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上班,隻剩他一人在家時,他就會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本傑明。
他的聲音如同一股暖流,貫通了他冰冷的心,兩人同聲歡笑,給彼此加油打氣,讓他更加堅定一定要出櫃不可! 這就是他對父母攤牌的原因。
不過,平常最常在他旁邊碎碎念的,還是芬蘭人賽爾波。
“見鬼去吧,我們不能隻告訴他們,我們無所不在,我們要用行動真正向他們宣戰!從每一個衣櫃裡出來!從這該死的國家躲藏的洞穴裡出來!” 賽爾波甚至引用美國人哈維·米克的話,他是美國第一個通過選舉成為公職人員的同性戀者。
數年前,加州議會試圖通過一項允許解聘所有同性戀教師的法案,他二話不說就和這條法案的所有支持者杠上了。
哈維·米克的信念與勇氣深深鼓舞了他們,當他遭槍擊身亡時,保羅就曾說過:“他會變成同性戀者的烈士,就像該死的馬丁·路德·金一樣。
” 哈維·米克的演講稿被翻譯成瑞典語,刊登在《革命》雜志上。
賽爾波高聲為大家朗誦這些演說,念到激動處忍不住全身顫抖。
“隻要我們還安靜、認命地待在衣櫃裡,就永遠無法赢得權利。
……我們挺身而出,就是要對抗一切謊言、流言與惡意的扭曲。
……我們挺身而出,就是要說出關于同性戀者的真相,隻因我已徹底厭倦保持沉默。
……我就是要說出真相。
我更希望,你們也能挺身而出,說出真相!……你們一定要出櫃!出櫃吧!勇敢地在你們的父母、家人面前出櫃吧!” 你們一定要出櫃! 好一句至理名言,猶如醍醐灌頂。
要造成改變,他們隻有親自證明,他們無所不在,他們都隻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不是妖魔鬼怪、牛鬼蛇神。
他們為人兒女,存在于社會各行各業中,醫生、警察、公車司機、歌劇演員、鄰居、老祖母、幼兒園老師、健美先生,家家戶戶,每一間教室,每一個偏遠小鎮,每一處工作場所,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我們不是異類!”賽爾波用顫抖的聲音宣誓道。
“哎呀,對他們來說我們就是外星人嘛!”保羅繼續呱呱叫,又點上一根煙。
拉斯穆斯心想,這就跟他從小受洗加入教會的同學一樣,想要獲得救贖,就必須受洗。
身為同性戀,想要獲得救贖,就必須出櫃! 但是在爸媽面前,向上天借膽,說出這句話,真是夠難的! 從他在車站見到父母的那一刻起,他就陷入天人交戰,猶豫再三。
其實,他剛下火車時,就應該跟他們講清楚的。
對啊,就在月台上大吼,一次搞定嘛! 我是同性戀! 但想歸想,他就是做不下去。
講話總要挑時間,出櫃也是。
特别是在幾個月後的初次見面,更要注意。
就像打電話一樣,你不能激動地打電話給人家,撂下一句“我是同性戀”,然後就挂斷。
他曾想過寫信,也動筆寫了幾句,但總是無法收尾。
最後,他毅然決定在這次返家時向父母說清楚。
從首都回到科彭的火車上,他一直異常緊張。
剛上火車時,出櫃的意念還相當清楚,極為堅定,他甚至有種勝利者的感覺。
但随着火車越來越接近維姆蘭省,他竟開始動搖,意志也越來越模糊,完全無法集中。
為什麼現在出櫃又變得重要起來了? 難道就不能讓老爸老媽耳根子清靜一點,當個乖寶寶,在回家這幾天讓他們好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嗎?過完這幾天,上火車回斯德哥爾摩,繼續過自己的生活,他們根本不需要知道這一切。
不是嗎? 不用鬧别扭,不用鬥氣,他甚至不需要瞎掰說謊。
隻是沒說老實話罷了。
他們好久沒見面,為什麼要讓他們難過呢?為什麼要讓他們失望?為什麼? 不,他們遲早要失望的! 其實,他早想對他們開罵,隻是一直忍住沒發作而已。
這都是他們的錯,總是愛他愛得這麼緊迫盯人,活像兩條張開大嘴、伸出舌頭、圍在他旁邊大聲狂吠的狗一樣,搞得他不得不強迫自己适應。
