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在深宮(1082—1099)
關燈
小
中
大
球場。
每次球射中球門,觀衆就發出歡呼,得分的選手會下馬向觀衆緻謝。
[30] 小孩子也喜歡過元宵節。
元宵節是在陰曆正月十五,這一天京城居民都會挂出裝飾精美的燈籠,然後流連街頭,觀賞别人的彩燈。
皇宮裡的人來到宮城正南的宣德樓,登上幾層高的城樓,觀看元宵節的盛況。
[31]郊祀祭天儀式每三年舉行一次,宣德樓也是一個觀看籌備工作的好去處。
為了準備祭天所需的七頭大象、馴象師和樂師,會提前演練祭天儀式,即使這時也吸引大批人群前來觀看。
[32]精明的商人在集聚的人群中出售大象的圖片,還有用木頭或陶瓷制作的大象模型。
在郊祀祭天的當日,也有不少場面值得觀看。
大約兩萬人在大慶殿的寬敞庭院裡列隊站立。
為了按時完成準備工作,一名太史局官員站在鼓樓上觀測刻漏,每小時奏報一次。
隊中不同身份的人穿着色彩鮮豔的各類服裝,好讓觀者區分宦官、官員與衛兵。
文官穿着紅色朝袍,從官帽樣式可以分辨出各自的官職。
作為皇子,徽宗佩戴一頂九旒冕,級别最高的大臣也佩戴同樣的帽子,但級别較低的官員帽子上旒的數量會比較少,最少的隻有兩條。
(參見彩圖二) 隊伍中舉着的旗、旌和幡同樣色彩斑斓,還有繪有風、雨、雷、電、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白鳥及鳳凰圖案的三角旗。
行進隊伍在三更時分就要離開皇宮。
在徽宗十歲那年,著名大臣蘇轼擔任鹵簿使導駕,負責郊祀列隊行進。
蘇轼上奏,在儀式舉行到一半時,有十餘輛後妃乘坐的紅色傘蓋車跟在皇家郊祀隊伍後面,争道搶行。
在蘇轼看來,婦女不應當參與這類祭祀典禮。
後妃中道迎谒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本來就夠糟糕了,又在祭祀完成之前出現在祭祀儀式隊列中,簡直讓人難以接受。
據說哲宗讀了奏章後,派人将奏章呈遞給高太皇太後,自那之後,儀式過程變得莊嚴肅穆多了。
[33] 徽宗童年時參加的所有慶典中,最令人感到歡快的就是哲宗的婚禮。
英宗與神宗登基時已經結婚,因此,自仁宗在1024年結婚之後,皇宮中已經近七十年沒有見證過全套的皇家婚禮了。
高太後開始提前為哲宗大婚做充分規劃。
她從适合的人家中挑選出一百多名女孩,将她們帶進宮,最後選中了一名姓孟的女子,認為隻有她配得上皇後稱号。
[34]1090年,哲宗十三歲時,高太後宣谕數名王公大臣研究皇室大婚禮儀的先例,并預備詳細的儀式步驟。
1092年四月,哲宗十五歲半,皇宮為他舉行了六天多的婚禮儀式。
第一天,徽宗與其他皇子随同皇室宗親、王公大臣,身着紅色朝服,齊聚文德殿,按照古代婚禮的步驟,實施“納采”與“問名”等禮儀。
四天後,在其他準備儀式完成之後,奉迎使前去迎娶新娘。
奉迎使返回時,官員們再次身穿紅色朝袍前去迎接。
一些官員列班于宣德樓外,在奉迎新娘後與舉辦婚禮大典的間歇,他們要在那裡依儀式行禮。
在專門準備的殿堂内,孟氏的父母依照傳統的禮儀辭令與她話别。
随後,孟氏被迎入皇宮,一路上有時坐轎子,有時乘馬車。
每座殿門都有官員和宗室列隊迎接,最後皇後來到福甯殿。
哲宗身穿莊嚴正式的紗袍,頭戴通天冠,已經在那裡等候。
餘下的儀式,包括禮儀規定的三次飲酒,由幾位宮中侍從伺候完成。
[35] 教育 在這些年中,徽宗準備過什麼樣的生活呢?皇帝的兄弟們的處境很尴尬,試圖廢黜皇帝的大臣會主動接近他們,因此讓皇子擁有實權非常危險。
然而,文化價值觀強調對皇帝與其兄弟們共同母親的孝道,更不要說還有手足之情,這就要求皇帝友好地對待衆位兄弟。
在宋朝,皇子并未被授予實質性的政治軍事職務,也不會統領軍隊與管轄府州。
他們被賜予充足的俸祿與所有象征性的高等特權,比如有權擁有大批扈從,或佩戴能顯示其地位的服飾。
但他們必須避免給人留下懷有政治野心的印象。
任何皇帝都無法容忍皇位的潛在競争者周圍聚集着野心勃勃或詭計多端的大臣。
皇子們要證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一個辦法是盡可能地以種種迹象表現自己享受放縱的生活——縱情于酒色犬馬。
放蕩的皇子是一種被認可和理解的社會類型。
皇子還有一種方式來消磨時光,那就是鑽研學問與藝術,這正是神宗的兩個弟弟(徽宗的叔叔)趙颢和趙頵選擇的道路。
