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在深宮(1082—1099)
關燈
小
中
大
公共性。
哲宗沒有可以與他比較随意來往的堂兄弟或者其他顯貴親戚一同出去騎馬或狩獵。
像他的各位前任一樣,哲宗也舉行宴會,但是隻有那些明确被邀請的人才能參加,宗室甚至不能像法國貴族在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那樣,随意出現在皇宮中并希望獲準參加聚會。
宋朝宮廷文化一個最顯著的特征是統治者相對安靜。
在整個18世紀,歐洲大部分統治者都擁有幾處宮殿,他們會花大量時間從一個宮殿前往另一個宮殿,甚至有時也會去拜訪其他統治者。
皇室的入城儀式是重大活動,人們用文字和繪畫廣為慶祝。
同時,皇室也通過這種旅行,向更廣泛的社會公衆展示着皇室的尊嚴。
相比之下,盡管宋朝指定了四座都城,但皇帝從來沒有去過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歸德府),而是幾乎完全住在開封——名義上的東京。
與之相比,唐朝對東都洛陽的利用率要高得多,甚至曾将朝廷移到洛陽。
宋朝統治者離開皇宮履行典禮儀式時,場面也确實非常壯觀,但他們通常不會去遠離京都的地方,因此遠離京城的地方民衆也就不太可能見到聖駕。
宋徽宗獲準搬進端王府後,避開了宮廷生活中的許多社會束縛。
盡管如此,正如第二章所述,他重新被召回宮廷時,也隻是象征性地反對了一下。
[1]徽宗是他的谥号,并非在世時就被稱作徽宗。
他姓趙,名佶,還是皇子時就被封以衆多封号,其中最有名的是“端王”,繼位之後,就變為“陛下”或“聖上”這類對皇帝的專稱了。
[2]哲宗出生在1076年的最後一個月,因此他隻有三十天大時,虛歲就已經是兩歲了。
他在二十三年後駕崩,虛歲是二十五歲,但實際年齡隻有二十三歲零一個月。
參見本書開篇《關于年代、年齡與其他慣例的說明》部分。
[3]《東京夢華錄》卷一,30頁。
[4]《東京夢華錄》卷六,173頁。
《政和五禮新儀》卷二十八,葉1a–6b;卷三十三,葉3a—6b;卷八十三,葉2b—6a;卷一百,葉4b—8a。
[5]《東京夢華錄箋注》卷一,30—31頁;卷六,167頁,卷十,243頁。
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31頁。
關于各類建築的開間尺寸,參見GuoQinghua(郭慶華),“YingzaoFashi:Twelfth-CenturyChineseBuildingManual.”ArchitecturalHistory41:1—13。
[6]《圖畫見聞志》卷四,168—169頁。
郭熙《林泉高緻》,載潘運告編《宋人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54頁。
SusanBush(蔔壽珊),Hsio-yenShih(時學顔),EarlyChineseTextsonPainting,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5,p.187. [7]《朝野類要》卷一,21—22頁。
《政和五禮新儀》,散見各處。
[8]ScarlettJang(張珠玉),“RealmoftheImmortals:PaintingsDecoratingtheJadeHalloftheNorthernSong.”ArsOrientalis22,1992,pp.81—96.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畫——董羽·巨然·燕肅から郭熙まで——》,《中國繪畫史論集:鈴木敬先生還暦記念》,東京:吉川弘文館,1981年,23—85頁。
[9]《林泉高緻》,53—54頁;SusanBush,Hsio-yenShih,EarlyChineseTextsonPainting,pp.189—190. [10]英嚴《宋代宮廷的供給制度》,《河北學刊》1991年第5期,82—87頁。
RobertM.Hartwell(郝若貝),“TheImperialTreasuries:FinanceandPowerinSongChina.”BulletinofSung-YuanStudies20,1988,pp.42—43. [11]關于文員,參見JamesT.C.Liu(劉子健),“TheSungViewsontheControlofGovernmentClerks.”JournaloftheEconomicandSocialHistoryoftheOrient10,nos.2—3,1967,pp.317—44。
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京都:同朋社,1985年,501—548頁。
關于技術專家,參見張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98—141頁。
[12]關于她們的數量,參見朱瑞熙《宋代的宮廷制度》,60—66頁、26頁;以及PatriciaBuckleyEbrey(伊佩霞),“Record,Rumor,andImagination:SourcesfortheWomenofHuizong’sCourtBeforeandAftertheFallofKaifeng”,載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46—97頁。
[13]《皇宋十朝綱要》卷八,葉1a–2a. [14]《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25、8630頁。
[15]關于宋朝的宦官,參見張邦炜《宋代皇親與政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263—303頁;王明荪《談宋代的宦官》,《東方雜志》第15卷第5号,1981年,57—60頁;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163—165頁。
