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萊恩的媽媽是教育心理學家,爸爸是漁夫。
他并非萊恩的生父,而是繼父,名叫陶德。
陶德伯父。
在萊恩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确對萊恩影響深遠。
一開始,萊恩和媽媽在夏天向陶德伯父承租位于芮索島的房屋。
名義上,整個樓上都是他們的,但樓上隻有一間卧室,其餘全是儲藏室。
有一座相當陡峭的木質階梯從一樓直通二樓,他們的卧室就位于右側,裡面有一張分成上下鋪的小雙層床、一張茶幾、兩張木頭餐桌椅、廚房用的流理台以及電磁爐。
他們必須将附近的泉水提回來。
其實樓下有自來水,但不知為什麼,他和媽媽沒有就近從樓下取水,反而走到30公尺外的斜坡下方提水。
媽媽總是氣喘籲籲,一天數次提着容量10公升的水桶來回取水。
有時,陶德伯父和他那兩個龜兒子就大剌剌地坐在餐桌旁,大門敞開,厚臉皮地瞧着萊恩的媽媽氣喘如牛,提着水桶經過。
媽媽必須辛苦地擠出微笑,點點頭,假裝水桶一點都不重。
陶德伯父還是一動不動。
其中一個兒子大搖大擺地走到水龍頭邊,給自己倒水喝。
他就這樣任水龍頭開着,伸出一根手指試水溫,直到水變冷為止。
陶德伯父和他的龜兒子住在芮索島西邊較貧窮的社區,平時被戲稱為“貧民區”。
大部分漁夫都住在這裡,單純捕魚的漁夫,還有兼撈貝類的漁夫。
他們偶爾會帶着手釣釣線和漁網出海捕捉大青花魚,偶爾會動用稍大型的捕蝦船。
芮索島的東邊被稱為“内陸”,耕地土質較佳,住着生活較為富裕的農夫。
這座島本身很小,島上居民甚至不到兩百人,俨然是個獨立的小天地。
貧民區的漁民們可不願離開小島跑到東部去,住在東部富庶内陸的農夫們更不屑踏上西部的貧民區。
沒人知道為什麼,不過,事情就是這樣。
陶德伯父擁有自己的捕蝦船,鄰居歐文會上小船幫忙。
大兒子格特這個夏天就要上小學七年級了,他老爸終于同意讓他在夏天跟着出海。
等他上了九年級,他就可以取代歐文在捕蝦船上的地位了。
媽媽開始向陶德伯父承租房屋的那個夏天,萊恩才剛滿1歲。
每年,當學校放暑假時,他和媽媽就會來到島上,8月開學前才回到家。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他們住在狹小的房間内,裡面除了兩張木椅外,沒有其他任何座位。
除了那張分為上下鋪的小床,沒有其他可以躺下休息的地方。
牆壁上全是陶德伯父懸挂的織錦,清一色繡着宗教啟示的圖案。
餐桌旁邊的牆壁上挂着一塊小看闆,上面寫着:“耶稣基督是這棟房屋的主人,他是餐桌旁肉眼無法看見的客人,更是每一段對話中沉默的聽者!” 耶稣基督在樓上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陶德伯父則在樓下監視。
耶稣和陶德伯父監視着他們的言談舉止。
這就是為什麼萊恩長大成人以後,還是沒膽量大聲講話,隻敢竊竊私語。
事實上,萊恩終其一生都在竊竊私語。
要是離他稍微遠一點,就會覺得他像個傻瓜,嘴唇動來動去,卻聽不見聲音,必須挨到他旁邊才能聽清楚他說些什麼。
但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講到竊竊私語,我們還得另外從頭說起。
而在芮索島上度過的夏日時光,将為接下來的這段故事拉開序幕。
芮索島上的夏天,萊恩,還有媽媽。
就像一個封閉、自成一體的星系:一顆恒星,隻跟着一顆小行星。
那些美好的夏日時光。
萊恩的媽媽用奶酪與杏仁果醬做成簡單美味的三明治,母子倆坐船到外海某個不知名的小島,消磨一天的時光。
在島上,他們爬上岩壁裂隙處,用手抓蝦,或是撈海灘蟹。
每逢雨日,他就坐在小床上鋪看《唐老鴨漫畫》,或是和媽媽坐在餐桌旁,邊玩“神經衰弱”,邊收聽挪威電台的新聞。
每年夏天,他們總會坐火車抵達海爾利永,轉搭輕軌列車到達烏德瓦拉,再換乘火車抵達斯特倫斯塔德,最後在克拉根奈斯站下車。
克拉根奈斯離斯特倫斯塔德63公裡,離哥特堡138公裡,高于海平面27公尺。
亞倫先生會在克拉根奈斯站接他們。
他和姐妹們開設家庭旅館以後,當機立斷買了輛車,方便開到車站迎接遠道而來的房客,送他們到家庭旅館,或載他們到海灘遊泳。
克拉根奈斯其實還稱不上是個小鎮,除了車站外,幾乎一無所有。