作為高太後留在世上的兒子,趙颢、趙頵在哲宗朝的後宮女眷中很受歡迎。
事實上,他們屢次請求搬出皇宮住進自己的宅邸,但因為神宗每每拒絕,徽宗的這兩位叔叔在成年很久後仍住在皇宮裡。
他們隻需履行一些不重要的禮儀職責。
趙颢的碑文中記載,神宗每次郊祀,以及兩次明堂祭祀時,都由他擔任亞獻;此外,趙颢偶爾會代表神宗主持太廟祭祖。
[36]既然徽宗逐漸意識到自己身為皇帝弟弟,毫無疑問,他會特别留意這兩位叔叔,因為他們為他提供了一個也許可以效仿的範例。
趙颢和趙頵都對宗教感興趣。
據說趙頵“喜浮屠、老子之言,撮其精要,刻闆流布”。
趙颢尤其癡迷佛教,代表皇帝參加了重大的佛事。
他還喜好醫書,并自己配制藥方。
趙颢精通書法與箭術,對音樂興趣濃厚。
有一年,他曾為元宵節的娛樂活動創作了一些曲子。
他還熱衷于收藏善本圖書,神宗鼓勵他這種興趣,每次得到異書,都會派人給他送去。
[37]趙頵在書畫與醫學上也有同樣的興趣。
他的書法作品中包括幾種不同字體,畫過花、竹、蔬、果、蝦、魚、古木和江蘆等作品。
他編著了一本名為《普惠乘閑集效方》的醫書,還用自己存的藥材配制藥方,為人治病。
趙頵的妻子王氏也擅長繪畫,據說她在十六歲嫁給趙頵後,便醉心繪畫與文學,而不是珠寶等奢侈品。
趙頵于1088年去世,徽宗當時才六歲。
趙颢是在八年後的1096年離世,因此徽宗有更好的機會來了解他。
趙頵與趙颢都有好幾個兒子,是與徽宗年齡相仿的堂兄弟。
[38] 不過,在徽宗培養這些與叔叔嬸嬸相同的雅好之前,必須先精通标準的文學課程。
11世紀80年代末,為了确保哲宗接受全面的儒家教育,朝廷中很多人做出了努力,徽宗所接受的教育類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下面這件事的影響。
六十多年前專門為年幼的仁宗編寫的三本圖文并茂的書籍,也都給哲宗重新印制出來了。
其中一本關于曆史上著名的君臣,一本囊括了宋初三朝發生的一百件大事,最後一本共有三十卷,用插圖描繪了郊祀隊伍使用的各種物品,如旗幡、旗幟和裝飾華麗的車輛等。
當時還多印了一些卷冊,分發給各王宮及衆高官,徽宗的早期教育中所用書籍很可能就包括這些。
[39] 哲宗的一位老師範祖禹編著了八卷本的《帝學》,通過講述早先帝王的轶聞,來說明偉大的帝王尊師重教,笃好學問。
這本著作如今依然存世,書中對所有用兵的先例一概不提,帝王不會由于行事果斷、開疆拓土或提高人民福祉而受到稱贊,而是因為遵從師教而被褒揚。
例如,後漢開國皇帝光武帝邀請儒生入宮,指定五經博士,聆聽他們的講解,并親臨他們講學的太學,因此備受贊揚。
在打敗所有敵人後,光武帝就對軍隊隻字不提。
太子詢問軍事戰略時,他的回答是:衛靈公詢問孔子軍隊部署的問題時,孔子就曾表示反對。
[40]在宋朝早期的皇帝中,範祖禹着重介紹了仁宗,因為正是在仁宗時期,儒家學者給皇帝講學形成了制度。
[41] 1091年,徽宗九歲時,有位翰林學士為宗室和皇子的教育提出一個方案。
根據最終方案:皇子從八歲到十四歲,每天要背誦二十個字的段落若幹。
每年還要對他們的進展進行考試。
[42]1093年二月,徽宗十歲時,高太皇太後決定讓皇子們到宮外就學,并在以前一位皇子的住處設立了學舍,兩名大臣擔任老師,四名宦官負責管理。
大約六周之後,皇子們開始學習,哲宗給每人頒賜“九經”一部,還有儒家大師孔子、孟子、荀子與揚雄的著作。
[43] 在1095年,哲宗請高官推薦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皇弟們的侍讀。
徽宗的侍讀中有三位是知名的學者,傅楫、朱绂和何執中。
三人都有文官職位,前兩位早在将近三十年前的1067年就獲得了官位。
三位侍讀都是南方人,傅楫與朱绂都來自福建路仙遊縣,何執中來自稍北的今浙江境内。
傅楫和何執中早年都曾經擔任地方官,後于11世紀90年代來到京城。
從1087年開始,朱绂擔任皇宮的“大小學教授”。
1094年,章惇升任宰相,朱绂被召入宮中,向哲宗講授有關“正心、誠意、知人、安民”的道理。
[44]接下來四年,他一直擔任皇宮侍講,并兩次獲得提拔。
傅楫或許是三位侍讀中最緻力于儒家學問的,他年輕時曾師從著名的儒家學者,還娶了老師的女兒為妻。
他在二十年間遊宦各地,收集了大量的藏書。
此後四年,傅楫一直任太學教授。
