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宮廷之樂
關燈
小
中
大
生下了五個孩子。
這樣,到了1102年的年底,徽宗共有五位嫔妃為他生的七名子女:五個公主和兩個皇子,都還是嬰幼兒。
1103年,後宮沒有新的母親生育:鄭妃又生了一個公主,王妃生了一個皇子,這也許有助于她與鄭妃的競争,因為鄭妃有三個公主,但她已有兩個皇子。
在1103年的年底,徽宗的嫔妃中還是共有五位母親,但他又多了兩個孩子,現在共有三個皇子和六個公主。
随後幾年的情況也很類似。
徽宗的孩子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未能活到成年,有的剛出生就夭折了,還有一些活到了幾歲;不過,他們的成活率還是要好于早年宋代皇帝的子女(哲宗去世時,他的五個子女中隻有兩位在世,而神宗去世時他的二十四個子女中隻剩下十個)。
因此,在大多數年頭,宮中徽宗的子女數量是逐年增加的。
例如,在1107年的年底,徽宗有十八個孩子在世,與1108年的數量一樣(因為這一年新出生了一個孩子,但也有一位夭折),但到1109年,子女數量就增加到二十二個,因為新出生了五個,隻有一個夭折。
到這一年的年底,徽宗差不多已經在位十年,嫔妃中有八位成了母親。
六年之後,也就是1115年的年底,徽宗共有三十四個子女在世,分别由十位嫔妃所生。
再過五年,到了1120年年末,他共有三十九個子女在世,分别由九位或更多的嫔妃所生(1118年之後,現存史料中沒有列出一些子女的母親是誰,因此這個數量并不完整)。
在徽宗最後執政的1125年年底,他共有四十七個子女在世,他們的母親至少是八位嫔妃。
從總體上看,至少與之前皇帝的妃嫔相比,徽宗的嫔妃之間相處還算融洽。
王皇後的傳記中提到一段不愉快的經曆:有個高級宦官散布她的壞話,于是徽宗派一位刑部官員調查此事,但沒有發現不利于她的證據。
史料記載,王皇後見到徽宗時,絲毫沒有提及此事,這讓徽宗非常感動。
[53] 有幾位嫔妃在徽宗之前去世。
王皇後最先于1108年殡天,終年二十五歲。
由于她的品銜很高,葬禮的儀式非常隆重。
此後,大臣多次請求徽宗立新皇後,都被拒絕了,直到1110年才冊封鄭妃為皇後。
徽宗還是親王時就認識鄭妃,她共為徽宗生下七個子女,其中有五個在鄭妃封後時在世,都是公主。
一般而言,皇後要從文官或武将的精英家族挑選,就像王皇後那樣,但徽宗從後宮挑選了一個自己喜愛也為自己生了很多孩子的嫔妃,冊封為皇後,盡管她沒有身居要位的親戚。
不過,慶祝她被冊封為皇後的儀式還是非常盛大。
《宋史》記載如下: 大觀四年,冊貴妃鄭氏為皇後,議禮局重定儀注:臨軒冊使,皇帝禦文德殿,服通天冠、绛紗袍,百官朝服,陳黃麾細仗,依古用宮架。
冊使出殿門,依近儀不乘辂。
權以穆清殿為受冊殿。
其日,皇後服祎衣,其奉冊寶授皇後,皆用内侍。
受冊訖,皇後上表謝皇帝,内外命婦立班稱賀,群臣入殿賀皇帝,于内東門上箋賀皇後。
[54] 接下來描述的是每個儀式步驟所演奏的樂曲。
即使在成為皇後之前,鄭氏似乎也不是容易心生嫉妒的人,因為她的兩個侍女,韋氏和喬氏,也服侍徽宗,并分别在1104年和1107年為徽宗生了孩子。
韋氏和喬氏結為姐妹,約定以後若有一人富貴了,一定不能忘記對方。
[55] 雖然徽宗選擇冊封鄭妃為皇後,但對其他嫔妃也很有感情,特别是愛妃劉明達。
前文提到,劉明達于1100年十四歲進宮,1103年生下第一個孩子。
她在十年後二十七歲時去世,共生下六個孩子,三個皇子與三個公主,其中隻有一個夭折。
劉明達去世後,徽宗非常難過,不僅寫了很多詩紀念,還追封她為皇後,這是一種極為少見(同時也花費昂貴)的做法。
[56]甚至在她去世三四年之後,徽宗還沉浸在悲傷中。
