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立命之學
關燈
小
中
大
忍)為不育之根,而我卻執著自己的名節,不能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第四,我說話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容易耗費元氣;第五,我嗜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容易消散精神;第六,我喜歡整夜長坐,不睡覺,不曉得保護元氣養育精神。
其它還有許多過失,說也說不完。
” 雲谷禅師說:“豈隻是功名,你得不到的事情還多着呢!世上擁有千金家産的人,一定有享用千金的福報,擁有百金家産的人,一定有享用百金的福報;應該餓死的,一定是要受餓死報應的人。
上天不過根據他本來的材質進行雕琢加工,什麼時候強加過絲毫意思?就像生兒子,譬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三代或者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兩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至于絕後,那是因為他的功德極薄。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問題,就應該把你得不到功名,以及不生兒子的種種不良行為習慣,徹底改過來。
一定要行善積德,一定要大度包容,一定要和氣待人,一定要愛惜精神。
從前有害身體健康,折損福報的行為習慣都要徹底改掉,從今天開始要脫胎換骨,做一個明白事理,懂得用正确方式追求幸福的人。
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還有命運定數,通達命運的人,怎麼不能感動上天,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書經·太甲篇》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天降給你的災禍,或者可以避開;而自己造的孽,一定要自己受報應),《詩經》也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人要随時檢讨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天道的要求,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去創造)。
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無子,這就是上天降給你的災禍,還可以改變!你隻要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到自己的道德水平,多做善事多積陰德,加大自己的福報,哪有享受不到自己福報的道理? “《易經》幫助正人君子趨吉避兇,如果命運真的不能改變,那麼吉祥怎麼追求,兇險如何避免?《易經》開頭就将核心思想揭示出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經常行善的家庭,不僅自家有福報,還能福蔭子孫),你相信這個道理嗎?” 我相信雲谷禅師的話,拜謝他的教誨,同時把以前所做的錯事所造的罪業,到佛前檢讨忏悔,還寫了一篇疏文,祈求能考得功名,并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的恩德。
雲谷禅師聽了我的誓言,就拿出功過格給我,要我将所做的善事惡事,逐日逐條記錄在功過格上,做了善事可加分,做了惡事要扣分。
雲谷禅師還教我念準提咒,确保我能達成所願。
(以下隐去有關畫符的内容) 雲谷禅師又說:“孟子講立命的道理時說,‘夭壽不貳’(意思是短命和長壽沒有分别)。
短命和長壽怎能說沒有分别呢?要曉得嬰兒還在娘胎裡時,誰曉得這孩子是短命還是長壽?孩子出生時,立即帶上前生前世的業因果報,就有了短命和長壽的分别。
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利用因果報應的規律,通過破迷斷惡、行善積德來積累福報,将短命變成長壽。
這個道理推而廣之,就是豐收跟歉收、窮困跟通達、短命跟長壽本來相同,隻因業緣不同而有差别,通過斷惡修善就可改變或貧窮或富裕、或尊貴或卑賤,或生存或死亡的命運。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死問題,明白了如何面對生死,也就能從容應對人生中的一切順境逆境。
“孟子說,‘修身以俟之’(意思是:自己隻管修心養性、行善積德,機緣成熟,上天一定會安排福報的降臨),說的是行善積德,向天祈禱的事。
說到修字,就是自己身上所有的過失罪惡,都要徹底改掉。
講到俟(等待)字,就是連一絲一毫的非份之想、攀緣念頭(如走後門走捷徑等),都要徹底根除。
能夠這樣,就可算是走上通往‘無心’,即将成聖成賢的康莊大道了。
這才是人世間最實在最受用的學問。
“你雖然還達不到‘無心’的水平,但若能念準提咒,一遍一遍念下去,不要記數,不要間斷,念到極熟的時候,自然就會口裡在念,心裡不覺得在念,在不念的時候,心裡不覺仍在念,到了念頭不起時,就可暫時得到‘無心’的體驗,這時你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 我原來的名号叫做“學海”,今天改為“了凡”。