在傅楫作為皇子侍讀的五年間,建議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改革,在他看來,皇子的教育一直強調書法和作文,卻犧牲了經典教育。
傅楫認為皇子教育應該關注美德與禮儀,而不是書法這樣的小道。
傅楫請求朝廷同意他的方案,将授課内容限定在探讨《論語》、《孝經》與《孟子》的範圍内,不再關注唐詩與詩歌創作。
[45]徽宗的侍讀還向徽宗和其他皇子講授基本的曆史知識,尤其是可以從中汲取明确的道德教訓的事件,如秦始皇與隋朝亡國之君(隋炀帝)等曆史上有名的揮霍無度的統治者,都建造了奢侈的宮殿與庭院。
儒家關于節制的教導一定常常與他們實際所處宮殿的富麗堂皇之間存有矛盾。
哲宗婚後不久,又發生了一次巨變:掌握皇宮實權的高太後在1093年九月初三去世了。
高太後不信任十六歲的哲宗的治國能力,在病床上召見了範祖禹等幾位值得信賴的大臣,要求他們如果哲宗在她死後試圖推翻她的政策,一定要抵制。
[46]事實證明,高太後的懷疑是正确的。
沒過多久,哲宗便決定罷免祖母的重臣,開始恢複父皇神宗的新政。
開封府 宋徽宗開始師從宮外的老師之後,就有更多機會了解環繞皇宮的這座城市。
盡管皇宮已是富麗堂皇、人口衆多,但徽宗這位年輕皇子終于能更自由地走出皇宮,到京城開封府這個更大的世界,一定還是感到異常興奮。
開封府是一座十分值得探索的城市。
[47]與它之前和之後的大城市一樣,開封府也彙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最有權有勢的人和一貧如洗的人、長住居民和初來乍到者、文人和商人,以及兵士和學生。
開封府是一座莊嚴的城市,因為這裡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和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這些都不斷地确認并再塑皇帝作為上天與芸芸大衆之間的中介角色。
開封府也是一座軍事堡壘,不僅有高大的城牆、環繞四周的護城河,城内軍營裡還部署着約三十萬軍隊。
這些将士及其家眷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48] 從開封府的外形可以看出,最初,這是一個州郡的治所和商業活動中心。
唐朝都城長安從一開始就規劃成大城市,城牆每邊約九公裡長,城内對稱分布着寬闊的大街、環繞防禦設施的圍牆,以及政府組織監管的集市。
與長安形成對比的是,開封府從一座州郡治所發展而來,既沒有環繞防禦設施的城牆,也沒有進行買賣交易固定的場所。
舊城被城牆包圍,每邊城牆不足三公裡,但在955年(幾年後宋朝才建立),舊城的城牆之外已有很多人居住,因此就新建了一圈外城牆。
外城牆邊長約七公裡,共有二十一座城門(參見圖1.3)。
新城牆将開封府的規模擴大了三倍。
白色的外城牆高達十二米,周圍環繞着一條三十米寬的護城河。
在宋徽宗童年時代,護城河被擴建至寬七十七米、深約五米。
[49]當時,開封府的居民已經有一百二三十萬。
[50]長安城的人口規模也差不多,但卻分散在一個更廣闊的區域,因此開封府的人口密度大約比長安城高出百分之五十(開封城的面積為四十九平方公裡,長安城的面積為八十四平方公裡)。
[51] 汴河是城内外連接大運河的主要水道,它自西向東橫貫開封城,再通過大運河将開封府與揚州、杭州等南方重要城市相連。
大米與其他谷物通常用船運入開封城。
1072年,日本僧人成尋曾遊覽開封府,他對汴河上“千萬”運貨的船隻贊歎不已。
[52]貨物也從開封城門運入,比如數以千計的豬每天就由豬倌驅趕着進城。
由于經營特定商品的商販喜歡相互為鄰,便不僅形成了專門買賣金銀的街巷,還有一個彙聚了鷹隼商販的客店。
184260.png 圖1.3 開封府 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是,開封府最重要的街道是禦街,從宮城南面的宣德樓開始向南,經過内城朱雀門,然後到郭城南薰門。
高大的朱雀門有一百五十多米寬,頂部建有一座城樓。
禦街上各類店鋪鱗次栉比,有士兵晝夜巡視。
宮廷外的娛樂晝夜不停。
勾欄、酒肆、客棧、茶館與妓院在瓦子(娛樂區)雲集。
孟元老寫道,有勾欄五十餘座,其中蓮花棚、牡丹棚、象棚與夜叉棚各能容納數千名觀衆。
[53]即使是小小的酒館,可能也有幾個藝人為客人唱曲助興。
