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與宰臣共治
關燈
小
中
大
們變得謹慎,而是更加追求放蕩的生活方式。
[64] 徽宗在遴選和管理宰輔方面表現如何呢?大概接近平均水平。
根據現存史料的描述,任何一項可以被列為文化活動的事情,徽宗都熱情參與。
他對禦用專家在多個領域的工作都饒有興趣,如醫學和繪畫。
他還會讓大臣把他們在宮廷以外創作的詩歌和繪畫拿給他看。
但是,人們很少認為徽宗在朝廷事務上的投入有相同的興緻。
他并沒有表現得玩忽職守,也從來沒有取消過視朝或不看奏疏。
他努力去理解大臣們呈報的問題,哪怕是一些很複雜的技術問題,例如發行貨币可能帶來的風險。
他對待宰輔很有禮貌和幽默感。
盡管很多官員認為宰相的權力過大會造成危險,但徽宗也同樣看到了集體領導的缺點。
相反,他認真接受了傳統儒家的建議,即挑選一位合适的宰相并用人不疑。
外部的人很可能會擔心,像蔡京這樣的宰相可能會操縱皇帝,而徽宗在這方面并未采取任何防範措施。
蔡京對徽宗一直畢恭畢敬,甚至當徽宗再三要求他不要拘泥于禮儀時依舊如此。
徽宗和蔡京并非在所有的問題上都意見一緻,但與很多人不同,徽宗從未懷疑過蔡京的動機。
從徽宗的角度來看,有一位能夠獨立處理大部分事務的宰相,意味着他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别的事情。
徽宗在位的第二個十年中,他希望自己投入道經、道士和仙境等事情上。
這些将是我們在第十二章讨論的内容。
[1]YuriPines,EnvisioningEternalEmpire:ChinesePoliticalThoughtsoftheWarringStatesEra,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2009【尤銳《展望永恒帝國:戰國時代的中國政治思想》,孫英剛譯,王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DenisTwicchett(杜希德),“HowtobeanEmperor:T’angT’ai-tsung’sVisionofHisRole,”AsiaMajor9,3rdseries,pp.63—75;《歐陽修全集·居士集》卷十七,126—128頁;JamesT.C.Liu,Ou-yangHsiu:AnEleventh-CenturyNeo-Confucianist,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67,p.118. [2]關于魏征和唐太宗,參見HowardWechsler,MirrortotheSonofHeaven:WeiChengattheCourtofT’angT’ai-tsung,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74。
關于司馬光對君臣關系的觀點,參見Xiao-binJi,PoliticsandConservatisminNorthernSongChina,pp.36–49。
[3]《東都事略》卷一百零五,葉2a。
《宋史》(卷三百四十八,11024—11025頁)還記載了一些别的對話。
[4]《浮溪集》卷二十四,275—276頁。
蔣猷的墓志銘中也記錄了他與徽宗的對話。
參見《浮溪集》卷二十七,344—348頁。
[5]《林泉高緻》56—57;PingLeongFoong,“MonumentalandIntimateLandscapebyGuoXi.”PhDdiss.,PrincetonUniversity,2006,pp.125—126. [6]這裡不包含蔡京在1124年的一次短暫回歸,當時他已七十多歲了,幾近失明,已經沒有能力再次掌權了。
[7]參見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inEmperorHuizongandLateNorthernSongChina:ThePoliticsofCultureandtheCultureofPolitics,2006,pp.31—77。
[8]《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十六,723—734頁。
對蔡京發起新攻擊的原因之一是1110年五月出現了一次彗星,參見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49。
[9]《宋會要輯稿·職官一》,葉33a–b;《禮四七》,葉8a–b。
《宋大诏令集》卷七十,339—340頁。
[10]參見CharlesHartman,“ATextHistoryofCaiJing’sBibliographyinSongshi”,pp.517—564。
關于南宋初期曆史的編撰,參見CharlesHartman,“TheMakingofaVillain:Ch’inKueiTao-hsueh,”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58(1998):59—146“TheReluctantHistorian:SunTi,ChuHis,andtheFallofNorthernSung,”T’oungPao89(2003):100—48。
[11]《宣和書譜》卷十二,92—93頁。
中田勇次郎編《中國書論大系》第5卷,321—323頁。
關于這部書譜,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p.223—256。
關于書譜的更多譯文,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LiteratiCultur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HuizongandCaijing,”JournalofSong-YuanStudies36,2006,pp.1—24. [12]《宣和書譜》卷十二,92頁。
[13]《全宋文》第143冊,61—65頁。
[14]《宋會要輯稿·職官五》,葉13a–b。
《宋會要輯稿補編》,308頁;《宋史》卷一百八十,4386—4387頁。
