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宮廷之樂

關燈
安中這些大臣與徽宗唱和的場合大多是宴會或各種聚會。

    這些場合是徽宗朝宮廷文化的重要元素。

    有些宴會是禮儀官員組織的定期活動,包括新年宴會(屆時遼、西夏和高麗等國都會派使節前來恭賀),春季和秋季的宴會,以及徽宗的生日。

    音樂在這些宴會中扮演重要角色,很多演奏者都是女性。

    宮廷樂隊在每輪飲酒和進餐時,在其他表演活動(包括百戲、誦詩、小兒隊舞、女弟子隊舞和獨彈筝等)之間,都會奏樂。

    [29] 宴會上表演的雜劇有時候會帶有一些政治諷刺的含意。

    洪邁概述了三個雜劇的故事,這三個雜劇的表演要麼将徽宗逗笑,要麼促使他重新考慮某些事情。

    第一個故事是取笑蔡京排斥所有和元祐派有關聯的人,包括一名元祐三年(1088)領取度牒的僧人。

    第二個故事是,王安石配享孔廟後,讓孔子的兩個弟子顔回和孟子聽從他的指令,并給他最尊貴的位置,這讓孔子心生不悅。

    第三個故事是關于慈善機構的,有位僧人評論說,老、病、死已經不再是令人困苦的宗教難題,因為新建的慈善機構能夠提供醫療救助,照顧老年人,安葬貧困死者,這就減輕了很多不可避免的痛苦。