在開封城找地方吃飯一點也不難。
夜市有即食食品出售,像芝麻餅、香糖果子、團子、豆腐湯、螃蟹與蛤蜊。
馬行街的夜市尤其嘈雜,整條街燈火通明,以至于蚊子與蒼蠅都會躲得遠遠的(或者人們是這麼認為的)。
白天的食物更豐盛。
一家餃子店有五十多口鍋竈,幾十名小工和面、包餃子,将餃子下鍋再盛出來。
在規模大一點的市場裡,小販們用别具特色的音調叫賣貨物,把賣東西變成了一種表演。
大型餐館可能專門經營地方菜系,例如四川菜館“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面、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
[54] 毫無疑問,徽宗偶爾也會離開皇城,去京郊的禦苑,或者更遠的皇陵。
在内城正南門外的玉津園,每年都會舉行射箭比賽,款待宋朝的北鄰遼國使者。
東京西城牆外的金明池最初是為水軍演練而開鑿,但事實證明,作為賽舟等水上遊戲的場所更受歡迎。
每年二月,金明池對外開放,城裡所有人都可以去遊覽,欣賞春天的花卉。
金明池邊上種着垂楊,在那裡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毋庸置疑,徽宗每年都會陪同哲宗遊覽金明池,禁軍儀仗隊騎馬扈從,他們頭上插花,手握金槍、刀劍,還有色彩絢麗的繡旗。
在金明池内有“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
[55]商販們也會擺設攤位,售賣酒、茶、湯、米粥、果子和紀念品,還有碰運氣的遊戲與其他形式的賭博。
金明池水面上的小船搭成雜技演員與木偶戲的表演舞台,所有表演都有音樂伴奏。
但是,金明池上最主要的活動還是大龍舟争奪錦标的劃船比賽。
長三十丈的龍舟上為哲宗安了一把龍椅,後面擺放一面繪有遊龍戲水的屏風。
妃嫔們可以在閤子裡觀看喜慶活動。
[56] 徽宗通常與大多數官員一樣,騎着馬遊覽城市,身邊總是帶上幾名侍衛。
他肯定踏訪過開封城内一些别具特色的佛寺與道觀。
有些佛寺中有佛塔等建築,高高聳立,成為天際線上的标志。
皇宮西南的太平興國寺有一座七十四米高的佛殿,裡面供奉着一尊巨佛。
皇宮東北的開寶寺矗立着一座佛塔,高五十五米,遍體通砌琉璃磚。
[57] 皇宮南門不遠處是相國寺。
這座佛寺由國家出資修建,皇帝經常親臨,有時是去賞燈,有時是去祈雨。
在天聖節,朝中官員要去相國寺進香。
相國寺也以其藝術品著稱,包括一組五百羅漢的鍍金青銅佛像。
日本僧人成尋曾在1072年遊曆相國寺,他提到了主殿内一座高六丈的彌勒佛像。
宋徽宗年輕時可能看過高文進繪制的五台山文殊菩薩與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壁畫,可能也看到了晚近的崔白所繪的熾盛光佛與十一曜坐神的作品。
[58]相國寺内每個月定期五次開放很大的集市,并以此聞名。
商人經營各種各樣的商品,有各自的攤位:買賣珍禽的在庭院大門口,賣馬鞍子、馬嚼子和刀劍的在另一個區域。
還有商人出售蜜餞、毛筆、墨水、帽子、圖書、古董和繪畫,還有些人是占蔔算卦的。
[59] 要好好享受這座城市,徽宗就得在皇宮外修建自己的府第。
1095年十月,當時趙佖與徽宗剛滿十三歲,哲宗宣布五位皇弟不久将搬出皇宮。
四個月後,将作監提交了修建五位皇子府邸的計劃。
他們的府邸将沿用先例,按序排列,年齡最大的在最東邊。
[60]這項工程大約花了兩年時間,被委以主管之任的是李誡。
李誡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建築師,在修建皇子府邸的幾年時間裡,他還編纂了現存最古老的一本建築指南。
1098年三月二十日,十五歲的徽宗和趙佖搬進了各自的府邸。
第二天,哲宗親幸趙佖的府邸,次日又親幸徽宗的府邸。
同時,徽宗與趙佖的年俸也被定為豐厚的八千貫。
[61]徽宗仍然經常回宮,參加頻繁在朝堂上舉行的儀式,包括盛大的新年典禮等重要活動,以及更常規的每月兩次或五天一次的儀式活動。
在這些儀式場合中,政府等級制度與君主政體極為壯觀地展示無餘。
每個人都按序排列,從徽宗這樣級别最高的親王開始往下排。
皇帝一登上寶座,包括親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依次向他叩頭,皇帝的最高權威也因此形象化地得到了鞏固。
