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神的藥劑

關燈
保羅·穆勒因發現DDT的殺蟲功效獲得了諾貝爾獎。

     現在,DDT正廣泛地為人們所使用。

    大部分人認為這是一種平常而無害的産品。

    可能是因為戰争時期,成千上萬的士兵、難民和囚犯都在身上灑DDT來對付虱子,它才給人留下了無害的印象。

    人們普遍相信,這麼多人都接觸到了DDT,而沒有産生直接的危害,所以這種化學品一定是無害的。

    産生這樣的誤解也不難理解:不同于其他氯化烴藥物,粉狀DDT不容易透過皮膚吸收。

    溶于油後(通常的做法也是這樣),DDT一定是有毒的。

    吞食的DDT會通過食道慢慢吸收;它還可能通過肺部吸收。

    DDT一旦進入體内,就會大量留存于富含脂肪的器官(因為DDT本身可溶于油脂),例如:腎上腺、睾丸、甲狀腺。

    相當大一部分DDT會留存在肝、腎以及包裹着内髒的大塊脂肪裡。

     DDT在體内的存量始于可以理解的最小量攝入(殘留于大多數食物中),直至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脂肪可以起到生物放大器的作用,因此食物中少至千萬分之一的攝入,會在體内累積到百萬分之10到15,增加了100多倍。

    這些數據在化學家或藥物學家看來是稀松平常的,但我們大部分人卻不甚了解。

    百萬分之一,聽起來很小的數字,确實很小。

    但是,這些物質的藥力驚人,極小的量就可以引起巨大變化。

    動物實驗發現,百萬分之3的藥物就可以抑制心肌中一種重要的酶的作用;僅百萬分之5就會引起肝細胞壞死或衰變;僅百萬分之2.5的、與DDT相近的狄氏劑和氯丹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這其實并不令人詫異。

    在标準人體化學中的确存在因果不對稱的現象。

    例如,少至萬分之2克的碘會成為決定健康與疾病的關鍵。

    由于小量的殺蟲劑是逐漸蓄積的,而且排洩過程緩慢,所以肝髒以及其他器官慢性中毒和退化病變的危險是真實存在的。

     關于人體内會留存多少DDT,科學界還沒有一緻意見。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主任藥物學家阿諾德·萊曼博士說,不存在一個下限,低于下限DDT就不會被吸收,也不存在一個上限,高于上限DDT的吸收和貯存就會停止。

    另一方面,美國公共衛生署的維蘭德·海耶斯卻認為,每個人的體内都會有一個平衡點,超過這個點,DDT就會被排洩出來。

    實際上,哪種觀點正确并不重要。

    我們已經對DDT在人體殘留有充分的調查,并且知道普通人體内的殘留已經達到具有潛在危害的量。

    各項研究表明,沒有直接接觸的人(不可避免的飲食除外)平均殘留量為百萬分之5.3到7.4;從事農業勞動的人為百萬分之17.1;殺蟲劑工廠工人的數值則高達百萬分之648!可見殘留量的變化幅度是很大的。

    更重要的是,最小的數值也已經超過了對肝髒、其他器官或組織造成損傷的标準。

     DDT以及同類化學品的一個最危險的特征是,它們可以通過食物鍊從一個有機體傳遞到另一個。

    例如,在苜蓿地噴灑了DDT,然後把苜蓿喂給母雞吃,最後母雞下的蛋也會含有DDT。

    或者,把含有百萬分之7到8DDT的幹草喂給奶牛吃,牛奶中就會含有大約百萬分之3的DDT,但是在牛奶制成的黃油中,其濃度會猛增至百萬分之65。

    通過這樣一個傳導過程,本來很小量的DDT,最後會達到很高的濃度。

    雖然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禁止州際貿易中的牛奶有殺蟲劑殘留,但是如今,農民們很難給奶牛找到未受污染的飼料了。

     毒素還可能從母親傳到子女身上。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科學家們已經從人奶取樣中檢測出殺蟲劑殘留。

    這意味着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在不斷地吸收、蓄積有毒的化學品。

    然而,這絕不是小孩第一次接觸有毒化學品,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這一過程在他的胚胎時期就已開始。

    動物實驗顯示,氯化烴殺蟲劑可以輕松突破胎盤壁壘,而胎盤是胚胎與母親體内有害物質之間的保護層。

    雖然,嬰兒通過這種方式吸收的有毒物質通常較少,卻也不容忽視,因為小孩比大人更容易中毒。

    這也就意味着,普通人從生命的開始就要吸收有毒物質,并在以後的生命裡不斷蓄積。

     所有的事實(少量殘留,随後的累積,正常飲食中化學品殘留對肝髒造成的損傷)促使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早在1950年宣布,DDT的潛在危害極有可能被低估了。

    醫學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沒有人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

     另一種氯化烴——氯丹,不僅具有DDT所有令人讨厭的屬性,還具備一些獨有的特征。

    其殘留物質會在土壤、食物或使用過氯丹的物體表面長久留存。

    它可以被皮膚吸收,也會以噴霧或粉末的形式吸入。

    當然,如果吞食了氯丹殘留物,還可能被消化道吸收。

    與其他氯化烴一樣,氯丹也會在慢慢地在體内累積。

    動物實驗顯示,一餐中包含的百萬分之2.5的氯丹,最終在脂肪中會增加至百萬分之75。

     像萊曼博士這樣經驗豐富的藥物學家曾在1950年稱,氯丹是毒性最強的一種殺蟲劑,任何接觸到它的人都可能中毒。

    這個警告并沒有引起人們注意,因為郊區居民們依然無所顧忌地在自家草坪上使用氯丹配制的殺蟲劑。

    他們沒有立即患病的事實說明不了什麼,因為毒素可以在他們體内潛伏很久,直到幾個月或幾年後突然發病。

    但那時候已經不太可能查到病因了。

    死神也可能突然襲來。

    一位受害者不小心把一種濃度為25%的工業溶液灑到皮膚上,40分鐘内就出現了中毒迹象,沒來得及搶救就死去了。

    沒有事前警告,也就不可能有及時的醫療救助。

     氯丹成分的一種——七氯,在市場上作為一種單獨的制劑售賣。

    它可以很好地在脂肪中貯存。

    如果飲食中包含少至百萬分之一的七氯,體内就會貯存相當大的量。

    此外,它還可以神奇地轉變成一種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物質,叫作環氧七氯。

    這樣的轉變在土壤中以及動植物組織中都會發生。

    鳥類實驗表明,這種轉變産生的環氧化物具有比原來的七氯更強的毒性,而七氯的毒性已經是氯丹的四倍了。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人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烴類——氯化萘。

    工作中直接接觸到它的人會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