作戰。
事實上,在1222年之前,遼國的統治家族正在自相殘殺。
天祚帝的一位嫔妃指責說,一些主要大臣謀劃着逼迫天祚帝讓位給一位皇子。
最終是天祚帝處決了幾位親屬和大臣。
此後不久,一些重臣擔心自己也會成為天祚帝懷疑的目标,紛紛逃往金國。
1121年正月,金軍占領了遼國中京(見圖2.1)。
[19] 遼國已經連失三座京城,皇帝也逃跑了,到了1122年,遼國已不再是一個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國家。
1122年三月,遼國的一些大臣與天祚帝失去聯系後,在南京(燕京)宣布擁立皇室成員耶律淳為新皇帝。
他們還試圖與阿骨打議和,但未獲成功。
由于這部分遼軍被逐出了家園,據密探報告,宋朝開始擔心他們會來搶占自己的土地,因此,朝廷要求邊境守軍加強軍事防禦。
[20] 盡管與金訂約已成事實,但徽宗還是收到一些大臣的奏疏,勸說他放棄攻打燕京的想法。
其中堅持最久也最有說服力的大臣是宇文虛中,當時他擔任宣撫使司參謀,掌管河北、河東和陝西的軍隊。
宇文虛中認為,在充分評估交戰雙方的虛實之前,不應倉促應戰。
這份奏疏惹惱了王黼,他将宇文虛中貶去擔任集英殿修撰。
盡管如此,宇文虛中仍然繼續上疏反對采取軍事行動。
[21] 在一部分金軍追趕天祚帝的同時,宋軍也做好了履行承諾的準備,即聯合金國攻打遼國南都燕京。
燕京是一座大城市,四周由高達九至十米的城牆環繞,城牆全長二十公裡,盡管面積沒有開封大,但也不小。
燕京是當地的中心城市,該地區共有十個州和三十二個縣,總登記人口為一百二十萬,大部分是漢人。
[22]1122年四月初十,徽宗在一個郊區禦苑檢閱了童貫打算帶去燕京的幾十萬軍隊。
徽宗給童貫親筆寫了一份手诏,其中包括童貫應當争取的三種策略:上策是燕京當地民衆歡迎宋軍,要求恢複以前的邊界線;中策是統治燕京的耶律淳請求成為宋朝的屬國;最不希望的下策是宋軍鎮壓當地人的反抗,然後返回原來邊界的狀态。
徽宗還向燕京百姓頒發了一份诏書,承諾減免願意歸順者的稅賦,并威脅處死那些反抗的人。
徽宗還給耶律淳寫了一份诏書,提出的條件和上面差不多。
[23] 不到兩周,四月二十三日,童貫便到了高陽關,宣撫司張貼榜文,呼籲燕京當地民衆投降。
榜文中說:“幽燕一方本為吾境,一旦陷沒,幾二百年。
比者漢蕃離心,内外變亂,舊主(天祚帝)未滅,新君(耶律淳)纂攘。
”榜文中還承諾,降宋的人将保留原有的官職和土地,而且對契丹人和漢人一視同仁。
[24] 徽宗并不完全信任童貫能管控好這次出征,五月初九,他派蔡攸前去燕京監督童貫。
徽宗在寫給蔡攸的手谕中稱,童貫年事已高,容易犯一些愚蠢的錯誤,然後故意隐瞞,但邊境之事對朝廷關系重大,因此,派遣一位可以信賴的人前去監督局勢發展,這非常重要。
蔡京和蔡攸在别的事情上存在龃龉,且由來已久。
蔡攸臨行時,其父蔡京寫詩一首為他送行,詩中委婉地對整個戰役提出質疑。
這首詩後來傳到徽宗那裡,徽宗建議對其中的措辭略作修改。
[25] 童貫同時采取了幾項策略,其中一個是在燕京内
——蔡絛後來的回憶 徽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預感到事情也許不會完全按照計劃順利進行的呢?蔡絛的觀點比較有說服力,他認為最早是在1121年,當時徽宗被迫撤回原本計劃攻打燕京的軍隊,改派他們去鎮壓南方的一次叛亂。
[1] 方臘起義 1120年十二月,徽宗獲得消息,在全國最富裕的地區出現了一支叛軍,已經占領了幾座城池,其中便包括重要城市杭州。
此消息上奏給徽宗時已經被隐瞞了數日,甚至是數周,因為各級官員都希望向上級報告一場值得稱贊的勝利,而非新出現的危險問題,因此,在向上級報告之前,他們首先都力圖自行解決這件事。
[2]徽宗最終聽到叛亂的消息時,形勢必定已經非常危急了。