蔡絛上奏說,他曾詢問道士王老志,王老志說明達皇後是上真紫虛元君,并數次在他們之間傳遞訊息。
[57]據說另一位更有影響力的道士林靈素也曾幫助徽宗與這位愛妃進行溝通。
林靈素在一個夜晚設置醮壇,然後用“飛符”召喚明達皇後。
他向徽宗報告說,他的愛妃正在參加西王母的宴會,但她聽到了徽宗的召喚後,馬上就趕來了。
當她出現在徽宗面前時,看上去就和生前一模一樣。
她對徽宗說:“臣妾昔為仙官主者,因神霄相會,思凡得罪,谪下人間,今業緣已滿,還遂舊職。
”明達皇後離開之前,二人還聊到了一些家族成員。
[58] 嫔妃劉明節最初是貴妃劉明達“收養”的女孩,後來也得到了徽宗的寵愛,史書上記載,徽宗讓她從早到晚服侍自己。
她貌美驚人,擅長使用化妝品,穿着打扮也很時尚。
林靈素一見到她,就認定她是九華玉真安妃,并将她的畫像擺放在神霄帝君畫像的左邊。
劉明節于1120年去世時,徽宗悲恸萬分,無論誰來安慰,都會痛哭一陣。
有一位,徽宗認為崔妃沒有表現得很悲傷,很惱怒,便将崔妃貶為庶民,而崔妃已經為他生下六個孩子。
不過,在貶谪崔妃的诏書上,理由是實施巫術等蠱惑行為。
[59] 徽宗的子女總共出自至少十三位嫔妃(在1118年之後,有十一個子女的母親沒有列出來,可能屬于這十三位嫔妃,也很可能是另外七位受到冊封但沒有列出子女的嫔妃,參見附錄B),[60]其中有兩位母親隻生過一個孩子,但在另一個極端,鄭皇後共生有六個孩子,與明達皇後和崔妃一樣,兩位嫔妃生過七個孩子(喬妃和第二位王妃),還有一位生了八個孩子(第一位王妃)。
徽宗能夠對女性保持多年的興趣,包括那些懷孕多次的嫔妃。
我們知道其中一些嫔妃的出生年月,從這些證據可以看出,徽宗在他的嫔妃三十歲以後才會逐漸失去興趣,在為徽宗生下多個孩子的嫔妃中,有兩位嫔妃的最後一次生産是在三十二歲。
除了在現存正史中有記錄的二十位嫔妃外,徽宗還至少有一百二十三名有封号的嫔妃。
我們知道她們的姓名、年齡和封号,因為1127年女真人攻下開封時,将這些女人作為戰利品,對她們進行了登記。
登記名冊中有五百零四名沒有提供細節的宮女,還有一百四十三名嫔妃列出了姓名、封号和年齡。
[61]等級最高的五位嫔妃(也被稱為妃位,分别是皇後、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年齡在三十四歲到四十二歲之間,都已經生育子女。
次一級的有十三位嫔妃(被稱為嫔位),她們被賜予十四種封号,年齡從十九歲到三十九歲,其中有幾位也生育了徽宗的子女。
剩下的一百零七人,都沒有為徽宗生過孩子,有最低級别的封号,年齡從十六歲到二十四歲不等。
[62] 徽宗在好幾首宮詞中都提到了宮中的女性,以及她們為他帶來的歡愉。
正如艾朗諾指出,徽宗詩中的宮女不僅可愛,而且聰明、知足。
以下面的三首詩為例: 疊山環水勝蓬宮,景物芳妍竟不同。
佩玉锵金無限好,雅歌姝舞興何窮。
仙姿婉娈玉肌膚,嬌慣心情每自娛。
不向園畦尋鬥草,定邀朋友戲投壺。
桃作香腮玉作膚,飄飄雲縷曳衣裾。
婦功奇麗皆能事,一種心勤是讀書。
[63] 盡管這些詩沒有去探究宮女的複雜生活,但也的确幫助我們理解了徽宗認為女性能夠增添宮廷樂趣的心情。
徽宗這麼多子女在不同的成長時期都需要有人照顧。
一開始,要為他們找奶媽,生病時要找禦醫醫治。
等他們長到四五歲,就要開始接受教育了,最初可能是由後宮的女性來教。
皇子再大幾歲,要開始跟着宮外的男老師學習。
而公主到了十五歲,通常就要出嫁了,不僅要為她們找到合适的丈夫,還得為她們建造府邸,并準備其他嫁妝。
當然也要為皇子建造王府,這樣他們就可以搬到宮外居住,但他們通常會比自己的姐妹在宮中多待幾年,一直到十七八歲才搬出去。