[16]RobertM.Hartwell,“TheImperialTreasuries:FinanceandPowerinSongChina.”pp.21—26. [17]《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四》,葉31b。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四十一,8210—8211頁。
《文昌雜錄》卷三,142—143頁。
《石林燕語》卷四,56頁。
一個房間單位是四根台柱之間的區域。
作為一種長度單位,兩根柱子之間的空間被稱為一個“開間”,五個開間長和四個開間寬的一座房屋就是二十個房間單位。
[18]《宋東京考》卷十三,324頁。
[19]《皇宋十朝綱要》卷八,葉1b。
《宋會要輯稿·後妃三》,葉33a—b。
[20]後來還有記載說,神宗的宰相密謀冊立神宗的弟弟趙颢而不是神宗的兒子為皇帝(《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五十一,8409—8412頁。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13703頁)。
既然趙颢不需要有攝政,如果宰相意識到太後反對他們及其改革政策,這也許是一種保留權力的方法。
鑒于這段時期的曆史因派系政治鬥争而反複重修,很難判定這些指責是否有所依據,但我傾向于不相信這種說法,因為中國傳統對兒子繼承皇位有強烈的偏好。
[21]關于唐朝與宋朝的皇後攝政,參見LeeHui-shu(李慧漱),Empresses,Art,andAgencyinSongDynastyChina.SeattleandLondon: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2010,pp.6—52。
[22]《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十二,6169頁。
《邵氏聞見錄》卷三,25頁。
[23]《宋會要輯稿·禮二九》,葉57a—67a。
[24]關于陳皇後去世的日期,各種資料說法不一。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1頁)記載她終年三十二歲,并暗指她一直在陵墓哀悼。
《宋會要輯稿·後妃一》(葉4b)記載她的去世日期是1089年六月;《皇宋十朝綱要》(卷八,210頁)也記錄了相同的離世日期,以及她去世時年齡為三十六歲。
[2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2—533頁。
另參見徽宗一位姐姐的碑文,這位姐姐不到四歲就去世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539頁。
[26]《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207頁。
[27]我在本書中用名字來稱呼徽宗的兄弟(以及他的兒子)。
在當時,依據大量存世史料的記載,他們的稱呼是頻繁變化的封号,比如“魏王”。
[28]《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707頁。
[29]《宋大诏令集》卷二十九,153—154頁。
另參見《宋史》卷十九,357頁。
《宋大诏令集》卷二十八,144頁;卷二十九,152、155頁;卷三十,157—158頁。
[30]《宋史》卷一百二十一,2841—2842頁。
JamesLiu,“PoloandCulturalChange:FromT’angtoSungChina.”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45,no.1,1985,p.217. [31]《東京夢華錄》卷六,34—35頁。
英譯文見StephenWest(奚如谷),“TheEmperorSetsthePace:CourtandConsumptionintheEasternCapitaloftheNorthernSongDuringtheReignofHuizong.”InSelectedEssaysonCourtCultureinCross-CulturalPerspective,EditedbyLinYao-fu,Taipei:NationalTaiwanUniversity,1999,pp.34—36。
另參見WiltIdema(伊維德)andStephenWest,ChineseTheater,1100–1450:ASourceBook,Wiesbaden:Steiner,1982,pp.31—35。
[32]《東京夢華錄箋注》卷十,242—243頁。
另參見PatriciaEbrey,“TakingOuttheGrandCarriage:ImperialSpectacleandtheVisualCultureofNorthernSongKaifeng.”AsiaMajor12,no.1,1999,pp.33—65。
[33]《蘇轼文集》卷三十五,992—993頁。
[34]《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2—8633頁。
[35]《宋史》卷一百一十一,2658—2660頁。
[3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539—541、542—544頁。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0—8721頁。
《宣和畫譜》卷二十,565頁。
[37]《北宋皇陵》,540、543—544頁。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1頁。