他們顯然不想了解他的想法,他的新身份,要怎樣才能強迫他們正視?他們最希望的,恐怕還是他重新變成小寶寶,繼續讓他們疼,讓他們哄!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回家不過短短幾天,他為什麼不能遷就他們一下? 順從他們,遷就他們。
所以,他沒說話。
一直不說話的結果,就是越悶越氣,怒火中燒。
他開車到阿爾維卡拜訪高中好友蜜,将自己的憂慮一五一十地告訴她。
他們邊抽煙邊喝着咖啡,她從書架上取下瑞典作家愛格涅絲·馮·科魯森娜(2)的書,其中一篇名叫《寶蓮家的小姐》,這可是兩人高中時期最喜歡的文章。
這段故事的主角是醜惡的女教師蓓兒,她“眼神中燃着熊熊欲火,炙熱的渴望,像個男人般盯着女孩子看。
對她而言,色誘年輕女性是天經地義的事,年輕女孩的身體仿佛含苞待放、散發芳香的鮮花。
“從出世的那一刻,她血液中就流着這個牢不可破的惡咒……” 腐敗又陰沉的蓓兒,所到之處全是死亡、疾病與背叛。
“花朵一邊從粼光閃閃的水面探出頭來,迎接陽光,一邊從地底下,陰晦的腐朽中汲取所有養分與生機……” 拉斯穆斯笑得樂不可支。
蜜在朗讀這一章時,還刻意調整自己的聲音,讓聲音聽起來更逗趣讨喜。
兩人都心知肚明,拉斯穆斯現在的處境就是這樣:表面上是一朵鮮花,實際上從爛泥裡汲取所有養分,所有生機。
蜜朗讀完畢時,兩人隻是靜靜地坐着,一語不發。
拉斯穆斯打了個冷戰,想到在同志圓環的搭讪與眼神遊戲,想到克拉拉教堂北街那些開着車子、轉來轉去的家夥,想到跟他睡過的衆多男人,他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些人是誰——又想到,他絕不能将這些事告訴蜜或其他任何人。
而他現在就要從這坨爛泥,這陣紊亂的咀嚼當中找到新驕傲,然後狠狠砸在父母的臉上。
當天晚上,莎拉的怒氣爆發,大吼着要求拉斯穆斯說清楚,他整天“龜”在房間裡,足不出戶,擺臭臉,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讓拉斯穆斯腦筋頓時短路,沖進自己房間,反鎖房門,不讓爸媽進來。
一整晚,他縮在房間裡,像母親子宮内的胎兒那樣窩在床上,像個淚人兒一般哭着。
越來越絕望,食不下咽,什麼事都做不了。
他怕得要命! 童年時期房間的牆壁,整個童年,整個狗屎蛋維姆蘭,狗屎蛋希爾尼中學,狗屎蛋艾瑞克,還有他那些狗屎蛋——比妖魔鬼怪還要壞一千倍的小跟班,這一切不愉快與陰影重重壓在他身上,壓到他隻能倒在地闆上,不住地啜泣。
他知道,明天一大早,老爸老媽就會站在門口敲門,像趕着投胎似的,焦急萬分地端着該死的生日蛋糕和禮物,小心翼翼,生怕又出什麼差錯,怕惹惱他。
不過呢,他準備再讓他們失望一次,這一次他可是認真的。
他甚至不想繼續當他們的兒子了。
早上,他聽到他們在廚房裡蹑手蹑腳,輕聲搬動餐桌與座椅,開關櫥櫃的聲音,還有一陣又一陣耳語。
他們顯然還沒學乖,這激起他最後的反叛情緒。
他放任他們站在門口高唱“祝他長命百歲……”,高聲喊着他的名字,對着緊鎖的房門不耐煩地又敲又打,隻是默不作聲,雙眼定定地瞧着前方,任由他們在外面從期待轉變為崩潰。
然後他起身,打開房門。
讓他們瞧瞧他現在的樣子。
眼神空洞地瞧着他們。
有那麼一瞬間,《寶蓮家的小姐》其中一幕掠過腦海——蓓兒的繼母得知幹女兒性向反常,背棄了她對她從小到大的關愛與信任,心碎之下,竟一氣而死。
然後,他攤牌了。
開門見山,不拖泥帶水。
趁他們手中還端着荒謬至極的托盤,托着生日蛋糕與咖啡,捧着可笑至極的生日禮物時,狠狠地給他們一擊。
“我是同性戀。
好了,現在你們知道了吧。
” 每個同性戀都有自己的出櫃史。
這就是拉斯穆斯的出櫃經驗。
火車接近南泰利耶站。
(1)1952年震驚當時瑞典社會的同性戀醜聞。
身為餐廳總經理的科特•海貝裡(KurtHaijby),聲稱自己與國王格斯達夫五世有親密關系,借此向許多傳記作家、出版社及包括《今日新聞》在内的各大媒體,兜售故事,欲獲取暴利。
