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立命之學
關燈
小
中
大
情很詳盡,連細節問題也應驗無誤。
因此我相信孔先生的推算,動了讀書的念頭,就和表哥沈稱商量。
表哥說:“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裡開館授徒,送你過去寄讀很方便。
”于是我便拜郁海谷先生為師。
孔先生推算我縣考時考第十四名,府考時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時考第九名。
第二年,我參加考試,三次考試所得名次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終生的命數:某年考取第幾名,某年補廪生,某年做貢生,又在貢後某年,被選為四川某縣縣令,做縣令三年半後,最好辭官回鄉,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醜時,就壽終正寝,可惜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我都作了記錄,并牢記在心。
從此以後,凡是參加考試,所考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所算。
唯獨算我做廪生領到九十一石五鬥米時才能出貢這件事起了波折,當我領到七十一石米時,學台屠宗師就批準我補貢,我當時就懷疑孔先生的推算不靈了。
誰知後來學台代理楊宗師駁回屠宗師的批準,不準我補貢生。
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師查看考場的“備選試卷”時,看到我的試卷,動情地說:“這份卷子所做的五篇策論,竟有奏議的水準。
怎麼可以讓這麼有學問的讀書人埋沒到老呢?”于是他就吩咐縣官寫申請公文,準我補了貢生。
我這段時間領的廪米,加上以前那部分,剛好是九十一石五鬥。
經過這番波折,我更加相信命數的存在,即使屠宗師提前讓我補貢,因為不符合命數,必然要被楊公駁回,當符合命數要求時,自然有殷宗師幫我補貢。
所以,我把一切事情都看淡了,變得無所追求。
補貢以後,我到北京國子監讀書一年。
這一年裡,我整天都在靜坐,也不看書寫字。
到了己巳年,回南京國子監,還沒報到時,我先到栖霞山拜見雲谷禅師。
我同禅師在禅房裡對坐,三天三夜沒有閉過眼睛。
雲谷禅師問我:“普通人不能成為偉人,隻是因為妄念一個接着一個,束縛了自己的行動。
而你靜坐三天,我沒見過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麼緣故呢?” 我說:“我的命運早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中生死榮辱都有定數,沒有辦法改變。
想也是白想,真要想也不知該想些什麼。
” 雲谷禅師笑着說:“我還以為你是個豪傑,誰知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
”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
雲谷禅師說:“普通人未能進入‘無心’境界,一定要被命數控制,怎能說沒有命數呢?但是隻有普通人,才會被命數所束縛,大善人或者大惡人,命數是控制不住他的。
二十年來你被孔先生算死,不能改變一分一毫。
你不是凡夫,是什麼?” 我問雲谷禅師:“人真能擺脫命運的束縛嗎?” 禅師說:“命由我造,福自己求。
詩書中說的,的确是至理名言。
佛家經典也說,誠心追求富貴可得到富貴,誠心追求兒女可得到兒女,誠心追求長壽可得到長壽。
說謊是佛家大戒,佛菩薩可能說假話嗎?” 我還是不明白,又問:“孟子曾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我内心的道德仁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修來,功名富貴等身外之物,怎麼求得到呢?” 雲谷禅師說:“孟子的話沒錯,是你理解錯了。
你看六祖慧能大師也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在自己的心田裡求,既可求得内心的道德仁義,又能求得身外的功名富貴,就是‘内外雙得’,就說明求有助于得,求則得之。
反之,若不立足自心福田,經常檢讨反省自己,而是盲目向外攀緣,追求名利福壽,那麼隻能聽天由命了,就是‘内外雙失(失就是失控,自己作不了主的意思)’,正說明求無益于得,自己根本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
” 雲谷禅師又問:“孔先生算你終身的命運如何?”我将孔先生的推算和盤托出。
雲谷禅師說:“你自己仔細想想,你應該考得功名嗎?應該有兒子嗎?” 我想了很久才說:“我不應該考得功名,也不應該有兒子。
因為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相薄福淺。
第一,沒有行善積德,以增長福報;第二,性格急躁,怕麻煩,氣量小,不能包容别人;第三,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經常用自己的才華去貶低别人,說話直來直去,經常信口開河,滔滔不絕。
這些都是福薄的表現,怎麼能考得功名呢? “我也不應該有兒子,第一,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而我有潔癖的毛病;第二,和氣能育萬物,我卻脾氣暴躁,經常生氣發怒;第三,愛為生生之本,忍(殘