徽宗子女中年齡最大的自然會首先經曆這些,因此,我們對他們的教育、婚姻和府邸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
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了。
在徽宗活到成年的皇子中,年紀最大的兩位是太子趙桓和皇子趙楷,分别出生于1100年和1101年,二人年齡相差一歲半左右。
趙桓被定為皇位繼承人,但趙楷更有藝術天賦,據說他也是徽宗最喜愛的兒子。
1107年,徽宗親自寫了一份手诏,說自己有這麼多皇子是受到上天的保佑(當時他有九個在世的皇子),現在應當讓年齡最大的兩個皇子到宮外求學了。
1111年,兩個皇子分别為十一歲和十二歲,他們開始在資善堂讀書。
仁宗早年也曾在這座宮殿内學習。
徽宗的大臣們受命在那裡迎接兩位皇子正式入學。
[64]記載皇子們學習内容的史料中提到了《論語》、《孟子》、一本道德規谏之書與徽宗評注的《老子》,以及西漢與東漢的曆史。
[65]五位年長的皇子的老師中,有一位是葛次仲,他的哥哥是葛勝仲,前文曾提到此人供職于太學。
葛次仲共為皇子擔任了七年的指導老師,後來徽宗決定讓他做皇子的全職老師,而非兼職。
葛次仲的傳記中記載,有一次,他和徽宗随意聊天時,徽宗評價說皇子趙楷的進步很快,還給他看了趙楷寫的希望在宮外找一位老師的請求,并特别指出了趙楷的大字(書法)結構非常好。
葛次仲的傳記中還提到,他在擔任皇子老師的七年裡,講授了幾十萬字的經典文章,從曆史書和文學作品中精選了幾千例嘉言懿行,并在皇子們提問的基礎上深入讨論。
[66] 徽宗還決定讓公主們也接受教育,由宮廷為她們花錢聘請老師。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在女真入侵後,宮廷開始努力縮減費用。
有位官員曾抱怨為嫔妃和公主支付老師的費用。
這位官員認為隻為皇子請老師就行了,不應當還為皇子的姐妹和母親支付老師的費用。
[67] 接下來是徽宗皇子的幾件大事,包括:1114年長子行冠禮,1115年長子被正式立為皇太子,1116年皇太子大婚。
徽宗命手下的大臣提名皇太子妃的人選。
最終入選的朱氏其實與皇室已經有一些關系:她的父親朱伯材是已經去世的朱皇太妃的兄長,朱皇太妃是哲宗的母親。
在婚禮那天,用黃金裝飾的馬車将新娘接到了皇宮。
[68] 在舉行這些典禮時,徽宗都要求遵循《政和五禮新儀》中的禮儀。
在編纂這部儀典的過程中,徽宗對冠禮有特别的興趣,還以自己的名義頒布了一本十卷内容的著作,對冠禮事宜進行論述,包括讨論應當在一年當中的什麼時間行冠禮,使用什麼類型的帽子,每個步驟由誰實施,以及行禮時使用什麼音樂等問題。
[69] 上述三個典禮——冠禮、立皇儲和大婚——都是非常重大的活動。
蔡絛報告說,皇室在過去從未舉行過公衆活動紀念皇子成人,但在趙桓行冠禮時,徽宗親自前往文德殿,百官已經在那裡恭候。
徽宗命令負責的官員行“三加禮”(将三種不同類型的帽子戴在頭上)。
行禮完畢後,徽宗為皇子賜了字号。
據蔡絛記載,皇子沒有乘坐黃金裝飾的馬車,而是騎馬前往太廟行禮。
他還記錄,當時是第一次聽到清理道路的官員喊“皇太子”,據他推算,京城居民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在大街上看到皇太子出現了。
[70] 徽宗不止一次将子女衆多歸結為自己幸運。
在本章第一段引言中,他就提到自己是受到上天保佑,才能夠有五十位子女(這是将夭折的孩子也計算在内,因為當時在世的隻有三十四或三十五人)。
徽宗十分清楚為這些子女建造房屋需要的花費。
他不想将城市居民的土地充公,因為那樣可能會使很多人失去生計,因此建議将一處軍營從城内遷到城外,這樣就可以騰出一塊土地為皇子和公主建造府邸。
