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在深宮(1082—1099)
關燈
小
中
大
也在皇宮外的儀式上代表王權。
1098年,在最莊嚴的郊祀大典上,徽宗被選中擔任亞獻,這是徽宗幼年他的叔叔曾履行的職責。
第二年,朝廷收複青唐,徽宗又奉命在太廟向祖宗報告這一重要的軍事勝利。
[62] 才華出衆的朋友與熟人 徽宗一旦在皇宮外有了自己的府第,就可以更充分地融入精英社會群體,這個世界彙集了衆多人士,他們全都家産殷富、飽學多識、才華出衆、卓有所成或者交友廣泛。
在被稱為端王的這段時間,徽宗較為自由。
史料中記載了幾件趣聞轶事。
一則提到徽宗喜歡玩鳥,另一則記載了徽宗通常會從北門出宮,有位想結識他的年輕人就在北門等候,一見徽宗就下馬行禮,最終徽宗對此人産生了興趣。
[63] 徽宗作端王時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對他踢球的描述。
這則故事解釋了徽宗如何認識最後官至殿前指揮使的高俅。
在殿廬待班,邂逅。
王雲:“今日偶忘記帶篦子刀來。
欲假以掠鬓,可乎?”晉卿從腰間取之。
王雲:“此樣甚新可愛。
”晉卿曰:“近創造二副,一猶未用,少刻當以馳内。
”至晚,遣俅赍往。
值王在園中蹴鞠,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
王呼來前詢曰:“汝亦解此技也?”俅曰:“能之。
”漫令對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隸輩雲:“可往傳語都尉,既謝篦刀之況(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
”[64] 派高俅去送篦子的王诜是徽宗的親戚(徽宗父皇的妹夫)。
王诜是一位書畫收藏家和技藝娴熟的畫家,他結交了當時許多重要的文化名流,其中最有名的是蘇轼與米芾。
[65]蘇轼是著名詩人,并且直言不諱地反對新政。
米芾是書畫家、收藏家與鑒賞家,撰寫了大量有關鑒賞書畫的著作,其中也包括若幹幅王诜的藏品。
[66]王诜與蘇轼交好,這使他卷入朝廷中改革者與反改革者之間的鬥争。
1070年代,王诜資助刻印蘇轼的詩集,詩集中有一部分内容後來被當作證據,指控蘇轼诽謗皇帝,王诜也被指為同謀,指控書中逐年列出他與蘇轼過去十年的交往,記錄了王诜多次贈送蘇轼貴重禮物,為蘇轼提供材料裝褙畫作,甚至借錢給蘇轼用作外甥女的嫁妝。
蘇轼的詩詞很受歡迎,這加重了言官的惱怒。
言官控訴說:“道路之人,則以為一有水旱之災,盜賊之變,轼必倡言,歸咎新法,喜動顔色,惟恐不甚。
”蘇轼被流放,王诜如果不是公主(其妻寶安公主)懇求哥哥宋神宗保留他的官職,也會遭到流放。
然而,第二年公主去世後,神宗還是将王诜貶官。
[67] 1085年,王诜返回開封。
對年輕的徽宗來說,姑父王诜特别有魅力,因為他認識很多名人,遊曆過全國各地,是一位卓然有成的畫家與書法家,還收藏有全國最著名的書畫作品。
在此時期,徽宗也開始收藏,還幫助王诜得到了一幅他想收藏的畫作。
[68] 在王诜的影響下,徽宗開始自己作畫。
據蔡絛記錄,徽宗還是皇子的那些年裡,對他練習文人書畫影響最大的是王诜、趙令穰與吳元瑜。
[69]趙令穰是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的後裔(五世孫),因此是徽宗的遠房親戚(皇室宗族第五代的3488名成員之一,與徽宗的父親是同代人)。
趙令穰在京城擁擠的皇室宗族成員的住宅區中長大。
宗室成員可以離京去祭拜洛陽半道上的皇陵,卻不能随意到别處遊曆,據說趙令穰一輩子都處于這種對宗室成員的地域限制内。
但趙令穰的确有大量繪畫藏品可以借鑒。
作為一名畫家,他以山水畫著稱,風格大多體現了文人雅趣,例如水鄉景色與“小景山水”。
相比之下,吳元瑜不像王诜、趙令穰是文人畫家,而是一位畫匠,曾師從被公認為北宋最優秀的花鳥畫家崔白。
徽宗應該在皇宮裡見過崔白畫的屏風。
[70] 圖1.4 《煙江疊嶂圖》,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166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王诜有兩幅畫作曾經被徽宗收藏,這兩幅畫幸存至今,并備受稱贊。
