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宮廷之樂
關燈
小
中
大
使以進。
再坐,徹女童,去羯鼓。
禦侍奏細樂,作《蘭陵王》、《楊州散》古調,酬勸交錯。
[80] 這個故事之所以被反複講述,是因為按照當時禮儀,即使是讓蔡京這樣一位與皇帝有姻親關系的長者看到皇帝的嫔妃,也是有傷風化的。
另外一個經常被提到的故事,是徽宗晚上偷偷溜出皇宮去與名妓李師師幽會。
[81]大概從宋朝末期開始,這些故事被編入一部曆史小說《大宋宣和遺事》。
[82]這本書開篇就用陰陽變化的理論,對王朝的興亡進行了乏味的分析。
後宮女子屬陰,與國家的衰亡有關。
古代的夏朝因為夏桀迷戀妹喜而滅亡,商朝由于纣王迷戀妲己而傾覆,西周也是在周幽王癡迷上褒姒之後而衰落。
其他例子還有楚國和陳國的君主,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及迷戀楊貴妃的唐玄宗。
《大宋宣和遺事》的作者認為徽宗也和他們一樣風流好色。
盡管前言如此,但《大宋宣和遺事》實際上并未将大宋的衰亡歸咎于女人或徽宗在這方面的弱點。
徽宗在書中被描述為無數次決策錯誤的皇帝,但這是因為他受寵臣的操縱或道士的欺騙,而非被詭詐的女性左右。
簡單回顧宋朝早期的皇帝後,《大宋宣和遺事》開始逐年叙述徽宗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
在1117年之前,書中沒有提到他與任何女性的關系,但在這一年,據說徽宗非常思念愛妃劉明達,因此,他問道士林靈素能否安排他們會面,于是林靈素安排徽宗在夢中與劉明達相會。
[83]在1120年的内容中,書中講述了蔡京見到劉貴妃的故事。
[84]直到1123年,徽宗才開始沉迷于女色。
從這一年起,書中幾乎開始講一個可能完全虛構的故事,描述徽宗對名妓李師師的迷戀,以及他偷偷溜出皇宮與她幽會的問題。
在講述徽宗去見李師師時,書中用了比較幽默的語言。
徽宗表現出被李師師的美貌打動,但李師師在描寫中隻是表面上很貌美的女子,在内心,她更在乎金錢,而不是愛情,也不會忠于任何男人。
在偷偷幽會李師師時,徽宗不得不放下皇帝的身段,表現得就像普通百姓一樣。
他最後不僅要和其他男人争奪這個女人,還要受大臣們的彈劾。
徽宗給人的印象絕非一個陷入愛河而失去判斷能力的人,而是他似乎不是很聰明,看不清别人設置的圈套,或看不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這個插曲是徽宗衆多蠢行中的一例,說明他後來的凄慘命運也并非完全無辜。
有一次,李師師解釋自己為何沒有料到徽宗會再次來訪,尤其是皇宮中有那麼多吸引人的事情: 甚言語他是天子,有一皇後、三夫人、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更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
到晚後乘龍車鳳辇,去三十六宮二十四苑閑遊,有多少天仙玉女!況鳳燭龍燈之下,嚴妝整扮,各排绮宴,笙箫細樂,都安排接駕,那般的受用,那肯顧我來,且是暫時間厭皇宮拘倦,誤至于此。
[85]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徽宗并未自誇可以享用幾乎無窮無盡的女性,這隻是從未去過皇宮的人的看法。
徽宗與李師師的故事似乎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來反映那些從未進入皇宮的人可能會如何想象皇帝在皇宮裡的生活。
在他們的心裡,徽宗正如他們所想象的一樣,并不滿足于窮奢極欲的生活,以及享用不盡的女人,而且正因如此,導緻徽宗不太安分,并希望擺脫大臣們的控制。
在位數十年期間,徽宗是否會對宮廷享樂變得麻木呢?也許沒有。
盡管他随時都可以挑選新的或更年輕的女人,然而并沒有将嫔妃們視為可以替換或抛棄的物品:愛妃劉明節在1121年去世時,徽宗非常傷心。
詩詞也始終吸引着徽宗的興趣,他在一生中自始至終在創作詩詞。
盡管我們對他喜歡吃什麼知之甚少,但關于他愛茶倒是有很多記載。
雖然作為皇帝,徽宗可以要求進貢全國各地種植的茶葉,但他對嘗試新的茶葉品種和改進煮茶方法始終抱有極大的熱情。
除了自己的嫔妃和子女,徽宗也會經常見到很多别的親戚。
他的兩位兄弟(1106年後在世的僅有兩位)是皇宮的常客。
徽宗在即位初期,曾經和弟弟趙似有過一些不愉快,因為趙似也希望能繼承皇位。
在1100年到1102年期間,盡管趙似在某些方面犯有一些輕微的過失,但徽宗的幾位大臣極力勸誡他盡量不要與弟弟疏遠,而徽宗似乎也的确很努力改善他們的關系。
[86]然而,到了1104年,發生了幾件更嚴重的事情。
有官員報告,盡管徽宗對弟弟的小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位親王仍然非常任性,放蕩不羁。
不久前,他和一些手下在宅邸後牆鑿了一個洞,“不冠帶”,私自出宮。
他們到了集市上,和一些宗室一起吃飯飲酒,還買了一名宗室女子為妾。
宰臣們知道徽宗想對親王寬恕處理,但他們希望懲罰那些協助親王做出這類越軌行為的人,例如陪他逛集市的人,幫他在牆上鑿洞的人,邀請宗室一同吃喝的人,以及負責管理府邸的人。