據蔡絛記載,空地位于舊城牆的北門外(景龍門,參見圖1.3)。
童貫當時是一名高級武官,負責建造趙楷的王府。
所有的府邸自東向西排列,修建了一道共用的大門,門外是一條道路。
[71] 1117年十月,皇太子的第一個兒子出生。
在位皇帝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的皇孫出生,這在宋朝曆史上還是首次。
[72]在此之後,皇室的另一件大事是趙楷參加了科舉考試并名列榜首。
但徽宗認為趙楷排名第一看上去不太合适,于是命人将前兩名的名次換了一下。
當然,趙楷的老師也與有榮焉。
[73] 盡管徽宗似乎從未猶豫過将長子(也是出自兩位皇後的唯一成年兒子)立為皇位繼承人,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似乎一直有些緊張。
據蔡絛記錄,蔡京對此比較擔憂。
此外,還有一些資料顯示,他曾經嘲弄過父皇非常敬重的道士林靈素,還有傳言說他和一些級别最高的宦官相處不好。
[74] 從1115年開始,公主們相繼出嫁。
與皇子們的冠禮一樣,徽宗要求公主們的婚禮也遵循《政和五禮新儀》的規範。
徽宗的長女最早結婚,1115年十五歲時下嫁給曾夤。
曾夤出身于顯赫的高官家庭,盡管僅年長公主一歲,但在結婚時已從太學畢業。
[75]從這場婚姻中,曾夤也得到了好處,不僅獲得了府邸和其他物質上的實惠,還得到了品銜和一些官場上的特權。
其他公主的婚姻大多也是這種形式,基本上都是在十五歲出嫁,驸馬比她們也年長不了多少。
在所有公主的婚姻中,徽宗第五位公主與看起來比她年輕幾歲的蔡京之子蔡鞗的婚姻,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
[76]這場婚事定下來後,蔡京曾試圖借此退隐,他引述徽宗早年頒布的一份诏書,其中要求有姻親關系的大臣不得擔任宰臣,但徽宗拒絕了他的請求。
在舉行婚禮的兩天前,徽宗給蔡京家族的十一位成員加封了官職。
此外,在婚禮儀式一個月後,徽宗臨幸新婚夫婦的府邸,再次晉升了女婿的官職。
[77] 随着子女一個接一個地結婚,徽宗也很快有了越來越多的孫輩後代。
在1120年之後,徽宗自己的嫔妃生育越來越少,但他的家庭成員數量繼續增長,因為他的兒子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孩子。
女真人在1127年初登記皇室成員的名錄時,徽宗有八個皇子已經結婚,其中七個已育有子女,加起來共有四十六個孫輩家族成員。
他的女兒們肯定也生了孩子,但史料中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78] 徽宗時期後宮發生最嚴重的悲劇事件是在1118年末,閃電引起宮廷失火,共燒毀五千多間房屋,多數都是宮女的住處,被燒死者衆多。
[79] 徽宗愛情生活的傳言 從徽宗在位期間,到整個南宋(更不用說後世),人們都對徽宗與宮中女性之間的故事津津樂道。
幾位作者都多次講述或暗示,徽宗在一次聚會時讓賓客們見到了貴妃劉明達。
王明清最完整地記錄了這個故事,引用的是蔡京對這件事的叙述。
有一次,徽宗寫了兩句詩,讓賓客們對句,“雅燕酒酣添逸興,玉真軒内看安妃”。
蔡京以為他們将要見到貴妃,便寫了和詩。
然而,當他們進到殿内,卻隻見到她的一幅畫像。
蔡京随即重新應和了一首,之後,徽宗說還是會讓他見到貴妃本人。
蔡京對貴妃的描述如下: 妃素妝,無珠玉飾,綽約若仙子。
臣前進,再拜叙謝,妃答拜。
臣又拜,妃命左右掖起。
上手持大觥酌酒,命妃曰:“可勸太師。
” 臣奏曰:“禮無不報,不審酬酢可否?”于是持瓶注酒,授