[38]《宣和畫譜》卷二十,304—305、307—308頁。
《宣和書譜》卷二,15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三》,葉6b—7a。
關于趙頵的愛好,另參見《東都事略》卷十六,5b—6a;《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1頁。
[39]《揮麈錄·後錄》卷一,53頁。
[40]指《論語·衛靈公》第一條。
[41]《帝學》。
關于本書,另參見MarieGuarino的博士論文LearningandImperialAuthorityinNorthernSungChina(960—1126):TheClassicsMatLectures,1994年,尤其是86—117頁。
[42]《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六十七,11154頁。
[43]《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4a。
[44]《元祐黨人傳》卷三,葉26b。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九十三,11711—11712頁。
[45]《浮溪集》卷二六,308—311頁。
《宋元學案》卷五,100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1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5a。
傅楫的傳記補充說,他對管理皇子設施的宦官避而遠之,從而赢得了皇子的尊重。
[46]RonaldEgan(艾朗諾),Word,Image,andDeedintheLifeofSuShi.Cambridge,MA:CouncilonEastAsianStudies,HarvardUniversity,1994,p.104,援引《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四,431—432頁;卷四六,443頁。
[47]宋朝就已經有許多學者研究開封府了。
英語著作中令人滿意的簡短讨論,參見EdwardKrackeJr.(柯睿哲),“SungK’ai-feng:PragmaticMetropolisandFormalisticCapital.”InCrisisandProsperityinSungChina,EditedbyJohnWinthropHaeger,1975,pp.49–77;HengChyeChiang(王才強),CitiesofAristocratsandBureaucrat:TheDevelopmentofMedievalChineseCityscapes,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99,pp.117–135;DieterKuhn,TheAgeofConfucianRule:theSongTransformationofChin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9,pp.191–205;ChristiandePee(裴志昂),“PurchaseonPower:ImperialSpaceandCommercialSpaceinSong-DynastyKaifeng,960–1127.”JournaloftheEconomicandSocialHistoryoftheOrient53,2010,pp.149–84.中國與日本的學者進行了非常廣泛的研究,尤其是伊原弘《中國開封の生活と歲時—描かれた宋代都市生活》,東京:山川出版社,1991年;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久保田和男《宋代開封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7年。
《東京夢華錄》是所有學者研究的主要資料來源,也是奚如谷幾項課題研究的主題,尤其參見StephenWest,“TheInterpretationofaDream:TheSources,Evaluation,andInfluenceoftheDongjingMengHuaLu.”T’oungPao71,1985,pp.63–108;“Cilia,ScaleandBristle:TheConsumptionofFishandShellfishintheEasternCapitaloftheNorthernSung.”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47No.2,1987,pp.595–634;“PlaywithFood:Performance,Food,andtheAestheticsofArtificialityintheSungandYuan,”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57,no.1,1997,pp.67–106;“TheEmperorSetsthePace:CourtandConsumptionintheEasternCapitaloftheNorthernSongDuringtheReignofHuizong”;以及“Spectacle,Ritual,andSocialRelations:TheSonofHeaven,Citizens,andCreatedSpaceinImperialGardensintheNorthernSong.”InBaroqueGardenCultures:Emulation,Sublimation,Subversion,EditedbyM.Conan,pp.291–321,WashingtonDC:DumbartonOaks。