因此我相信孔先生的推算,動了讀書的念頭,就和表哥沈稱商量。
表哥說:“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裡開館授徒,送你過去寄讀很方便。
”于是我便拜郁海谷先生為師。
孔先生推算我縣考時考第十四名,府考時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時考第九名。
第二年,我參加考試,三次考試所得名次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終生的命數:某年考取第幾名,某年補廪生,某年做貢生,又在貢後某年,被選為四川某縣縣令,做縣令三年半後,最好辭官回鄉,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醜時,就壽終正寝,可惜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我都作了記錄,并牢記在心。
從此以後,凡是參加考試,所考名次先後,都不出孔先生所算。
唯獨算我做廪生領到九十一石五鬥米時才能出貢這件事起了波折,當我領到七十一石米時,學台屠宗師就批準我補貢,我當時就懷疑孔先生的推算不靈了。
誰知後來學台代理楊宗師駁回屠宗師的批準,不準我補貢生。
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師查看考場的“備選試卷”時,看到我的試卷,動情地說:“這份卷子所做的五篇策論,竟有奏議的水準。
怎麼可以讓這麼有學問的讀書人埋沒到老呢?”于是他就吩咐縣官寫申請公文,準我補了貢生。
我這段時間領的廪米,加上以前那部分,剛好是九十一石五鬥。
經過這番波折,我更加相信命數的存在,即使屠宗師提前讓我補貢,因為不符合命數,必然要被楊公駁回,當符合命數要求時,自然有殷宗師幫我補貢。
所以,我把一切事情都看淡了,變得無所追求。
補貢以後,我到北京國子監讀書一年。
這一年裡,我整天都在靜坐,也不看書寫字。
到了己巳年,回南京國子監,還沒報到時,我先到栖霞山拜見雲谷禅師。
我同禅師在禅房裡對坐,三天三夜沒有閉過眼睛。
雲谷禅師問我:“普通人不能成為偉人,隻是因為妄念一個接着一個,束縛了自己的行動。
而你靜坐三天,我沒見過你起一個妄念,這是什麼緣故呢?” 我說:“我的命運早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中生死榮辱都有定數,沒有辦法改變。
想也是白想,真要想也不知該想些什麼。
” 雲谷禅師笑着說:“我還以為你是個豪傑,誰知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
”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
雲谷禅師說:“普通人未能進入‘無心’境界,一定要被命數控制,怎能說沒有命數呢?但是隻有普通人,才會被命數所束縛,大善人或者大惡人,命數是控制不住他的。
二十年來你被孔先生算死,不能改變一分一毫。
你不是凡夫,是什麼?” 我問雲谷禅師:“人真能擺脫命運的束縛嗎?” 禅師說:“命由我造,福自己求。
詩書中說的,的确是至理名言。
佛家經典也說,誠心追求富貴可得到富貴,誠心追求兒女可得到兒女,誠心追求長壽可得到長壽。
說謊是佛家大戒,佛菩薩可能說假話嗎?” 我還是不明白,又問:“孟子曾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我内心的道德仁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修來,功名富貴等身外之物,怎麼求得到呢?” 雲谷禅師說:“孟子的話沒錯,是你理解錯了。
你看六祖慧能大師也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在自己的心田裡求,既可求得内心的道德仁義,又能求得身外的功名富貴,就是‘内外雙得’,就說明求有助于得,求則得之。
反之,若不立足自心福田,經常檢讨反省自己,而是盲目向外攀緣,追求名利福壽,那麼隻能聽天由命了,就是‘内外雙失(失就是失控,自己作不了主的意思)’,正說明求無益于得,自己根本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
” 雲谷禅師又問:“孔先生算你終身的命運如何?”我将孔先生的推算和盤托出。
雲谷禅師說:“你自己仔細想想,你應該考得功名嗎?應該有兒子嗎?” 我想了很久才說:“我不應該考得功名,也不應該有兒子。
因為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相薄福淺。
第一,沒有行善積德,以增長福報;第二,性格急躁,怕麻煩,氣量小,不能包容别人;第三,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經常用自己的才華去貶低别人,說話直來直去,經常信口開河,滔滔不絕。
這些都是福薄的表現,怎麼能考得功名呢? “我也不應該有兒子,第一,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而我有潔癖的毛病;第二,和氣能育萬物,我卻脾氣暴躁,經常生氣發怒;第三,愛為生生之本,忍(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