這樣,到了1102年的年底,徽宗共有五位嫔妃為他生的七名子女:五個公主和兩個皇子,都還是嬰幼兒。
1103年,後宮沒有新的母親生育:鄭妃又生了一個公主,王妃生了一個皇子,這也許有助于她與鄭妃的競争,因為鄭妃有三個公主,但她已有兩個皇子。
在1103年的年底,徽宗的嫔妃中還是共有五位母親,但他又多了兩個孩子,現在共有三個皇子和六個公主。
随後幾年的情況也很類似。
徽宗的孩子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未能活到成年,有的剛出生就夭折了,還有一些活到了幾歲;不過,他們的成活率還是要好于早年宋代皇帝的子女(哲宗去世時,他的五個子女中隻有兩位在世,而神宗去世時他的二十四個子女中隻剩下十個)。
因此,在大多數年頭,宮中徽宗的子女數量是逐年增加的。
例如,在1107年的年底,徽宗有十八個孩子在世,與1108年的數量一樣(因為這一年新出生了一個孩子,但也有一位夭折),但到1109年,子女數量就增加到二十二個,因為新出生了五個,隻有一個夭折。
到這一年的年底,徽宗差不多已經在位十年,嫔妃中有八位成了母親。
六年之後,也就是1115年的年底,徽宗共有三十四個子女在世,分别由十位嫔妃所生。
再過五年,到了1120年年末,他共有三十九個子女在世,分别由九位或更多的嫔妃所生(1118年之後,現存史料中沒有列出一些子女的母親是誰,因此這個數量并不完整)。
在徽宗最後執政的1125年年底,他共有四十七個子女在世,他們的母親至少是八位嫔妃。
從總體上看,至少與之前皇帝的妃嫔相比,徽宗的嫔妃之間相處還算融洽。
王皇後的傳記中提到一段不愉快的經曆:有個高級宦官散布她的壞話,于是徽宗派一位刑部官員調查此事,但沒有發現不利于她的證據。
史料記載,王皇後見到徽宗時,絲毫沒有提及此事,這讓徽宗非常感動。
[53] 有幾位嫔妃在徽宗之前去世。
王皇後最先于1108年殡天,終年二十五歲。
由于她的品銜很高,葬禮的儀式非常隆重。
此後,大臣多次請求徽宗立新皇後,都被拒絕了,直到1110年才冊封鄭妃為皇後。
徽宗還是親王時就認識鄭妃,她共為徽宗生下七個子女,其中有五個在鄭妃封後時在世,都是公主。
一般而言,皇後要從文官或武将的精英家族挑選,就像王皇後那樣,但徽宗從後宮挑選了一個自己喜愛也為自己生了很多孩子的嫔妃,冊封為皇後,盡管她沒有身居要位的親戚。
不過,慶祝她被冊封為皇後的儀式還是非常盛大。
《宋史》記載如下: 大觀四年,冊貴妃鄭氏為皇後,議禮局重定儀注:臨軒冊使,皇帝禦文德殿,服通天冠、绛紗袍,百官朝服,陳黃麾細仗,依古用宮架。
冊使出殿門,依近儀不乘辂。
權以穆清殿為受冊殿。
其日,皇後服祎衣,其奉冊寶授皇後,皆用内侍。
受冊訖,皇後上表謝皇帝,内外命婦立班稱賀,群臣入殿賀皇帝,于内東門上箋賀皇後。
[54] 接下來描述的是每個儀式步驟所演奏的樂曲。
即使在成為皇後之前,鄭氏似乎也不是容易心生嫉妒的人,因為她的兩個侍女,韋氏和喬氏,也服侍徽宗,并分别在1104年和1107年為徽宗生了孩子。
韋氏和喬氏結為姐妹,約定以後若有一人富貴了,一定不能忘記對方。
[55] 雖然徽宗選擇冊封鄭妃為皇後,但對其他嫔妃也很有感情,特别是愛妃劉明達。
前文提到,劉明達于1100年十四歲進宮,1103年生下第一個孩子。
她在十年後二十七歲時去世,共生下六個孩子,三個皇子與三個公主,其中隻有一個夭折。
劉明達去世後,徽宗非常難過,不僅寫了很多詩紀念,還追封她為皇後,這是一種極為少見(同時也花費昂貴)的做法。
[56]甚至在她去世三四年之後,徽宗還沉浸在悲傷中。
蔡絛上奏說,他曾詢問道士王老志,王老志說明達皇後是上真紫虛元君,并數次在他們之間傳遞訊息。