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p.36—40.IsafMosheGoldschmidt,“Huizong’sImpactonMedicineandPublicHealth,”inEmperorHuizongandLateNorthernSongChina:ThePoliticsofCultureaandtheCultureofPolitics,p.300. [15]有關徽宗和詩的其他記載,參見《齊東野語》卷十六,292—293頁。
[16]《宋史》卷三百四十三,10921—10922頁;《全宋文》143冊,61—65頁。
《宋史》(卷三百四十三,10921—10922頁)和《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十二,770頁)記載他的年齡是七十九歲,但墓志銘中(《全宋文》第143冊,65頁)記載為七十七歲。
[17]《揮麈錄·後錄》卷七,164—165頁;《宋會要輯稿·崇儒六》,葉11a–12a。
[18]《宋會要輯稿·禮一二》,葉3a–b;《禮四四》,葉17b。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0頁。
《初寮集》卷三,葉18b–24a;卷四,葉40b—46b、49a—52b。
《揮麈錄·前錄》,卷三,26—27頁;《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三十五,1130—1131頁。
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p.168—169.受賞者包括蔡京、鄭居中、鄧洵武、于深、侯蒙、薛昂、白時中和童貫。
每個收到的祭器數量多少取決于他們的品銜大小(正一品、從一品或正二品)。
其中賜給童貫的一件祭器今存世,圖樣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171。
[19]《賓退錄》卷一,12頁。
《鐵圍山叢談》卷二,26—27頁。
[20]《宋會要輯稿·方域四》,葉23a—b。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2頁。
《鶴林玉露》乙集卷五,200頁;《老學庵筆記》卷五,63頁;卷八,106頁。
《能改齋漫錄》卷十二,320頁。
王黼共收到兩套府宅,先是在1116年得到一套小的,然後在1122年替換為一套大的(《能改齋漫錄》卷十二,368頁;《宋會要輯稿·崇儒六》,葉12b–13a)。
[21]《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9頁。
《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十二,747—767頁。
另參見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p.46—49。
[22]《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1—11103頁。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九,988頁。
《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二十七,699—700頁。
《揮麈錄·後錄》卷三,119頁。
[23]宋朝早期和後期的處于主導地位的其他首相也是同樣的情況。
參見DenisTwitchettandPaulJakovSmitheds.,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5,part1:TheSungDynastyandItsPrecursors,907—1279,見于各處。
[24]《邵氏聞見錄》卷五,44頁。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13716—13717頁。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葉7a–b。
[25]《揮麈錄·餘話》卷一,278頁;《山左金石志》卷十七,葉29a—31a。
《癸辛雜識·别集》卷二,218頁;PatriciaBuckleyEbrey,“Huizong’sStoneInscriptions,”pp.241—248;PatriciaBuckleyEbrey,“LiteratiCultur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HuizongandCaijing,”pp.1—24.另參見詹凱琦《蔡京與徽宗朝新書風研究》,《中華弘道書學會會刊》第9期,2011年六月。
[26]《宣和書譜》卷十二,92—94頁。
[27]《揮麈錄·餘話》,卷一,277頁。
[28]《全宋文》第109冊,177—178頁,以及《雞肋編》卷二,62—64頁。
[29]《宋會要輯稿·職官一〇》,葉2a—b;《方域四》,葉23a。
[30]有關王黼的正史傳記來源有《東都事略》(卷一百零六,葉1a–3a)、《宋史》(卷四百七十,13681—13684頁)、《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十二,786—789頁)和《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十一,靖康中帙六,305—309頁)。
[31]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p.54—55. [32]《宋會要輯稿·職官四》,葉28a–b。
《曲洧舊聞》卷十,225頁。
[33]關于讓宰臣的兒子作為侍臣,參見《宋史》卷三百六十一,11316頁;《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葉21b–22a。
關于蔡攸在早年作為徽宗的一個玩伴,參見《揮麈錄·後錄》卷三,109—111頁;藤本猛《北宋末の宣和殿—皇帝徽宗と學士蔡攸—》。