當時波及的範圍已遠遠超出最初的起義地點睦州,而擴大到周邊的大部分州縣。
當地很多官吏一聽說起義大軍逼近就紛紛逃走,而不是組織兵力進行戰鬥。
112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徽宗以宦官譚稹為将,率領原定攻打燕京的禁軍精銳,前去鎮壓起義。
在派出譚稹的三日後,徽宗頒布了一份诏書,赦免歸降朝廷的起義軍: 二浙安于承平,不見兵革垂二百年,屬者狂寇竊發,憑恃山險,然念無知之人,或被脅從;兩州吏民,或為诖誤,或因逃亡;敗衄軍卒,情有可矜,困于無告。
仰譚稹量度事機,曉谕德意。
應幹前項人及兇賊眷屬,并見在賊中徒伴,如能束身自歸,或告言動息,捕緻賊黨,并特與免罪,一切不問,内稍有功績,即優與推賞。
招攜止殺,以靖南土。
[3] 在頒布赦文和調兵遣将的同時,徽宗也在努力更多地了解事态的發展。
他咨詢意見的大臣之一是淮南轉運使陳遘。
陳遘回複說:“臘始起青溪,衆不及千,今脅從已過萬,又有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皆聚黨應之。
東南兵弱勢單,士不習戰,必未能滅賊。
願發京畿兵、鼎澧槍盾手,兼程以來,庶幾蜂起愚民,不至滋蔓。
”[4]1121年正月初七,根據這類建議和叛軍不斷進擊的奏報,徽宗決定由童貫率第二支禁軍南下,并統率全局。
這支軍隊中包括一部分蕃兵,總兵力達到十五萬人。
由于叛亂的中心地點遠離京城,徽宗授權童貫可自行頒布诏書,不必事先得到皇帝批準,可因時制宜制定作戰計劃。
[5] 方臘又是什麼人呢,他為何能夠如此迅速地奪取這麼多地區?關于方臘有各種傳聞:他是摩尼教徒嗎?他自己擁有一座漆園,還是僅僅在漆園裡做工?據說方臘被征募去作村裡的稅吏,這份工作沒有人願意做,尤其是如果稅額沒有完足,稅吏還要自己設法填補差額,這樣一來就更沒人做了。
[6]方臘起義後,吸引了衆多窮人參加他的隊伍。
在方臘起義引起朝廷注意的時候,義軍已經公開宣稱反宋。
1120年十一月初一,方臘自封為“聖公”,并宣布年号為“永樂”。
宋朝為了運送花石綱給徽宗建造花園,在地方上強征很多苛捐雜稅,方臘正是利用了人們對花石綱的怨恨情緒。
一位南宋文人記載,方臘對追随者們慷慨陳詞,控訴朝廷對遼和西夏輸送巨額财富,皇帝還沉迷于“聲色、犬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糜費”的奢侈生活,而這些都是東南人民的血汗錢。
[7]不過,這些話究竟是不是方臘親口所言,還是有人在北宋滅亡後想象他可能說過,就不得而知了。
剛開始的時候,方臘和他的起義軍占據了一個掘有衆多地道的巨大山洞幫源洞。
他們像土匪一樣,時常到村裡劫掠或擊殺官吏,然後返回洞穴。
縣城的官吏對起義軍不僅束手無策,還總是遭到他們的伏擊。
官吏們命人用木頭修建壁壘,深挖壕溝,但方臘的起義軍燒毀壁壘,占領了縣治。
十二月初四,州治也被方臘攻破,起義軍進城後見到官兵就殺。
很快,起義軍攻占了周邊的很多縣城,直逼杭州,知州聞風而逃,起義軍便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領了杭州。
他們在杭州城裡放火燒了六日,據記載有三成居民在這次大火中喪生。
[8] 禁軍抵達後,宋朝在剿殺起義軍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童貫于正月二十一日抵達浙江,這距離他的部隊接到南下命令後僅過了十四天,這說明他們大部分是乘船過來的。
[9]童貫首先采取的措施包括廢除花石綱和停運進貢物品,因為這已經讓民衆怨聲載道,并成為起義軍有效的号召。
同時,童貫還頒布了一份禦筆手诏——盡管這份诏書可能是童貫自己寫的——承諾幫助平叛的人都有重賞。