徽宗偶爾
每次球射中球門,觀衆就發出歡呼,得分的選手會下馬向觀衆緻謝。
[30] 小孩子也喜歡過元宵節。
元宵節是在陰曆正月十五,這一天京城居民都會挂出裝飾精美的燈籠,然後流連街頭,觀賞别人的彩燈。
皇宮裡的人來到宮城正南的宣德樓,登上幾層高的城樓,觀看元宵節的盛況。
[31]郊祀祭天儀式每三年舉行一次,宣德樓也是一個觀看籌備工作的好去處。
為了準備祭天所需的七頭大象、馴象師和樂師,會提前演練祭天儀式,即使這時也吸引大批人群前來觀看。
[32]精明的商人在集聚的人群中出售大象的圖片,還有用木頭或陶瓷制作的大象模型。
在郊祀祭天的當日,也有不少場面值得觀看。
大約兩萬人在大慶殿的寬敞庭院裡列隊站立。
為了按時完成準備工作,一名太史局官員站在鼓樓上觀測刻漏,每小時奏報一次。
隊中不同身份的人穿着色彩鮮豔的各類服裝,好讓觀者區分宦官、官員與衛兵。
文官穿着紅色朝袍,從官帽樣式可以分辨出各自的官職。
作為皇子,徽宗佩戴一頂九旒冕,級别最高的大臣也佩戴同樣的帽子,但級别較低的官員帽子上旒的數量會比較少,最少的隻有兩條。
(參見彩圖二) 隊伍中舉着的旗、旌和幡同樣色彩斑斓,還有繪有風、雨、雷、電、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白鳥及鳳凰圖案的三角旗。
行進隊伍在三更時分就要離開皇宮。
在徽宗十歲那年,著名大臣蘇轼擔任鹵簿使導駕,負責郊祀列隊行進。
蘇轼上奏,在儀式舉行到一半時,有十餘輛後妃乘坐的紅色傘蓋車跟在皇家郊祀隊伍後面,争道搶行。
在蘇轼看來,婦女不應當參與這類祭祀典禮。
後妃中道迎谒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本來就夠糟糕了,又在祭祀完成之前出現在祭祀儀式隊列中,簡直讓人難以接受。
據說哲宗讀了奏章後,派人将奏章呈遞給高太皇太後,自那之後,儀式過程變得莊嚴肅穆多了。
[33] 徽宗童年時參加的所有慶典中,最令人感到歡快的就是哲宗的婚禮。
英宗與神宗登基時已經結婚,因此,自仁宗在1024年結婚之後,皇宮中已經近七十年沒有見證過全套的皇家婚禮了。
高太後開始提前為哲宗大婚做充分規劃。
她從适合的人家中挑選出一百多名女孩,将她們帶進宮,最後選中了一名姓孟的女子,認為隻有她配得上皇後稱号。
[34]1090年,哲宗十三歲時,高太後宣谕數名王公大臣研究皇室大婚禮儀的先例,并預備詳細的儀式步驟。
1092年四月,哲宗十五歲半,皇宮為他舉行了六天多的婚禮儀式。
第一天,徽宗與其他皇子随同皇室宗親、王公大臣,身着紅色朝服,齊聚文德殿,按照古代婚禮的步驟,實施“納采”與“問名”等禮儀。
四天後,在其他準備儀式完成之後,奉迎使前去迎娶新娘。
奉迎使返回時,官員們再次身穿紅色朝袍前去迎接。
一些官員列班于宣德樓外,在奉迎新娘後與舉辦婚禮大典的間歇,他們要在那裡依儀式行禮。
在專門準備的殿堂内,孟氏的父母依照傳統的禮儀辭令與她話别。
随後,孟氏被迎入皇宮,一路上有時坐轎子,有時乘馬車。
每座殿門都有官員和宗室列隊迎接,最後皇後來到福甯殿。
哲宗身穿莊嚴正式的紗袍,頭戴通天冠,已經在那裡等候。
餘下的儀式,包括禮儀規定的三次飲酒,由幾位宮中侍從伺候完成。
[35] 教育 在這些年中,徽宗準備過什麼樣的生活呢?皇帝的兄弟們的處境很尴尬,試圖廢黜皇帝的大臣會主動接近他們,因此讓皇子擁有實權非常危險。
然而,文化價值觀強調對皇帝與其兄弟們共同母親的孝道,更不要說還有手足之情,這就要求皇帝友好地對待衆位兄弟。
在宋朝,皇子并未被授予實質性的政治軍事職務,也不會統領軍隊與管轄府州。
他們被賜予充足的俸祿與所有象征性的高等特權,比如有權擁有大批扈從,或佩戴能顯示其地位的服飾。
但他們必須避免給人留下懷有政治野心的印象。
任何皇帝都無法容忍皇位的潛在競争者周圍聚集着野心勃勃或詭計多端的大臣。
皇子們要證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一個辦法是盡可能地以種種迹象表現自己享受放縱的生活——縱情于酒色犬馬。
放蕩的皇子是一種被認可和理解的社會類型。
皇子還有一種方式來消磨時光,那就是鑽研學問與藝術,這正是神宗的兩個弟弟(徽宗的叔叔)趙颢和趙頵選擇的道路。
作為高太後留在世上的兒子,趙颢、趙頵在哲宗朝的後宮女眷中很受歡迎。