    [30] 除了這些定期的活動,徽宗有時也會舉辦人數較少的聚會。

    徽宗花了相當多精力去美化宮廷及其花園,并收集了很多珍稀的藝術品和古玩。

    他喜歡偶爾邀請宰輔和寵臣一同欣賞這些珍品。

     徽宗安排的宴會和遊園會大多沒有留下曆史記錄,或者僅是簡短提及,例如有一處史料提到,1107年三月初三,徽宗在西郊的金明池苑(參見圖1.3)為蔡京等官員舉辦宴會。

    [31]幸運的是,還是有些聚會被一位賓客記錄下來并得以保存,不過這些記錄無疑主要是給徽宗看的。

     以這種方式記錄下來的第一次聚會,是1112年為慶祝蔡京回京舉辦的。

    根據蔡京的記述,這次活動的靈感源于徽宗想起了《詩經》中有一首詩,是周宣王為一位回歸貴族設宴慶祝。

    徽宗希望打開後苑的太清樓,恢複這種古代的做法。

    出席的賓客有徽宗的兩位兄弟,還有當時所有的宰輔(何執中、蔡京、鄭紳、吳居厚、劉正夫、侯蒙和鄧洵仁),以及鄭居中、鄧洵武、武将高俅和童貫。

    [32]宴會的準備工作由幾位大宦官(譚稹、楊戬、賈祥和梁師成)統籌。

    宴會正式開始的三天前,徽宗親自視察了現場,一一指定各種器具以及奏樂和跳舞的位置。

    為了這次活動,還專門從内府調出了精美的酒器和餐具。

    賓客都佩戴着徽宗最近授予他們的寶帶。

    此外,徽宗決定這次活動不用平時的教坊樂工表演,而是啟用宰臣們也沒有見過的一批年輕女樂工。

    也許為了避免被人指責因耽于享樂而荒廢政事,徽宗在宴會當天仍然到垂拱殿正常上朝。

     賓客來了以後,先是坐下來觀看娛樂表演。

    表演從展示武技開始,然後是一群宮女在馬上表演的馬球比賽。

    表演結束後,賓客們穿過一個宮門進入後苑,前往這次聚會的目的地,太清樓。

    這時徽宗建議大家先去宣和殿,那裡的黑漆案台上已經擺好了精美的書畫和古器,供大家觀賞。

    宣和殿有一座側樓,名為“瓊蘭”,但它實際上“積石為山,峰巒間出。

    有泉出石窦,注于沼北”。

    [33]接着,大臣們又被領入一間宮殿,那裡已經列隊排好了四百名男童樂和女童樂。

    徽宗的第三個兒子趙楷當時隻有十歲,他站在徽宗身旁服侍,“進趨莊重,俨若成人”。

    酒過三巡之後,徽宗告訴客人們盡情享受,不必拘禮。

    他還命人為賓客們奉上了用泉水泡制的新茶。

    接下來是奏樂和舞蹈表演。

    蔡京在文中稱,上清樓在宋真宗時首次被用于宴會,自那時以來,無論從音樂、飲食和美酒的質量,還是從君臣相親無間的感受,之前的宴會都無法媲美。

    [34] 蔡京還為1115年四月舉行的一次宴會寫了文章,其中也有馬術表演。

    這篇文章隻留下一份概述,引用如下: 政和五年四月,燕輔臣于宣和殿。

    先禦崇政殿,閱子弟五百餘人馳射,挽強精銳。

    畢事賜坐,出宮人列于殿下,鳴鼓擊柝,躍馬飛射,剪柳枝,射繡球,擊丸,據鞍開神臂弓,妙絕無倫。

    衛士皆有愧色。

    上曰:“雖非婦事,然女子能之,則天下豈無可教。

    ”臣京等進曰:“士能挽強,女能騎射。

    安不忘危,天下幸甚。

    ”[35] 蔡京撰文詳述的另一次宴會發生在1119年。

    他沒有提到舉行這次聚會的具體原因,但基本上是一次家庭聚會。

    徽宗邀請了幾位皇親,包括兩位皇兄、三皇子趙楷,還有一位遠親趙仲忽,後者也是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

    [36]此外,他還邀請了蔡京及其子孫數人,包括一年前與徽宗第五女結婚的驸馬。

    其他賓客還有馮熙載、王黼和童貫,都是當時的宰輔。

    這次聚會的第一項重要活動是參觀徽宗收集的文化珍品。

    保和殿的一些閣樓内陳列了物品供大家參觀,徽宗親自擔任向導,為大家一一介紹和評論每件藏品。

    前兩處閣樓内分别存放了儒家與道家書籍。

    其他閣樓的名稱中均含“古”字(如稽古閣、邃古閣、尚古閣等),藏品包括宋代前朝皇帝的書法、古代青銅器和石刻、古畫和法書等,蔡京稱很多藏品他以前從來都沒有見過。

    蔡京描述,徽宗在這次聚會中是以文人和文化收藏品鑒賞家的身份出現在賓客面前: 賜茶全真殿,上親禦擊注湯,出乳花盈面,臣等惶恐,前曰:“陛下略君臣夷等,為臣下烹調,震悸惶怖,豈敢啜?”頓首拜。