[48]參見久保田和男《宋代開封の研究》,73—92頁。
[49]ChristiandePee,“
哲宗沒有可以與他比較随意來往的堂兄弟或者其他顯貴親戚一同出去騎馬或狩獵。
像他的各位前任一樣,哲宗也舉行宴會,但是隻有那些明确被邀請的人才能參加,宗室甚至不能像法國貴族在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那樣,随意出現在皇宮中并希望獲準參加聚會。
宋朝宮廷文化一個最顯著的特征是統治者相對安靜。
在整個18世紀,歐洲大部分統治者都擁有幾處宮殿,他們會花大量時間從一個宮殿前往另一個宮殿,甚至有時也會去拜訪其他統治者。
皇室的入城儀式是重大活動,人們用文字和繪畫廣為慶祝。
同時,皇室也通過這種旅行,向更廣泛的社會公衆展示着皇室的尊嚴。
相比之下,盡管宋朝指定了四座都城,但皇帝從來沒有去過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歸德府),而是幾乎完全住在開封——名義上的東京。
與之相比,唐朝對東都洛陽的利用率要高得多,甚至曾将朝廷移到洛陽。
宋朝統治者離開皇宮履行典禮儀式時,場面也确實非常壯觀,但他們通常不會去遠離京都的地方,因此遠離京城的地方民衆也就不太可能見到聖駕。
宋徽宗獲準搬進端王府後,避開了宮廷生活中的許多社會束縛。
盡管如此,正如第二章所述,他重新被召回宮廷時,也隻是象征性地反對了一下。
[1]徽宗是他的谥号,并非在世時就被稱作徽宗。
他姓趙,名佶,還是皇子時就被封以衆多封号,其中最有名的是“端王”,繼位之後,就變為“陛下”或“聖上”這類對皇帝的專稱了。
[2]哲宗出生在1076年的最後一個月,因此他隻有三十天大時,虛歲就已經是兩歲了。
他在二十三年後駕崩,虛歲是二十五歲,但實際年齡隻有二十三歲零一個月。
參見本書開篇《關于年代、年齡與其他慣例的說明》部分。
[3]《東京夢華錄》卷一,30頁。
[4]《東京夢華錄》卷六,173頁。
《政和五禮新儀》卷二十八,葉1a–6b;卷三十三,葉3a—6b;卷八十三,葉2b—6a;卷一百,葉4b—8a。
[5]《東京夢華錄箋注》卷一,30—31頁;卷六,167頁,卷十,243頁。
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31頁。
關于各類建築的開間尺寸,參見GuoQinghua(郭慶華),“YingzaoFashi:Twelfth-CenturyChineseBuildingManual.”ArchitecturalHistory41:1—13。
[6]《圖畫見聞志》卷四,168—169頁。
郭熙《林泉高緻》,載潘運告編《宋人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54頁。
SusanBush(蔔壽珊),Hsio-yenShih(時學顔),EarlyChineseTextsonPainting,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5,p.187. [7]《朝野類要》卷一,21—22頁。
《政和五禮新儀》,散見各處。
[8]ScarlettJang(張珠玉),“RealmoftheImmortals:PaintingsDecoratingtheJadeHalloftheNorthernSong.”ArsOrientalis22,1992,pp.81—96.小川裕充《院中の名畫——董羽·巨然·燕肅から郭熙まで——》,《中國繪畫史論集:鈴木敬先生還暦記念》,東京:吉川弘文館,1981年,23—85頁。
[9]《林泉高緻》,53—54頁;SusanBush,Hsio-yenShih,EarlyChineseTextsonPainting,pp.189—190. [10]英嚴《宋代宮廷的供給制度》,《河北學刊》1991年第5期,82—87頁。
RobertM.Hartwell(郝若貝),“TheImperialTreasuries:FinanceandPowerinSongChina.”BulletinofSung-YuanStudies20,1988,pp.42—43. [11]關于文員,參見JamesT.C.Liu(劉子健),“TheSungViewsontheControlofGovernmentClerks.”JournaloftheEconomicandSocialHistoryoftheOrient10,nos.2—3,1967,pp.317—44。
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京都:同朋社,1985年,501—548頁。
關于技術專家,參見張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98—141頁。
[12]關于她們的數量,參見朱瑞熙《宋代的宮廷制度》,60—66頁、26頁;以及PatriciaBuckleyEbrey(伊佩霞),“Record,Rumor,andImagination:SourcesfortheWomenofHuizong’sCourtBeforeandAftertheFallofKaifeng”,載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46—97頁。
[13]《皇宋十朝綱要》卷八,葉1a–2a. [14]《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25、8630頁。
[15]關于宋朝的宦官,參見張邦炜《宋代皇親與政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263—303頁;王明荪《談宋代的宦官》,《東方雜志》第15卷第5号,1981年,57—60頁;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163—165頁。