《煙江疊嶂圖》(圖1.4)描繪的是彌漫的雲霧和依稀可辨的兩艘小船,以及江邊陡起的崇巒疊嶂。
1088年,蘇轼為此畫題了一首二十八行的詩(賦詩十四韻),王诜看後步韻唱和,蘇轼詩興大發,又唱和一首,王诜則再次賦詩回應。
在第一首詩中,王诜認同當時新出現的一項理論,認為繪畫是一種适合于文人的藝術形式,還列舉了一些他視為典範的士大夫畫家。
在給王诜的和詩中,蘇轼也評論了繪畫藝術,強調“畫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作為恭維,蘇轼将王诜比作鄭虔。
鄭虔曾獻給唐玄宗一卷詩、書、畫,唐玄宗署尾親題“鄭虔三絕”,指的就是鄭虔的詩、書、畫。
[71] 徽宗從王诜及其圈子中獲得了什麼呢?他可能明白了一個人不必非得成為專業畫家,多年緻力于完善畫技也可以畫出意蘊深長的高雅作品。
他可能看到了詩書畫的實踐方式可以相互補充,從而在文人的社會生活中達緻和諧;他可能還看到了收藏書畫是一種巨大的資源,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實踐,還能吸引米芾這些有趣的人來欣賞自己收藏的名作。
家事 1096年,就在徽宗入住端王府前,宮廷陷入了騷亂,起因是早年嫁給哲宗的年輕妻子孟皇後被控使用巫術。
哲宗從來沒有喜歡過孟皇後,或許因為她是高太後挑選的,哲宗容忍甚至鼓勵自己寵幸的劉婕妤對年輕的皇後不恭。
對皇後的神秘行為的指控,哲宗也沒有加以制止。
這件事的起因是孟皇後年幼的公主病倒了,孟皇後便向略通醫學的姐姐尋求幫助。
給公主開的藥毫不見效,孟皇後的姐姐帶來一些道教用來治病的“符水”。
她拿出符水,孟皇後大驚失色,告訴姐姐宮中嚴禁這類東西。
不久,哲宗來探視公主,似乎并沒有對符水感到不安,還認為提議用符水給公主治病是人之常情。
盡管如此,謠言開始在宮中傳播開來,引起對邪惡力量的恐慌。
公主的病情惡化時,皇後發現了公主身旁的紙錢(用來祭神的),開始疑心是她的對手劉婕妤派人做了手腳。
後來,有三個人——皇後的養母、一名女尼與一個宦官——被指控協助皇後使用妖術。
哲宗命令一名宦官頭目對後宮所謂的陰謀進行司法調查。
有三十名宮女與宦官受到嚴刑拷打,有的肢體被打殘,有的被割下舌頭,最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指控。
女尼被指控使用“所厭者伏、所求者得”的禱詞施行巫毒之類的神秘儀式;宦官被指控給劉婕妤畫像,然後用針釘穿畫像的心髒,希望以這種方式殺死她;養母被指控在一張符紙上寫了“歡喜”字,然後燒成灰,放在哲宗飲用的茶裡,希望以這種方式改變哲宗的情感。
官員詳細地與哲宗讨論調查結果,他們很清楚嚴酷拷打之下的審問未必能查明真相。
官員們意識到哲宗感覺自己處于危險之中,最後默許哲宗廢黜孟皇後,将其貶入瑤華宮。
被控使用巫術的女尼、宦官與養母三人皆被處死。
[72]根據後來向太後的說法,徽宗在聽說在這些調查中死去的宮女時,流下了眼淚。
[73] 1099年是徽宗及其家族的又一個多事之秋。
在這年二月,徽宗最小的弟弟趙偲開始準備從皇宮搬到自己的府第。
四月,哲宗帶着大量随從親臨郡王府。
這一次是在徽宗最大的弟弟趙俣的王府設宴。
兩周後,哲宗又召集大家舉行宴會,這次是在徽宗的二弟趙似的府第。
由于這一次哲宗的兩位母親,即嫡母向太後與生母朱太妃都與哲宗同行,因此讨論的議題很可能是為兩位年齡稍長的郡王趙佖與徽宗安排婚事。
[74] 被選中嫁給徽宗的女子姓王,當時十六歲,比徽宗小兩歲。
關于她的家庭背景,隻知道她來自京城,父親是一位地方官。
親王的妻子都要從有名望的家庭中挑選,當然,徽宗本人不會參與對這位特别的年輕女子的挑選過程。
1099年六月,徽宗大婚,王氏被迎娶至徽宗的府第,成為徽宗的妻子。
婚後不久,嫡母向太後賜給徽宗兩名妾,即鄭氏與王氏,作為禮物。
徽宗早就認識她們,因為在他入宮拜見向太後前,太後就曾派鄭、王去陪侍徽宗,二人頗得徽宗喜愛。
[75] 在皇宮裡,人們開始擔心哲宗的健康。
從哲宗的宰輔曾布留下的日志中,我們了解到哲宗願意與二府官員談論他的疾病,因此很可能哲宗的母親與兄弟也聽說了哲宗的病情。
[76]開始隻是比較厭煩的病症,還不算令人擔憂。
1099年五月十八日,哲宗說自己長期被咳嗽與便秘困擾,服用了很多藥也沒起多大作用,讓二府官員舉薦精通醫理的醫生。
