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段對話也許隻有短短幾秒鐘,頂多一分鐘吧。
也許事後莎拉将會想起,自從接到那通來自斯德哥爾摩的電話後,在那恐怖、悲慘的幾天裡,她完全失去知覺,對時間的流轉更疊毫不在意,一切就這樣無法捉摸地從指間流逝,不再回頭。
“是,是……我了解,我了解……” 她緊緊抓住電話聽筒,感到一陣撕心裂肺般的痛楚,先由内而外,再由外朝内。
全身上下都不對勁。
有那麼一刹那,她不由得停止呼吸,心想,自己恐怕會就此斷氣。
她就這樣靜靜站着,指間緊握住電話聽筒,隻要她能夠屏住氣息,時間就會靜止不動,地球就會停止旋轉,對,就像現在這樣…… 她仿佛想借自己的呼吸挽救他的生命,将他從危險中搶救回來,緊緊握在手中。
她隻能一直重複:我了解,我了解…… 其實,她完全無法了解。
哈拉德畢竟是她的老伴,光聽她的聲音,聽到“我了解,我了解”,就知道一定出事了。
他察覺到她整個人呆若木雞,仿佛停止呼吸,就知道不妙了。
他憂心忡忡地走到電話機旁,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想從她手上一把搶過聽筒,自己來聽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怎麼回事兒?你了解什麼?” “我了解。
” 莎拉将丈夫甩開,一把掙脫他搭在她肩上的手,用力握着電話聽筒。
她将聽筒緊緊壓在耳朵上,好似想用力聽清楚對方在話筒另一端說些什麼。
她久久不語。
對方在話筒另一端仿佛說個沒完。
老天爺,有什麼天大的事情可以講這麼久? “我了解。
”她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像跳針的唱片。
“你到底了解什麼?”哈拉德忍不住吼道。
也許整段對話隻持續了數秒鐘。
本傑明和莎拉的這段對話,絕不超過一分鐘。
“真的很謝謝您。
”對方說道,然後挂斷電話。
在維姆蘭省西部,科彭小鎮社區内,一戶民宅的廚房裡,一位六十出頭的婦人目光呆滞地跟着說了聲“謝謝”。
究竟有什麼好感謝的?隻有天曉得。
她緩緩挂上電話,慢慢走到餐桌旁,在其中一張椅子上坐定。
環顧整個廚房,那溫馨愉悅的居家氣息,這本是屬于他們的小天地,一切是如此熟悉。
他們的兒子曾住在這兒,在此成長、茁壯。
門框上還留着鉛筆筆迹,忠實地記錄着他在3歲、4歲、5歲、6歲、7歲乃至8歲時的身高。
她張開嘴巴,仿佛想開口說話,卻欲言又止。
“怎麼啦?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最近這幾年,每次電話響起,他們都擔心得要命,生怕接到關于新的并發症以及各種惡疾與臨床症狀的信息。
對于這些信息,他們隻能靜靜聆聽,點頭如搗蒜,然後勉力保持鎮靜回答道:“我了解,我了解。
” 事實上,他們什麼都不了解。
最近這幾年,每次電話響起,憂慮與恐懼就像一把利刃,瘋狂地在他們的胃裡擰着、轉着。
原因隻有一個:一定是從斯德哥爾摩來的電話。
可能是兒子的“朋友”打來的。
更可能是醫生或護士從醫院打來的。
總之,每次電話響起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莎拉絕望、無助地凝視着自己的老伴。
她覺得自己即将滅頂,淪為波臣。
“不,那是……” 她沒把整句話說完,反而換句話說。
“我們……我們得去斯德哥爾摩一趟。
看來,已經……” 她沒辦法好好把話說完。
她不願意
也許事後莎拉将會想起,自從接到那通來自斯德哥爾摩的電話後,在那恐怖、悲慘的幾天裡,她完全失去知覺,對時間的流轉更疊毫不在意,一切就這樣無法捉摸地從指間流逝,不再回頭。
“是,是……我了解,我了解……” 她緊緊抓住電話聽筒,感到一陣撕心裂肺般的痛楚,先由内而外,再由外朝内。
全身上下都不對勁。
有那麼一刹那,她不由得停止呼吸,心想,自己恐怕會就此斷氣。
她就這樣靜靜站着,指間緊握住電話聽筒,隻要她能夠屏住氣息,時間就會靜止不動,地球就會停止旋轉,對,就像現在這樣…… 她仿佛想借自己的呼吸挽救他的生命,将他從危險中搶救回來,緊緊握在手中。
她隻能一直重複:我了解,我了解…… 其實,她完全無法了解。
哈拉德畢竟是她的老伴,光聽她的聲音,聽到“我了解,我了解”,就知道一定出事了。
他察覺到她整個人呆若木雞,仿佛停止呼吸,就知道不妙了。
他憂心忡忡地走到電話機旁,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想從她手上一把搶過聽筒,自己來聽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怎麼回事兒?你了解什麼?” “我了解。
” 莎拉将丈夫甩開,一把掙脫他搭在她肩上的手,用力握着電話聽筒。
她将聽筒緊緊壓在耳朵上,好似想用力聽清楚對方在話筒另一端說些什麼。
她久久不語。
對方在話筒另一端仿佛說個沒完。
老天爺,有什麼天大的事情可以講這麼久? “我了解。
”她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像跳針的唱片。
“你到底了解什麼?”哈拉德忍不住吼道。
也許整段對話隻持續了數秒鐘。
本傑明和莎拉的這段對話,絕不超過一分鐘。
“真的很謝謝您。
”對方說道,然後挂斷電話。
在維姆蘭省西部,科彭小鎮社區内,一戶民宅的廚房裡,一位六十出頭的婦人目光呆滞地跟着說了聲“謝謝”。
究竟有什麼好感謝的?隻有天曉得。
她緩緩挂上電話,慢慢走到餐桌旁,在其中一張椅子上坐定。
環顧整個廚房,那溫馨愉悅的居家氣息,這本是屬于他們的小天地,一切是如此熟悉。
他們的兒子曾住在這兒,在此成長、茁壯。
門框上還留着鉛筆筆迹,忠實地記錄着他在3歲、4歲、5歲、6歲、7歲乃至8歲時的身高。
她張開嘴巴,仿佛想開口說話,卻欲言又止。
“怎麼啦?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最近這幾年,每次電話響起,他們都擔心得要命,生怕接到關于新的并發症以及各種惡疾與臨床症狀的信息。
對于這些信息,他們隻能靜靜聆聽,點頭如搗蒜,然後勉力保持鎮靜回答道:“我了解,我了解。
” 事實上,他們什麼都不了解。
最近這幾年,每次電話響起,憂慮與恐懼就像一把利刃,瘋狂地在他們的胃裡擰着、轉着。
原因隻有一個:一定是從斯德哥爾摩來的電話。
可能是兒子的“朋友”打來的。
更可能是醫生或護士從醫院打來的。
總之,每次電話響起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莎拉絕望、無助地凝視着自己的老伴。
她覺得自己即将滅頂,淪為波臣。
“不,那是……” 她沒把整句話說完,反而換句話說。
“我們……我們得去斯德哥爾摩一趟。
看來,已經……” 她沒辦法好好把話說完。
她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