因為我超越了世俗的觀念,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願再做普通人了。
從此以後,我就整天小心謹慎,感覺和以前
其它還有許多過失,說也說不完。
” 雲谷禅師說:“豈隻是功名,你得不到的事情還多着呢!世上擁有千金家産的人,一定有享用千金的福報,擁有百金家産的人,一定有享用百金的福報;應該餓死的,一定是要受餓死報應的人。
上天不過根據他本來的材質進行雕琢加工,什麼時候強加過絲毫意思?就像生兒子,譬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三代或者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兩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至于絕後,那是因為他的功德極薄。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問題,就應該把你得不到功名,以及不生兒子的種種不良行為習慣,徹底改過來。
一定要行善積德,一定要大度包容,一定要和氣待人,一定要愛惜精神。
從前有害身體健康,折損福報的行為習慣都要徹底改掉,從今天開始要脫胎換骨,做一個明白事理,懂得用正确方式追求幸福的人。
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還有命運定數,通達命運的人,怎麼不能感動上天,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書經·太甲篇》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天降給你的災禍,或者可以避開;而自己造的孽,一定要自己受報應),《詩經》也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人要随時檢讨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天道的要求,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去創造)。
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無子,這就是上天降給你的災禍,還可以改變!你隻要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提到自己的道德水平,多做善事多積陰德,加大自己的福報,哪有享受不到自己福報的道理? “《易經》幫助正人君子趨吉避兇,如果命運真的不能改變,那麼吉祥怎麼追求,兇險如何避免?《易經》開頭就将核心思想揭示出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經常行善的家庭,不僅自家有福報,還能福蔭子孫),你相信這個道理嗎?” 我相信雲谷禅師的話,拜謝他的教誨,同時把以前所做的錯事所造的罪業,到佛前檢讨忏悔,還寫了一篇疏文,祈求能考得功名,并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的恩德。
雲谷禅師聽了我的誓言,就拿出功過格給我,要我将所做的善事惡事,逐日逐條記錄在功過格上,做了善事可加分,做了惡事要扣分。
雲谷禅師還教我念準提咒,确保我能達成所願。
(以下隐去有關畫符的内容) 雲谷禅師又說:“孟子講立命的道理時說,‘夭壽不貳’(意思是短命和長壽沒有分别)。
短命和長壽怎能說沒有分别呢?要曉得嬰兒還在娘胎裡時,誰曉得這孩子是短命還是長壽?孩子出生時,立即帶上前生前世的業因果報,就有了短命和長壽的分别。
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利用因果報應的規律,通過破迷斷惡、行善積德來積累福報,将短命變成長壽。
這個道理推而廣之,就是豐收跟歉收、窮困跟通達、短命跟長壽本來相同,隻因業緣不同而有差别,通過斷惡修善就可改變或貧窮或富裕、或尊貴或卑賤,或生存或死亡的命運。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死問題,明白了如何面對生死,也就能從容應對人生中的一切順境逆境。
“孟子說,‘修身以俟之’(意思是:自己隻管修心養性、行善積德,機緣成熟,上天一定會安排福報的降臨),說的是行善積德,向天祈禱的事。
說到修字,就是自己身上所有的過失罪惡,都要徹底改掉。
講到俟(等待)字,就是連一絲一毫的非份之想、攀緣念頭(如走後門走捷徑等),都要徹底根除。
能夠這樣,就可算是走上通往‘無心’,即将成聖成賢的康莊大道了。
這才是人世間最實在最受用的學問。
“你雖然還達不到‘無心’的水平,但若能念準提咒,一遍一遍念下去,不要記數,不要間斷,念到極熟的時候,自然就會口裡在念,心裡不覺得在念,在不念的時候,心裡不覺仍在念,到了念頭不起時,就可暫時得到‘無心’的體驗,這時你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 我原來的名号叫做“學海”,今天改為“了凡”。
因為我超越了世俗的觀念,明白了立命的道理,不願再做普通人了。
從此以後,我就整天小心謹慎,感覺和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