事實上,他們屢次請求搬出皇宮住進自己的宅邸,但因為神宗每每拒絕,徽宗的這兩位叔叔在成年很久後仍住在皇宮裡。
他們隻需履行一些不重要的禮儀職責。
趙颢的碑文中記載,神宗每次郊祀,以及兩次明堂祭祀時,都由他擔任亞獻;此外,趙颢偶爾會代表神宗主持太廟祭祖。
[36]既然徽宗逐漸意識到自己身為皇帝弟弟,毫無疑問,他會特别留意這兩位叔叔,因為他們為他提供了一個也許可以效仿的範例。
趙颢和趙頵都對宗教感興趣。
據說趙頵“喜浮屠、老子之言,撮其精要,刻闆流布”。
趙颢尤其癡迷佛教,代表皇帝參加了重大的佛事。
他還喜好醫書,并自己配制藥方。
趙颢精通書法與箭術,對音樂興趣濃厚。
有一年,他曾為元宵節的娛樂活動創作了一些曲子。
他還熱衷于收藏善本圖書,神宗鼓勵他這種興趣,每次得到異書,都會派人給他送去。
[37]趙頵在書畫與醫學上也有同樣的興趣。
他的書法作品中包括幾種不同字體,畫過花、竹、蔬、果、蝦、魚、古木和江蘆等作品。
他編著了一本名為《普惠乘閑集效方》的醫書,還用自己存的藥材配制藥方,為人治病。
趙頵的妻子王氏也擅長繪畫,據說她在十六歲嫁給趙頵後,便醉心繪畫與文學,而不是珠寶等奢侈品。
趙頵于1088年去世,徽宗當時才六歲。
趙颢是在八年後的1096年離世,因此徽宗有更好的機會來了解他。
趙頵與趙颢都有好幾個兒子,是與徽宗年齡相仿的堂兄弟。
[38] 不過,在徽宗培養這些與叔叔嬸嬸相同的雅好之前,必須先精通标準的文學課程。
11世紀80年代末,為了确保哲宗接受全面的儒家教育,朝廷中很多人做出了努力,徽宗所接受的教育類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下面這件事的影響。
六十多年前專門為年幼的仁宗編寫的三本圖文并茂的書籍,也都給哲宗重新印制出來了。
其中一本關于曆史上著名的君臣,一本囊括了宋初三朝發生的一百件大事,最後一本共有三十卷,用插圖描繪了郊祀隊伍使用的各種物品,如旗幡、旗幟和裝飾華麗的車輛等。
當時還多印了一些卷冊,分發給各王宮及衆高官,徽宗的早期教育中所用書籍很可能就包括這些。
[39] 哲宗的一位老師範祖禹編著了八卷本的《帝學》,通過講述早先帝王的轶聞,來說明偉大的帝王尊師重教,笃好學問。
這本著作如今依然存世,書中對所有用兵的先例一概不提,帝王不會由于行事果斷、開疆拓土或提高人民福祉而受到稱贊,而是因為遵從師教而被褒揚。
例如,後漢開國皇帝光武帝邀請儒生入宮,指定五經博士,聆聽他們的講解,并親臨他們講學的太學,因此備受贊揚。
在打敗所有敵人後,光武帝就對軍隊隻字不提。
太子詢問軍事戰略時,他的回答是:衛靈公詢問孔子軍隊部署的問題時,孔子就曾表示反對。
[40]在宋朝早期的皇帝中,範祖禹着重介紹了仁宗,因為正是在仁宗時期,儒家學者給皇帝講學形成了制度。
[41] 1091年,徽宗九歲時,有位翰林學士為宗室和皇子的教育提出一個方案。
根據最終方案:皇子從八歲到十四歲,每天要背誦二十個字的段落若幹。
每年還要對他們的進展進行考試。
[42]1093年二月,徽宗十歲時,高太皇太後決定讓皇子們到宮外就學,并在以前一位皇子的住處設立了學舍,兩名大臣擔任老師,四名宦官負責管理。
大約六周之後,皇子們開始學習,哲宗給每人頒賜“九經”一部,還有儒家大師孔子、孟子、荀子與揚雄的著作。
[43] 在1095年,哲宗請高官推薦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皇弟們的侍讀。
徽宗的侍讀中有三位是知名的學者,傅楫、朱绂和何執中。
三人都有文官職位,前兩位早在将近三十年前的1067年就獲得了官位。
三位侍讀都是南方人,傅楫與朱绂都來自福建路仙遊縣,何執中來自稍北的今浙江境内。
傅楫和何執中早年都曾經擔任地方官,後于11世紀90年代來到京城。
從1087年開始,朱绂擔任皇宮的“大小學教授”。
1094年,章惇升任宰相,朱绂被召入宮中,向哲宗講授有關“正心、誠意、知人、安民”的道理。
[44]接下來四年,他一直擔任皇宮侍講,并兩次獲得提拔。
傅楫或許是三位侍讀中最緻力于儒家學問的,他年輕時曾師從著名的儒家學者,還娶了老師的女兒為妻。
他在二十年間遊宦各地,收集了大量的藏書。
此後四年,傅楫一直任太學教授。
在傅楫作為皇子侍讀的五年間,建議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改革,在他看來,皇子的教育一直強調書法和作文,卻犧牲了經典教育。
