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晝戰

關燈
凡與敵晝戰,須多設旌旗以為疑兵①,使敵莫能測其衆寡,則勝。法曰:“晝戰多旌旗。”②

    春秋晉侯伐齊③,齊侯登山④以望晉師。晉人使〔司馬〕斥⑤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⑥",使乘車者左實右僞,以旆先,輿曳柴而從之。齊侯見之,畏其衆也,遂逃歸。⑦

    ①疑兵:即以僞裝或佯動手段所布設的兵陣,主要用以迷惑敵人,以達到誘敵就範。

    ②晝戰多旌旗:語出《孫子兵法·軍争篇》。

    ③春秋晉侯伐齊:此戰發生在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以晉勝齊敗而結束。晉侯,即晉平公。

    ④齊侯登山:齊侯(靈公)所登之山為巫山,位于今山東長清西南。

    ⑤斥:偵察,探測。

    ⑥必旆而疏陳之:旆(pèi),大旗;陳,同“陣”。此句意謂:(山澤險要地方,盡管部隊不到達),也一定樹立大旗而稀疏地布設假目标作為疑兵以迷惑敵人。

    ⑦本篇史例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

    【譯文】

    大凡白天對敵作戰,必須多插旗幟作為迷惑敵人的“疑兵”,以使敵人無法摸清我軍兵力多少,這樣,就能戰勝敵人。誠如兵法所說:“白晝作戰須多設旗幟(以迷惑敵人)。”

    春秋時期,晉平公率軍進攻齊國,齊靈公登上巫山觀察晉軍情況。晉平公派遣司馬探察山林川澤的險要情況,盡管是部隊不到的地方,也必須樹起大旗而稀疏地布設疑陣;又令戰車左邊乘坐真人而右邊設置假人,以大旗為先導,戰車拖着樹枝随後飛馳。齊靈公遠遠望見晉軍方向旗幟衆多、路上塵土飛揚,誤認其兵多難擋,就吓得逃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