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類的代價
關燈
小
中
大
工業時代産生的化學品已經像狂潮一樣吞噬着我們的環境,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也發生着巨大的變化。
就在昨天,人類還為天花、霍亂和鼠疫的肆虐而恐懼。
如今,我們關心的主要問題已經不是曾經普遍存在的疾病;衛生、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新型藥物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控制傳染性疾病。
今天,我們擔心的是潛藏于環境之中的另外一種危害,這種危害是随着現代生活方式的進化,由我們自己引入人類世界的。
新的環境健康問題各式各樣:有各種輻射引起的;也有包括殺蟲劑在内的無窮無盡的化學品引發的問題,這些化學品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世界,直接地或間接地、分别地或集體地毒害着我們。
化學品的出現給我們投下一個不祥的陰影,無影無形、十分隐蔽。
這種陰影令人恐懼,因為人類可能一生都在接觸化學品和沒有體驗過的物理因子,後果無法預測。
美國公共衛生署的大衛·普萊斯博士說:“我們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擔心某種事物會毀滅我們的環境,讓我們遭受恐龍的命運。
更讓人害怕的是,可能在病症出現20多年前,我們的命運就已經被宣判了。
” 殺蟲劑與環境性疾病的關聯表現在哪裡?我們已經見到化學品污染了土壤、水和食物,并可以殺死河中的魚兒,讓花園和森林裡的鳥兒消失。
雖然人類喜歡裝出與自然無關的樣子,但他們确實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如今這污染遍及的世界,人類能夠逃脫嗎? 我們知道,如果劑量足夠大,即使一次性接觸化學品,也可能導緻急性中毒。
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
農夫、噴藥人、飛行員以及其他大量接觸殺蟲劑的人們突然生病或死亡都是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
從整個人類角度而言,無形中污染環境的殺蟲劑被人類少量地吸收後引起的延遲效應,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問題。
有責任心的公共衛生官員已經指出,化學品的生物效應是長時間積累的,對個人的傷害取決于他一生中接觸的劑量。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種危險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對于不明确的未來災難,人類的本能是聳聳肩,表示不關心。
一位明智的醫師雷内·杜博思博士說:“人類總是重視有明顯臨床症狀的疾病,不會察覺最危險的敵人正悄悄靠近。
” 就像密歇根州的知更鳥或米拉米奇河中的鲑魚,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這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生态問題。
我們消滅了河流附近的石蛾,同時也毒殺了洄遊的鲑魚。
我們毒死了湖中的小蟲,毒素會通過食物鍊一環一環地傳遞下去,不久湖邊周邊的鳥兒也就成了受害者。
我們在榆樹上噴藥,第二年春天就聽不到知更鳥的歌聲。
不是因為我們把藥直接噴向知更鳥,而是由于毒素能夠通過著名的榆樹葉-蚯蚓-知更鳥的循環一步步轉移。
這些現象都有記錄在案,并活生生地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世界。
它們反映出一張生命之網(或者是死亡之網),科學家稱之為生态學。
我們體内也存在着一個生态世界。
在這個看不見的世界裡,極微小的病因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結果通常看似與原因無關,而是出現在遠離最初的傷害發生的部位。
近來一份醫學研究現狀總結提到,“某一部位的變化,甚至是分子的變化,會影響到整個系統,在看似不相關的器官和組織引發病變”。
如果關注人體神秘而奇妙的功能,就會發現因果關系不是那麼簡單,也不容易證明。
因和果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會發生錯位。
需要耐心地将很多看似毫不相幹的事實拼接起來才能發現疾病與死亡的原因,而且這些事實是從各個領域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的。
我們習慣于尋找明顯的、直接的影響,從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除非是即刻發生,并且有明顯的表現形式而無法忽視,否則我們會否認危險的存在。
甚至研究人員都缺少檢測傷害原因的技術。
缺乏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檢測出傷害存在的技術,是醫學界尚未解決的一大問題。
有些人會反駁說:“我在草坪上使用過狄氏劑藥劑,但是我從沒有出現像世界衛生組織噴藥人員那樣的抽搐現象,所以我沒有受到傷害。
”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盡管沒有突發劇烈的症狀,接觸過狄氏劑的人無疑會在體内蓄積毒素。
如我們所知,氯化烴殘留都是從最小的攝入量開始,慢慢蓄積。
毒素會在人體的脂肪中駐留,一旦使用到這些脂肪,毒素會很快出擊。
新西蘭一家醫學雜志最近提供了一個例子。
一個正在接受肥胖病治療的人突然出現中毒症狀。
經檢查發現,他的脂肪裡含有狄氏劑,這些狄氏劑在他減重過程中發生了代謝轉化。
因生病而體重減輕的人們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
另一方面,蓄積毒素的結果可能更加隐蔽。
幾年前,美國醫學會的期刊對脂肪組織中殺蟲劑蓄積的危害提出警告,并指出,與不會在身體組織蓄積的物質相比,累積性的藥物和化學品更加需要謹慎對待。
我們被警告說,脂肪組織不僅僅是一個儲存脂肪的地方(脂肪約占體重的18%),它還有其他重要的功能,而蓄積的毒素會幹擾到這些功能。
此外,脂肪廣泛地分布于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甚至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要知道溶于脂肪的殺蟲劑會在細胞中蓄積,擾亂氧化和産生能量的重要功能。