徽宗同意了這個計劃,将案子送交開封府處理。
[87] 除了這些關系密切的親戚,徽宗與幾千名宗室也有聯系,這些人會在一些重大活動時進入皇宮列位站立。
除了正室之外,這些宗室通常還會納妾,因此,宗室的總人數在11世紀迅速增加。
與徽宗同一代(第五代)的皇室宗親共有3488人,此外在世的還有一些第四代和第六代的成員。
養活這個龐大群體成為一項主要的政府開支。
[88]毫無疑問,徽宗很賞識其中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經常上朝的官員。
他很留意有藝術天賦的宗親,在他的畫譜中就收錄了十三位宗親的繪畫作品。
徽宗對其中兩位成員非常熟悉,即趙令穰和趙仲忽,這兩人都是非常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
[89]1114年,徽宗為宗親舉辦了一次宴會,這還是在仁宗以來首次有記載的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徽宗對宗室成員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很滿意,但同時也很遺憾宗室名冊上有一百多人沒有官職。
徽宗宣布晉升那些已有官職的宗室,對沒有官職的人也授予了官銜。
[90] 徽宗的家庭生活是否與曆史的其他方面有關聯呢?是否有助于解釋本書其他章節讨論的内容,或是提供一些微妙細節呢?作為皇帝,徽宗經常被人們期待在公衆場合出現,主持各種大大小小的儀式。
即使隻是召見宰輔這樣的小場合,也有相應的禮儀。
皇帝在這些場合的一言一行都會記錄下來。
然而,他與自己的嫔妃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是沒有記錄的。
也許和他們在一起時,徽宗可以簡單地隻做自己(假設他在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後仍然保留着真實的自我)。
因此,當我們考慮徽宗面臨的其他壓力時,最好也能想到在宮廷的内宮生活着很多年幼的孩童,徽宗希望有他們的陪伴時,這些孩子随時都準備好歡迎他。
在本書的最後兩章,徽宗的家庭成員尤其重要,在北宋王朝陷入危機時,他的兄弟與兒子都被調動起來幫助國家,後來又随他一起被囚禁。
在徽宗的最後八年時間中,與他血緣最近的一些男性親屬成了他的主要陪伴。
在這一章中,我們看到了徽宗與宰臣在一些非正式場合的來往。
在下面的章節,将轉向正式的工作場所,回顧徽宗與宰臣如何共同執政。
[1]關于漢武帝,參見DavidR.Knechtges(康達維),“TheEmperorandLiterature,”inImperialRulershipandCulturalChangeinTraditionalChina,editedbyFrederickP.BrandauerandChun-chiehHuang,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94,pp.51—76;關于梁朝宮廷,參見TianXiaofei,BeaconFireandShootingStar:TheLiteraryCultureoftheLiang(502—557),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7【田曉菲《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關于唐太宗,參見JackChen,“TheWritingofImperialPoetryinMedievalChina,”pp.57—98,以及ThePoeticsofSovereignty:OnEmperorTaizongoftheTangDynasty;關于李煜,參見陳葆真《李後主和他的時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ChenPao-chen,“EmperorLiHou-chuasaCalligrapher,Painter,andClllector,”inSelectedEssaysonCourtCultureinCross-CulturalPerspective,editedbyLinYaofu,Taipei:TaiwanUniversityPress,pp.133—69.關于宮廷詩人寫的贊頌詩,參見FushengWu(吳伏生),WrittenatImperialCommand:PanegyricPoetryinEarlyMedievalChina,Albany,NY:SUNYPress,2008. [2]《鐵圍山叢談》卷二,27—28頁。
《獨醒雜志》卷四,36頁。
