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勢戰
關燈
小
中
大
一戰: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樂毅統率燕、秦、楚、韓、趙、魏六國軍隊攻打齊國,于濟西(古濟水之西,今山東高唐、聊城一帶),大敗齊軍,并乘勝追擊,攻占了齊都臨淄。
事見《史記·樂毅列傳》。
⒁群帥:馬本及唐本皆誤作“郡帥”,今從王本。
⒂徑造:直往。
⒃秣陵:晉以建業(今江蘇南京)為“秣陵”。
⒄本篇史例出自《晉書·杜預傳》。
【譯文】 大凡作戰中所說的“勢”,就是利用擊敵的有利态勢的問題。
趁敵人出現的敗滅趨勢,我軍不失時機地發動攻擊,那麼,敵人必定會潰敗。
誠如兵法所說:“要利用有利态勢擊破敵人。
” 晉武帝司馬炎秘密制定一個滅亡吳國的戰略計劃,但交給朝臣讨論時,多數人的主張與帝意相違。
唯有羊祜、杜預和張華的看法與武帝意圖相合。
征南大将軍羊祜病重時,曾向武帝舉薦杜預代替自己職務;待到羊祜一死,晉武帝便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将軍,督統荊州一切軍務。
杜預奉命到鎮後,修繕兵器铠甲以搞好戰備,加強部隊訓練以顯揚武威。
他在選拔精銳部隊大敗吳國西陵都督張政之後,就向晉武帝請示大舉伐吳的日期,武帝回複說等到明年再考慮大舉攻吳之事。
為此,杜預再次上表申述己見說:“凡事都要分析比較它的利害得失,現在攻吳之舉,其有利方面占到十分之八、九,而不利方面隻有十分之一、二,其結局最差不過沒有成功而已。
朝臣們說吳國敗亡的形勢還沒有到來,(他們所以這樣說,)隻是因為滅吳之決策不是出于他們的謀劃,勝利後的功績也不能歸于他們本身,且又都羞于承認自己原來意見的錯誤,所以至今仍然固執己見而反對伐吳。
往昔漢宣帝在朝臣讨論趙充國關于在羌族地區實行屯田戍邊的奏章時,經反複比較而采納了充國的建議後,嚴厲批評了那些參與讨論而持反對意見的大臣,迫使他們各個都叩頭請罪。
宣帝這樣做為的是杜絕那些固執異說的反對者。
自入秋以來,伐吳之事已經逐漸外露,倘若中途停止而拖延進攻時間,那麼,吳國皇帝孫皓因擔心被伐而想出對策來,或如遷都武昌,增修江南城防設施,疏散城鎮居民,将會給我們造成城鎮不可攻拔,野外無所掠獲的被動局面,一旦吳國把大批艦船集中到夏口對我進行防禦,那麼,明年伐吳的計劃或許就落空了。
”就在晉武帝與中書令張華下圍棋興緻正濃之時,恰逢杜預的奏表送到。
張華立即推開棋盤拱手向武帝說:“陛下英明偉大,戰無不勝,國家富饒,兵力強大;吳王孫皓荒淫暴虐,濫殺賢能之人,現在立即出兵進攻他,将不費多大代價就可以平定吳國。
”晉武帝聽後,就批準了杜預的建議。
杜預于是把部隊集中到江陵,并派周旨、伍巢等将率軍乘船夜渡長江以襲擊樂鄉;晉軍沿途多插旗幟,點火于巴山之上,出擊其要害之地,從心理上瓦解敵人的鬥志,俘虜了吳軍都督孫歆。
晉軍在平定了長江上遊地區後,從湘江以南至交州、廣州的廣大地區的吳國州郡,都望風不戰而降,杜預則親執符節宣讀皇帝诏書,一一加以安撫。
在晉軍衆将舉行會議時,有人提出說:“已據江南百年的吳國敵寇,是很難一下子把它完全戰勝的。
如今正值酷暑,雨季已經開始,疫病将要流行。
因此,我們應當等到冬季到來之時,再大舉進攻吧。
”杜預則堅定地回答說:“從前燕國大将樂毅憑借濟西一戰,而一鼓作氣地吞并了齊國。