禦醫耿愚由于精通脈論、善用古方而被舉薦。
哲宗認真遵循禦醫們的建議,健康狀況卻沒有改善。
1099年七月,侍候哲宗的醫官被留宿在宮中三天。
那時,哲宗的腹瀉與胸悶非常嚴重,連粥和藥都咽不下。
耿愚給哲宗配制了哲宗母親推薦的一種溫脾藥丸。
[77] 随着天氣轉冷,哲宗的健康有所好轉,可以和大家一起激動地期待一位皇子的降生。
哲宗的妃嫔們到此時為止為他生了四個孩子,但都是公主,其中一位在襁褓中就夭折了。
1099年八月初八,第一個皇子出生時,哲宗的身體狀況可以參加慶祝活動。
皇子一出生,哲宗就立刻命宦官将消息傳給二府大臣。
二府大臣次日見到哲宗時,哲宗告訴他們,他的兩位母親都非常高興,大臣們又說,不但兩位太後喜不自禁,全國上下都在慶祝皇子的降生。
一名宦官被派往皇陵,向祖先報告喜訊,與此同時,重臣與宗室也奉命前往南北郊壇和太廟祭告。
此外,翰林院起草一份聖谕,宣布對所有流人以下的罪犯實行大赦。
但就在這時,哲宗再次病倒了,連着兩天取消了臨朝。
八月十四日,哲宗見到二府大臣時說,禦醫耿愚開了一些催吐的藥,他的病情稍有好轉,但還是沒有食欲,而且腹部也經常疼痛。
[78] 徽宗自然也參加了1099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集英殿為他的新生皇侄舉辦的慶祝宴會。
哲宗心情很好,他慷慨地賞賜給二府大臣和弟弟們很多禮物,包括衣服、做工精緻的金腰帶,以及配上馬鞍的駿馬。
衣服都是由皇家作坊制成,包括紅羅繡抱肚、白绫袴、黃绫襯衫、勒帛紫羅公服。
後來二府大臣前來拜謝哲宗賞賜禮物時,都穿上了賞賜的服飾,騎着賞賜的馬匹。
徽宗和衆親王也穿着哲宗頒賜的服飾各自回府。
然而,從文化的角度看,宴會似乎并不成功。
哲宗後來與二府官員都覺得為盛會創作的樂詞無一令人滿意,他們讨論了任命哪些人有可能提高宮廷的文學水平。
[79] 哲宗的新生皇子受到所有人的熱情迎接,但哲宗決定将皇子的母親劉賢妃封為皇後,就不是每個人都贊同了,很多人因為孟皇後被廢的事指責劉氏。
1099年九月二十七日,劉賢妃被正式冊封為皇後。
這一天,徽宗與其他親王一起在文德殿迎接。
劉皇後的慶典應當沒有七年前孟皇後的儀式那樣複雜,因為新皇後已經住在皇宮裡,不用穿過正南門進去。
[80] 由于劉賢妃被冊封為皇後,徽宗間接失去了兩位侍讀。
谏官鄒浩上疏反對冊封劉氏,激怒了哲宗。
[81]哲宗在朝殿上與鄒浩争論,他告訴鄒浩,祖宗本有先例,鄒浩回奏道:“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
”[82]哲宗不僅将鄒浩貶官,還革職發配到偏遠的南方。
那裡是著名的“死地”之一,毫無抵抗力的北人到那裡可能會染上瘴疠。
為了嚴懲鄒浩,開封府當天就奉命派人押送他出城。
但是,鄒浩的許多朋友都前來相助,其中兩位是徽宗的侍讀傅楫與朱绂,使得這件事受到了拖延。
哲宗龍顔大怒,托言二人資助鄒浩的旅費,将他們革職。
哲宗甚至因尚書右丞黃履為鄒浩辯護,罷了他的官職。
[83] 哲宗心緒不佳,也許是因為剛出生的皇子身體糟糕。
閏九月十五日,哲宗告訴二府官員,皇子受了驚吓,禦醫正用藥物調理他的腸道。
從那時開始,二府官員每日都會詢問皇子的健康,并常常對他的醫療護理提出一些建議。
閏九月二十六日,皇子(還沒有起名)似乎有所好轉,但就在那天晚些時候,一名信使向二府官員報告,皇子已經夭折了,接下來三天哲宗都不會上朝視事。
三天後,哲宗年僅兩歲的公主也夭折了。
[84] 盡管哲宗遭遇不幸,但一些常規的宮廷生活還是要繼續。
九月,親王趙似終于搬進了自己的府第,宗室成員組成了儀仗隊,陪他從皇宮搬進新宅。
随着趙似的搬出,哲宗的五位弟弟全都住在宮牆之外了。
[85] 哲宗的生日是十二月八日,一年一度的慶典活動是一個重大的宮廷盛會。
正式典禮開始前兩天要排練一番。
[86]在參加紫宸殿舉行盛宴的衆多賓客中,還有遼、高麗與西夏的使節,專程來開封參加盛典。
開封的大臣大都出席了宴會,座次根據品銜高低排列。
親王按品銜依次坐在哲宗右邊最尊貴的位置。
慶典活動共有九輪,每一輪都安排了娛樂活動、食物與美酒。
翰林院的官員每年要編寫新的樂詞,用來祝酒或歌唱。
根據演奏的樂器不同,教坊樂部根據樂器的不同,穿的衣服也五顔六色——绯色、紫色或綠色,他們的樂器包括拍闆、琵琶、箜篌、鼓、編鐘、箫、笙、埙或笛子,表演舞蹈的藝人有男有女。
别的娛樂活動還包括雜技、雜劇與蹴鞠。
