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戰計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關燈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為凡自身可以有所作為的人,就不會甘願受别人利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意為那些自身難以有所作為的人,卻往往有可能被人借以達到某種目的。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蒙》卦辭。

    蒙卦為周易六十四卦的第四卦,也是陰陽相交後的第二卦(因第一卦乾為純陽,第二卦坤為純陰,皆無陰陽相交之象)。

    在這裡,蒙字本義是昧,指物在初生之時,蒙昧而不明白。

    蒙卦的卦象是下坎上艮。

    艮象山,坎象水;山下有水,是險的象征;人處險地而不知避,便是蒙昧了。

    童蒙,幼稚而蒙昧。

    此句意為,不需要我去求助蒙昧的人,而是蒙昧的人有求于我。

     【譯文】 凡是自身能有所作為的人,往往難以駕馭和控制,因而不能為我所用;凡是自身不能有作為的人,往往需要依賴别人求得生存和發展,因而就有可能為我所用。

    将自身不能有作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這其中的道理,正與幼稚蒙昧之人需要求助于足智多謀的人,而不是足智多謀的人需要求助于幼稚蒙昧的人一樣。

     【戰例】

陳勝揭竿而起

秦朝實行暴政,天下百姓“欲為亂者,十室有五”。

    大家都有反秦的願望,但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也就難成大事。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邊。

    當這些戍卒走到大澤鄉時,連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沒,眼看無法按時到達漁陽了。

    秦朝法律規定,凡是不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的戍卒,一律處斬。

    陳勝、吳廣知道,即使到達漁陽,也會誤期被殺,不如一拼,尋求一條活路。

    他們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這種思想,正是舉兵起義的大好時機。

     陳勝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沒有号召力。

    當時有兩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個是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溫良賢明,已被陰險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殺害,老百姓卻不知情,另一個是楚将項燕,功勳卓著,愛護将士,威望極高,在秦滅六國之後不知去向。

    于是陳勝公開打出他們的旗号,以期能夠得到大家擁護。

    他還利用當時人們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他安排。

    有一天,士兵做飯時,在魚腹中發現一塊絲帛,上寫“陳勝王”(這個王字是稱王的意思),士兵大驚,暗中傳開。

    吳廣又趁夜深人靜之時,在曠野荒廟中學狐狸叫,士兵們還隐隐約約地聽到空中有“大楚興,陳勝王”的口号。

    他們以為陳勝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讓他來領導大家的。

    陳勝、吳廣見時機已到,率領戍卒殺死朝廷派來的将尉。

    陳勝登高一呼,揭竿而起。

    他說:我們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們拼個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個樣兒來。

    于是,陳勝自号為将軍,吳廣為都尉,攻占大澤鄉,天下雲集響應,節節勝利,所向披靡。

    後來,部下擁立陳勝為王,國号“張楚”。

    

曹操挾持漢獻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曹操胸懷大志,決心改朝換代,統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