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驕戰
關燈
小
中
大
扶漢室之意。
(21)延慕光塵:延慕,延頸傾慕;光塵,光照塵世。
句意謂引頸仰慕你光照塵世的業績。
(22)思禀良規:意思是渴望接受你對我的良好教誨。
(23)晉文城濮之師:即指春秋時期晉楚城濮之戰。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率軍與楚将子玉軍在城濮(今山東範縣西)交戰,晉軍大敗楚軍,從此确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24)淮陰拔趙之略:馬本及唐本将“拔”誤作“授”,今從王本。
淮陰,指漢初名将淮陰侯韓信。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兵攻趙,采用出奇制勝之略,以少勝多,大破趙軍,攻占趙地。
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又見《漢書·韓信傳》。
(25)蔑以尚之:蔑,無;尚,超過。
句意是沒有超過你(指關羽)的。
(26)徐晃:三國魏名将。
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桐縣東南)人,字公明。
先從車騎将軍楊奉鎮壓黃巾起義,後歸曹操,任右将軍,封陽平侯。
(27)駐旌:旌,旗幟,代指軍隊。
駐旌,謂駐紮軍隊。
(28)麾葆:即古代将帥指揮軍隊作戰的旗幟。
這裡代指關羽。
(29)忝所不堪:忝(tiǎn),謂有愧于,羞于,自謙之詞。
句意謂有愧于自己不能勝任的職位。
(30)傥明注仰:傥,倘若;注仰,仰目注視。
句意謂倘能明白我對你的仰慕之忱。
(31)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譯文】 大凡在敵人力量強大,我軍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作戰,應當用卑恭的言詞和厚重的禮物,麻痹敵人使其志驕意惰;待到敵人有隙可乘之時,便可一舉而擊破它。
誠如兵法所說:“對于卑視我方之敵,要設法使其更加驕躁。
” 三國蜀将關羽率軍北伐,活捉了魏左将軍于禁,并圍困其征南将軍曹仁于樊城。
而此時鎮守陸口的吳大将呂蒙聲稱有病回京都建業休養,(途經蕪湖時)陸遜前去看望他,對他說:“關羽駐地同我們邊境接鄰,您怎麼竟遠離防區而東下京都,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呂蒙說:“的确像您所說,可是我的病很重啊。
”陸遜接着分析說:“關羽自恃骁勇無敵,經常侵淩别人,剛立大功,更加驕傲放縱,現在一心隻圖北進,對我們吳國沒有懷疑,加之又聽說您得了重病,必然更加不作防備。
倘若現在出其不意地襲擊他,自然可以将其活捉制服。
您回京都見了主公(孫權),應當很好地謀劃謀劃。
”呂蒙說:“關羽向來勇猛,既難以對付,且又久據荊州,大施恩信于民,加之剛剛打了勝仗,膽量氣勢更盛,是不容易圖謀他的。
”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他:“您病了,誰可以接替您的職務?”呂蒙回答說:“陸遜謀深慮遠,具有堪當重任的才能,從其對局勢的分析籌劃所顯示出的器識來看,他最終是可以擔當大任的。
而現在他還不太出名,并不為關羽所畏忌,(要找接替我的人)沒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如果任用他,應當指令他對外要隐藏自己的才能行迹,而在暗中觀察形勢變化,尋找有利時機,然後方可戰勝關羽。
”孫權于是召見陸遜,任命他為偏将軍右部都督,以接替呂蒙的防務。
陸遜奉命來到陸口後,立即寫信給關羽極盡恭維之辭,說:“前不久蒙您觀察敵人釁隙而适時出兵北伐,按照法制治軍用兵,因而以較小的舉動而獲得大勝,這是何等崇高偉大啊!敵國遭到失敗,有利于我們兩國同盟互助。
因此,聽到這一勝利消息後,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擊節慶賀,盼望您乘勝前進,席卷中原,以實現我們共扶漢室的心願。
我陸遜才思不敏,受命西來駐防,引頸仰慕您光照塵世的業績,渴望接受您對我的良好教誨。
”又說:“于禁等人被擒,遠近的人們都歡欣贊歎,認為将軍的功勳足以與世長存,即使是當年晉文公城濮敗楚之用兵,淮陰侯韓信攻克趙國之謀略,也都沒有超過您的功績。
聽說魏将徐晃等人率步騎兵進駐樊城附近,窺探您的動靜。
曹操是個狡猾的敵人,他出于對您的忿恨,将不顧處境困難,而暗中增派部隊,以求實現其南進的野心。
他的部隊雖說已經久戰疲憊,但還有猛将悍卒可用。
況且打了勝仗之後,往往患在驕傲輕敵。
古人用兵之法是,勝仗之後更加警惕。
因此,希望您能廣為籌劃,制定周密方略,以确保全勝不敗的戰績。