[34]參見《宋會要輯稿·樂四》,葉1b—2a;《禮二四》,葉72
[64] 徽宗在遴選和管理宰輔方面表現如何呢?大概接近平均水平。
根據現存史料的描述,任何一項可以被列為文化活動的事情,徽宗都熱情參與。
他對禦用專家在多個領域的工作都饒有興趣,如醫學和繪畫。
他還會讓大臣把他們在宮廷以外創作的詩歌和繪畫拿給他看。
但是,人們很少認為徽宗在朝廷事務上的投入有相同的興緻。
他并沒有表現得玩忽職守,也從來沒有取消過視朝或不看奏疏。
他努力去理解大臣們呈報的問題,哪怕是一些很複雜的技術問題,例如發行貨币可能帶來的風險。
他對待宰輔很有禮貌和幽默感。
盡管很多官員認為宰相的權力過大會造成危險,但徽宗也同樣看到了集體領導的缺點。
相反,他認真接受了傳統儒家的建議,即挑選一位合适的宰相并用人不疑。
外部的人很可能會擔心,像蔡京這樣的宰相可能會操縱皇帝,而徽宗在這方面并未采取任何防範措施。
蔡京對徽宗一直畢恭畢敬,甚至當徽宗再三要求他不要拘泥于禮儀時依舊如此。
徽宗和蔡京并非在所有的問題上都意見一緻,但與很多人不同,徽宗從未懷疑過蔡京的動機。
從徽宗的角度來看,有一位能夠獨立處理大部分事務的宰相,意味着他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别的事情。
徽宗在位的第二個十年中,他希望自己投入道經、道士和仙境等事情上。
這些将是我們在第十二章讨論的内容。
[1]YuriPines,EnvisioningEternalEmpire:ChinesePoliticalThoughtsoftheWarringStatesEra,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2009【尤銳《展望永恒帝國:戰國時代的中國政治思想》,孫英剛譯,王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DenisTwicchett(杜希德),“HowtobeanEmperor:T’angT’ai-tsung’sVisionofHisRole,”AsiaMajor9,3rdseries,pp.63—75;《歐陽修全集·居士集》卷十七,126—128頁;JamesT.C.Liu,Ou-yangHsiu:AnEleventh-CenturyNeo-Confucianist,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67,p.118. [2]關于魏征和唐太宗,參見HowardWechsler,MirrortotheSonofHeaven:WeiChengattheCourtofT’angT’ai-tsung,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74。
關于司馬光對君臣關系的觀點,參見Xiao-binJi,PoliticsandConservatisminNorthernSongChina,pp.36–49。
[3]《東都事略》卷一百零五,葉2a。
《宋史》(卷三百四十八,11024—11025頁)還記載了一些别的對話。
[4]《浮溪集》卷二十四,275—276頁。
蔣猷的墓志銘中也記錄了他與徽宗的對話。
參見《浮溪集》卷二十七,344—348頁。
[5]《林泉高緻》56—57;PingLeongFoong,“MonumentalandIntimateLandscapebyGuoXi.”PhDdiss.,PrincetonUniversity,2006,pp.125—126. [6]這裡不包含蔡京在1124年的一次短暫回歸,當時他已七十多歲了,幾近失明,已經沒有能力再次掌權了。
[7]參見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inEmperorHuizongandLateNorthernSongChina:ThePoliticsofCultureandtheCultureofPolitics,2006,pp.31—77。
[8]《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十六,723—734頁。
對蔡京發起新攻擊的原因之一是1110年五月出現了一次彗星,參見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49。
[9]《宋會要輯稿·職官一》,葉33a–b;《禮四七》,葉8a–b。
《宋大诏令集》卷七十,339—340頁。
[10]參見CharlesHartman,“ATextHistoryofCaiJing’sBibliographyinSongshi”,pp.517—564。
關于南宋初期曆史的編撰,參見CharlesHartman,“TheMakingofaVillain:Ch’inKueiTao-hsueh,”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58(1998):59—146“TheReluctantHistorian:SunTi,ChuHis,andtheFallofNorthernSung,”T’oungPao89(2003):100—48。
[11]《宣和書譜》卷十二,92—93頁。
中田勇次郎編《中國書論大系》第5卷,321—323頁。
關于這部書譜,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p.223—256。
關于書譜的更多譯文,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LiteratiCultur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HuizongandCaijing,”JournalofSong-YuanStudies36,2006,pp.1—24. [12]《宣和書譜》卷十二,92頁。
[13]《全宋文》第143冊,61—65頁。
[14]《宋會要輯稿·職官五》,葉13a–b。
《宋會要輯稿補編》,308頁;《宋史》卷一百八十,4386—4387頁。