    上曰:“可少休。

    ”乃出瑤林殿。

    中使馮皓傳旨,留題殿壁,喻臣筆墨已具,乃題曰: 瓊瑤錯落密成林,桧竹交加午有陰。

     恩許塵凡時縱步,不知身在五雲深。

     頃之就坐,女童樂作。

    坐間賜荔子、黃橙、金柑相間,布列前後,命師文浩剖橙分賜。

    酒五行。

    [37] 1120年十二月,舉行了第四次這樣的集會,當時蔡京已經從宰臣的位置上退下來。

    宴會設在延福宮,這座規模宏大的宮殿修建于1113年,将皇宮一直延伸到城北。

    [38]在這次宴會上,徽宗邀請了幾位皇子和當時在任的宰臣,還特别邀請了翰林學士李邦彥和文臣宇文粹中。

    宴會當天,賓客還是在幾個地點之間來回轉場。

    最開始是在睿谟殿,客人在那裡欣賞了演奏,徽宗告訴他們在這裡不用拘禮,可以飲食自如,食物如有剩餘,也可以帶回家。

    吃完飯,賓客回到東庑休息,晚上又一同前往景龍門。

    景龍門是宮城北邊的正門,大家在那裡可以觀看宮外大街上慶祝元宵節而懸挂的花燈。

    “觀燈玉華閣,飛升金碧絢耀,疑在雲霄間。

    設衢樽鈞樂于下。

    都人熙熙,且醉且戲,繼以歌誦,示天下與民同樂之恩,侈太平之盛事。

    ”[39] 接下來是去會甯殿,那裡有八座閣樓對列,分别陳列着徽宗喜愛的物品,即琴、鐘、棋、書、畫、茶、丹、經、香,徽宗邀請客人上前仔細觀賞。

    這時附近的桌案上已經擺好了食物。

    賓客酒足飯飽後,又一同前去張燈結彩的成平殿。

    徽宗命人端上茶具,親自煮水、搖茶。

    然後有一些宮女進來表演歌舞。

    徽宗對李邦彥和宇文粹中說,他們兩位是首次被邀請參加這類聚會的翰林學士。

    [40] 值得一提的是,徽宗在這幾次聚會中是親自為客人備茶。

    茶在徽宗朝的文化中顯然占據重要地位,在當時的文人圈也是一種重要文化。

    徽宗對備茶有自己的見解,而且喜歡親自動手侍茶。

    [41]人們一直認為徽宗寫過一篇關于茶的小冊子,時間在大觀年間(1107—1110),這篇專論最早的版本可追溯到14世紀編成的《說郛》。

    它先是在介紹中稱贊了茶的神奇功效,接下來叙述了二十個步驟,從選擇茶葉的産地,到采茶、蒸茶、碾制茶餅、鑒别不同茶類、注水、選擇茶盞等步驟。

    從下面幾段文字中足以看到徽宗所采用的方式: 鑒辯:茶之範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

    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斂以實;即日成者,其色則青紫;越宿制造者,其色則慘黑。

    有肥凝如赤蠟者。

    末雖白,受湯則黃;有缜密如蒼玉者,末雖灰,受湯愈白。

    有光華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内備而表質者,其首面之異同,難以概論……又有貪利之民,購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制造,碎已成之餅,易以範模。

     白茶: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

    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緻。

    正焙之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

    芽英不多,尤難蒸培,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

    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澈,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盞: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

    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直立而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

     筅:茶筅以箸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勁,本欲壯而未必眇,當如劍脊,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

    [42]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徽宗以自己的這些嗜好來娛樂宰臣呢?皇帝與周圍的人在身份上存在巨大差異,這意味着他們沒有一種關系是簡單的友誼。

    然而,皇帝也是人,有時也希望與别的男人建立友誼,一起做一些朋友之間經常做的事,如分享美酒佳肴、閑聊、互相拜訪,炫耀炫耀最近的收藏品等等,并不足為奇。

    但大臣們很少認可皇帝這種對朋友的需求,他們總是懷疑那些與皇帝親近、被皇帝寵愛的人,擔心這些人濫用權力。

    因此,在現存的史料中很難看到對皇帝身邊的人有正面的描寫。

    但如果我們試着從皇帝的角度考慮,似乎也很容易理解他們的這些需求,皇帝不僅希望有宮女和嫔妃陪伴,也同樣渴望身邊有一些男伴,這些男伴與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能夠從常人的角度來欣賞自己,而不僅僅是作為臣子來順從自己(盡管這些人也不得不這樣做)。

     在歐洲,皇帝的身邊總有一些貴族,可以一同參加許多活動,這些貴族包括皇帝的血親或姻親,如兄弟、堂表兄弟、皇後的兄弟,等等。

    他們可以一同騎馬、進餐、欣賞音樂或比較随意地聊天。

    全天都有一些地位尊貴的大臣服侍皇帝,即使是在更衣或進餐時。

    在中國,這些服務有一部分由宦官來承擔,例如服侍皇帝更衣、奉上食物或飲品、傾聽皇帝的想法或抱怨,并陪伴在皇帝左右。

    徽宗有兩個兄弟,有時也的确會邀請他們參加一些非正式的宴會,但卻從未有一起騎馬之類的記載。

    徽宗即位的第二年,谏官江公望曾上疏,他聽說一些人帶着獵隼進入後苑。

    江公望稱自己并不相信這一謠言,但還是用了很長的篇幅來勸誡徽宗,不應當從事狩獵這樣既殘酷又危險的事情。

    [43]即使徽宗确實狩過獵,相關的記載也沒有保存下來。

    不過,徽宗有時也會讓宰輔來當他的夥伴,這并不奇怪。

    他甚至可能認為某些人可以成為自己的好夥伴,才挑選他們擔任朝官(蔡攸、王黼和王安中可能都屬于這種情況)。

     嫔妃和子女 皇宮中更為私密的區域同樣也是皇帝的歡娛之地,他享受女性陪伴和天倫之樂的地方。

    皇帝的家庭可能會非常龐大,因為除了一位皇後之外,他可能還會有衆多的嫔妃,單是這些嫔妃的封号就有二十三種,用來體現她們的等級。

    此外,他還可以從幾千名宮女中随意挑選,将中意的宮女晉升為嫔妃。

    [44] 皇帝要有這麼多潛在配偶,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男性繼承人的需要。

    很多宋朝皇帝都要想盡辦法才能确保得到一個繼承人。

    不過徽宗倒是沒有這樣的困難。

    在很多方面,徽宗都是一位與衆不同的皇帝,但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子女數量——他在位期間後宮一共為他生下了六十五個子女,[45]而其他宋朝皇帝最多的也才二十六個。