[10]殺死或生擒方臘者,都将獲得賞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一萬貫和黃金五百兩;擒獲方臘手下大将者,賞賜酌減;如果叛軍中有人捉拿了方臘并将其交給宋軍,不論生死,他自己的罪行都将得到赦免,并獲得重賞。
[11] 童貫當時已經六十多歲,是禁軍的總統領,但前線戰場主要由王禀、姚平仲、何灌和劉光世等年輕将領控制,這些将領後來都在抗擊遼、金的戰場上發揮了核心作用。
與起義軍的第一場重要正面交鋒持續了六天,宋軍聲稱剿滅了兩萬叛匪。
二月十八日,宋軍收複杭州。
通常的情況似乎是,禁軍一旦逼近,起義軍就撤離占領的城市,轉而攻打另一座城市。
然而,還是有越來越多的起義軍被殺死或擒獲。
三月二十七日,宋軍奪回了睦州。
四月二十四日,禁軍包圍了起義軍的大本營。
從後部包抄洞穴時,宋軍發現,“門嶺崖壁,峭坂險徑,賊辄數萬據之。
劉鎮等率勁兵從間道掩擊,奪門嶺,斬賊六百餘級”。
直到黎明時分,宋軍才攻進洞中。
不久後,他們開始放火。
“賊二十餘萬衆腹背抗拒,轉戰至晚,兇徒糜爛,流血丹地。
”宋軍稱共剿殺了幾千名叛亂者,釋放了數萬名被脅迫加入的百姓。
第二天,方臘在幫源洞中被宋軍抓獲,同時被擒的還有他的家眷及手下大将。
此時距離童貫最初到達這個地區隻有三月左右的時間。
方臘于七月被押到京城,并作為囚犯被帶上朝堂。
次月,方臘被處決。
[12]不過,他的一些追随者仍然在周邊活動,因此禁軍在那個地區共停留了十五個月。
方臘起義及朝廷平叛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
宋朝史料記載了龐大的死亡人數,包括大約一百萬起義軍和兩百萬平民,當然這個數字也隻是猜測。
六個州和五十二個縣都遭到起義軍燒殺搶掠。
[13]起義軍在城中縱火時,往往會造成重大的損失。
禁軍與起義軍作戰時,殺死的起義軍人數通常比活捉的人還多。
例如,劉光世收複龍遊縣時,他的部隊殺死了兩千兩百零九名起義将士,活捉的隻有五十人。
戰鬥中傷亡人數巨大,一個原因是起義軍的裝備簡陋,也沒有受到良好訓練。
一名宋将記載,起義軍沒有太多的兵器,常常赤手空拳地搏鬥,而且為了吓唬敵人,還在臉上塗抹很多油彩假扮鬼怪。
[14] 盡管有很多地方官吏在起義軍進攻時聞風而逃,但同時也有很多英勇抗擊的事例,還有不少人明知面臨死亡也毫不退縮。
[15]起義爆發伊始,當地的李綱于1121年正月給朝廷的每位宰輔都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李綱叙述了他對這些起義軍的觀察,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軍事策略。
李綱堅持從外面調集訓練有素的士兵,因為當地士兵無法有力地抗擊起義軍。
盡管很多起義軍是被方臘的部隊抓獲後被迫加入,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就不構成威脅。
李綱認為,出身窮苦被迫加入起義隊伍的士兵通常認為劫匪生活很吸引人,因為他們光靠偷竊就能夠獲得他們想要的所有東西。
[16] 聯盟的緊張局勢 方臘起義發生得實在很不是時候。
宋軍正在東南忙于剿匪時,女真人的軍隊已拿下了燕京東邊的平、灤、營三個州,以及遼國的西京(大同)。
[17]阿骨打不願意再讨論将這些州歸還宋朝的事情了。
他派使臣錫喇薩魯向宋朝呈遞正式文書,但使團在1121年二月抵達山東後,就在那裡被扣留兩個月。
這實際上是一種拖延戰術,因為當時童貫正在南方與方臘的起義軍作戰。
直到最後錫喇薩魯生氣地威脅要走到開封時,徽宗才讓馬政将金使帶到開封。
