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遺著論
關燈
小
中
大
托爾斯泰死後,遺下不少未曾發表的作品。
其中大部分在他死後已經陸續印行,在J.-W.Bienstock氏底法譯本(納爾遜書店叢書版)中合成三卷。
這些作品分屬于他一生底各個時代。
有的還是一八八三年底作品(如《一個瘋人底日記》)。
有的是他在最後幾年中寫的。
它們的種類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劇本,獨白。
許多是未完之作。
我敢把它們分成兩類:一是托爾斯泰依了道德意志而寫的,一是依了藝術的本能而寫的。
還有一小部分是這兩種趨向融合得非常美滿的。
所可惜的,是他對于文學的光榮底淡漠——或者是為了他的禁欲思想——使他不能把應該是作品中最美的一部分傑作繼續下去。
例如《FéodorKouzmitch老人底遺著——日記》。
這是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底有名的傳說,說他決心舍棄一切,托着假名出走,在西伯利亞終老。
我們感到托爾斯泰對此題材非常熱情,他和他的英雄在思想上結合為一。
但這部《日記》隻存留了最初幾章;即在這殘缺的部分中,已可令人看得叙述底緊湊與清新,足和《複活》中最好的部分媲美。
在此有多少令人不能遺忘的肖像,(如老後凱撒林二世),尤其是這位神秘的暴烈的俄皇底描繪,他的倨傲的性格,在平靜的老人心中還不時地激醒興奮。
《塞越老人》(LePèreSerge)(一八九一至一九○四)亦是波瀾壯闊的托爾斯泰式的作品之一;但故事底叙述被裁剪得太短了。
一個老人在孤獨與苦行中追求上帝,終于他在為了人群而生活時找到了神。
有幾處犷野的情調直可令人駭愕。
書中的主人翁發現他所愛者底醜惡的那幕描寫,——(他的未婚妻,為他崇拜如聖女一般的女人,竟是他所敬愛的俄皇底情婦,)真是又質樸又悲壯。
即是那個修士在精神狂亂之夜為要重覓和平而斫落自己的手指那幕,亦是動人心魂的描寫。
與這些犷野可怖的穿插對立着的,有書末描述與可憐的童年的女友那段凄恻的談話,和最後幾頁底淡漠,清明,急轉直下的文字。
《母親》亦是一部動人之作。
一個慈愛的有理性的母親,四十年中整個地為了他的家人服務,終于孤獨着,不活動,亦沒有活動底意義,雖然是自由思想者,他竟隐居于一個修院中去寫他的日記。
但本書隻有首部還存留着。
另一組短篇故事,在藝術上是更完滿的作品。
《AlexislePot》可以歸入美麗的通俗故事類,事情是講一個質直樸納的人,永遠被犧牲,永遠甜蜜地感得滿足,以至于死。
——《舞後》(一九○三年八月二十日)是:一個老人講他曾如何地愛一個青年女郎,如何地突然不愛他,因為他看見女子底父親,一個當大佐的軍官,鞭笞他的兵士之故。
這是完滿之作,先是少年時代底回憶,美麗動人,接着是十分激動的真切的描寫。
——《夢中所見》(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一個親王為了他所鐘愛的女兒,任人誘惑逃出家庭,而不能寬恕他。
但他一看見他時,卻是他立刻去請求他的寬恕。
然而(在此可見托爾斯泰底溫情與理想主義從來沒有枯竭的時候),他無論如何不能克制自己見了女兒底私生子所生的厭惡之情。
——《Khodynka》是極短的短篇,叙述一八九三年時,一個年輕的俄國公主,想加入莫斯科的一個平民節慶,突然被人衆擁擠得大為狼狽,被人在腳下踐踏,人家以為他是死了,一個工人,亦是被人擠得不堪的人,救醒了他。
一霎間,友愛的情操把兩人聯合了。
以後他們分别了,從此不複相見。
局面偉大,開始便似一部史詩式的長篇小說的,有《Hadji-Mourad》(一九○二年十二月),叙述一八五一年高加索戰争時底雜事。
在寫本書的時候,托爾斯泰正在最能把握他的藝術能力底階段。
視覺(眼睛的與心靈的)是非常完滿。
但可怪的是人家對于故事并不真正感到興趣。