[57]據說另一位更有影響力的道士林靈素也曾幫助徽宗與這位愛妃進行溝通。
林靈素在一個夜晚設置醮壇,然後用“飛符”召喚明達皇後。
他向徽宗報告說,他的愛妃正在參加西王母的宴會,但她聽到了徽宗的召喚後,馬上就趕來了。
當她出現在徽宗面前時,看上去就和生前一模一樣。
她對徽宗說:“臣妾昔為仙官主者,因神霄相會,思凡得罪,谪下人間,今業緣已滿,還遂舊職。
”明達皇後離開之前,二人還聊到了一些家族成員。
[58] 嫔妃劉明節最初是貴妃劉明達“收養”的女孩,後來也得到了徽宗的寵愛,史書上記載,徽宗讓她從早到晚服侍自己。
她貌美驚人,擅長使用化妝品,穿着打扮也很時尚。
林靈素一見到她,就認定她是九華玉真安妃,并将她的畫像擺放在神霄帝君畫像的左邊。
劉明節于1120年去世時,徽宗悲恸萬分,無論誰來安慰,都會痛哭一陣。
有一位,徽宗認為崔妃沒有表現得很悲傷,很惱怒,便将崔妃貶為庶民,而崔妃已經為他生下六個孩子。
不過,在貶谪崔妃的诏書上,理由是實施巫術等蠱惑行為。
[59] 徽宗的子女總共出自至少十三位嫔妃(在1118年之後,有十一個子女的母親沒有列出來,可能屬于這十三位嫔妃,也很可能是另外七位受到冊封但沒有列出子女的嫔妃,參見附錄B),[60]其中有兩位母親隻生過一個孩子,但在另一個極端,鄭皇後共生有六個孩子,與明達皇後和崔妃一樣,兩位嫔妃生過七個孩子(喬妃和第二位王妃),還有一位生了八個孩子(第一位王妃)。
徽宗能夠對女性保持多年的興趣,包括那些懷孕多次的嫔妃。
我們知道其中一些嫔妃的出生年月,從這些證據可以看出,徽宗在他的嫔妃三十歲以後才會逐漸失去興趣,在為徽宗生下多個孩子的嫔妃中,有兩位嫔妃的最後一次生産是在三十二歲。
除了在現存正史中有記錄的二十位嫔妃外,徽宗還至少有一百二十三名有封号的嫔妃。
我們知道她們的姓名、年齡和封号,因為1127年女真人攻下開封時,将這些女人作為戰利品,對她們進行了登記。
登記名冊中有五百零四名沒有提供細節的宮女,還有一百四十三名嫔妃列出了姓名、封号和年齡。
[61]等級最高的五位嫔妃(也被稱為妃位,分别是皇後、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年齡在三十四歲到四十二歲之間,都已經生育子女。
次一級的有十三位嫔妃(被稱為嫔位),她們被賜予十四種封号,年齡從十九歲到三十九歲,其中有幾位也生育了徽宗的子女。
剩下的一百零七人,都沒有為徽宗生過孩子,有最低級别的封号,年齡從十六歲到二十四歲不等。
[62] 徽宗在好幾首宮詞中都提到了宮中的女性,以及她們為他帶來的歡愉。
正如艾朗諾指出,徽宗詩中的宮女不僅可愛,而且聰明、知足。
以下面的三首詩為例: 疊山環水勝蓬宮,景物芳妍竟不同。
佩玉锵金無限好,雅歌姝舞興何窮。
仙姿婉娈玉肌膚,嬌慣心情每自娛。
不向園畦尋鬥草,定邀朋友戲投壺。
桃作香腮玉作膚,飄飄雲縷曳衣裾。
婦功奇麗皆能事,一種心勤是讀書。
[63] 盡管這些詩沒有去探究宮女的複雜生活,但也的确幫助我們理解了徽宗認為女性能夠增添宮廷樂趣的心情。
徽宗這麼多子女在不同的成長時期都需要有人照顧。
一開始,要為他們找奶媽,生病時要找禦醫醫治。
等他們長到四五歲,就要開始接受教育了,最初可能是由後宮的女性來教。
皇子再大幾歲,要開始跟着宮外的男老師學習。
而公主到了十五歲,通常就要出嫁了,不僅要為她們找到合适的丈夫,還得為她們建造府邸,并準備其他嫁妝。
當然也要為皇子建造王府,這樣他們就可以搬到宮外居住,但他們通常會比自己的姐妹在宮中多待幾年,一直到十七八歲才搬出去。
徽宗子女中年齡最大的自然會首先經曆這些,因此,我們對他們的教育、婚姻和府邸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
