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宮廷之樂

關燈
natImperialCommand:PanegyricPoetryinEarlyMedievalChina,p.5—6。

     [25]《三朝北盟會編》卷七,政宣上帙七,60頁。

     [26]《全宋詩》第31冊,19676頁;《栟榈集》卷一,葉1a—4b。

    《揮麈錄·後錄》卷二,98頁。

     [27]參見諸葛憶兵《徽宗詞壇研究》。

    RonaldC.Egan,TheProblemofBeauty:AetheticThoughtandPursuitsinNorthernSongDynastyChina,pp.237—347.與徽宗同時代的葉夢得記錄了發生在政和年間(1111—1117)的一件非常誇張的故事:有一次,一位不會作詩的官員提議禁止詩詞,因為它是“元祐學術”。

    但在那一年的冬天,徽宗看到初雪時很高興,宰臣吳居厚獻上了三首詠雪的詩,徽宗還親自寫了一首應和,這就明确表示,寫詩不是冒犯行為。

    (《避暑錄話》卷二,葉35a—b)。

     [28]《曾公遺錄》卷八,155—156頁。

     [29]《宋史》卷一百四十二,3348頁。

    關于女性演奏者,參見BeverlyBossler(柏文莉),“GenderandEntertainmentattheSongCourt,”inServantsoftheDynasty:PalaceWomeninWorldHistory,editedbyAnneWalthall,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8,pp.261—279和Courtesans,Concubines,andtheCultofFemaleFidelity,Cambridge,MA:HarvardAsiaCenter,2013,pp.13—19。

     [30]《夷堅志》乙志4.822—823。

    另參見WiltIdemaandStephenWest,ChineseTheater,1100—1450:ASourceBook,pp.175—176。

     [31]《宋會要輯稿·禮四五》,葉16a。

     [32]《雞肋編》(卷二,62頁)提到了兩位親王。

     [33]《全宋文》第109冊,169頁。

    英語譯文參見WilliamO.Hennesseytrans.,ProclaimingHarmony,AnnArbor:CenterforChineseStudies,UniversityofMichigan,1981,p.26。

     [34]《揮麈錄·餘話》卷一,273—276頁。

    《全宋文》第109冊,168—171頁。

     [35]《清波雜志》卷八,364頁。

    《皇宋十朝綱要》卷十七,葉14a。

    關于他們所經過的宮殿,參見藤本猛《北宋の宣和殿—皇帝徽宗と學士蔡攸—》,《東洋學報》第81冊(2007年),1—68頁。

     [36]關于趙仲忽,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p.83,109,419n.112。

     [37]《揮麈錄·餘話》卷一,277頁。

    《全宋文》第109冊,172—175頁,其中有些内容引自《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四十,1251—1252頁。

     [38]關于那裡舉辦的其他宴會,參見《宋會要輯稿·禮四五》,葉16a—b。

     [39]《揮麈錄·餘話》卷一,279—281頁。

    《全宋文》第109冊,173—175頁。

    關于統治者與民同樂的詩句化用了《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王立于沼上”。

     [40]《揮麈錄·餘話》卷一,279—280頁。

    《全宋文》(第109冊,178—179頁)記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蔡京,但從文字内容看,更有可能是李邦彥。

    王安中描述了另外一次元宵節宴會,可能是後來發生的。

    參見《全宋詩》第24冊,15971—15973頁。

     [41]參見《鐵圍山從談》卷六,106頁。

    沈冬梅《宋代茶文化》,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

     [42]《大觀茶論》,葉13a—14b;英譯文參見JohnBlofeld,TheChineseArtofTea,Boston:Shambhala,1985,pp.34—37,略有改動。