傅楫認為皇子教育應該關注美德與禮儀,而不是書法這樣的小道。
傅楫請求朝廷同意他的方案,将授課内容限定在探讨《論語》、《孝經》與《孟子》的範圍内,不再關注唐詩與詩歌創作。
[45]徽宗的侍讀還向徽宗和其他皇子講授基本的曆史知識,尤其是可以從中汲取明确的道德教訓的事件,如秦始皇與隋朝亡國之君(隋炀帝)等曆史上有名的揮霍無度的統治者,都建造了奢侈的宮殿與庭院。
儒家關于節制的教導一定常常與他們實際所處宮殿的富麗堂皇之間存有矛盾。
哲宗婚後不久,又發生了一次巨變:掌握皇宮實權的高太後在1093年九月初三去世了。
高太後不信任十六歲的哲宗的治國能力,在病床上召見了範祖禹等幾位值得信賴的大臣,要求他們如果哲宗在她死後試圖推翻她的政策,一定要抵制。
[46]事實證明,高太後的懷疑是正确的。
沒過多久,哲宗便決定罷免祖母的重臣,開始恢複父皇神宗的新政。
開封府 宋徽宗開始師從宮外的老師之後,就有更多機會了解環繞皇宮的這座城市。
盡管皇宮已是富麗堂皇、人口衆多,但徽宗這位年輕皇子終于能更自由地走出皇宮,到京城開封府這個更大的世界,一定還是感到異常興奮。
開封府是一座十分值得探索的城市。
[47]與它之前和之後的大城市一樣,開封府也彙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最有權有勢的人和一貧如洗的人、長住居民和初來乍到者、文人和商人,以及兵士和學生。
開封府是一座莊嚴的城市,因為這裡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和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這些都不斷地确認并再塑皇帝作為上天與芸芸大衆之間的中介角色。
開封府也是一座軍事堡壘,不僅有高大的城牆、環繞四周的護城河,城内軍營裡還部署着約三十萬軍隊。
這些将士及其家眷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48] 從開封府的外形可以看出,最初,這是一個州郡的治所和商業活動中心。
唐朝都城長安從一開始就規劃成大城市,城牆每邊約九公裡長,城内對稱分布着寬闊的大街、環繞防禦設施的圍牆,以及政府組織監管的集市。
與長安形成對比的是,開封府從一座州郡治所發展而來,既沒有環繞防禦設施的城牆,也沒有進行買賣交易固定的場所。
舊城被城牆包圍,每邊城牆不足三公裡,但在955年(幾年後宋朝才建立),舊城的城牆之外已有很多人居住,因此就新建了一圈外城牆。
外城牆邊長約七公裡,共有二十一座城門(參見圖1.3)。
新城牆将開封府的規模擴大了三倍。
白色的外城牆高達十二米,周圍環繞着一條三十米寬的護城河。
在宋徽宗童年時代,護城河被擴建至寬七十七米、深約五米。
[49]當時,開封府的居民已經有一百二三十萬。
[50]長安城的人口規模也差不多,但卻分散在一個更廣闊的區域,因此開封府的人口密度大約比長安城高出百分之五十(開封城的面積為四十九平方公裡,長安城的面積為八十四平方公裡)。
[51] 汴河是城内外連接大運河的主要水道,它自西向東橫貫開封城,再通過大運河将開封府與揚州、杭州等南方重要城市相連。
大米與其他谷物通常用船運入開封城。
1072年,日本僧人成尋曾遊覽開封府,他對汴河上“千萬”運貨的船隻贊歎不已。
[52]貨物也從開封城門運入,比如數以千計的豬每天就由豬倌驅趕着進城。
由于經營特定商品的商販喜歡相互為鄰,便不僅形成了專門買賣金銀的街巷,還有一個彙聚了鷹隼商販的客店。
184260.png 圖1.3 開封府 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是,開封府最重要的街道是禦街,從宮城南面的宣德樓開始向南,經過内城朱雀門,然後到郭城南薰門。
高大的朱雀門有一百五十多米寬,頂部建有一座城樓。
禦街上各類店鋪鱗次栉比,有士兵晝夜巡視。
宮廷外的娛樂晝夜不停。
勾欄、酒肆、客棧、茶館與妓院在瓦子(娛樂區)雲集。
孟元老寫道,有勾欄五十餘座,其中蓮花棚、牡丹棚、象棚與夜叉棚各能容納數千名觀衆。
[53]即使是小小的酒館,可能也有幾個藝人為客人唱曲助興。
在開封城找地方吃飯一點也不難。
夜市有即食食品出售,像芝麻餅、香糖果子、團子、豆腐湯、螃蟹與蛤蜊。