當天的慶典結束前,賓客們都會收到很多禮物。
[87] 生日宴會不久,哲宗又病倒了。
他整日嘔吐,什麼東西都咽不下去,還咳嗽不停。
知樞密院事曾布說這些都是虛弱的症狀,需要用食物調理。
哲宗說他已經服用了差不多一百粒補中丸,曾布則建議,皇上還很年輕,不應該服用溫熱的藥,這可能會耗損更多的陽氣。
第二天,哲宗患了喉炎,說話非常費勁。
接下來三天哲宗病情沒有改善,但還是繼續上朝。
為了避免呼吸冷空氣,除了每天去拜見母親,他都在屋裡待着。
到十二月二十一日,禦醫告訴宰輔,皇上病情嚴重,目前脈氣微弱。
不過,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宰輔還是沒有讨論那個不祥的話題:哲宗一旦駕崩會發生什麼事。
[88] 1100年的新年那天,哲宗病得很重,不能主持照例舉行的新年盛大朝會。
到了初四,在紫宸殿舉行的例行宴會宣布取消。
哲宗不僅仍然咳嗽和嘔吐,腹部疼痛也變得更嚴重了。
宰輔提議在開封城裡的寺觀進行七天的祈禳道場,并宣布大赦——仁宗皇帝就是在1056年一場大赦之後痊愈的。
宰輔獲允到内宮探視躺在福甯殿東側卧室的哲宗。
哲宗戴着帽子,穿着短外套,坐在禦座上,但他說髒腑還是不舒服,也沒有藥物緩解這種症狀。
在官員們的建議下,哲宗同意舉行祈禳道場,大赦天下,并采用更多的艾灸治療。
那一天,禦醫對哲宗全身都進行了艾灸,直到他疼痛難忍。
第二天,大臣們帶來更多的藥物讓哲宗嘗試,但都毫無益處。
1100年正月十二日上午,哲宗駕崩,當時他的二十三歲生日剛剛過去一個月。
[89] 徽宗成長的皇宮——宋朝的皇宮——與西方的皇宮相比如何呢?[90]二者的異同之處都值得注意。
從建築空間而言,宋朝宮殿和别處的宮殿一樣,都類似精英的家庭住宅,但規模更加宏大。
從社會空間而言,宋朝皇宮中有很多人,從位高權重者到各類仆役,他們之間的交往受到精心設計的宮廷禮節與儀式的約束,跟其他地方的宮殿并無二緻。
宮廷裡進行的某些儀式,與更加明确的宗教場合舉行的儀式在結構上很相似。
這些儀式既體現了統治者的神聖身份,又涉及宮廷社會中細微分級的社會等級,甚至在禮儀的形式上也常常很相似,例如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統治者出現在比較公共的場合時,都會随身帶着或者豎起各式各樣的華蓋,人們見到統治者也要下跪。
與其他國家一樣,宋朝宮廷裡發生的事情也能迅速散布出去,有些是個人的傳聞,還有一些是關于新時尚的報告——率先在宮廷裡出現的禮儀、娛樂活動和服裝方面的創新。
但在這些方面,我們最好也注意與其他國家的差異。
盡管宋朝皇宮之外的民衆看起來很快就會仿效宮廷女性的服裝款式,但男性的服裝卻并非如此,宮中男性的衣着似乎從來都不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也許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從皇帝以下的所有男性都是統一身穿與官職相配的制服。
在宋朝宮殿裡,男女有别是必須遵守的規矩。
在重要的宮廷宴會上,無論是後宮妃嫔還是公主都不能出席。
有時候,有诰命的女性(例如高官的妻子)被邀請參加宮廷的女性聚會。
然而,那些會使不相關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的社交場合,則盡可能避免。
公主們長到适婚年齡,一般是十五六歲就會結婚,會有豐厚的嫁妝,通常包括一座宅邸。
但她們在宮廷文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哪怕是她們可能會跟誰結婚的小道消息也不太多。
皇子與公主在宮廷中長大,沒有什麼機會結識跟他們沒有親戚關系的同齡孩子。
在歐洲,從中世紀開始,貴族就經常出現在宮廷裡,貴族的兒子會被送進宮做青年男侍,或者僅僅為了接受教育。
但在宋朝宮廷沒有類似的情況,除了宗室外,幾乎不存在世襲貴族。
徽宗兒時唯一認識的玩伴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官員的兒子與同族人的兒子不會和他在皇宮裡一起長大。
宮廷裡的成年人也與同齡人相隔絕。
與歐洲君主不同,哲宗與他的皇後沒有出身貴族的男男女女來服侍,哲宗很多時間與宰輔一起度過,但他們并不幫助哲宗更衣,從事這類個人服務的是宮裡的宦官或宮女,因此,宋朝宮廷遠不像歐洲宮廷那樣具有