     [43]《宋朝諸臣奏議》卷十一,101—103頁。

     [44]PriscillaChingChung,PalaceWomenintheNorthernSung,MonographiesduT’oungPao,12,Leiden:E.J.Brill,1981.PatriciaBuckleyEbrey,“Record,Rumor,andImagination:SourcesfortheWomenofHuizong’sCourtbeforeandaftertheFallofKaifeng,”46—97頁;WomenandtheFamilyinChineseHistory,London:Routeledge,2003,pp.177—193. [45]這是《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5—8729頁;卷二百四十八,8763—8787頁)給出的數字。

    這一數字沒有包括徽宗在被囚禁期間所生的子女。

    根據一處記載,徽宗在被囚期間生下了六個兒子和八個女兒,這就使全部子女的人數增加到七十九人(《宋俘記》,253頁)。

    關于徽宗的每位嫔妃所生子女數量,以及與其他北宋皇帝的對比,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WomenandtheFamilyinChineseHistory,pp.177—193。

     [46]賈虎臣《中國曆代帝王譜系彙編》,台北:正中書局,1967年。

    根據賈虎臣提供的圖表,有三十九位皇帝在位時間達到二十年或更長,但隻有四位的子女人數超過三十人。

     [47]參見PatriciaBuckleyEbrey,WomenandtheFamilyinChineseHistory,p.190. [48]《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9頁。

    《宋史》卷十九,359頁。

     [49]《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8頁。

     [50]《皇宋十朝綱要》卷十五,葉1b—2b。

    我在這裡使用了PriscillaChingChung,PalaceWomenintheNorthernSung,p.81對嫔妃封号的翻譯。

     [51]《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9頁。

     [52]《宋會要輯稿·後妃三》,葉16b。

     [53]《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8頁。

     [54]《宋史》卷一百一十一,2661頁。

     [55]《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43頁。

     [56]追封主要是發生在繼位的皇帝不是皇後生下的兒子,而是由一位級别較低的嫔妃所生。

    如果皇後和他的生母都去世了,他就可以追封生母為皇後。

     [57]《鐵圍山叢談》卷五,88頁。

    參見《甕牖閑評》卷八,80頁。

     [58]《曆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十三,葉6a—b(《道藏》第5冊,409頁上欄)。

    《賓退錄》(卷一,4頁)對道教法會有一個比較簡短的叙述。

     [59]《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45頁。

    《揮麈錄·後錄》卷三,115—116頁。

    《宋大诏令集》卷二十四,118頁。

     [60]《皇宋十朝綱要》卷十五,葉2a—b。

     [61]這些女性都被列為徽宗的女人。

    欽宗的嫔妃另外有一份列表。

    他的嫔妃數量要少得多,因為他即位剛剛一年,而且,似乎不像父親或弟弟趙楷那樣對多位異性伴侶有興緻。

    趙楷的幾位嫔妃已經為他生下了好幾個子女. [62]《開封府狀》,104—111頁。

    《宋俘記》,254—261頁。

    在這些史料中記錄的年齡與其他一些曆史資料中的記錄并不完全相符。

    盡管何忠禮提出,在韋妃(宋高宗的母親)的年齡上,女真人的記錄可能更準确,因為高宗有理由将他母親的年齡記錄得比實際年齡大幾歲,但以一些被授予封号的公主為例,在《宋會要輯稿》中記錄的年齡要比女真人的記錄大幾歲,因此女真人有時候可能隻是推測她們的年齡,或是有些人誤報了自己的年齡。

    何忠禮《環繞宋高宗生母韋氏年齡的若幹問題》,《文史》第39輯,1994年,135—147頁。

     [63]《全宋詩》卷1492,17053、17055頁;卷1493,17057頁;英語翻譯參見RonaldC.Egan,“Huizong’sPalacePoems,”inEmperorHuizongandLateNorthernSongChina:ThePoliticsofCultureandtheCultureofPolitics,pp.389—392。

     [64]《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8a—b;《方域三》,葉22a。

     [65]《宋會要輯稿·職官七》,葉25b—26a。

     [66]《全宋文》第143冊,55—56頁。

     [67]《靖康要錄》卷六,117頁。

     [68]《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百四十六,2454—2455頁。

    《宋史》卷二十一,393—394頁;卷一百一十一,2666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8b—19a。