下
就在昨天,人類還為天花、霍亂和鼠疫的肆虐而恐懼。
如今,我們關心的主要問題已經不是曾經普遍存在的疾病;衛生、更好的生活條件以及新型藥物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控制傳染性疾病。
今天,我們擔心的是潛藏于環境之中的另外一種危害,這種危害是随着現代生活方式的進化,由我們自己引入人類世界的。
新的環境健康問題各式各樣:有各種輻射引起的;也有包括殺蟲劑在内的無窮無盡的化學品引發的問題,這些化學品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世界,直接地或間接地、分别地或集體地毒害着我們。
化學品的出現給我們投下一個不祥的陰影,無影無形、十分隐蔽。
這種陰影令人恐懼,因為人類可能一生都在接觸化學品和沒有體驗過的物理因子,後果無法預測。
美國公共衛生署的大衛·普萊斯博士說:“我們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擔心某種事物會毀滅我們的環境,讓我們遭受恐龍的命運。
更讓人害怕的是,可能在病症出現20多年前,我們的命運就已經被宣判了。
” 殺蟲劑與環境性疾病的關聯表現在哪裡?我們已經見到化學品污染了土壤、水和食物,并可以殺死河中的魚兒,讓花園和森林裡的鳥兒消失。
雖然人類喜歡裝出與自然無關的樣子,但他們确實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如今這污染遍及的世界,人類能夠逃脫嗎? 我們知道,如果劑量足夠大,即使一次性接觸化學品,也可能導緻急性中毒。
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
農夫、噴藥人、飛行員以及其他大量接觸殺蟲劑的人們突然生病或死亡都是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
從整個人類角度而言,無形中污染環境的殺蟲劑被人類少量地吸收後引起的延遲效應,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問題。
有責任心的公共衛生官員已經指出,化學品的生物效應是長時間積累的,對個人的傷害取決于他一生中接觸的劑量。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種危險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對于不明确的未來災難,人類的本能是聳聳肩,表示不關心。
一位明智的醫師雷内·杜博思博士說:“人類總是重視有明顯臨床症狀的疾病,不會察覺最危險的敵人正悄悄靠近。
” 就像密歇根州的知更鳥或米拉米奇河中的鲑魚,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這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生态問題。
我們消滅了河流附近的石蛾,同時也毒殺了洄遊的鲑魚。
我們毒死了湖中的小蟲,毒素會通過食物鍊一環一環地傳遞下去,不久湖邊周邊的鳥兒也就成了受害者。
我們在榆樹上噴藥,第二年春天就聽不到知更鳥的歌聲。
不是因為我們把藥直接噴向知更鳥,而是由于毒素能夠通過著名的榆樹葉-蚯蚓-知更鳥的循環一步步轉移。
這些現象都有記錄在案,并活生生地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世界。
它們反映出一張生命之網(或者是死亡之網),科學家稱之為生态學。
我們體内也存在着一個生态世界。
在這個看不見的世界裡,極微小的病因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結果通常看似與原因無關,而是出現在遠離最初的傷害發生的部位。
近來一份醫學研究現狀總結提到,“某一部位的變化,甚至是分子的變化,會影響到整個系統,在看似不相關的器官和組織引發病變”。
如果關注人體神秘而奇妙的功能,就會發現因果關系不是那麼簡單,也不容易證明。
因和果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會發生錯位。
需要耐心地将很多看似毫不相幹的事實拼接起來才能發現疾病與死亡的原因,而且這些事實是從各個領域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的。
我們習慣于尋找明顯的、直接的影響,從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除非是即刻發生,并且有明顯的表現形式而無法忽視,否則我們會否認危險的存在。
甚至研究人員都缺少檢測傷害原因的技術。
缺乏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檢測出傷害存在的技術,是醫學界尚未解決的一大問題。
有些人會反駁說:“我在草坪上使用過狄氏劑藥劑,但是我從沒有出現像世界衛生組織噴藥人員那樣的抽搐現象,所以我沒有受到傷害。
”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盡管沒有突發劇烈的症狀,接觸過狄氏劑的人無疑會在體内蓄積毒素。
如我們所知,氯化烴殘留都是從最小的攝入量開始,慢慢蓄積。
毒素會在人體的脂肪中駐留,一旦使用到這些脂肪,毒素會很快出擊。
新西蘭一家醫學雜志最近提供了一個例子。
一個正在接受肥胖病治療的人突然出現中毒症狀。
經檢查發現,他的脂肪裡含有狄氏劑,這些狄氏劑在他減重過程中發生了代謝轉化。
因生病而體重減輕的人們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
另一方面,蓄積毒素的結果可能更加隐蔽。
幾年前,美國醫學會的期刊對脂肪組織中殺蟲劑蓄積的危害提出警告,并指出,與不會在身體組織蓄積的物質相比,累積性的藥物和化學品更加需要謹慎對待。
我們被警告說,脂肪組織不僅僅是一個儲存脂肪的地方(脂肪約占體重的18%),它還有其他重要的功能,而蓄積的毒素會幹擾到這些功能。
此外,脂肪廣泛地分布于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甚至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要知道溶于脂肪的殺蟲劑會在細胞中蓄積,擾亂氧化和産生能量的重要功能。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