(2)AgnesvonKrusenstjerna(1894—1940),出身貴族的瑞典女作家,作品挑戰當時瑞典社會的道德尺度,頗富争議性。
他的聲音如同一股暖流,貫通了他冰冷的心,兩人同聲歡笑,給彼此加油打氣,讓他更加堅定一定要出櫃不可! 這就是他對父母攤牌的原因。
不過,平常最常在他旁邊碎碎念的,還是芬蘭人賽爾波。
“見鬼去吧,我們不能隻告訴他們,我們無所不在,我們要用行動真正向他們宣戰!從每一個衣櫃裡出來!從這該死的國家躲藏的洞穴裡出來!” 賽爾波甚至引用美國人哈維·米克的話,他是美國第一個通過選舉成為公職人員的同性戀者。
數年前,加州議會試圖通過一項允許解聘所有同性戀教師的法案,他二話不說就和這條法案的所有支持者杠上了。
哈維·米克的信念與勇氣深深鼓舞了他們,當他遭槍擊身亡時,保羅就曾說過:“他會變成同性戀者的烈士,就像該死的馬丁·路德·金一樣。
” 哈維·米克的演講稿被翻譯成瑞典語,刊登在《革命》雜志上。
賽爾波高聲為大家朗誦這些演說,念到激動處忍不住全身顫抖。
“隻要我們還安靜、認命地待在衣櫃裡,就永遠無法赢得權利。
……我們挺身而出,就是要對抗一切謊言、流言與惡意的扭曲。
……我們挺身而出,就是要說出關于同性戀者的真相,隻因我已徹底厭倦保持沉默。
……我就是要說出真相。
我更希望,你們也能挺身而出,說出真相!……你們一定要出櫃!出櫃吧!勇敢地在你們的父母、家人面前出櫃吧!” 你們一定要出櫃! 好一句至理名言,猶如醍醐灌頂。
要造成改變,他們隻有親自證明,他們無所不在,他們都隻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不是妖魔鬼怪、牛鬼蛇神。
他們為人兒女,存在于社會各行各業中,醫生、警察、公車司機、歌劇演員、鄰居、老祖母、幼兒園老師、健美先生,家家戶戶,每一間教室,每一個偏遠小鎮,每一處工作場所,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我們不是異類!”賽爾波用顫抖的聲音宣誓道。
“哎呀,對他們來說我們就是外星人嘛!”保羅繼續呱呱叫,又點上一根煙。
拉斯穆斯心想,這就跟他從小受洗加入教會的同學一樣,想要獲得救贖,就必須受洗。
身為同性戀,想要獲得救贖,就必須出櫃! 但是在爸媽面前,向上天借膽,說出這句話,真是夠難的! 從他在車站見到父母的那一刻起,他就陷入天人交戰,猶豫再三。
其實,他剛下火車時,就應該跟他們講清楚的。
對啊,就在月台上大吼,一次搞定嘛! 我是同性戀! 但想歸想,他就是做不下去。
講話總要挑時間,出櫃也是。
特别是在幾個月後的初次見面,更要注意。
就像打電話一樣,你不能激動地打電話給人家,撂下一句“我是同性戀”,然後就挂斷。
他曾想過寫信,也動筆寫了幾句,但總是無法收尾。
最後,他毅然決定在這次返家時向父母說清楚。
從首都回到科彭的火車上,他一直異常緊張。
剛上火車時,出櫃的意念還相當清楚,極為堅定,他甚至有種勝利者的感覺。
但随着火車越來越接近維姆蘭省,他竟開始動搖,意志也越來越模糊,完全無法集中。
為什麼現在出櫃又變得重要起來了? 難道就不能讓老爸老媽耳根子清靜一點,當個乖寶寶,在回家這幾天讓他們好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嗎?過完這幾天,上火車回斯德哥爾摩,繼續過自己的生活,他們根本不需要知道這一切。
不是嗎? 不用鬧别扭,不用鬥氣,他甚至不需要瞎掰說謊。
隻是沒說老實話罷了。
他們好久沒見面,為什麼要讓他們難過呢?為什麼要讓他們失望?為什麼? 不,他們遲早要失望的! 其實,他早想對他們開罵,隻是一直忍住沒發作而已。
這都是他們的錯,總是愛他愛得這麼緊迫盯人,活像兩條張開大嘴、伸出舌頭、圍在他旁邊大聲狂吠的狗一樣,搞得他不得不強迫自己适應。
他們顯然不想了解他的想法,他的新身份,要怎樣才能強迫他們正視?他們最希望的,恐怕還是他重新變成小寶寶,繼續讓他們疼,讓他們哄!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回家不過短短幾天,他為什麼不能遷就他們一下? 順從他們,遷就他們。