[18] 由于童貫和宋朝最精銳的部隊都在南方平亂,金使帶來的書信使徽宗陷入兩難。
阿骨打在信中重申将燕京地區歸還宋朝的承諾,但如果金軍沒有宋軍幫助僅憑自身力量便攻下燕京,那他就不會歸還燕京。
對遼國的西京也同樣如此。
徽宗竭力反對這個新條件,在回複金使的國書中,他堅持燕京應當交還宋朝。
但這一次宋朝并沒有派使臣前往金國,而是讓金使帶回宋朝國書,明顯反映出徽宗新近對宋金聯盟的冷淡。
童貫的軍隊肅清起義軍殘部的時候,金國也正在對遼國統治進行摧毀性的打擊。
據蔡絛記載,徽宗朝廷先是聽說遼國的天祚帝率十萬大軍前去援助燕京,但後來又聽說他正在另外一個方向作戰。
事實上,在1222年之前,遼國的統治家族正在自相殘殺。
天祚帝的一位嫔妃指責說,一些主要大臣謀劃着逼迫天祚帝讓位給一位皇子。
最終是天祚帝處決了幾位親屬和大臣。
此後不久,一些重臣擔心自己也會成為天祚帝懷疑的目标,紛紛逃往金國。
1121年正月,金軍占領了遼國中京(見圖2.1)。
[19] 遼國已經連失三座京城,皇帝也逃跑了,到了1122年,遼國已不再是一個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國家。
1122年三月,遼國的一些大臣與天祚帝失去聯系後,在南京(燕京)宣布擁立皇室成員耶律淳為新皇帝。
他們還試圖與阿骨打議和,但未獲成功。
由于這部分遼軍被逐出了家園,據密探報告,宋朝開始擔心他們會來搶占自己的土地,因此,朝廷要求邊境守軍加強軍事防禦。
[20] 盡管與金訂約已成事實,但徽宗還是收到一些大臣的奏疏,勸說他放棄攻打燕京的想法。
其中堅持最久也最有說服力的大臣是宇文虛中,當時他擔任宣撫使司參謀,掌管河北、河東和陝西的軍隊。
宇文虛中認為,在充分評估交戰雙方的虛實之前,不應倉促應戰。
這份奏疏惹惱了王黼,他将宇文虛中貶去擔任集英殿修撰。
盡管如此,宇文虛中仍然繼續上疏反對采取軍事行動。
[21] 在一部分金軍追趕天祚帝的同時,宋軍也做好了履行承諾的準備,即聯合金國攻打遼國南都燕京。
燕京是一座大城市,四周由高達九至十米的城牆環繞,城牆全長二十公裡,盡管面積沒有開封大,但也不小。
燕京是當地的中心城市,該地區共有十個州和三十二個縣,總登記人口為一百二十萬,大部分是漢人。
[22]1122年四月初十,徽宗在一個郊區禦苑檢閱了童貫打算帶去燕京的幾十萬軍隊。
徽宗給童貫親筆寫了一份手诏,其中包括童貫應當争取的三種策略:上策是燕京當地民衆歡迎宋軍,要求恢複以前的邊界線;中策是統治燕京的耶律淳請求成為宋朝的屬國;最不希望的下策是宋軍鎮壓當地人的反抗,然後返回原來邊界的狀态。
徽宗還向燕京百姓頒發了一份诏書,承諾減免願意歸順者的稅賦,并威脅處死那些反抗的人。
徽宗還給耶律淳寫了一份诏書,提出的條件和上面差不多。
[23] 不到兩周,四月二十三日,童貫便到了高陽關,宣撫司張貼榜文,呼籲燕京當地民衆投降。
榜文中說:“幽燕一方本為吾境,一旦陷沒,幾二百年。
比者漢蕃離心,内外變亂,舊主(天祚帝)未滅,新君(耶律淳)纂攘。
”榜文中還承諾,降宋的人将保留原有的官職和土地,而且對契丹人和漢人一視同仁。
[24] 徽宗并不完全信任童貫能管控好這次出征,五月初九,他派蔡攸前去燕京監督童貫。
徽宗在寫給蔡攸的手谕中稱,童貫年事已高,容易犯一些愚蠢的錯誤,然後故意隐瞞,但邊境之事對朝廷關系重大,因此,派遣一位可以信賴的人前去監督局勢發展,這非常重要。
蔡京和蔡攸在别的事情上存在龃龉,且由來已久。
蔡攸臨行時,其父蔡京寫詩一首為他送行,詩中委婉地對整個戰役提出質疑。
這首詩後來傳到徽宗那裡,徽宗建議對其中的措辭略作修改。
[25] 童貫同時采取了幾項策略,其中一個是在燕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