[16]RobertM.Hartwell,“TheImperialTreasuries:FinanceandPowerinSongChina.”pp.21—26. [17]《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四》,葉31b。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四十一,8210—8211頁。
《文昌雜錄》卷三,142—143頁。
《石林燕語》卷四,56頁。
一個房間單位是四根台柱之間的區域。
作為一種長度單位,兩根柱子之間的空間被稱為一個“開間”,五個開間長和四個開間寬的一座房屋就是二十個房間單位。
[18]《宋東京考》卷十三,324頁。
[19]《皇宋十朝綱要》卷八,葉1b。
《宋會要輯稿·後妃三》,葉33a—b。
[20]後來還有記載說,神宗的宰相密謀冊立神宗的弟弟趙颢而不是神宗的兒子為皇帝(《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五十一,8409—8412頁。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13703頁)。
既然趙颢不需要有攝政,如果宰相意識到太後反對他們及其改革政策,這也許是一種保留權力的方法。
鑒于這段時期的曆史因派系政治鬥争而反複重修,很難判定這些指責是否有所依據,但我傾向于不相信這種說法,因為中國傳統對兒子繼承皇位有強烈的偏好。
[21]關于唐朝與宋朝的皇後攝政,參見LeeHui-shu(李慧漱),Empresses,Art,andAgencyinSongDynastyChina.SeattleandLondon: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2010,pp.6—52。
[22]《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五十二,6169頁。
《邵氏聞見錄》卷三,25頁。
[23]《宋會要輯稿·禮二九》,葉57a—67a。
[24]關于陳皇後去世的日期,各種資料說法不一。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1頁)記載她終年三十二歲,并暗指她一直在陵墓哀悼。
《宋會要輯稿·後妃一》(葉4b)記載她的去世日期是1089年六月;《皇宋十朝綱要》(卷八,210頁)也記錄了相同的離世日期,以及她去世時年齡為三十六歲。
[2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32—533頁。
另參見徽宗一位姐姐的碑文,這位姐姐不到四歲就去世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539頁。
[26]《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207頁。
[27]我在本書中用名字來稱呼徽宗的兄弟(以及他的兒子)。
在當時,依據大量存世史料的記載,他們的稱呼是頻繁變化的封号,比如“魏王”。
[28]《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十,707頁。
[29]《宋大诏令集》卷二十九,153—154頁。
另參見《宋史》卷十九,357頁。
《宋大诏令集》卷二十八,144頁;卷二十九,152、155頁;卷三十,157—158頁。
[30]《宋史》卷一百二十一,2841—2842頁。
JamesLiu,“PoloandCulturalChange:FromT’angtoSungChina.”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45,no.1,1985,p.217. [31]《東京夢華錄》卷六,34—35頁。
英譯文見StephenWest(奚如谷),“TheEmperorSetsthePace:CourtandConsumptionintheEasternCapitaloftheNorthernSongDuringtheReignofHuizong.”InSelectedEssaysonCourtCultureinCross-CulturalPerspective,EditedbyLinYao-fu,Taipei:NationalTaiwanUniversity,1999,pp.34—36。
另參見WiltIdema(伊維德)andStephenWest,ChineseTheater,1100–1450:ASourceBook,Wiesbaden:Steiner,1982,pp.31—35。
[32]《東京夢華錄箋注》卷十,242—243頁。
另參見PatriciaEbrey,“TakingOuttheGrandCarriage:ImperialSpectacleandtheVisualCultureofNorthernSongKaifeng.”AsiaMajor12,no.1,1999,pp.33—65。
[33]《蘇轼文集》卷三十五,992—993頁。
[34]《宋史》卷二百四十三,8632—8633頁。
[35]《宋史》卷一百一十一,2658—2660頁。
[3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539—541、542—544頁。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0—8721頁。
《宣和畫譜》卷二十,565頁。
[37]《北宋皇陵》,540、543—544頁。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1頁。
[38]《宣和畫譜》卷二十,304—305、307—308頁。