現在,我軍已經聲威大振,對敵進攻如同刀劈長竹一樣,數節劈開之後,其餘的就會迎刃而解,再也用不着費力了。
”于是,杜預指揮衆将率軍直趨吳國京都建業,沿途所過城鎮的吳軍,無不束手就降,結果活捉了孫皓,平定了吳國。
事見《史記·樂毅列傳》。
⒁群帥:馬本及唐本皆誤作“郡帥”,今從王本。
⒂徑造:直往。
⒃秣陵:晉以建業(今江蘇南京)為“秣陵”。
⒄本篇史例出自《晉書·杜預傳》。
【譯文】 大凡作戰中所說的“勢”,就是利用擊敵的有利态勢的問題。
趁敵人出現的敗滅趨勢,我軍不失時機地發動攻擊,那麼,敵人必定會潰敗。
誠如兵法所說:“要利用有利态勢擊破敵人。
” 晉武帝司馬炎秘密制定一個滅亡吳國的戰略計劃,但交給朝臣讨論時,多數人的主張與帝意相違。
唯有羊祜、杜預和張華的看法與武帝意圖相合。
征南大将軍羊祜病重時,曾向武帝舉薦杜預代替自己職務;待到羊祜一死,晉武帝便任命杜預為鎮南大将軍,督統荊州一切軍務。
杜預奉命到鎮後,修繕兵器铠甲以搞好戰備,加強部隊訓練以顯揚武威。
他在選拔精銳部隊大敗吳國西陵都督張政之後,就向晉武帝請示大舉伐吳的日期,武帝回複說等到明年再考慮大舉攻吳之事。
為此,杜預再次上表申述己見說:“凡事都要分析比較它的利害得失,現在攻吳之舉,其有利方面占到十分之八、九,而不利方面隻有十分之一、二,其結局最差不過沒有成功而已。
朝臣們說吳國敗亡的形勢還沒有到來,(他們所以這樣說,)隻是因為滅吳之決策不是出于他們的謀劃,勝利後的功績也不能歸于他們本身,且又都羞于承認自己原來意見的錯誤,所以至今仍然固執己見而反對伐吳。
往昔漢宣帝在朝臣讨論趙充國關于在羌族地區實行屯田戍邊的奏章時,經反複比較而采納了充國的建議後,嚴厲批評了那些參與讨論而持反對意見的大臣,迫使他們各個都叩頭請罪。
宣帝這樣做為的是杜絕那些固執異說的反對者。
自入秋以來,伐吳之事已經逐漸外露,倘若中途停止而拖延進攻時間,那麼,吳國皇帝孫皓因擔心被伐而想出對策來,或如遷都武昌,增修江南城防設施,疏散城鎮居民,将會給我們造成城鎮不可攻拔,野外無所掠獲的被動局面,一旦吳國把大批艦船集中到夏口對我進行防禦,那麼,明年伐吳的計劃或許就落空了。
”就在晉武帝與中書令張華下圍棋興緻正濃之時,恰逢杜預的奏表送到。
張華立即推開棋盤拱手向武帝說:“陛下英明偉大,戰無不勝,國家富饒,兵力強大;吳王孫皓荒淫暴虐,濫殺賢能之人,現在立即出兵進攻他,将不費多大代價就可以平定吳國。
”晉武帝聽後,就批準了杜預的建議。
杜預于是把部隊集中到江陵,并派周旨、伍巢等将率軍乘船夜渡長江以襲擊樂鄉;晉軍沿途多插旗幟,點火于巴山之上,出擊其要害之地,從心理上瓦解敵人的鬥志,俘虜了吳軍都督孫歆。
晉軍在平定了長江上遊地區後,從湘江以南至交州、廣州的廣大地區的吳國州郡,都望風不戰而降,杜預則親執符節宣讀皇帝诏書,一一加以安撫。
在晉軍衆将舉行會議時,有人提出說:“已據江南百年的吳國敵寇,是很難一下子把它完全戰勝的。
如今正值酷暑,雨季已經開始,疫病将要流行。
因此,我們應當等到冬季到來之時,再大舉進攻吧。
”杜預則堅定地回答說:“從前燕國大将樂毅憑借濟西一戰,而一鼓作氣地吞并了齊國。
現在,我軍已經聲威大振,對敵進攻如同刀劈長竹一樣,數節劈開之後,其餘的就會迎刃而解,再也用不着費力了。
”于是,杜預指揮衆将率軍直趨吳國京都建業,沿途所過城鎮的吳軍,無不束手就降,結果活捉了孫皓,平定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