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戰計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關燈
興地說道:“找到盜賊了。

    ”随即派吏卒把那些胡人全抓起來,掘開墳墓,劈開棺材一看,哪裡有什麼死人,而是晶瑩奪目的稀世珍寶!于是上奏武則天。

     武則天驚奇地問道:“你怎麼這樣料事如神?”蘇無名解釋:當他到洛州之時,正巧碰見那些胡人出葬。

    他們哭的聲音很大,但從臉上的表情來看并不傷心,并且反而有些驚慌。

    他一看便猜是盜賊往城外轉移贓物,但不知他們把偷的東西埋在什麼地方了。

    寒食節掃墓,估計他們要出城查看贓物是否安然無恙。

    他們祭奠而哭聲不哀痛,可知裡面埋的不是死人;又巡行墳墓相視而笑,是慶幸墳墓沒有損壞。

    他一開始不讓官府抓賊,是害怕打草驚蛇,賊人一急,必定取出寶物逃走。

    官府不查,他們就放了心,因此才沒把寶物取走。

    

諸葛亮七擒孟獲

諸葛亮在蜀漢建立政權之後,定下北伐大計。

    當時西南夷酋長孟獲率十萬大軍侵犯蜀國。

    諸葛亮為了解決北伐的後顧之憂,決定親自率兵先平孟獲。

    蜀軍主力到達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誘敵出戰,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獲被誘入伏擊圈内,兵敗被擒。

     按說,擒拿敵軍主帥的目的已經達到,敵軍一時也不會有很強戰鬥力了,乘勝追擊,自可大破敵軍。

    但是諸葛亮考慮到孟獲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響很大,如果讓他心悅誠服,主動請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穩定。

    不然的話,南方夷各個部落仍不會停止侵擾,後方難以安定。

    諸葛亮決定對孟獲采取“攻心”戰,斷然釋放孟獲。

    孟獲表示下次定能全勝,諸葛亮笑而不答。

    孟獲回營,拖走所有船隻,據守滬水南岸,阻止蜀軍渡河。

    諸葛亮乘敵不備,從敵人不設防的下遊偷渡過河,并襲擊了孟獲的糧倉。

    孟獲暴怒,要嚴懲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約投降,趁孟獲不備,将孟獲綁赴蜀營。

    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再次釋放。

    以後孟獲又施了許多計策,都被諸葛亮識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釋放。

    最後一次,諸葛亮火燒孟獲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獲。

    終于感動了孟獲,他真誠地感謝諸葛亮七次不殺之恩,誓不再反。

    從此,蜀國西南安定,諸葛亮才得以舉兵北伐。

    

朱由檢智除閹黨

明崇祯帝朱由檢剛即位時,朝政大權早已被以宦官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長期把持。

    這些人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濫施淫刑殘害忠良,敲詐勒索搜刮民财。

    其勢力之強大、心腸之狠毒、手段之惡劣,“均達峰級”,緻使“天下騷動,人心離散”。

     閹黨不除,難以平天下,甚至可能連自己的地位都難保。

    然而要除閹黨,談何容易!如何去辦,總得想一個萬全之策,思來想去,朱由檢決定先試探一下魏忠賢對黜閹的敏感程度,于是遣散了近侍中的幾個閹黨分子,罷免了與魏忠賢關系較密切的崔呈秀。

    果然,魏忠賢非常敏感,獲悉後馬上上言:“聖上,東廠(朝廷所設的特務機關)乃是極其重要之地,老奴難當此任,還是請皇上另擇賢才吧!”朱由檢知道“打草”已驚了“蛇”,隻是現在還不是打“蛇”的時候,隻有先把它穩住再圖後事,于是便說:“朕剛即位,正需你這樣功德無量的老宦替朕把持朝政,你若不幹,大明的江山豈不傾斜!”魏忠賢聽後稍安,卻并不“定心”。

    朱由檢為了進一步穩住魏忠賢,又送給他一顆“定心丸”,“你輔佐我的皇兄(指前任皇帝朱由校)勞苦功高,不過卿是内臣,無法封賞爵位。

    朕想封卿的侄兒魏良卿為太師,晉升為甯國公,并賜鐵券,作為對卿的酬勞。

    ”魏忠賢此時才喜出望外:想那“太師”乃是正一品的最高官階,“公”又是皇族以外最高的爵位,這“鐵券”可是與國同休的,何愁天下将來不姓魏!朱由檢見魏忠賢高興,他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