    即使與前朝或後世的皇帝相比,也沒有人在生育能力這方面勝過徽宗。

    子女數量與他最接近的是唐玄宗,有六十個;接下來是明太祖,四十二個。

    兩個在位時間都長達六十年的清代皇帝,康熙與乾隆,分别有三十五個和二十七個子女。

    上述皇帝在位時間都要比徽宗長,因此,如果從在位期間每年出生的子女數量來看,徽宗更是遙遙領先。

    [46] 徽宗怎麼能有這麼多子女呢?顯然,他沒有困擾某些宋朝皇帝的生育能力問題。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徽宗絕對不是踐行一夫一妻制的人:他能夠而且願意使幾位嫔妃差不多同時懷孕。

    他在位期間的大部分年頭都不止有一位嫔妃為他生下孩子。

    徽宗可能會将自己在這方面的成功歸因于他的醫學知識和道教修行。

    在醫學和道教領域都極受推崇的黃帝,在一本極其深奧的性學專論中就是一位性學藝術的大師。

    [47]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徽宗是一位喜歡女性的男人。

    無論是從《宋史》等正史中,還是從筆記、傳說或稗史中,都可以看出徽宗是一位非常浪漫的男性,他喜歡和嫔妃們待在一起,而且會對其中某些人産生深厚的感情。

    徽宗與曾祖父和哥哥不同,他從未廢黜過皇後,而且在絕大部分時間裡,他對待嫔妃都非常慈善和慷慨。

     從徽宗的角度來叙述他的嫔妃與子女,最好方式也許是按照他的家庭随時間發展而産生的變化。

    徽宗登上皇位時,已經娶了一位妻子王氏。

    王氏出身開封的官宦人家,但其家族并不十分顯赫。

    當時徽宗結婚半年,王氏已懷孕,并于1100年四月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皇子,即太子趙桓(後來的欽宗)。

    [48]那時王氏已被冊封為皇後。

    第二年她又生下一個公主,但出生日期不詳,因為公主們隻有在獲得第一個封号時才會記下日期,但那時公主可能已經出生好幾個月了。

    在1101年生下女兒後,王皇後就沒有再生育過。

     《宋史》中關于王皇後的傳記,暗示徽宗對她從未有太深厚的感情。

    “後性恭儉,鄭、王二妃方亢寵,後待之均平。

    ”[49]徽宗認識鄭、王二妃已經很多年了,因為她們曾經是他的嫡母向皇太後的侍女,徽宗前去探望向皇太後時,向皇太後就會命她們服侍他。

    徽宗登基後,向皇太後将兩個侍女賜給他作嫔妃。

    鄭妃在1100年被授予才人的封号,這可能是在她為徽宗生下了一個公主之後。

    才人雖然是嫔妃中最低的級别,但是比衆多沒有封号的宮女地位要高。

    鄭妃在第二年再次懷孕,并被晉升為美人。

    受封的次月,她生下了一個皇子,但僅存活了一日。

    鄭妃的競争對手王妃在1101年末為徽宗生下了第三個皇子,不過當時王妃的封号也是美人。

    [50]這樣,在1101年的年底,徽宗共有四個子女,兩個皇子和兩個公主。

     在上述三位女性中,鄭妃似乎最受徽宗的寵愛。

    史料中記載,她喜歡讀書,文章寫得好,可以起草一些官方文件,徽宗很欣賞她的才氣。

    她很快在1102年被封為賢妃,然後又在1104年被冊封為皇妃中的最高等級貴妃。

    據說徽宗還為她寫了歌詞,“天下歌之”。

    [51] 徽宗在位的第三年,宮中又誕生了三個公主。

    徽宗的第三個公主是楊妃所生,但有關楊妃的記載很少,隻知道她在1102年二月獲得了第一個封号,後來又接連晉升。

    [52]徽宗的第四個公主是鄭妃所生,這也是鄭妃在三年内生的第三個孩子。

    第五個公主是十六歲的皇妃劉明達所生。

    劉妃1100年四月作為宮女(禦侍)進宮。

    她吸引了徽宗的注意,1102年底被賜予封号,并産下了第一個公主。

    她成為最受徽宗寵愛的嫔妃之一,在接下來的九年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