[3]諸葛憶兵《徽宗詞壇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關于詞人周邦彥,參見JamesJ.Y.Liu(劉若愚),MajorLyricistsoftheNorthernSung,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4,pp.161—194;JamesR.Hightower(海陶玮),“TheSongsofChouPang-yen,”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37,no.2,1977,pp.233—72.RonaldC.Egan,TheProblemofBeauty:AestheticThoughtandPursuitsinNorthernSongDynastyChin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6,pp.330—347.【艾朗諾《美的焦慮:北京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杜斐然等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4]JamesM.Hargett,“SongBiographies,SupplementaryN.1:ChenYuyi(1090—1139),”JournalofSung-YuanStudies23,1993,pp.113—114;RonaldC.Egan,“TheEmperorandtheInkPlum:TracingaLostConnectionnetweenLiteratiandHuizong’sCourt,”pp.118—122. [5]《揮麈錄·後錄》卷四,121—124頁。
《清波雜志》卷六,245—246頁。
《初寮集》卷一,葉6a—11a。
《全宋文》第24冊,15971—15974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11126頁。
《揮麈錄·後錄》(卷四,121頁)記錄這次宴會的時間是宣和七年(1125),這肯定有誤;參見《清波雜志》卷六,247—248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11126頁)提到了王安中在詩詞上的貢獻,但沒有給出日期。
[6]《寓簡》卷十,葉4a—5a。
[7]關于賦詩競賽,包括對詩的韻腳,參見ColinS.C.Hawes(柯霖),TheSocialCirculationofPoetryintheMid-NorthernSong:EmotionalEnergyandLiteratiSelf-Cultivation,Albany,NY:SUNYPress,2005,尤其是31—50頁。
[8]《宋史》卷四百四十五,13130頁。
《浮溪文粹》附錄,葉2b—3a。
遺憾的是,他的詩都沒有保存下來。
[9]《宣和書譜》卷十二,93—94頁 [10]其他一些例子還有慕容彥逢寫的詩(《摛文堂集》卷二,葉4b—8a)和蔡京寫的詩(在《揮麈錄·餘話》卷一,271—273頁提到)。
另參見《宋詩紀事》卷一,葉11a—12b。
有幾次場合,慕容彥逢的詩中使用了與王安中一樣的韻腳(《摛文堂集》卷二,葉5b、6a)。
[11]《全宋詩》第24冊,15974—15981頁(《初寮集》卷一,葉1a—24a)。
[12]《初寮集》卷一,葉21b—22a(《全宋詩》第24冊,15979頁)。
[13]《初寮集》卷一,葉17a—b(《全宋詩》第24冊,15977頁)。
當時在大晟樂府任職的一些詩人所寫的有關元宵節的詞,參見諸葛憶兵《徽宗詞壇研究》,49頁。
[14]《張氏可書》,葉1b—2a。
有關王安中在元宵節期間寫的另一首帶有長篇序言的詩,參見《清波雜志》和《揮麈錄·後錄》卷四,121—124頁。
[15]《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十九,葉18b—19a。
有關徽宗被幽默詩文逗笑的其他例子,參見《清波雜志》卷六,277頁。
[16]《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十九,葉18a—b。
[17]《宋史》卷一百一十三,2698—2699頁。
[18]這裡暗指《禮記》(《禮記》卷二十五,葉20b;英語譯文參見JamesLegge,trans.,LiChi,BookofRites,vol.1,pp.425—426)。
[19]這一禮儀在冬至時行使,因此它标志着白天開始由短轉長,會有更多的陽光(陽)。
[20]這首詩的後半部分也可以理解為:“誰寫了詠柳的詩?”這與東晉女詩人謝道韫将雪比喻為柳絮有異曲同工之妙。
[21]《揮麈錄·餘話》卷一,271—273頁。
這一組詩寫于1119年底,其中非常強烈地暗示,曆史潮流将很快轉為對徽宗不利,而他卻一無所知。
[22]關于拜占庭的頌詩及其在羅馬的起源,參見PaulMagdalino,TheEmpireofManuelJ.Komnenos,1143—1180,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pp.413—70。
[23]JackChen,ThePoeticsofSovereignty:OnEmperorTaizongoftheTangDynasty,p.380. [24]參見WuFusheng,Writter
