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絕症。
對他們而言,這是最駭人的噩夢,卻無法回避。
他們孤單,孑然一身地躺着。
被鎖在隔離病房内,互鎖門,還有門鈴。
獨自承受苦難。
孤獨地死亡。
根本就是浪費生命。
他怕極了!他默念着媽媽的名字,祈求她賜予他一點光線,但他看不見那光線。
他隻能沉默地躺着,淚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病床前空無一人,沒有人能夠伸出手,為他擦拭滿臉的淚水。
盡管事實證明,萊恩的單相思與癡情始終未能有善終,住在男同志公寓的那些年,依舊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8月,他們參與同性戀解放大遊行,大遊行的參與人數可是年年倍增。
萊恩也積極參與“同性戀社民黨員”社團事務,在大本營提米夜總會擔任志願者。
他的偶像是楊·哈瑪倫德(1)、瑪莉·柏格曼以及圖瑞德等代表人物。
他夾克上總會别着一枚繪有粉紅色三角形的徽章,上頭寫着一行小字:“挺身對抗壓迫與法西斯主義的男同志”。
他的脖子上挂着蘭布達标記的項鍊墜子,幾年來,這個小寫希臘字母與粉紅色三角形一直被視為代表同性戀人權的标志。
其他類似的标志還有刻意挂在左耳的耳環,套在左手小指的戒指。
萊恩不想賭運氣,他整套照單全收,他是斯德哥爾摩全城最敢公開自己性向的男同志之一。
在示威遊行中,沒有人比他更大聲地嘶吼着:“看看我們在這裡遊行,請告訴我們你是誰!” 沒有人的歌聲比他更強勁,更有力:“我們永遠,永遠不放棄!我們将像大樹一樣穩固,切記:我們永遠,永遠不放棄!” 也許,正因為他平時是如此高調,如此強勢,才能在最後隐瞞住自己的病情。
斯德哥爾摩的朋友們對他在芮索島的童年時光所知甚少,他對自己的真實身份也多有保留。
套句陶德伯父常講的話,正是斯德哥爾摩把萊恩“熏陶”成這副德行。
他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來回穿梭,保密措施極其嚴密,徹底過着雙面人的生活。
也許,保密是構成他僅有的勇氣與短暫歡樂時光的先決條件。
背地裡,她們總是稱呼那個被鎖在2号隔離病房、孤獨又沉默的男子“二号”。
但是,他還是個人,他是有名有姓的。
他叫萊恩。
他的母親、繼父與同父異母的哥哥住在博戶斯海岸北部的芮索島上。
萊恩家人對他所患的絕症一無所知。
他們其實也不應,甚至不需要知道。
就像對于他的同性戀傾向一樣。
或者說,他堅決隐瞞下去,不讓他們知道。
再過幾個小時,那位綽号“二号”、本名萊恩的男子即将蒙主寵召。
再過幾個小時,他就再也無法呼吸了。
格特暖熱、平滑的臉頰仿佛一副重擔,壓在萊恩胸口上。
此刻,在他的心髒即将停止跳動之際,他卻聽到哥哥年輕、強健的心髒還在搏動着。
他看見他的微笑,他深綠色的眼睛是多麼澄澈明亮。
哥哥要他先等一下,他隻是要遊到對面跟其他人會合,很快就會回來…… 名叫萊恩的年輕男子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這是他斷氣前最後的意念。
是理解,更是解脫。
漫長的等待已經結束。
(1)JanHammarlund(1951—),當時瑞典第一批公開承認同志身份的歌手之一。
對他們而言,這是最駭人的噩夢,卻無法回避。
他們孤單,孑然一身地躺着。
被鎖在隔離病房内,互鎖門,還有門鈴。
獨自承受苦難。
孤獨地死亡。
根本就是浪費生命。
他怕極了!他默念着媽媽的名字,祈求她賜予他一點光線,但他看不見那光線。
他隻能沉默地躺着,淚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病床前空無一人,沒有人能夠伸出手,為他擦拭滿臉的淚水。
盡管事實證明,萊恩的單相思與癡情始終未能有善終,住在男同志公寓的那些年,依舊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8月,他們參與同性戀解放大遊行,大遊行的參與人數可是年年倍增。
萊恩也積極參與“同性戀社民黨員”社團事務,在大本營提米夜總會擔任志願者。
他的偶像是楊·哈瑪倫德(1)、瑪莉·柏格曼以及圖瑞德等代表人物。
他夾克上總會别着一枚繪有粉紅色三角形的徽章,上頭寫着一行小字:“挺身對抗壓迫與法西斯主義的男同志”。
他的脖子上挂着蘭布達标記的項鍊墜子,幾年來,這個小寫希臘字母與粉紅色三角形一直被視為代表同性戀人權的标志。
其他類似的标志還有刻意挂在左耳的耳環,套在左手小指的戒指。
萊恩不想賭運氣,他整套照單全收,他是斯德哥爾摩全城最敢公開自己性向的男同志之一。
在示威遊行中,沒有人比他更大聲地嘶吼着:“看看我們在這裡遊行,請告訴我們你是誰!” 沒有人的歌聲比他更強勁,更有力:“我們永遠,永遠不放棄!我們将像大樹一樣穩固,切記:我們永遠,永遠不放棄!” 也許,正因為他平時是如此高調,如此強勢,才能在最後隐瞞住自己的病情。
斯德哥爾摩的朋友們對他在芮索島的童年時光所知甚少,他對自己的真實身份也多有保留。
套句陶德伯父常講的話,正是斯德哥爾摩把萊恩“熏陶”成這副德行。
他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來回穿梭,保密措施極其嚴密,徹底過着雙面人的生活。
也許,保密是構成他僅有的勇氣與短暫歡樂時光的先決條件。
背地裡,她們總是稱呼那個被鎖在2号隔離病房、孤獨又沉默的男子“二号”。
但是,他還是個人,他是有名有姓的。
他叫萊恩。
他的母親、繼父與同父異母的哥哥住在博戶斯海岸北部的芮索島上。
萊恩家人對他所患的絕症一無所知。
他們其實也不應,甚至不需要知道。
就像對于他的同性戀傾向一樣。
或者說,他堅決隐瞞下去,不讓他們知道。
再過幾個小時,那位綽号“二号”、本名萊恩的男子即将蒙主寵召。
再過幾個小時,他就再也無法呼吸了。
格特暖熱、平滑的臉頰仿佛一副重擔,壓在萊恩胸口上。
此刻,在他的心髒即将停止跳動之際,他卻聽到哥哥年輕、強健的心髒還在搏動着。
他看見他的微笑,他深綠色的眼睛是多麼澄澈明亮。
哥哥要他先等一下,他隻是要遊到對面跟其他人會合,很快就會回來…… 名叫萊恩的年輕男子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這是他斷氣前最後的意念。
是理解,更是解脫。
漫長的等待已經結束。
(1)JanHammarlund(1951—),當時瑞典第一批公開承認同志身份的歌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