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戰計 第四計 以逸待勞
關燈
小
中
大
困敵之勢①,不以戰。
損剛益柔②。
①勢:情勢、趨勢。
這裡主要是指的軍事态勢。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損·彖》:“……損剛益柔有時……”。
損卦為兌下艮上,是由泰卦乾下坤上變來的。
泰卦的九三變為損卦的上九,而泰卦的上六則變為損卦的六三,說明由泰卦變為損卦是損乾益坤、損剛益柔的結果。
但這種損剛益柔隻要因時也會吉利。
【譯文】 迫使敵人處于困難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憊、消耗敵人的手段)。
這是從《周易》損卦彖辭中“損剛益柔有時”一語中悟出的道理。
【戰例】
皇帝召見大将曹玮,命他率部前往平定。
曹玮帶兵直驅西北邊疆。
西夏的軍隊一見“曹”字旗幟,便知常勝将軍曹玮軍到,稍一交鋒便潰逃了。
曹玮心想:“我軍一到,他們便逃。
我軍一走,他們又來騷擾,如此進進退退總不是辦法。
隻有把他們引出來,徹底消滅方能解除後患。
” 第二天,曹軍趕着敵人撇下的牛羊,擡着繳獲的戰利品,散散漫漫地往回走。
西夏軍統帥聽探子飛報:曹軍貪圖戰利品,部隊毫無紀律,一片混亂。
西夏軍覺得這是戰勝敵方的機會,便率軍回馬攆上宋軍交戰。
曹玮部隊拖拖拉拉地走到一個地勢很有利的山口,即擺陣迎戰。
過了半天,遠處飛馬驟馳,塵土遮天,西夏軍隊趕來了。
曹玮笑笑,即派人到西夏軍隊那邊傳言說:“貴軍遠道而來,将士十分疲乏,我們不想趁人之危而作戰,先請你們休息一下,待會再決勝負。
”西夏統帥一聽,認為對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過了一會兒,曹玮認為時機已到,又派人過去通知:“休息好了,開始吧!” 當即,山谷中戰鼓震天,雙方人馬好一番厮殺。
沒多久,西夏軍隊就被打得屍橫山野,死傷大半。
曹玮的幕僚覺得奇怪,堪稱剽悍骁勇的西夏軍怎麼沒經好好交戰就落花流水了呢? 便問将軍。
曹玮說:“匹夫之勇在戰場上是不行的,要動腦子。
昨天我們雙方一交戰,他們就逃,其實這是為了保存實力,不與我主力硬拼。
為了徹底解決他們,我便以貪圖戰利品的幌子迷惑他們,裝作軍紀渙散的樣子引他們上鈎。
不出我所料,他們果真上了當,100多裡路追來,肯定相當疲勞;而我們休整了半天,以逸待勞穩操勝券。
但當時迎戰,我方必定會傷亡較大,因為他們的士氣還很盛,決戰的精神很足。
我便故意讓他們休息,這下就挫傷了他們的士氣,精神亦松弛下來。
要知道:走遠路的人,幹重活的人,停下來會渾身散架。
這時出擊,我們就很輕松地取勝了!” 一番話,說得幕僚們心中佩服不已。
齊軍與魯軍在長勺遭遇。
魯莊公禦駕親征,旁邊坐着新請來的參謀曹刿,對面的齊軍已擺開架勢,隻等作戰的鼓聲擂響。
不一會兒,齊軍戰鼓齊鳴,殺聲連天,兵士如潮水般沖了過來。
魯莊公也想下令擂鼓出擊,被曹刿制止了。
曹刿對魯莊公說:“敵人銳氣正盛,隻可以嚴陣以待,急躁不得。
” 齊軍一陣沖鋒過來,卻如木闆碰鐵桶一樣,沖不垮魯軍的隊列隻得退下。
不久,齊軍再次擂鼓沖鋒,魯軍依然巋然不動,鐵桶似乎更堅固了。
随着一聲令下,齊軍的戰鼓又像雷一樣響起來。
但是,這時的齊軍士兵雖然嘴裡叫喊着,心裡認為魯軍不敢出擊,鬥志無形中松懈下來。
曹刿聽到齊軍第三次鼓響,便對魯莊公說:“是出擊的時候了!”于是,待命的魯軍士兵像猛虎撲食一樣沖了出去。
齊軍臨變而慌,被殺得七零八散大敗而逃。
魯莊公見敵人逃卻,忙下令乘勝追擊。
曹刿又加以制止:“别忙,等一會兒。
”說完,他跳下車,看看地上的車轍馬迹,又站在車頂上向逃走的齊軍望了一陣,然後說:“放心追趕下去,殺他個片甲不留!”魯軍乘勝追擊,把齊軍趕回齊國,俘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
在慶功宴會上,魯莊公問曹刿:“為什麼要在敵人擊鼓三次後才出擊呢?” 曹刿答道:“凡打仗,全憑士兵的一股勇氣。
當第一次擊鼓的時候,齊軍的士
損剛益柔②。
①勢:情勢、趨勢。