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p.36—40.IsafMosheGoldschmidt,“Huizong’sImpactonMedicineandPublicHealth,”inEmperorHuizongandLateNorthernSongChina:ThePoliticsofCultureaandtheCultureofPolitics,p.300. [15]有關徽宗和詩的其他記載,參見《齊東野語》卷十六,292—293頁。
[16]《宋史》卷三百四十三,10921—10922頁;《全宋文》143冊,61—65頁。
《宋史》(卷三百四十三,10921—10922頁)和《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十二,770頁)記載他的年齡是七十九歲,但墓志銘中(《全宋文》第143冊,65頁)記載為七十七歲。
[17]《揮麈錄·後錄》卷七,164—165頁;《宋會要輯稿·崇儒六》,葉11a–12a。
[18]《宋會要輯稿·禮一二》,葉3a–b;《禮四四》,葉17b。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0頁。
《初寮集》卷三,葉18b–24a;卷四,葉40b—46b、49a—52b。
《揮麈錄·前錄》,卷三,26—27頁;《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三十五,1130—1131頁。
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p.168—169.受賞者包括蔡京、鄭居中、鄧洵武、于深、侯蒙、薛昂、白時中和童貫。
每個收到的祭器數量多少取決于他們的品銜大小(正一品、從一品或正二品)。
其中賜給童貫的一件祭器今存世,圖樣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171。
[19]《賓退錄》卷一,12頁。
《鐵圍山叢談》卷二,26—27頁。
[20]《宋會要輯稿·方域四》,葉23a—b。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2頁。
《鶴林玉露》乙集卷五,200頁;《老學庵筆記》卷五,63頁;卷八,106頁。
《能改齋漫錄》卷十二,320頁。
王黼共收到兩套府宅,先是在1116年得到一套小的,然後在1122年替換為一套大的(《能改齋漫錄》卷十二,368頁;《宋會要輯稿·崇儒六》,葉12b–13a)。
[21]《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9頁。
《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十二,747—767頁。
另參見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p.46—49。
[22]《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1—11103頁。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九,988頁。
《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二十七,699—700頁。
《揮麈錄·後錄》卷三,119頁。
[23]宋朝早期和後期的處于主導地位的其他首相也是同樣的情況。
參見DenisTwitchettandPaulJakovSmitheds.,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5,part1:TheSungDynastyandItsPrecursors,907—1279,見于各處。
[24]《邵氏聞見錄》卷五,44頁。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13716—13717頁。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葉7a–b。
[25]《揮麈錄·餘話》卷一,278頁;《山左金石志》卷十七,葉29a—31a。
《癸辛雜識·别集》卷二,218頁;PatriciaBuckleyEbrey,“Huizong’sStoneInscriptions,”pp.241—248;PatriciaBuckleyEbrey,“LiteratiCultur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HuizongandCaijing,”pp.1—24.另參見詹凱琦《蔡京與徽宗朝新書風研究》,《中華弘道書學會會刊》第9期,2011年六月。
[26]《宣和書譜》卷十二,92—94頁。
[27]《揮麈錄·餘話》,卷一,277頁。
[28]《全宋文》第109冊,177—178頁,以及《雞肋編》卷二,62—64頁。
[29]《宋會要輯稿·職官一〇》,葉2a—b;《方域四》,葉23a。
[30]有關王黼的正史傳記來源有《東都事略》(卷一百零六,葉1a–3a)、《宋史》(卷四百七十,13681—13684頁)、《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十二,786—789頁)和《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十一,靖康中帙六,305—309頁)。
[31]DavidW.Chaffee,“Huizong,CaiJing,andthePoliticsofReform,”pp.54—55. [32]《宋會要輯稿·職官四》,葉28a–b。
《曲洧舊聞》卷十,225頁。
[33]關于讓宰臣的兒子作為侍臣,參見《宋史》卷三百六十一,11316頁;《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葉21b–22a。
關于蔡攸在早年作為徽宗的一個玩伴,參見《揮麈錄·後錄》卷三,109—111頁;藤本猛《北宋末の宣和殿—皇帝徽宗と學士蔡攸—》。
[34]參見《宋會要輯稿·樂四》,葉1b—2a;《禮二四》,葉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