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戰計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關燈
中暗樂。

    就在魏忠賢揚揚自得地過着舒心日子的時候,朱由檢卻巧妙地開始“拆幫兒”了,逐漸地給魏忠賢的心腹發以“重任”而調離京城。

     一切準備停當,朱由檢開始“動手”了。

    一日,魏忠賢還在家裡做着他的美夢時,突然被人搖醒:皇上又要召見您了!“什麼事?”“大概是又要封賞您了吧!”魏忠賢高興地奔向朝堂,沒想到這次不是聽封賞的聖旨,而是内侍宣讀彈劾他的奏章。

    奏章讀畢,聖旨下:“……念多年侍奉先皇,免死,降為鳳陽祖皇陵的燒香太監,即刻動身!”魏忠賢被校尉押解着出了京城。

    他越想越窩囊,走到半路便上吊自殺了。

     “擒賊先擒王”,“王”既被擒,剩下的就好辦了。

    該殺的殺,該革職的革職,三下五除二全部清理完畢,就連有“鐵券”護身的魏良卿也照樣人頭落地。

    朱由檢啟用智慧,經“探、穩、拆、黜”幾個步驟,終于割除了閹黨。

    

劉備三讓徐州城

漢獻帝初平四年(183),割據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玡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兖州。

    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

    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

    于是曹操便把賬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采納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

    孔融請劉備同去救陶謙。

    劉備遂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雲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率軍在徐州城下與曹軍于禁所部小試鋒芒,初戰告捷,使久被曹軍圍困的徐州暫時緩解了危機。

    于是陶謙急令将劉備迎入城内,盛宴款待。

    陶謙席間便主動提出将徐州讓給劉備,說:“當今天下大亂,國将不國;公乃漢室宗親,正當為國出力。

    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将徐州相讓。

    公勿推辭。

    我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

    ”劉備聞言愕然,急忙推辭說:“我雖是漢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稱道,任平原相猶恐不稱職。

    我本是為了義氣前來相助。

    您這樣說,莫非懷疑我有吞并之心?”陶謙表白說:“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決非虛情假意。

    ”但劉備隻是推辭,終不肯接受。

    糜竺見二人再三辭讓,便說:“現在兵臨城下,且當商議退敵之策。

    待事平之後,再議相讓不遲。

    ”于是劉備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走圍困徐州之兵。

    恰好這時呂布攻破兖州,進占濮陽,威脅曹操後方。

    因而曹操便順水推舟,賣個人情,接受劉備建議,退兵而去。

     陶謙見曹軍撤走。

    徐州轉危為安,便差人請劉備、孔融、田楷等入城聚會,慶祝解圍。

    飲宴既畢,陶謙再向劉備讓徐州。

    劉備說:“我應孔融之約救援徐州,是為義而來。

    現在若無端據有徐州,天下将以為我是不義之人。

    ”糜竺、孔融及關羽、張飛等皆紛紛勸劉備接替陶謙治理徐州。

    劉備苦苦推辭說:“諸位欲陷我于不義耶?”陶謙推讓再三,見劉備終不肯受,便說:“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請暫駐軍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衆人也皆勸劉備留駐小沛,劉備方始同意。

     不久,陶謙染病,日漸沉重,便派人以商議軍務為名,把劉備從小沛請來徐州。

    陶謙躺在病榻上對劉備說:“今番請您前來,不為别事,隻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難保;萬望您以漢家城池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劉備說:“可讓您的二位公子接班。

    ”陶謙說:“其才皆不能勝任。

    老夫死後,還望您多加教誨,千萬不能讓他們掌握州中大權。

    ”劉備還是辭讓,陶謙便以手指心而死。

    舉哀畢,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掌州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

    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擔任徐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