1098年,在最莊嚴的郊祀大典上,徽宗被選中擔任亞獻,這是徽宗幼年他的叔叔曾履行的職責。
第二年,朝廷收複青唐,徽宗又奉命在太廟向祖宗報告這一重要的軍事勝利。
[62] 才華出衆的朋友與熟人 徽宗一旦在皇宮外有了自己的府第,就可以更充分地融入精英社會群體,這個世界彙集了衆多人士,他們全都家産殷富、飽學多識、才華出衆、卓有所成或者交友廣泛。
在被稱為端王的這段時間,徽宗較為自由。
史料中記載了幾件趣聞轶事。
一則提到徽宗喜歡玩鳥,另一則記載了徽宗通常會從北門出宮,有位想結識他的年輕人就在北門等候,一見徽宗就下馬行禮,最終徽宗對此人産生了興趣。
[63] 徽宗作端王時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對他踢球的描述。
這則故事解釋了徽宗如何認識最後官至殿前指揮使的高俅。
在殿廬待班,邂逅。
王雲:“今日偶忘記帶篦子刀來。
欲假以掠鬓,可乎?”晉卿從腰間取之。
王雲:“此樣甚新可愛。
”晉卿曰:“近創造二副,一猶未用,少刻當以馳内。
”至晚,遣俅赍往。
值王在園中蹴鞠,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
王呼來前詢曰:“汝亦解此技也?”俅曰:“能之。
”漫令對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隸輩雲:“可往傳語都尉,既謝篦刀之況(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
”[64] 派高俅去送篦子的王诜是徽宗的親戚(徽宗父皇的妹夫)。
王诜是一位書畫收藏家和技藝娴熟的畫家,他結交了當時許多重要的文化名流,其中最有名的是蘇轼與米芾。
[65]蘇轼是著名詩人,并且直言不諱地反對新政。
米芾是書畫家、收藏家與鑒賞家,撰寫了大量有關鑒賞書畫的著作,其中也包括若幹幅王诜的藏品。
[66]王诜與蘇轼交好,這使他卷入朝廷中改革者與反改革者之間的鬥争。
1070年代,王诜資助刻印蘇轼的詩集,詩集中有一部分内容後來被當作證據,指控蘇轼诽謗皇帝,王诜也被指為同謀,指控書中逐年列出他與蘇轼過去十年的交往,記錄了王诜多次贈送蘇轼貴重禮物,為蘇轼提供材料裝褙畫作,甚至借錢給蘇轼用作外甥女的嫁妝。
蘇轼的詩詞很受歡迎,這加重了言官的惱怒。
言官控訴說:“道路之人,則以為一有水旱之災,盜賊之變,轼必倡言,歸咎新法,喜動顔色,惟恐不甚。
”蘇轼被流放,王诜如果不是公主(其妻寶安公主)懇求哥哥宋神宗保留他的官職,也會遭到流放。
然而,第二年公主去世後,神宗還是将王诜貶官。
[67] 1085年,王诜返回開封。
對年輕的徽宗來說,姑父王诜特别有魅力,因為他認識很多名人,遊曆過全國各地,是一位卓然有成的畫家與書法家,還收藏有全國最著名的書畫作品。
在此時期,徽宗也開始收藏,還幫助王诜得到了一幅他想收藏的畫作。
[68] 在王诜的影響下,徽宗開始自己作畫。
據蔡絛記錄,徽宗還是皇子的那些年裡,對他練習文人書畫影響最大的是王诜、趙令穰與吳元瑜。
[69]趙令穰是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的後裔(五世孫),因此是徽宗的遠房親戚(皇室宗族第五代的3488名成員之一,與徽宗的父親是同代人)。
趙令穰在京城擁擠的皇室宗族成員的住宅區中長大。
宗室成員可以離京去祭拜洛陽半道上的皇陵,卻不能随意到别處遊曆,據說趙令穰一輩子都處于這種對宗室成員的地域限制内。
但趙令穰的确有大量繪畫藏品可以借鑒。
作為一名畫家,他以山水畫著稱,風格大多體現了文人雅趣,例如水鄉景色與“小景山水”。
相比之下,吳元瑜不像王诜、趙令穰是文人畫家,而是一位畫匠,曾師從被公認為北宋最優秀的花鳥畫家崔白。
徽宗應該在皇宮裡見過崔白畫的屏風。
[70] 圖1.4 《煙江疊嶂圖》,絹本,設色,縱45.2厘米,橫166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王诜有兩幅畫作曾經被徽宗收藏,這兩幅畫幸存至今,并備受稱贊。
《煙江疊嶂圖》(圖1.4)描繪的是彌漫的雲霧和依稀可辨的兩艘小船,以及江邊陡起的崇巒疊嶂。