再坐,徹女童,去羯鼓。
禦侍奏細樂,作《蘭陵王》、《楊州散》古調,酬勸交錯。
[80] 這個故事之所以被反複講述,是因為按照當時禮儀,即使是讓蔡京這樣一位與皇帝有姻親關系的長者看到皇帝的嫔妃,也是有傷風化的。
另外一個經常被提到的故事,是徽宗晚上偷偷溜出皇宮去與名妓李師師幽會。
[81]大概從宋朝末期開始,這些故事被編入一部曆史小說《大宋宣和遺事》。
[82]這本書開篇就用陰陽變化的理論,對王朝的興亡進行了乏味的分析。
後宮女子屬陰,與國家的衰亡有關。
古代的夏朝因為夏桀迷戀妹喜而滅亡,商朝由于纣王迷戀妲己而傾覆,西周也是在周幽王癡迷上褒姒之後而衰落。
其他例子還有楚國和陳國的君主,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及迷戀楊貴妃的唐玄宗。
《大宋宣和遺事》的作者認為徽宗也和他們一樣風流好色。
盡管前言如此,但《大宋宣和遺事》實際上并未将大宋的衰亡歸咎于女人或徽宗在這方面的弱點。
徽宗在書中被描述為無數次決策錯誤的皇帝,但這是因為他受寵臣的操縱或道士的欺騙,而非被詭詐的女性左右。
簡單回顧宋朝早期的皇帝後,《大宋宣和遺事》開始逐年叙述徽宗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
在1117年之前,書中沒有提到他與任何女性的關系,但在這一年,據說徽宗非常思念愛妃劉明達,因此,他問道士林靈素能否安排他們會面,于是林靈素安排徽宗在夢中與劉明達相會。
[83]在1120年的内容中,書中講述了蔡京見到劉貴妃的故事。
[84]直到1123年,徽宗才開始沉迷于女色。
從這一年起,書中幾乎開始講一個可能完全虛構的故事,描述徽宗對名妓李師師的迷戀,以及他偷偷溜出皇宮與她幽會的問題。
在講述徽宗去見李師師時,書中用了比較幽默的語言。
徽宗表現出被李師師的美貌打動,但李師師在描寫中隻是表面上很貌美的女子,在内心,她更在乎金錢,而不是愛情,也不會忠于任何男人。
在偷偷幽會李師師時,徽宗不得不放下皇帝的身段,表現得就像普通百姓一樣。
他最後不僅要和其他男人争奪這個女人,還要受大臣們的彈劾。
徽宗給人的印象絕非一個陷入愛河而失去判斷能力的人,而是他似乎不是很聰明,看不清别人設置的圈套,或看不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這個插曲是徽宗衆多蠢行中的一例,說明他後來的凄慘命運也并非完全無辜。
有一次,李師師解釋自己為何沒有料到徽宗會再次來訪,尤其是皇宮中有那麼多吸引人的事情: 甚言語他是天子,有一皇後、三夫人、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更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
到晚後乘龍車鳳辇,去三十六宮二十四苑閑遊,有多少天仙玉女!況鳳燭龍燈之下,嚴妝整扮,各排绮宴,笙箫細樂,都安排接駕,那般的受用,那肯顧我來,且是暫時間厭皇宮拘倦,誤至于此。
[85]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徽宗并未自誇可以享用幾乎無窮無盡的女性,這隻是從未去過皇宮的人的看法。
徽宗與李師師的故事似乎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來反映那些從未進入皇宮的人可能會如何想象皇帝在皇宮裡的生活。
在他們的心裡,徽宗正如他們所想象的一樣,并不滿足于窮奢極欲的生活,以及享用不盡的女人,而且正因如此,導緻徽宗不太安分,并希望擺脫大臣們的控制。
在位數十年期間,徽宗是否會對宮廷享樂變得麻木呢?也許沒有。
盡管他随時都可以挑選新的或更年輕的女人,然而并沒有将嫔妃們視為可以替換或抛棄的物品:愛妃劉明節在1121年去世時,徽宗非常傷心。
詩詞也始終吸引着徽宗的興趣,他在一生中自始至終在創作詩詞。
盡管我們對他喜歡吃什麼知之甚少,但關于他愛茶倒是有很多記載。
雖然作為皇帝,徽宗可以要求進貢全國各地種植的茶葉,但他對嘗試新的茶葉品種和改進煮茶方法始終抱有極大的熱情。
除了自己的嫔妃和子女,徽宗也會經常見到很多别的親戚。
他的兩位兄弟(1106年後在世的僅有兩位)是皇宮的常客。
徽宗在即位初期,曾經和弟弟趙似有過一些不愉快,因為趙似也希望能繼承皇位。
在1100年到1102年期間,盡管趙似在某些方面犯有一些輕微的過失,但徽宗的幾位大臣極力勸誡他盡量不要與弟弟疏遠,而徽宗似乎也的确很努力改善他們的關系。
[86]然而,到了1104年,發生了幾件更嚴重的事情。
有官員報告,盡管徽宗對弟弟的小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位親王仍然非常任性,放蕩不羁。
不久前,他和一些手下在宅邸後牆鑿了一個洞,“不冠帶”,私自出宮。
他們到了集市上,和一些宗室一起吃飯飲酒,還買了一名宗室女子為妾。
宰臣們知道徽宗想對親王寬恕處理,但他們希望懲罰那些協助親王做出這類越軌行為的人,例如陪他逛集市的人,幫他在牆上鑿洞的人,邀請宗室一同吃喝的人,以及負責管理府邸的人。
徽宗同意了這個計劃,将案子送交開封府處理。
