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計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關燈
重修舊誼。

    齊國當時出面調停鄭國和宋國的關系,鄭莊公表示尊重齊國的意見,暫時與宋國修好。

    齊國因此也對鄭國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鄭莊公以宋國不朝拜周天子為由,代周天子發令攻打宋國。

    鄭、齊、魯三國大軍很快地攻占了宋國大片土地,宋、衛軍隊避開聯軍鋒芒,乘虛攻入鄭國。

    鄭莊公把占領宋國的土地全部送與齊、魯兩國,迅速回兵,大敗宋、衛大軍,鄭國乘勝追擊,擊敗宋國,衛國被迫求和。

    鄭莊公勢力擴張,霸主地位形成。

    

“信譽”招徕顧客

對于經商者來說,時間就是生意,就是金錢,許多聰明的經營者就是因為做到了按時交貨而在客戶中建立起了信譽。

     在1983年的春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上海錦華玩具廠廠長樂大馨看到一位美國商人拿出了一隻長毛絨小狗,要求照樣子複制交貨。

    他問我方一位外銷員:“什麼時候可以交樣?”外銷員思索了一會兒說:“一個月吧。

    ”美商人立即收回樣品,遺憾地說:“來不及了,我明天就要離開廣州了。

    ”這時站在旁邊的樂大馨趕忙說:“這筆生意交給我們錦華玩具廠好了,明天上午10點鐘,我拿出複制樣品來。

    ”美商人疑慮地問:“你們廠遠在上海,明天上午拿出樣品,怎麼可能?”“我保證按時交出樣品!”樂廠長胸有成竹地說。

     回到旅店他和助手們立即忙起來,設計員剪圖紙、剪絨,制作人員趕忙操作,樂廠長忙着進行成本核算。

    一個通宵就這樣緊張地過去了。

    次日上午10點鐘,樂廠長帶着三件樣品準時出現在美商的面前。

    細看過樣品,美商贊不絕口:“沒想到你們這樣講信用,這樣神速,質量又這麼好,我完全可以放心。

    ”美商當即向錦華廠訂6000打玩具小狗,此後兩年,這位美商又向該廠買了10萬打玩具,成了廠裡的一大主顧。

     錦華玩具廠“遠交”美國客商,“近攻”中國同行,紅紅火火開拓了玩具市場。

    

蘇德簽訂《拉巴洛條約》

1922年4月,西方幾個主要國家在意大利的熱那亞召開國際會議。

    在會議召開之前,意大利政府邀請蘇維埃俄國派代表團參加會議。

     列甯領導的蘇俄政府決定利用這一絕好機會,使蘇俄進入國際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改善蘇俄的國際地位。

    在蘇俄代表團去意大利之前,列甯叮咛代表團團長、蘇俄政府外交部長契切林說:要以商人的身份和各國代表廣泛接觸,絕對避免意識形态上的接觸,盡量尋找共同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與協約國的英、法、美存在不可彌合的矛盾,因此要争取結交德國,借此緩解英、法、美對蘇俄的壓力。

     契切林在熱那亞會議上呼籲各國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與蘇俄建立經濟貿易關系,受到各國代表的普遍歡迎。

    但是,英、美等國提出要以1個月前倫敦會議确定的“專家備忘錄”作為與蘇俄會談的基礎。

    “專家備忘錄”的内容嚴重損害了蘇俄的主權。

    在這種困難條件下,契切林與德國代表進行了秘密接觸。

    4月16日,蘇德兩國舉行會議。

    正如列甯所預料的那樣,德國也急于同蘇俄建立友好關系,以借蘇俄來要挾協約國。

    會議進行得十分順利,很快簽訂了《拉巴洛條約》。

    這個條約正式确認了兩國的外交關系以及軍事上的相互合作關系。

     同德國簽訂《拉巴洛條約》是蘇俄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它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在帝國主義對蘇的包圍圈上打開一個重要缺口,為蘇俄争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這個條約體現了遠交近攻的原則,它把德國看做“遠敵”,把英、美等國當成“近敵”,在這個前提下分别對待,避免樹敵太多,為蘇俄創造了比以前寬松的國際環境。

    

拿破侖向俄國抛繡球

拿破侖在其漫長的戰争生涯中,一直把近鄰英國視為心腹之患。

    為制伏英國,他千方百計地拉攏遠方的俄國,視俄國為他的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内容。

     拿破侖上台伊始,便利用英、俄之間的矛盾,尋求同俄國接近的途徑。

    他密切注意着英俄争奪馬耳他的形勢,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1800年7月,拿破侖讓他的外交部長給俄國政府寫了一封信,表示法國可以立即釋放6000名俄軍戰俘,并聲明給每個戰俘配備武器和發給軍服。

    随後,拿破侖又寄給沙皇保羅一世第二封信,重申法國站在俄國一邊,支持俄國占領馬耳他。

     沙皇保羅一世曾大罵“狂暴的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拿破侖如此友好地善待俄國戰俘并表示要保衛馬耳他不受英國侵犯,這使保羅一世對拿破侖的态度迅速改變。

    保羅一世決定與法國建立友好關系,放棄幹涉法國的政策。

    在法國的支持下,沙皇宣布對英國所有的船舶的封港令,驅逐路易十八,還提出與法國聯合共同把英國人趕出印度的計劃。

    不久,沙皇派使者到巴黎簽署俄法兩國的和約,俄、法的蜜月期從此開始。

     在這裡,拿破侖抓住俄英矛盾的要害——馬耳他問題做文章,遠交俄國,借以孤立和打擊近敵英國,确屬深思熟慮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