1088年,蘇轼為此畫題了一首二十八行的詩(賦詩十四韻),王诜看後步韻唱和,蘇轼詩興大發,又唱和一首,王诜則再次賦詩回應。
在第一首詩中,王诜認同當時新出現的一項理論,認為繪畫是一種适合于文人的藝術形式,還列舉了一些他視為典範的士大夫畫家。
在給王诜的和詩中,蘇轼也評論了繪畫藝術,強調“畫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作為恭維,蘇轼将王诜比作鄭虔。
鄭虔曾獻給唐玄宗一卷詩、書、畫,唐玄宗署尾親題“鄭虔三絕”,指的就是鄭虔的詩、書、畫。
[71] 徽宗從王诜及其圈子中獲得了什麼呢?他可能明白了一個人不必非得成為專業畫家,多年緻力于完善畫技也可以畫出意蘊深長的高雅作品。
他可能看到了詩書畫的實踐方式可以相互補充,從而在文人的社會生活中達緻和諧;他可能還看到了收藏書畫是一種巨大的資源,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實踐,還能吸引米芾這些有趣的人來欣賞自己收藏的名作。
家事 1096年,就在徽宗入住端王府前,宮廷陷入了騷亂,起因是早年嫁給哲宗的年輕妻子孟皇後被控使用巫術。
哲宗從來沒有喜歡過孟皇後,或許因為她是高太後挑選的,哲宗容忍甚至鼓勵自己寵幸的劉婕妤對年輕的皇後不恭。
對皇後的神秘行為的指控,哲宗也沒有加以制止。
這件事的起因是孟皇後年幼的公主病倒了,孟皇後便向略通醫學的姐姐尋求幫助。
給公主開的藥毫不見效,孟皇後的姐姐帶來一些道教用來治病的“符水”。
她拿出符水,孟皇後大驚失色,告訴姐姐宮中嚴禁這類東西。
不久,哲宗來探視公主,似乎并沒有對符水感到不安,還認為提議用符水給公主治病是人之常情。
盡管如此,謠言開始在宮中傳播開來,引起對邪惡力量的恐慌。
公主的病情惡化時,皇後發現了公主身旁的紙錢(用來祭神的),開始疑心是她的對手劉婕妤派人做了手腳。
後來,有三個人——皇後的養母、一名女尼與一個宦官——被指控協助皇後使用妖術。
哲宗命令一名宦官頭目對後宮所謂的陰謀進行司法調查。
有三十名宮女與宦官受到嚴刑拷打,有的肢體被打殘,有的被割下舌頭,最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指控。
女尼被指控使用“所厭者伏、所求者得”的禱詞施行巫毒之類的神秘儀式;宦官被指控給劉婕妤畫像,然後用針釘穿畫像的心髒,希望以這種方式殺死她;養母被指控在一張符紙上寫了“歡喜”字,然後燒成灰,放在哲宗飲用的茶裡,希望以這種方式改變哲宗的情感。
官員詳細地與哲宗讨論調查結果,他們很清楚嚴酷拷打之下的審問未必能查明真相。
官員們意識到哲宗感覺自己處于危險之中,最後默許哲宗廢黜孟皇後,将其貶入瑤華宮。
被控使用巫術的女尼、宦官與養母三人皆被處死。
[72]根據後來向太後的說法,徽宗在聽說在這些調查中死去的宮女時,流下了眼淚。
[73] 1099年是徽宗及其家族的又一個多事之秋。
在這年二月,徽宗最小的弟弟趙偲開始準備從皇宮搬到自己的府第。
四月,哲宗帶着大量随從親臨郡王府。
這一次是在徽宗最大的弟弟趙俣的王府設宴。
兩周後,哲宗又召集大家舉行宴會,這次是在徽宗的二弟趙似的府第。
由于這一次哲宗的兩位母親,即嫡母向太後與生母朱太妃都與哲宗同行,因此讨論的議題很可能是為兩位年齡稍長的郡王趙佖與徽宗安排婚事。
[74] 被選中嫁給徽宗的女子姓王,當時十六歲,比徽宗小兩歲。
關于她的家庭背景,隻知道她來自京城,父親是一位地方官。
親王的妻子都要從有名望的家庭中挑選,當然,徽宗本人不會參與對這位特别的年輕女子的挑選過程。
1099年六月,徽宗大婚,王氏被迎娶至徽宗的府第,成為徽宗的妻子。
婚後不久,嫡母向太後賜給徽宗兩名妾,即鄭氏與王氏,作為禮物。
徽宗早就認識她們,因為在他入宮拜見向太後前,太後就曾派鄭、王去陪侍徽宗,二人頗得徽宗喜愛。
[75] 在皇宮裡,人們開始擔心哲宗的健康。
從哲宗的宰輔曾布留下的日志中,我們了解到哲宗願意與二府官員談論他的疾病,因此很可能哲宗的母親與兄弟也聽說了哲宗的病情。
[76]開始隻是比較厭煩的病症,還不算令人擔憂。
1099年五月十八日,哲宗說自己長期被咳嗽與便秘困擾,服用了很多藥也沒起多大作用,讓二府官員舉薦精通醫理的醫生。
禦醫耿愚由于精通脈論、善用古方而被舉薦。
哲宗認真遵循禦醫們的建議,健康狀況卻沒有改善。
1099年七月,侍候哲宗的醫官被留宿在宮中三天。
那時,哲宗的腹瀉與胸悶非常嚴重,連粥和藥都咽不下。