[87] 除了這些關系密切的親戚,徽宗與幾千名宗室也有聯系,這些人會在一些重大活動時進入皇宮列位站立。
除了正室之外,這些宗室通常還會納妾,因此,宗室的總人數在11世紀迅速增加。
與徽宗同一代(第五代)的皇室宗親共有3488人,此外在世的還有一些第四代和第六代的成員。
養活這個龐大群體成為一項主要的政府開支。
[88]毫無疑問,徽宗很賞識其中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經常上朝的官員。
他很留意有藝術天賦的宗親,在他的畫譜中就收錄了十三位宗親的繪畫作品。
徽宗對其中兩位成員非常熟悉,即趙令穰和趙仲忽,這兩人都是非常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
[89]1114年,徽宗為宗親舉辦了一次宴會,這還是在仁宗以來首次有記載的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徽宗對宗室成員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很滿意,但同時也很遺憾宗室名冊上有一百多人沒有官職。
徽宗宣布晉升那些已有官職的宗室,對沒有官職的人也授予了官銜。
[90] 徽宗的家庭生活是否與曆史的其他方面有關聯呢?是否有助于解釋本書其他章節讨論的内容,或是提供一些微妙細節呢?作為皇帝,徽宗經常被人們期待在公衆場合出現,主持各種大大小小的儀式。
即使隻是召見宰輔這樣的小場合,也有相應的禮儀。
皇帝在這些場合的一言一行都會記錄下來。
然而,他與自己的嫔妃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是沒有記錄的。
也許和他們在一起時,徽宗可以簡單地隻做自己(假設他在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後仍然保留着真實的自我)。
因此,當我們考慮徽宗面臨的其他壓力時,最好也能想到在宮廷的内宮生活着很多年幼的孩童,徽宗希望有他們的陪伴時,這些孩子随時都準備好歡迎他。
在本書的最後兩章,徽宗的家庭成員尤其重要,在北宋王朝陷入危機時,他的兄弟與兒子都被調動起來幫助國家,後來又随他一起被囚禁。
在徽宗的最後八年時間中,與他血緣最近的一些男性親屬成了他的主要陪伴。
在這一章中,我們看到了徽宗與宰臣在一些非正式場合的來往。
在下面的章節,将轉向正式的工作場所,回顧徽宗與宰臣如何共同執政。
[1]關于漢武帝,參見DavidR.Knechtges(康達維),“TheEmperorandLiterature,”inImperialRulershipandCulturalChangeinTraditionalChina,editedbyFrederickP.BrandauerandChun-chiehHuang,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94,pp.51—76;關于梁朝宮廷,參見TianXiaofei,BeaconFireandShootingStar:TheLiteraryCultureoftheLiang(502—557),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7【田曉菲《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關于唐太宗,參見JackChen,“TheWritingofImperialPoetryinMedievalChina,”pp.57—98,以及ThePoeticsofSovereignty:OnEmperorTaizongoftheTangDynasty;關于李煜,參見陳葆真《李後主和他的時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ChenPao-chen,“EmperorLiHou-chuasaCalligrapher,Painter,andClllector,”inSelectedEssaysonCourtCultureinCross-CulturalPerspective,editedbyLinYaofu,Taipei:TaiwanUniversityPress,pp.133—69.關于宮廷詩人寫的贊頌詩,參見FushengWu(吳伏生),WrittenatImperialCommand:PanegyricPoetryinEarlyMedievalChina,Albany,NY:SUNYPress,2008. [2]《鐵圍山叢談》卷二,27—28頁。
《獨醒雜志》卷四,36頁。