因為讀者覺得托爾斯泰亦并不
其中大部分在他死後已經陸續印行,在J.-W.Bienstock氏底法譯本(納爾遜書店叢書版)中合成三卷。
這些作品分屬于他一生底各個時代。
有的還是一八八三年底作品(如《一個瘋人底日記》)。
有的是他在最後幾年中寫的。
它們的種類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劇本,獨白。
許多是未完之作。
我敢把它們分成兩類:一是托爾斯泰依了道德意志而寫的,一是依了藝術的本能而寫的。
還有一小部分是這兩種趨向融合得非常美滿的。
所可惜的,是他對于文學的光榮底淡漠——或者是為了他的禁欲思想——使他不能把應該是作品中最美的一部分傑作繼續下去。
例如《FéodorKouzmitch老人底遺著——日記》。
這是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底有名的傳說,說他決心舍棄一切,托着假名出走,在西伯利亞終老。
我們感到托爾斯泰對此題材非常熱情,他和他的英雄在思想上結合為一。
但這部《日記》隻存留了最初幾章;即在這殘缺的部分中,已可令人看得叙述底緊湊與清新,足和《複活》中最好的部分媲美。
在此有多少令人不能遺忘的肖像,(如老後凱撒林二世),尤其是這位神秘的暴烈的俄皇底描繪,他的倨傲的性格,在平靜的老人心中還不時地激醒興奮。
《塞越老人》(LePèreSerge)(一八九一至一九○四)亦是波瀾壯闊的托爾斯泰式的作品之一;但故事底叙述被裁剪得太短了。
一個老人在孤獨與苦行中追求上帝,終于他在為了人群而生活時找到了神。
有幾處犷野的情調直可令人駭愕。
書中的主人翁發現他所愛者底醜惡的那幕描寫,——(他的未婚妻,為他崇拜如聖女一般的女人,竟是他所敬愛的俄皇底情婦,)真是又質樸又悲壯。
即是那個修士在精神狂亂之夜為要重覓和平而斫落自己的手指那幕,亦是動人心魂的描寫。
與這些犷野可怖的穿插對立着的,有書末描述與可憐的童年的女友那段凄恻的談話,和最後幾頁底淡漠,清明,急轉直下的文字。
《母親》亦是一部動人之作。
一個慈愛的有理性的母親,四十年中整個地為了他的家人服務,終于孤獨着,不活動,亦沒有活動底意義,雖然是自由思想者,他竟隐居于一個修院中去寫他的日記。
但本書隻有首部還存留着。
另一組短篇故事,在藝術上是更完滿的作品。
《AlexislePot》可以歸入美麗的通俗故事類,事情是講一個質直樸納的人,永遠被犧牲,永遠甜蜜地感得滿足,以至于死。
——《舞後》(一九○三年八月二十日)是:一個老人講他曾如何地愛一個青年女郎,如何地突然不愛他,因為他看見女子底父親,一個當大佐的軍官,鞭笞他的兵士之故。
這是完滿之作,先是少年時代底回憶,美麗動人,接着是十分激動的真切的描寫。
——《夢中所見》(一九○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一個親王為了他所鐘愛的女兒,任人誘惑逃出家庭,而不能寬恕他。
但他一看見他時,卻是他立刻去請求他的寬恕。
然而(在此可見托爾斯泰底溫情與理想主義從來沒有枯竭的時候),他無論如何不能克制自己見了女兒底私生子所生的厭惡之情。
——《Khodynka》是極短的短篇,叙述一八九三年時,一個年輕的俄國公主,想加入莫斯科的一個平民節慶,突然被人衆擁擠得大為狼狽,被人在腳下踐踏,人家以為他是死了,一個工人,亦是被人擠得不堪的人,救醒了他。
一霎間,友愛的情操把兩人聯合了。
以後他們分别了,從此不複相見。
局面偉大,開始便似一部史詩式的長篇小說的,有《Hadji-Mourad》(一九○二年十二月),叙述一八五一年高加索戰争時底雜事。
在寫本書的時候,托爾斯泰正在最能把握他的藝術能力底階段。
視覺(眼睛的與心靈的)是非常完滿。
但可怪的是人家對于故事并不真正感到興趣。
因為讀者覺得托爾斯泰亦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