耿愚給哲宗配制了哲宗母親推薦的一種溫脾藥丸。
[77] 随着天氣轉冷,哲宗的健康有所好轉,可以和大家一起激動地期待一位皇子的降生。
哲宗的妃嫔們到此時為止為他生了四個孩子,但都是公主,其中一位在襁褓中就夭折了。
1099年八月初八,第一個皇子出生時,哲宗的身體狀況可以參加慶祝活動。
皇子一出生,哲宗就立刻命宦官将消息傳給二府大臣。
二府大臣次日見到哲宗時,哲宗告訴他們,他的兩位母親都非常高興,大臣們又說,不但兩位太後喜不自禁,全國上下都在慶祝皇子的降生。
一名宦官被派往皇陵,向祖先報告喜訊,與此同時,重臣與宗室也奉命前往南北郊壇和太廟祭告。
此外,翰林院起草一份聖谕,宣布對所有流人以下的罪犯實行大赦。
但就在這時,哲宗再次病倒了,連着兩天取消了臨朝。
八月十四日,哲宗見到二府大臣時說,禦醫耿愚開了一些催吐的藥,他的病情稍有好轉,但還是沒有食欲,而且腹部也經常疼痛。
[78] 徽宗自然也參加了1099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集英殿為他的新生皇侄舉辦的慶祝宴會。
哲宗心情很好,他慷慨地賞賜給二府大臣和弟弟們很多禮物,包括衣服、做工精緻的金腰帶,以及配上馬鞍的駿馬。
衣服都是由皇家作坊制成,包括紅羅繡抱肚、白绫袴、黃绫襯衫、勒帛紫羅公服。
後來二府大臣前來拜謝哲宗賞賜禮物時,都穿上了賞賜的服飾,騎着賞賜的馬匹。
徽宗和衆親王也穿着哲宗頒賜的服飾各自回府。
然而,從文化的角度看,宴會似乎并不成功。
哲宗後來與二府官員都覺得為盛會創作的樂詞無一令人滿意,他們讨論了任命哪些人有可能提高宮廷的文學水平。
[79] 哲宗的新生皇子受到所有人的熱情迎接,但哲宗決定将皇子的母親劉賢妃封為皇後,就不是每個人都贊同了,很多人因為孟皇後被廢的事指責劉氏。
1099年九月二十七日,劉賢妃被正式冊封為皇後。
這一天,徽宗與其他親王一起在文德殿迎接。
劉皇後的慶典應當沒有七年前孟皇後的儀式那樣複雜,因為新皇後已經住在皇宮裡,不用穿過正南門進去。
[80] 由于劉賢妃被冊封為皇後,徽宗間接失去了兩位侍讀。
谏官鄒浩上疏反對冊封劉氏,激怒了哲宗。
[81]哲宗在朝殿上與鄒浩争論,他告訴鄒浩,祖宗本有先例,鄒浩回奏道:“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
”[82]哲宗不僅将鄒浩貶官,還革職發配到偏遠的南方。
那裡是著名的“死地”之一,毫無抵抗力的北人到那裡可能會染上瘴疠。
為了嚴懲鄒浩,開封府當天就奉命派人押送他出城。
但是,鄒浩的許多朋友都前來相助,其中兩位是徽宗的侍讀傅楫與朱绂,使得這件事受到了拖延。
哲宗龍顔大怒,托言二人資助鄒浩的旅費,将他們革職。
哲宗甚至因尚書右丞黃履為鄒浩辯護,罷了他的官職。
[83] 哲宗心緒不佳,也許是因為剛出生的皇子身體糟糕。
閏九月十五日,哲宗告訴二府官員,皇子受了驚吓,禦醫正用藥物調理他的腸道。
從那時開始,二府官員每日都會詢問皇子的健康,并常常對他的醫療護理提出一些建議。
閏九月二十六日,皇子(還沒有起名)似乎有所好轉,但就在那天晚些時候,一名信使向二府官員報告,皇子已經夭折了,接下來三天哲宗都不會上朝視事。
三天後,哲宗年僅兩歲的公主也夭折了。
[84] 盡管哲宗遭遇不幸,但一些常規的宮廷生活還是要繼續。
九月,親王趙似終于搬進了自己的府第,宗室成員組成了儀仗隊,陪他從皇宮搬進新宅。
随着趙似的搬出,哲宗的五位弟弟全都住在宮牆之外了。
[85] 哲宗的生日是十二月八日,一年一度的慶典活動是一個重大的宮廷盛會。
正式典禮開始前兩天要排練一番。
[86]在參加紫宸殿舉行盛宴的衆多賓客中,還有遼、高麗與西夏的使節,專程來開封參加盛典。
開封的大臣大都出席了宴會,座次根據品銜高低排列。
親王按品銜依次坐在哲宗右邊最尊貴的位置。
慶典活動共有九輪,每一輪都安排了娛樂活動、食物與美酒。
翰林院的官員每年要編寫新的樂詞,用來祝酒或歌唱。
根據演奏的樂器不同,教坊樂部根據樂器的不同,穿的衣服也五顔六色——绯色、紫色或綠色,他們的樂器包括拍闆、琵琶、箜篌、鼓、編鐘、箫、笙、埙或笛子,表演舞蹈的藝人有男有女。
别的娛樂活動還包括雜技、雜劇與蹴鞠。
當天的慶典結束前,賓客們都會收到很多禮物。
[87] 生日宴會不久,哲宗又病倒了。
他整日嘔吐,什麼東西都咽不下去,還咳嗽不停。
知樞密院事曾布說這些都是虛弱的症狀,需要用食物調理。