馬行街的夜市尤其嘈雜,整條街燈火通明,以至于蚊子與蒼蠅都會躲得遠遠的(或者人們是這麼認為的)。
白天的食物更豐盛。
一家餃子店有五十多口鍋竈,幾十名小工和面、包餃子,将餃子下鍋再盛出來。
在規模大一點的市場裡,小販們用别具特色的音調叫賣貨物,把賣東西變成了一種表演。
大型餐館可能專門經營地方菜系,例如四川菜館“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面、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
[54] 毫無疑問,徽宗偶爾也會離開皇城,去京郊的禦苑,或者更遠的皇陵。
在内城正南門外的玉津園,每年都會舉行射箭比賽,款待宋朝的北鄰遼國使者。
東京西城牆外的金明池最初是為水軍演練而開鑿,但事實證明,作為賽舟等水上遊戲的場所更受歡迎。
每年二月,金明池對外開放,城裡所有人都可以去遊覽,欣賞春天的花卉。
金明池邊上種着垂楊,在那裡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毋庸置疑,徽宗每年都會陪同哲宗遊覽金明池,禁軍儀仗隊騎馬扈從,他們頭上插花,手握金槍、刀劍,還有色彩絢麗的繡旗。
在金明池内有“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
[55]商販們也會擺設攤位,售賣酒、茶、湯、米粥、果子和紀念品,還有碰運氣的遊戲與其他形式的賭博。
金明池水面上的小船搭成雜技演員與木偶戲的表演舞台,所有表演都有音樂伴奏。
但是,金明池上最主要的活動還是大龍舟争奪錦标的劃船比賽。
長三十丈的龍舟上為哲宗安了一把龍椅,後面擺放一面繪有遊龍戲水的屏風。
妃嫔們可以在閤子裡觀看喜慶活動。
[56] 徽宗通常與大多數官員一樣,騎着馬遊覽城市,身邊總是帶上幾名侍衛。
他肯定踏訪過開封城内一些别具特色的佛寺與道觀。
有些佛寺中有佛塔等建築,高高聳立,成為天際線上的标志。
皇宮西南的太平興國寺有一座七十四米高的佛殿,裡面供奉着一尊巨佛。
皇宮東北的開寶寺矗立着一座佛塔,高五十五米,遍體通砌琉璃磚。
[57] 皇宮南門不遠處是相國寺。
這座佛寺由國家出資修建,皇帝經常親臨,有時是去賞燈,有時是去祈雨。
在天聖節,朝中官員要去相國寺進香。
相國寺也以其藝術品著稱,包括一組五百羅漢的鍍金青銅佛像。
日本僧人成尋曾在1072年遊曆相國寺,他提到了主殿内一座高六丈的彌勒佛像。
宋徽宗年輕時可能看過高文進繪制的五台山文殊菩薩與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壁畫,可能也看到了晚近的崔白所繪的熾盛光佛與十一曜坐神的作品。
[58]相國寺内每個月定期五次開放很大的集市,并以此聞名。
商人經營各種各樣的商品,有各自的攤位:買賣珍禽的在庭院大門口,賣馬鞍子、馬嚼子和刀劍的在另一個區域。
還有商人出售蜜餞、毛筆、墨水、帽子、圖書、古董和繪畫,還有些人是占蔔算卦的。
[59] 要好好享受這座城市,徽宗就得在皇宮外修建自己的府第。
1095年十月,當時趙佖與徽宗剛滿十三歲,哲宗宣布五位皇弟不久将搬出皇宮。
四個月後,将作監提交了修建五位皇子府邸的計劃。
他們的府邸将沿用先例,按序排列,年齡最大的在最東邊。
[60]這項工程大約花了兩年時間,被委以主管之任的是李誡。
李誡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建築師,在修建皇子府邸的幾年時間裡,他還編纂了現存最古老的一本建築指南。
1098年三月二十日,十五歲的徽宗和趙佖搬進了各自的府邸。
第二天,哲宗親幸趙佖的府邸,次日又親幸徽宗的府邸。
同時,徽宗與趙佖的年俸也被定為豐厚的八千貫。
[61]徽宗仍然經常回宮,參加頻繁在朝堂上舉行的儀式,包括盛大的新年典禮等重要活動,以及更常規的每月兩次或五天一次的儀式活動。
在這些儀式場合中,政府等級制度與君主政體極為壯觀地展示無餘。
每個人都按序排列,從徽宗這樣級别最高的親王開始往下排。
皇帝一登上寶座,包括親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依次向他叩頭,皇帝的最高權威也因此形象化地得到了鞏固。
徽宗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