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計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關燈
複長安。

    鳳翔一戰,義軍将領尚讓中敵埋伏之計,被唐軍擊敗。

    這時,唐軍聲勢浩大,乘勝進兵,直逼長安。

     黃巢見形勢危急,召衆将商議對策。

    衆将分析了敵衆我寡的形勢,認為不宜硬拼。

    黃巢當即決定:部隊全部退出長安,往東開拔。

     唐朝大軍抵達長安,不見黃巢迎戰,好生奇怪。

    先鋒程宗楚下令攻城,氣勢洶洶地殺進長安城内,才發現黃巢的部隊已全部撤走。

    唐軍毫不費力地占領了長安,衆将欣喜若狂,縱容士兵搶劫百姓财物。

    士兵們見起義軍敗退,紀律松弛,成天三五成群地騷擾百姓。

    長安城内一片混亂。

    唐軍将領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成天飲酒作樂,歡慶勝利。

     黃巢派人打聽到城中情況,高興地說:敵人已入甕中。

    當天半夜時分,急令部隊迅速回師長安。

    唐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呼呼大睡。

    突然,神兵天降,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長安城内,隻殺得毫無戒備的唐軍屍橫遍地。

    程宗楚從夢中醒來,隻見起義軍已沖殺進城,唐軍大亂,無法指揮,最後他在亂軍中被殺。

    黃巢用“關門捉賊”之計,重新占據長安。

    

沙俄被困雅克薩

雅克薩是中國黑龍江省的一座小城,被沙俄軍隊無理侵占。

    為了收複失地,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光複台灣之後,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沉重地打擊了沙俄的侵略野心,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

     清軍在第一次雅克薩戰役後主動撤出雅克薩。

    沙俄不甘心失敗,又派托爾布津率領700人的俄軍卷土重來。

    俄軍再占雅克薩,康熙決定再次出兵。

    1686年,清軍出動數千人,在薩布索将軍的帶領下開往雅克薩。

     清軍依靠兵力衆多的優勢,包圍了雅克薩,向托爾布津發出撤走的最後通諜。

    托爾布津認為自己武器裝備精良,不僅不撤,反而向清軍開火。

    雙方打了四天四夜,托爾布津被炸死,俄軍損失100多人。

     但是,俄軍仗着工事堅固,火藥充足,仍然負隅頑抗。

    為了避免傷亡,清軍指揮官下令停止強攻,決定用關門捉賊的戰術對付敵人。

    清軍在雅克薩城外挖了壕溝,切斷了雅克薩與外界的聯系。

    不久,城内的水和糧食嚴重不足,饑餓時刻威脅着俄軍的生存,傷病員一批批死去,到了年底,城中剩下的俄軍隻有150多人。

    沙俄政府派出使節乞求解除雅克薩之圍,表示願意進行和平談判。

    1689年,中俄兩國經過長期的讨價還價簽訂了著名的《尼布楚條約》。

    

賴文光痛殲清兵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後,以遵王賴文光為首的太平軍餘部與張宗禹、任化邦領導的撚軍聯合,撚軍實行太平軍的兵制和紀律。

    從此,撚軍擺脫了過去那種分散遊擊的狀态,有了統一的集體領導,并且減少了步兵,增加了騎兵,戰鬥力較以前大大增強。

     清廷對于撚軍這支東突西進的反清力量十分頭痛,于是調僧格林沁郡王率蒙古騎兵前去追剿。

    1864年12月的鄧州之戰,僧格林沁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清廷又調集重兵給僧格林沁,撚軍采取避實就虛的戰略進軍山東。

    僧格林沁認為撚軍東走山東是因為糧草匮乏的緣故,便下決心窮追不舍,企圖一戰而勝。

     撚軍牽着僧格林沁的軍隊在魯西南回旋奔逐了三四千裡,使僧軍食宿無常,疲憊至極,有許多士兵勞累而死,就連長于騎術的僧格林沁本人也難以駕馭戰馬了。

     1865年5月18日,撚軍預先将主力埋伏在山東曹州西北的大柳樹林中,又以小股騎兵與僧格林沁主力遭遇後佯裝敗退來到大柳樹林。

     僧格林沁違背孫子兵法關于“敵人奔北,必審真僞”的用兵原則,輕易進入撚軍的伏擊圈。

    僧格林沁幾次率軍突圍皆被擊退。

    結果,僧格林沁戰死,他的馬隊6000餘人被殲。

     在這裡,撚軍利用擅于進行流動作戰的長處,與敵人巧妙周旋,疲敵勞敵,然後詐敗誘敵,關門捉賊,終于反弱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