哲宗說他已經服用了差不多一百粒補中丸,曾布則建議,皇上還很年輕,不應該服用溫熱的藥,這可能會耗損更多的陽氣。
第二天,哲宗患了喉炎,說話非常費勁。
接下來三天哲宗病情沒有改善,但還是繼續上朝。
為了避免呼吸冷空氣,除了每天去拜見母親,他都在屋裡待着。
到十二月二十一日,禦醫告訴宰輔,皇上病情嚴重,目前脈氣微弱。
不過,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宰輔還是沒有讨論那個不祥的話題:哲宗一旦駕崩會發生什麼事。
[88] 1100年的新年那天,哲宗病得很重,不能主持照例舉行的新年盛大朝會。
到了初四,在紫宸殿舉行的例行宴會宣布取消。
哲宗不僅仍然咳嗽和嘔吐,腹部疼痛也變得更嚴重了。
宰輔提議在開封城裡的寺觀進行七天的祈禳道場,并宣布大赦——仁宗皇帝就是在1056年一場大赦之後痊愈的。
宰輔獲允到内宮探視躺在福甯殿東側卧室的哲宗。
哲宗戴着帽子,穿着短外套,坐在禦座上,但他說髒腑還是不舒服,也沒有藥物緩解這種症狀。
在官員們的建議下,哲宗同意舉行祈禳道場,大赦天下,并采用更多的艾灸治療。
那一天,禦醫對哲宗全身都進行了艾灸,直到他疼痛難忍。
第二天,大臣們帶來更多的藥物讓哲宗嘗試,但都毫無益處。
1100年正月十二日上午,哲宗駕崩,當時他的二十三歲生日剛剛過去一個月。
[89] 徽宗成長的皇宮——宋朝的皇宮——與西方的皇宮相比如何呢?[90]二者的異同之處都值得注意。
從建築空間而言,宋朝宮殿和别處的宮殿一樣,都類似精英的家庭住宅,但規模更加宏大。
從社會空間而言,宋朝皇宮中有很多人,從位高權重者到各類仆役,他們之間的交往受到精心設計的宮廷禮節與儀式的約束,跟其他地方的宮殿并無二緻。
宮廷裡進行的某些儀式,與更加明确的宗教場合舉行的儀式在結構上很相似。
這些儀式既體現了統治者的神聖身份,又涉及宮廷社會中細微分級的社會等級,甚至在禮儀的形式上也常常很相似,例如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統治者出現在比較公共的場合時,都會随身帶着或者豎起各式各樣的華蓋,人們見到統治者也要下跪。
與其他國家一樣,宋朝宮廷裡發生的事情也能迅速散布出去,有些是個人的傳聞,還有一些是關于新時尚的報告——率先在宮廷裡出現的禮儀、娛樂活動和服裝方面的創新。
但在這些方面,我們最好也注意與其他國家的差異。
盡管宋朝皇宮之外的民衆看起來很快就會仿效宮廷女性的服裝款式,但男性的服裝卻并非如此,宮中男性的衣着似乎從來都不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也許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從皇帝以下的所有男性都是統一身穿與官職相配的制服。
在宋朝宮殿裡,男女有别是必須遵守的規矩。
在重要的宮廷宴會上,無論是後宮妃嫔還是公主都不能出席。
有時候,有诰命的女性(例如高官的妻子)被邀請參加宮廷的女性聚會。
然而,那些會使不相關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的社交場合,則盡可能避免。
公主們長到适婚年齡,一般是十五六歲就會結婚,會有豐厚的嫁妝,通常包括一座宅邸。
但她們在宮廷文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哪怕是她們可能會跟誰結婚的小道消息也不太多。
皇子與公主在宮廷中長大,沒有什麼機會結識跟他們沒有親戚關系的同齡孩子。
在歐洲,從中世紀開始,貴族就經常出現在宮廷裡,貴族的兒子會被送進宮做青年男侍,或者僅僅為了接受教育。
但在宋朝宮廷沒有類似的情況,除了宗室外,幾乎不存在世襲貴族。
徽宗兒時唯一認識的玩伴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官員的兒子與同族人的兒子不會和他在皇宮裡一起長大。
宮廷裡的成年人也與同齡人相隔絕。
與歐洲君主不同,哲宗與他的皇後沒有出身貴族的男男女女來服侍,哲宗很多時間與宰輔一起度過,但他們并不幫助哲宗更衣,從事這類個人服務的是宮裡的宦官或宮女,因此,宋朝宮廷遠不像歐洲宮廷那樣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