[3]諸葛憶兵《徽宗詞壇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關于詞人周邦彥,參見JamesJ.Y.Liu(劉若愚),MajorLyricistsoftheNorthernSung,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4,pp.161—194;JamesR.Hightower(海陶玮),“TheSongsofChouPang-yen,”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37,no.2,1977,pp.233—72.RonaldC.Egan,TheProblemofBeauty:AestheticThoughtandPursuitsinNorthernSongDynastyChin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AsiaCenter,2006,pp.330—347.【艾朗諾《美的焦慮:北京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杜斐然等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4]JamesM.Hargett,“SongBiographies,SupplementaryN.1:ChenYuyi(1090—1139),”JournalofSung-YuanStudies23,1993,pp.113—114;RonaldC.Egan,“TheEmperorandtheInkPlum:TracingaLostConnectionnetweenLiteratiandHuizong’sCourt,”pp.118—122. [5]《揮麈錄·後錄》卷四,121—124頁。
《清波雜志》卷六,245—246頁。
《初寮集》卷一,葉6a—11a。
《全宋文》第24冊,15971—15974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11126頁。
《揮麈錄·後錄》(卷四,121頁)記錄這次宴會的時間是宣和七年(1125),這肯定有誤;參見《清波雜志》卷六,247—248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11126頁)提到了王安中在詩詞上的貢獻,但沒有給出日期。
[6]《寓簡》卷十,葉4a—5a。
[7]關于賦詩競賽,包括對詩的韻腳,參見ColinS.C.Hawes(柯霖),TheSocialCirculationofPoetryintheMid-NorthernSong:EmotionalEnergyandLiteratiSelf-Cultivation,Albany,NY:SUNYPress,2005,尤其是31—50頁。
[8]《宋史》卷四百四十五,13130頁。
《浮溪文粹》附錄,葉2b—3a。
遺憾的是,他的詩都沒有保存下來。
[9]《宣和書譜》卷十二,93—94頁 [10]其他一些例子還有慕容彥逢寫的詩(《摛文堂集》卷二,葉4b—8a)和蔡京寫的詩(在《揮麈錄·餘話》卷一,271—273頁提到)。
另參見《宋詩紀事》卷一,葉11a—12b。
有幾次場合,慕容彥逢的詩中使用了與王安中一樣的韻腳(《摛文堂集》卷二,葉5b、6a)。
[11]《全宋詩》第24冊,15974—15981頁(《初寮集》卷一,葉1a—24a)。
[12]《初寮集》卷一,葉21b—22a(《全宋詩》第24冊,15979頁)。
[13]《初寮集》卷一,葉17a—b(《全宋詩》第24冊,15977頁)。
當時在大晟樂府任職的一些詩人所寫的有關元宵節的詞,參見諸葛憶兵《徽宗詞壇研究》,49頁。
[14]《張氏可書》,葉1b—2a。
有關王安中在元宵節期間寫的另一首帶有長篇序言的詩,參見《清波雜志》和《揮麈錄·後錄》卷四,121—124頁。
[15]《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十九,葉18b—19a。
有關徽宗被幽默詩文逗笑的其他例子,參見《清波雜志》卷六,277頁。
[16]《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十九,葉18a—b。
[17]《宋史》卷一百一十三,2698—2699頁。
[18]這裡暗指《禮記》(《禮記》卷二十五,葉20b;英語譯文參見JamesLegge,trans.,LiChi,BookofRites,vol.1,pp.425—426)。
[19]這一禮儀在冬至時行使,因此它标志着白天開始由短轉長,會有更多的陽光(陽)。
[20]這首詩的後半部分也可以理解為:“誰寫了詠柳的詩?”這與東晉女詩人謝道韫将雪比喻為柳絮有異曲同工之妙。
[21]《揮麈錄·餘話》卷一,271—273頁。
這一組詩寫于1119年底,其中非常強烈地暗示,曆史潮流将很快轉為對徽宗不利,而他卻一無所知。
[22]關于拜占庭的頌詩及其在羅馬的起源,參見PaulMagdalino,TheEmpireofManuelJ.Komnenos,1143—1180,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pp.413—70。
[23]JackChen,ThePoeticsofSovereignty:OnEmperorTaizongoftheTangDynasty,p.380. [24]參見WuFusheng,Wr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