    《宋大诏令集》卷二十五,123、129—130頁。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七十二,11227頁。

    既然朱太妃當初不希望徽宗繼位,因此讓人很意外的是,徽宗與她的家族又成了新的姻親。

     [69]《政和五禮新儀》政和禦制冠禮,見于各處。

     [70]《鐵圍山叢談》卷二,23頁;卷五,89頁。

     [71]《宋會要輯稿·帝系八》,葉39b。

    《鐵圍山叢談》卷一,2頁。

     [72]《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9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28a。

     [73]《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5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20b—21a。

    JohnW.Chaffee,BranchesofHeaven:AHistoryoftheImperialClanofSungChina,p.164. [74]《鐵圍山叢談》卷一,1頁。

    《揮麈錄·餘話》卷一,281頁。

    英文翻譯參見ChuDjangandJaneC.Djang,trans.,ACompilationofAnecdotesofSungPersonalities,CompiledbyTingCh’uan-ching,NewYork:St.John’sUniversityPress,1989,pp.78–79. [75]《宋會要輯稿·帝系八》,葉39a—b、56b。

    曾夤的年齡根據《開封府狀》(119頁)記錄他在1127年是二十八歲而推斷出來。

     [76]五公主在1103年三月獲得第一個封号,說明她是在1102年年底或1103年初出生。

    而根據1127年對俘獲人員年齡的記錄,蔡鞗當時二十一歲(《開封府狀》,119頁),意味着他出生于1107年。

    當然,這個名冊可能有誤,但蔡鞗這麼年輕也不是沒有可能。

    也許他的年齡并不重要,徽宗希望兩家結親,但蔡京隻有最小的兒子未婚。

     [77]《宋會要輯稿·帝系八》,葉57a—b。

     [78]《開封府狀》卷三,114—116頁。

    徽宗這些已經結婚的女兒将要和丈夫一同被發配。

    不清楚她們的子女是被留了下來,還是被認為不值一提。

     [79]《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三十八,1197—1198頁。

     [80]《揮麈錄·餘話》卷一,277—278頁。

     [81]《貴耳集》卷二,46頁。

    英文翻譯參見ChuDjangandJaneC.Djang,trans.,ACompilationofAnecdotesofSungPersonalities,CompiledbyTingCh’uan-ching,pp.550–552。

     [82]參見WilliamO.Hennessey,“ClassicalSourcesandVernacularResourcesinXuanheYishi:ThePresenceofPriorityandthePriorityofPresence,”ChineseLiterature:Essays,Articles,andReviews6,1984,pp.33—52. [83]WilliamO.Hennesseytrans.,ProclamingHarmony,p.35.其他史料中說,幫助他們進行溝通的是另一位道士王仔昔。

     [84]WilliamO.Hennesseytrans.,ProclamingHarmony,pp.42—44. [85]《大宋宣和遺事》亨集15—16;英文翻譯參見WilliamO.Hennesseytrans.,ProclamingHarmony,pp.69—70,有改動。

     [86]《曾公遺錄》卷九,294—295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一》,葉17a。

    《宋朝諸臣奏議》卷三十二,319—320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099頁。

     [87]《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7b。

    似親王于1116年去世(《宋史》卷三十,377頁)。

     [88]關于宋朝的皇帝宗室,參見JohnChaffee,BranchesofHeaven:AHistoryoftheImperialClanofSungChina。

    宗室的人數在第31頁。

     [89]PatriciaBuckleyEbrey,AccumulatingCulture:TheCollectionsofEmperorHuizong,pp.297—301. [90]《宋會要輯稿》帝系五,葉25a–b。

    JohnW.Chaffee,BranchesofHeaven:AHistoryoftheImperialClanofSungChina,p.106. *譯注:即“意足不求顔色似,前身相馬九方臯”,出自《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見《全宋詩》卷1731,第194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