在此設火車站,
他并非萊恩的生父,而是繼父,名叫陶德。
陶德伯父。
在萊恩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确對萊恩影響深遠。
一開始,萊恩和媽媽在夏天向陶德伯父承租位于芮索島的房屋。
名義上,整個樓上都是他們的,但樓上隻有一間卧室,其餘全是儲藏室。
有一座相當陡峭的木質階梯從一樓直通二樓,他們的卧室就位于右側,裡面有一張分成上下鋪的小雙層床、一張茶幾、兩張木頭餐桌椅、廚房用的流理台以及電磁爐。
他們必須将附近的泉水提回來。
其實樓下有自來水,但不知為什麼,他和媽媽沒有就近從樓下取水,反而走到30公尺外的斜坡下方提水。
媽媽總是氣喘籲籲,一天數次提着容量10公升的水桶來回取水。
有時,陶德伯父和他那兩個龜兒子就大剌剌地坐在餐桌旁,大門敞開,厚臉皮地瞧着萊恩的媽媽氣喘如牛,提着水桶經過。
媽媽必須辛苦地擠出微笑,點點頭,假裝水桶一點都不重。
陶德伯父還是一動不動。
其中一個兒子大搖大擺地走到水龍頭邊,給自己倒水喝。
他就這樣任水龍頭開着,伸出一根手指試水溫,直到水變冷為止。
陶德伯父和他的龜兒子住在芮索島西邊較貧窮的社區,平時被戲稱為“貧民區”。
大部分漁夫都住在這裡,單純捕魚的漁夫,還有兼撈貝類的漁夫。
他們偶爾會帶着手釣釣線和漁網出海捕捉大青花魚,偶爾會動用稍大型的捕蝦船。
芮索島的東邊被稱為“内陸”,耕地土質較佳,住着生活較為富裕的農夫。
這座島本身很小,島上居民甚至不到兩百人,俨然是個獨立的小天地。
貧民區的漁民們可不願離開小島跑到東部去,住在東部富庶内陸的農夫們更不屑踏上西部的貧民區。
沒人知道為什麼,不過,事情就是這樣。
陶德伯父擁有自己的捕蝦船,鄰居歐文會上小船幫忙。
大兒子格特這個夏天就要上小學七年級了,他老爸終于同意讓他在夏天跟着出海。
等他上了九年級,他就可以取代歐文在捕蝦船上的地位了。
媽媽開始向陶德伯父承租房屋的那個夏天,萊恩才剛滿1歲。
每年,當學校放暑假時,他和媽媽就會來到島上,8月開學前才回到家。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他們住在狹小的房間内,裡面除了兩張木椅外,沒有其他任何座位。
除了那張分為上下鋪的小床,沒有其他可以躺下休息的地方。
牆壁上全是陶德伯父懸挂的織錦,清一色繡着宗教啟示的圖案。
餐桌旁邊的牆壁上挂着一塊小看闆,上面寫着:“耶稣基督是這棟房屋的主人,他是餐桌旁肉眼無法看見的客人,更是每一段對話中沉默的聽者!” 耶稣基督在樓上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陶德伯父則在樓下監視。
耶稣和陶德伯父監視着他們的言談舉止。
這就是為什麼萊恩長大成人以後,還是沒膽量大聲講話,隻敢竊竊私語。
事實上,萊恩終其一生都在竊竊私語。
要是離他稍微遠一點,就會覺得他像個傻瓜,嘴唇動來動去,卻聽不見聲音,必須挨到他旁邊才能聽清楚他說些什麼。
但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講到竊竊私語,我們還得另外從頭說起。
而在芮索島上度過的夏日時光,将為接下來的這段故事拉開序幕。
芮索島上的夏天,萊恩,還有媽媽。
就像一個封閉、自成一體的星系:一顆恒星,隻跟着一顆小行星。
那些美好的夏日時光。
萊恩的媽媽用奶酪與杏仁果醬做成簡單美味的三明治,母子倆坐船到外海某個不知名的小島,消磨一天的時光。
在島上,他們爬上岩壁裂隙處,用手抓蝦,或是撈海灘蟹。
每逢雨日,他就坐在小床上鋪看《唐老鴨漫畫》,或是和媽媽坐在餐桌旁,邊玩“神經衰弱”,邊收聽挪威電台的新聞。
每年夏天,他們總會坐火車抵達海爾利永,轉搭輕軌列車到達烏德瓦拉,再換乘火車抵達斯特倫斯塔德,最後在克拉根奈斯站下車。
克拉根奈斯離斯特倫斯塔德63公裡,離哥特堡138公裡,高于海平面27公尺。
亞倫先生會在克拉根奈斯站接他們。
他和姐妹們開設家庭旅館以後,當機立斷買了輛車,方便開到車站迎接遠道而來的房客,送他們到家庭旅館,或載他們到海灘遊泳。
克拉根奈斯其實還稱不上是個小鎮,除了車站外,幾乎一無所有。
在此設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