這裡主要是指的軍事态勢。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損·彖》:“……損剛益柔有時……”。
損卦為兌下艮上,是由泰卦乾下坤上變來的。
泰卦的九三變為損卦的上九,而泰卦的上六則變為損卦的六三,說明由泰卦變為損卦是損乾益坤、損剛益柔的結果。
但這種損剛益柔隻要因時也會吉利。
【譯文】 迫使敵人處于困難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憊、消耗敵人的手段)。
這是從《周易》損卦彖辭中“損剛益柔有時”一語中悟出的道理。
【戰例】
曹玮用計挫敵士氣
一年,西夏的軍隊屢次騷擾北宋的西北邊境,百姓不得安甯。皇帝召見大将曹玮,命他率部前往平定。
曹玮帶兵直驅西北邊疆。
西夏的軍隊一見“曹”字旗幟,便知常勝将軍曹玮軍到,稍一交鋒便潰逃了。
曹玮心想:“我軍一到,他們便逃。
我軍一走,他們又來騷擾,如此進進退退總不是辦法。
隻有把他們引出來,徹底消滅方能解除後患。
” 第二天,曹軍趕着敵人撇下的牛羊,擡着繳獲的戰利品,散散漫漫地往回走。
西夏軍統帥聽探子飛報:曹軍貪圖戰利品,部隊毫無紀律,一片混亂。
西夏軍覺得這是戰勝敵方的機會,便率軍回馬攆上宋軍交戰。
曹玮部隊拖拖拉拉地走到一個地勢很有利的山口,即擺陣迎戰。
過了半天,遠處飛馬驟馳,塵土遮天,西夏軍隊趕來了。
曹玮笑笑,即派人到西夏軍隊那邊傳言說:“貴軍遠道而來,将士十分疲乏,我們不想趁人之危而作戰,先請你們休息一下,待會再決勝負。
”西夏統帥一聽,認為對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過了一會兒,曹玮認為時機已到,又派人過去通知:“休息好了,開始吧!” 當即,山谷中戰鼓震天,雙方人馬好一番厮殺。
沒多久,西夏軍隊就被打得屍橫山野,死傷大半。
曹玮的幕僚覺得奇怪,堪稱剽悍骁勇的西夏軍怎麼沒經好好交戰就落花流水了呢? 便問将軍。
曹玮說:“匹夫之勇在戰場上是不行的,要動腦子。
昨天我們雙方一交戰,他們就逃,其實這是為了保存實力,不與我主力硬拼。
為了徹底解決他們,我便以貪圖戰利品的幌子迷惑他們,裝作軍紀渙散的樣子引他們上鈎。
不出我所料,他們果真上了當,100多裡路追來,肯定相當疲勞;而我們休整了半天,以逸待勞穩操勝券。
但當時迎戰,我方必定會傷亡較大,因為他們的士氣還很盛,決戰的精神很足。
我便故意讓他們休息,這下就挫傷了他們的士氣,精神亦松弛下來。
要知道:走遠路的人,幹重活的人,停下來會渾身散架。
這時出擊,我們就很輕松地取勝了!” 一番話,說得幕僚們心中佩服不已。
曹刿論戰
公元前684年,齊國背棄了與魯國訂立的盟約,發兵侵犯弱小的魯國。齊軍與魯軍在長勺遭遇。
魯莊公禦駕親征,旁邊坐着新請來的參謀曹刿,對面的齊軍已擺開架勢,隻等作戰的鼓聲擂響。
不一會兒,齊軍戰鼓齊鳴,殺聲連天,兵士如潮水般沖了過來。
魯莊公也想下令擂鼓出擊,被曹刿制止了。
曹刿對魯莊公說:“敵人銳氣正盛,隻可以嚴陣以待,急躁不得。
” 齊軍一陣沖鋒過來,卻如木闆碰鐵桶一樣,沖不垮魯軍的隊列隻得退下。
不久,齊軍再次擂鼓沖鋒,魯軍依然巋然不動,鐵桶似乎更堅固了。
随着一聲令下,齊軍的戰鼓又像雷一樣響起來。
但是,這時的齊軍士兵雖然嘴裡叫喊着,心裡認為魯軍不敢出擊,鬥志無形中松懈下來。
曹刿聽到齊軍第三次鼓響,便對魯莊公說:“是出擊的時候了!”于是,待命的魯軍士兵像猛虎撲食一樣沖了出去。
齊軍臨變而慌,被殺得七零八散大敗而逃。
魯莊公見敵人逃卻,忙下令乘勝追擊。
曹刿又加以制止:“别忙,等一會兒。
”說完,他跳下車,看看地上的車轍馬迹,又站在車頂上向逃走的齊軍望了一陣,然後說:“放心追趕下去,殺他個片甲不留!”魯軍乘勝追擊,把齊軍趕回齊國,俘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
在慶功宴會上,魯莊公問曹刿:“為什麼要在敵人擊鼓三次後才出擊呢?” 曹刿答道:“凡打仗,全憑士兵的一股勇氣。
當第一次擊鼓的時候,齊軍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