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他人之間明顯的距離。

     萊恩其實隻是個瘦小平凡的男子,他的一生并無任何過人之處。

    可是,到了最後,他的故事卻變得驚天動地,令人難忘。

     關鍵在于他死去時的模樣極為凄慘,叫人不寒而栗。

     他的罪孽,最後落得報應。

     他出生時的瑞典,是一個黑白分明、兩極對立、沒有太多公共讨論和多元觀點的瑞典。

    一如我們所知,之後的瑞典變得絢麗多彩。

    但在萊恩的年代,包括電視熒幕畫面在内,一切都是黑白的。

     他的童年時期,就他回憶所及,一切都是黑白的,有時頂多出現一點迷蒙的灰。

     非黑即白的國度裡,一片死寂。

     一列火車飛逝而過。

     駛過的站名包括富林站、卡特琳娜霍爾姆站,還有位于奧勒布魯的拉克索站。

     有時站名叫海爾利永。

    看到這個站名,大家會不約而同下車,轉搭輕軌客車。

     輕軌客車其實根本不是客車,它就跟其他火車一模一樣,取這樣一個名字隻是故弄玄虛而已,它隻不過是世間衆多名不副實的事物之一。

    在西約塔蘭省,住在車站附近的居民總該知道輕軌客車不是公共汽車,隻是一般火車。

     雖然輕軌客車本質上就是火車,但它還是被叫作輕軌客車。

    也許,這隻是要讓世人徹底覺悟:生命的本質遠比我們肉眼所能見到的更為深奧而神秘,上帝是無法捉摸的,他的造物是舉世無雙的,他的真意與目的是人類無法理解的。

     上帝就在他親手創造的、富麗多姿的一切事物中展現無遺。

    車廂的類型、名稱和鐵軌的種類,其用意何嘗不是如此?上帝是不可捉摸的。

     也許,這隻是麻醉劑的一部分。

     甚或兩者皆是。

     世人大都可以通過腦力激蕩展現自己對上帝的欠缺了解。

     例如,世人或許認為:上帝總不會主張去善而為惡吧?然而下一秒,他就證明世人的猜想是大錯特錯。

    他隻想讓自己無法捉摸,不讓世人有機會了解他的本質。

     再如,世人或許會覺得:上帝一定是睿智的吧。

    這樣想的人必須重新思考,因為他顯然不準備接受世人的定義,也絕不讓世人有機會貶損他,他的各個面目、展現的一切神迹與力量,都是不可捉摸的,世人隻能被動地接受,别想擅自定義或解讀。

     這類的腦力激蕩其實擴張了我們的意識空間,無形中在我們體内塑造出一道隐晦的真空,讓上帝有機會通過各種新面目顯靈,向我們再一次證明:對他而言,沒有不可能的事。

     也許,重新調整角度思考火車究竟是不是火車、客車到底是不是客車其實是有益的。

    事物的本質遠非我們肉眼所見,上帝的每一項造物都是全新的、正待檢驗的,都應該得到自由茁壯發展的空間,在無垠、物種繁雜的寰宇間,充分展現其獨特性。

     總之,不管怎樣,到了烏德瓦拉站,還要再換一次車。

     在烏德瓦拉站與終點站斯特倫斯塔德(1)之間,還有好多小站,每站的格局都大同小異:小小的紅磚建築,車站一樓就是候車大廳與售票處,站務員就住在樓上宿舍裡。

    每座車站的正面都立着一塊廣告牌,廣告牌上标明該站到哥特堡和斯特倫斯塔德的距離,還有該地精确的海拔高度。

     萊恩和母親就在克拉根奈斯(2)站下車,迎接他們的依舊是那千篇一律的紅磚車站建築。

    那時是6月初,一切就從那天開始。

     那就是一切的開端。

     那是位于博戶斯市北部的小社區,最初營建的目的就是遠離海邊,但又要與海若即若離。

     數百年來,海水給予我們生命所需的一切,也帶走我們所有的一切。

     用使人戰栗的冷漠賦予新生,帶走老去将逝者。

     綠樹滿布的峭壁不隻阻止大海的聚落擴張,也讓居民們走投無路,插翅難飛。

    人們隻能在平坦的狹長縱谷中建造房屋。

    這樣的地勢隻能防住東風,當風從其他方向襲來,居民隻能被夾在高聳的山壁與深不可測的海水之間,任暴風摧殘,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或許,所有顯示到哥特堡、斯特倫斯塔德的距離,以及海平面高度的數字,都是某種符咒,某種告解與求饒。

     你看,我們已經遠離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