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了。
在徽宗活到成年的皇子中,年紀最大的兩位是太子趙桓和皇子趙楷,分别出生于1100年和1101年,二人年齡相差一歲半左右。
趙桓被定為皇位繼承人,但趙楷更有藝術天賦,據說他也是徽宗最喜愛的兒子。
1107年,徽宗親自寫了一份手诏,說自己有這麼多皇子是受到上天的保佑(當時他有九個在世的皇子),現在應當讓年齡最大的兩個皇子到宮外求學了。
1111年,兩個皇子分别為十一歲和十二歲,他們開始在資善堂讀書。
仁宗早年也曾在這座宮殿内學習。
徽宗的大臣們受命在那裡迎接兩位皇子正式入學。
[64]記載皇子們學習内容的史料中提到了《論語》、《孟子》、一本道德規谏之書與徽宗評注的《老子》,以及西漢與東漢的曆史。
[65]五位年長的皇子的老師中,有一位是葛次仲,他的哥哥是葛勝仲,前文曾提到此人供職于太學。
葛次仲共為皇子擔任了七年的指導老師,後來徽宗決定讓他做皇子的全職老師,而非兼職。
葛次仲的傳記中記載,有一次,他和徽宗随意聊天時,徽宗評價說皇子趙楷的進步很快,還給他看了趙楷寫的希望在宮外找一位老師的請求,并特别指出了趙楷的大字(書法)結構非常好。
葛次仲的傳記中還提到,他在擔任皇子老師的七年裡,講授了幾十萬字的經典文章,從曆史書和文學作品中精選了幾千例嘉言懿行,并在皇子們提問的基礎上深入讨論。
[66] 徽宗還決定讓公主們也接受教育,由宮廷為她們花錢聘請老師。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在女真入侵後,宮廷開始努力縮減費用。
有位官員曾抱怨為嫔妃和公主支付老師的費用。
這位官員認為隻為皇子請老師就行了,不應當還為皇子的姐妹和母親支付老師的費用。
[67] 接下來是徽宗皇子的幾件大事,包括:1114年長子行冠禮,1115年長子被正式立為皇太子,1116年皇太子大婚。
徽宗命手下的大臣提名皇太子妃的人選。
最終入選的朱氏其實與皇室已經有一些關系:她的父親朱伯材是已經去世的朱皇太妃的兄長,朱皇太妃是哲宗的母親。
在婚禮那天,用黃金裝飾的馬車将新娘接到了皇宮。
[68] 在舉行這些典禮時,徽宗都要求遵循《政和五禮新儀》中的禮儀。
在編纂這部儀典的過程中,徽宗對冠禮有特别的興趣,還以自己的名義頒布了一本十卷内容的著作,對冠禮事宜進行論述,包括讨論應當在一年當中的什麼時間行冠禮,使用什麼類型的帽子,每個步驟由誰實施,以及行禮時使用什麼音樂等問題。
[69] 上述三個典禮——冠禮、立皇儲和大婚——都是非常重大的活動。
蔡絛報告說,皇室在過去從未舉行過公衆活動紀念皇子成人,但在趙桓行冠禮時,徽宗親自前往文德殿,百官已經在那裡恭候。
徽宗命令負責的官員行“三加禮”(将三種不同類型的帽子戴在頭上)。
行禮完畢後,徽宗為皇子賜了字号。
據蔡絛記載,皇子沒有乘坐黃金裝飾的馬車,而是騎馬前往太廟行禮。
他還記錄,當時是第一次聽到清理道路的官員喊“皇太子”,據他推算,京城居民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在大街上看到皇太子出現了。
[70] 徽宗不止一次将子女衆多歸結為自己幸運。
在本章第一段引言中,他就提到自己是受到上天保佑,才能夠有五十位子女(這是将夭折的孩子也計算在内,因為當時在世的隻有三十四或三十五人)。
徽宗十分清楚為這些子女建造房屋需要的花費。
他不想将城市居民的土地充公,因為那樣可能會使很多人失去生計,因此建議将一處軍營從城内遷到城外,這樣就可以騰出一塊土地為皇子和公主建造府邸。
據蔡絛記載,空地位于舊城牆的北門外(景龍門,參見圖1.3)。