所以,他沒說話。
一直不說話的結果,就是越悶越氣,怒火中燒。
他開車到阿爾維卡拜訪高中好友蜜,将自己的憂慮一五一十地告訴她。
他們邊抽煙邊喝着咖啡,她從書架上取下瑞典作家愛格涅絲·馮·科魯森娜(2)的書,其中一篇名叫《寶蓮家的小姐》,這可是兩人高中時期最喜歡的文章。
這段故事的主角是醜惡的女教師蓓兒,她“眼神中燃着熊熊欲火,炙熱的渴望,像個男人般盯着女孩子看。
對她而言,色誘年輕女性是天經地義的事,年輕女孩的身體仿佛含苞待放、散發芳香的鮮花。
“從出世的那一刻,她血液中就流着這個牢不可破的惡咒……” 腐敗又陰沉的蓓兒,所到之處全是死亡、疾病與背叛。
“花朵一邊從粼光閃閃的水面探出頭來,迎接陽光,一邊從地底下,陰晦的腐朽中汲取所有養分與生機……” 拉斯穆斯笑得樂不可支。
蜜在朗讀這一章時,還刻意調整自己的聲音,讓聲音聽起來更逗趣讨喜。
兩人都心知肚明,拉斯穆斯現在的處境就是這樣:表面上是一朵鮮花,實際上從爛泥裡汲取所有養分,所有生機。
蜜朗讀完畢時,兩人隻是靜靜地坐着,一語不發。
拉斯穆斯打了個冷戰,想到在同志圓環的搭讪與眼神遊戲,想到克拉拉教堂北街那些開着車子、轉來轉去的家夥,想到跟他睡過的衆多男人,他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些人是誰——又想到,他絕不能将這些事告訴蜜或其他任何人。
而他現在就要從這坨爛泥,這陣紊亂的咀嚼當中找到新驕傲,然後狠狠砸在父母的臉上。
當天晚上,莎拉的怒氣爆發,大吼着要求拉斯穆斯說清楚,他整天“龜”在房間裡,足不出戶,擺臭臉,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讓拉斯穆斯腦筋頓時短路,沖進自己房間,反鎖房門,不讓爸媽進來。
一整晚,他縮在房間裡,像母親子宮内的胎兒那樣窩在床上,像個淚人兒一般哭着。
越來越絕望,食不下咽,什麼事都做不了。
他怕得要命! 童年時期房間的牆壁,整個童年,整個狗屎蛋維姆蘭,狗屎蛋希爾尼中學,狗屎蛋艾瑞克,還有他那些狗屎蛋——比妖魔鬼怪還要壞一千倍的小跟班,這一切不愉快與陰影重重壓在他身上,壓到他隻能倒在地闆上,不住地啜泣。
他知道,明天一大早,老爸老媽就會站在門口敲門,像趕着投胎似的,焦急萬分地端着該死的生日蛋糕和禮物,小心翼翼,生怕又出什麼差錯,怕惹惱他。
不過呢,他準備再讓他們失望一次,這一次他可是認真的。
他甚至不想繼續當他們的兒子了。
早上,他聽到他們在廚房裡蹑手蹑腳,輕聲搬動餐桌與座椅,開關櫥櫃的聲音,還有一陣又一陣耳語。
他們顯然還沒學乖,這激起他最後的反叛情緒。
他放任他們站在門口高唱“祝他長命百歲……”,高聲喊着他的名字,對着緊鎖的房門不耐煩地又敲又打,隻是默不作聲,雙眼定定地瞧着前方,任由他們在外面從期待轉變為崩潰。
然後他起身,打開房門。
讓他們瞧瞧他現在的樣子。
眼神空洞地瞧着他們。
有那麼一瞬間,《寶蓮家的小姐》其中一幕掠過腦海——蓓兒的繼母得知幹女兒性向反常,背棄了她對她從小到大的關愛與信任,心碎之下,竟一氣而死。
然後,他攤牌了。
開門見山,不拖泥帶水。
趁他們手中還端着荒謬至極的托盤,托着生日蛋糕與咖啡,捧着可笑至極的生日禮物時,狠狠地給他們一擊。
“我是同性戀。
好了,現在你們知道了吧。
” 每個同性戀都有自己的出櫃史。
這就是拉斯穆斯的出櫃經驗。
火車接近南泰利耶站。
(1)1952年震驚當時瑞典社會的同性戀醜聞。
身為餐廳總經理的科特•海貝裡(KurtHaijby),聲稱自己與國王格斯達夫五世有親密關系,借此向許多傳記作家、出版社及包括《今日新聞》在内的各大媒體,兜售故事,欲獲取暴利。
(2)AgnesvonKrusenstjerna(1894—1940),出身貴族的瑞典女作家,作品挑戰當時瑞典社會的道德尺度,頗富争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