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戰計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關燈
小
中
大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
往蹇來返②。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天時、地理等客觀條件。
困,作使動詞用,使困擾、困乏。
全句意為:期待不利的客觀條件去困擾它。
②往蹇來返:語出《易·蹇》九三爻辭。
原文為“往蹇,來返。
”蹇卦的卦象為艮下坎上。
艮象山,坎象水。
王弼注曰:“山上有水,蹇難之象。
”故在此處,“蹇”有難的意思。
返,李鏡池《周易通義》注:返,猶反反,廣大美好貌。
往蹇來返,意為去時艱難,來時美好。
【譯文】 利用不利的天時地理條件困擾敵人,用人為的方法誘惑敵人。
主動進攻有危險,誘敵來攻則有利。
【戰例】
孫堅之子孫策,年僅17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
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
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
他和衆将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
針對軍閥劉勳極其貪财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并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與劉勳交好。
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
他說,上缭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将軍發兵降伏上缭,我們感激不盡。
劉勳見孫策極力讨好他,萬分得意。
上缭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缭。
部将劉晔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缭,城内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已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于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并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順利地控制了盧江。
劉勳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勝。
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隻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要完全消滅摩擦,除非使雙方中的一方棄甲投降。
商場如戰場,戰場上往往先發制人,後發則制于人,商場上也一樣。
有一次,溫州玻璃建材廠廠長滕增壽與原西德有名的玻璃鋼經營企業、ABM公司經理東尼·多勒帕爾洽談設備引進業務。
滕增壽明知故問:“經理這次來溫州是否做生意?” “當然。
” “是不是要賺錢?” “當然。
”經理不解地側過臉,打量他的談判夥伴。
“做生意,賺錢,有兩個前提:一是講經營之道,不論生意大小好壞,今後風險如何,都要信守合同;二是要有氣派。
比如,你能拿出100萬元錢扔到我們面前的瓯江裡嗎?” 東尼·多勒帕爾被突如其來的挑戰弄得摸不着頭腦。
他頻頻向陪坐兩側的人們傳遞眼色,不時抓搔着他那光秃的頭頂。
“我滕增壽就有這樣的氣派。
”原來他曾把價值100多萬元的殘次品就這樣“處理”了。
“世界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話講了算數,講到哪裡做到哪裡,恪守明人不做暗事的信條。
第二種,寫了才算數,寫下來,簽字畫押,信守不渝。
第三種,講了寫了都不算數。
我滕增壽要當第一種人,不知經理閣下樂意做哪種人?” “第一種,我當然要做第一種人。
至于第三種,别提它,讓我們把它忘掉。
” “好,志同道合,我們談生意吧。
” 滕增壽這種幽默而富有激将的詞語和他那粗放而敏銳的談吐風格,首先從感情上使對手折服,生意順利談成:在原需100萬美元的成套設備中,同意先引進最急需的主機,并且按原價降低5%。
這個數字意味着國家可以減少5萬美金的支出。
原西德人做生意向來硬氣,任你在談判桌上風詭雲谲,價格一般不肯浮動,這次卻破例了。
但是,吳王僚有三個骁勇非常的兒子時刻在身邊,使公子光難以下手。
公子光為此事暗中着急。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打算幫助他,
往蹇來返②。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天時、地理等客觀條件。
困,作使動詞用,使困擾、困乏。
全句意為:期待不利的客觀條件去困擾它。
②往蹇來返:語出《易·蹇》九三爻辭。
原文為“往蹇,來返。
”蹇卦的卦象為艮下坎上。
艮象山,坎象水。
王弼注曰:“山上有水,蹇難之象。
”故在此處,“蹇”有難的意思。
返,李鏡池《周易通義》注:返,猶反反,廣大美好貌。
往蹇來返,意為去時艱難,來時美好。
【譯文】 利用不利的天時地理條件困擾敵人,用人為的方法誘惑敵人。
主動進攻有危險,誘敵來攻則有利。
【戰例】
孫策計奪盧江郡
東漢末年,軍閥并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17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
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
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
他和衆将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
針對軍閥劉勳極其貪财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并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與劉勳交好。
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
他說,上缭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将軍發兵降伏上缭,我們感激不盡。
劉勳見孫策極力讨好他,萬分得意。
上缭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缭。
部将劉晔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缭,城内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已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于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并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順利地控制了盧江。
劉勳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勝。
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隻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滕增壽談判桌上不談判
凡是有買賣,有競争,便不免有貿易摩擦。要完全消滅摩擦,除非使雙方中的一方棄甲投降。
商場如戰場,戰場上往往先發制人,後發則制于人,商場上也一樣。
有一次,溫州玻璃建材廠廠長滕增壽與原西德有名的玻璃鋼經營企業、ABM公司經理東尼·多勒帕爾洽談設備引進業務。
滕增壽明知故問:“經理這次來溫州是否做生意?” “當然。
” “是不是要賺錢?” “當然。
”經理不解地側過臉,打量他的談判夥伴。
“做生意,賺錢,有兩個前提:一是講經營之道,不論生意大小好壞,今後風險如何,都要信守合同;二是要有氣派。
比如,你能拿出100萬元錢扔到我們面前的瓯江裡嗎?” 東尼·多勒帕爾被突如其來的挑戰弄得摸不着頭腦。
他頻頻向陪坐兩側的人們傳遞眼色,不時抓搔着他那光秃的頭頂。
“我滕增壽就有這樣的氣派。
”原來他曾把價值100多萬元的殘次品就這樣“處理”了。
“世界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話講了算數,講到哪裡做到哪裡,恪守明人不做暗事的信條。
第二種,寫了才算數,寫下來,簽字畫押,信守不渝。
第三種,講了寫了都不算數。
我滕增壽要當第一種人,不知經理閣下樂意做哪種人?” “第一種,我當然要做第一種人。
至于第三種,别提它,讓我們把它忘掉。
” “好,志同道合,我們談生意吧。
” 滕增壽這種幽默而富有激将的詞語和他那粗放而敏銳的談吐風格,首先從感情上使對手折服,生意順利談成:在原需100萬美元的成套設備中,同意先引進最急需的主機,并且按原價降低5%。
這個數字意味着國家可以減少5萬美金的支出。
原西德人做生意向來硬氣,任你在談判桌上風詭雲谲,價格一般不肯浮動,這次卻破例了。
公子光刺殺吳王
吳國的公子光,早就想除掉吳王僚,取而代之。但是,吳王僚有三個骁勇非常的兒子時刻在身邊,使公子光難以下手。
公子光為此事暗中着急。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打算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