童貫當時是一名高級武官,負責建造趙楷的王府。
所有的府邸自東向西排列,修建了一道共用的大門,門外是一條道路。
[71] 1117年十月,皇太子的第一個兒子出生。
在位皇帝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的皇孫出生,這在宋朝曆史上還是首次。
[72]在此之後,皇室的另一件大事是趙楷參加了科舉考試并名列榜首。
但徽宗認為趙楷排名第一看上去不太合适,于是命人将前兩名的名次換了一下。
當然,趙楷的老師也與有榮焉。
[73] 盡管徽宗似乎從未猶豫過将長子(也是出自兩位皇後的唯一成年兒子)立為皇位繼承人,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似乎一直有些緊張。
據蔡絛記錄,蔡京對此比較擔憂。
此外,還有一些資料顯示,他曾經嘲弄過父皇非常敬重的道士林靈素,還有傳言說他和一些級别最高的宦官相處不好。
[74] 從1115年開始,公主們相繼出嫁。
與皇子們的冠禮一樣,徽宗要求公主們的婚禮也遵循《政和五禮新儀》的規範。
徽宗的長女最早結婚,1115年十五歲時下嫁給曾夤。
曾夤出身于顯赫的高官家庭,盡管僅年長公主一歲,但在結婚時已從太學畢業。
[75]從這場婚姻中,曾夤也得到了好處,不僅獲得了府邸和其他物質上的實惠,還得到了品銜和一些官場上的特權。
其他公主的婚姻大多也是這種形式,基本上都是在十五歲出嫁,驸馬比她們也年長不了多少。
在所有公主的婚姻中,徽宗第五位公主與看起來比她年輕幾歲的蔡京之子蔡鞗的婚姻,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
[76]這場婚事定下來後,蔡京曾試圖借此退隐,他引述徽宗早年頒布的一份诏書,其中要求有姻親關系的大臣不得擔任宰臣,但徽宗拒絕了他的請求。
在舉行婚禮的兩天前,徽宗給蔡京家族的十一位成員加封了官職。
此外,在婚禮儀式一個月後,徽宗臨幸新婚夫婦的府邸,再次晉升了女婿的官職。
[77] 随着子女一個接一個地結婚,徽宗也很快有了越來越多的孫輩後代。
在1120年之後,徽宗自己的嫔妃生育越來越少,但他的家庭成員數量繼續增長,因為他的兒子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孩子。
女真人在1127年初登記皇室成員的名錄時,徽宗有八個皇子已經結婚,其中七個已育有子女,加起來共有四十六個孫輩家族成員。
他的女兒們肯定也生了孩子,但史料中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78] 徽宗時期後宮發生最嚴重的悲劇事件是在1118年末,閃電引起宮廷失火,共燒毀五千多間房屋,多數都是宮女的住處,被燒死者衆多。
[79] 徽宗愛情生活的傳言 從徽宗在位期間,到整個南宋(更不用說後世),人們都對徽宗與宮中女性之間的故事津津樂道。
幾位作者都多次講述或暗示,徽宗在一次聚會時讓賓客們見到了貴妃劉明達。
王明清最完整地記錄了這個故事,引用的是蔡京對這件事的叙述。
有一次,徽宗寫了兩句詩,讓賓客們對句,“雅燕酒酣添逸興,玉真軒内看安妃”。
蔡京以為他們将要見到貴妃,便寫了和詩。
然而,當他們進到殿内,卻隻見到她的一幅畫像。
蔡京随即重新應和了一首,之後,徽宗說還是會讓他見到貴妃本人。
蔡京對貴妃的描述如下: 妃素妝,無珠玉飾,綽約若仙子。
臣前進,再拜叙謝,妃答拜。
臣又拜,妃命左右掖起。
上手持大觥酌酒,命妃曰:“可勸太師。
” 臣奏曰:“禮無不報,不審酬酢可否?”于是持瓶注酒,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