《宣和書譜》卷二,15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三》,葉6b—7a。
關于趙頵的愛好,另參見《東都事略》卷十六,5b—6a;《宋史》卷二百四十六,8721頁。
[39]《揮麈錄·後錄》卷一,53頁。
[40]指《論語·衛靈公》第一條。
[41]《帝學》。
關于本書,另參見MarieGuarino的博士論文LearningandImperialAuthorityinNorthernSungChina(960—1126):TheClassicsMatLectures,1994年,尤其是86—117頁。
[42]《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六十七,11154頁。
[43]《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4a。
[44]《元祐黨人傳》卷三,葉26b。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九十三,11711—11712頁。
[45]《浮溪集》卷二六,308—311頁。
《宋元學案》卷五,100頁。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11101頁。
《宋會要輯稿·帝系二》,葉15a。
傅楫的傳記補充說,他對管理皇子設施的宦官避而遠之,從而赢得了皇子的尊重。
[46]RonaldEgan(艾朗諾),Word,Image,andDeedintheLifeofSuShi.Cambridge,MA:CouncilonEastAsianStudies,HarvardUniversity,1994,p.104,援引《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四,431—432頁;卷四六,443頁。
[47]宋朝就已經有許多學者研究開封府了。
英語著作中令人滿意的簡短讨論,參見EdwardKrackeJr.(柯睿哲),“SungK’ai-feng:PragmaticMetropolisandFormalisticCapital.”InCrisisandProsperityinSungChina,EditedbyJohnWinthropHaeger,1975,pp.49–77;HengChyeChiang(王才強),CitiesofAristocratsandBureaucrat:TheDevelopmentofMedievalChineseCityscapes,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99,pp.117–135;DieterKuhn,TheAgeofConfucianRule:theSongTransformationofChin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9,pp.191–205;ChristiandePee(裴志昂),“PurchaseonPower:ImperialSpaceandCommercialSpaceinSong-DynastyKaifeng,960–1127.”JournaloftheEconomicandSocialHistoryoftheOrient53,2010,pp.149–84.中國與日本的學者進行了非常廣泛的研究,尤其是伊原弘《中國開封の生活と歲時—描かれた宋代都市生活》,東京:山川出版社,1991年;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久保田和男《宋代開封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7年。
《東京夢華錄》是所有學者研究的主要資料來源,也是奚如谷幾項課題研究的主題,尤其參見StephenWest,“TheInterpretationofaDream:TheSources,Evaluation,andInfluenceoftheDongjingMengHuaLu.”T’oungPao71,1985,pp.63–108;“Cilia,ScaleandBristle:TheConsumptionofFishandShellfishintheEasternCapitaloftheNorthernSung.”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47No.2,1987,pp.595–634;“PlaywithFood:Performance,Food,andtheAestheticsofArtificialityintheSungandYuan,”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57,no.1,1997,pp.67–106;“TheEmperorSetsthePace:CourtandConsumptionintheEasternCapitaloftheNorthernSongDuringtheReignofHuizong”;以及“Spectacle,Ritual,andSocialRelations:TheSonofHeaven,Citizens,andCreatedSpaceinImperialGardensintheNorthernSong.”InBaroqueGardenCultures:Emulation,Sublimation,Subversion,EditedbyM.Conan,pp.291–321,WashingtonDC:DumbartonOaks。
[48]參見久保田和男《宋代開封の研究》,73—92頁。
[49]ChristiandeP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