我本一介書生,粗疏遲鈍,愧居自己所不堪勝任的職務,幸喜與您這位威德崇高的将軍為鄰,因此樂于向您盡抒愚見,雖然不能合乎您的謀策,但我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
倘能明了我對您的仰慕之忱,以上所言則供您考察。
”關羽看了陸遜的信後,覺得他有謙恭敬仰和請求依托的意思,于是大為放心,對吳國不再有所疑忌了。
陸遜及時地把這些情況報告給孫權,陳述其可以擒獲關羽的主要理由。
孫權據此暗中派兵溯江而上,令陸遜和呂蒙率軍為前鋒,到達之後便迅速攻占了公安和南郡兩地。
(21)延慕光塵:延慕,延頸傾慕;光塵,光照塵世。
句意謂引頸仰慕你光照塵世的業績。
(22)思禀良規:意思是渴望接受你對我的良好教誨。
(23)晉文城濮之師:即指春秋時期晉楚城濮之戰。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率軍與楚将子玉軍在城濮(今山東範縣西)交戰,晉軍大敗楚軍,從此确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
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24)淮陰拔趙之略:馬本及唐本将“拔”誤作“授”,今從王本。
淮陰,指漢初名将淮陰侯韓信。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兵攻趙,采用出奇制勝之略,以少勝多,大破趙軍,攻占趙地。
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又見《漢書·韓信傳》。
(25)蔑以尚之:蔑,無;尚,超過。
句意是沒有超過你(指關羽)的。
(26)徐晃:三國魏名将。
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桐縣東南)人,字公明。
先從車騎将軍楊奉鎮壓黃巾起義,後歸曹操,任右将軍,封陽平侯。
(27)駐旌:旌,旗幟,代指軍隊。
駐旌,謂駐紮軍隊。
(28)麾葆:即古代将帥指揮軍隊作戰的旗幟。
這裡代指關羽。
(29)忝所不堪:忝(tiǎn),謂有愧于,羞于,自謙之詞。
句意謂有愧于自己不能勝任的職位。
(30)傥明注仰:傥,倘若;注仰,仰目注視。
句意謂倘能明白我對你的仰慕之忱。
(31)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譯文】 大凡在敵人力量強大,我軍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作戰,應當用卑恭的言詞和厚重的禮物,麻痹敵人使其志驕意惰;待到敵人有隙可乘之時,便可一舉而擊破它。
誠如兵法所說:“對于卑視我方之敵,要設法使其更加驕躁。
” 三國蜀将關羽率軍北伐,活捉了魏左将軍于禁,并圍困其征南将軍曹仁于樊城。
而此時鎮守陸口的吳大将呂蒙聲稱有病回京都建業休養,(途經蕪湖時)陸遜前去看望他,對他說:“關羽駐地同我們邊境接鄰,您怎麼竟遠離防區而東下京都,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呂蒙說:“的确像您所說,可是我的病很重啊。
”陸遜接着分析說:“關羽自恃骁勇無敵,經常侵淩别人,剛立大功,更加驕傲放縱,現在一心隻圖北進,對我們吳國沒有懷疑,加之又聽說您得了重病,必然更加不作防備。
倘若現在出其不意地襲擊他,自然可以将其活捉制服。
您回京都見了主公(孫權),應當很好地謀劃謀劃。
”呂蒙說:“關羽向來勇猛,既難以對付,且又久據荊州,大施恩信于民,加之剛剛打了勝仗,膽量氣勢更盛,是不容易圖謀他的。
”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他:“您病了,誰可以接替您的職務?”呂蒙回答說:“陸遜謀深慮遠,具有堪當重任的才能,從其對局勢的分析籌劃所顯示出的器識來看,他最終是可以擔當大任的。
而現在他還不太出名,并不為關羽所畏忌,(要找接替我的人)沒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如果任用他,應當指令他對外要隐藏自己的才能行迹,而在暗中觀察形勢變化,尋找有利時機,然後方可戰勝關羽。
”孫權于是召見陸遜,任命他為偏将軍右部都督,以接替呂蒙的防務。
陸遜奉命來到陸口後,立即寫信給關羽極盡恭維之辭,說:“前不久蒙您觀察敵人釁隙而适時出兵北伐,按照法制治軍用兵,因而以較小的舉動而獲得大勝,這是何等崇高偉大啊!敵國遭到失敗,有利于我們兩國同盟互助。
因此,聽到這一勝利消息後,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擊節慶賀,盼望您乘勝前進,席卷中原,以實現我們共扶漢室的心願。
我陸遜才思不敏,受命西來駐防,引頸仰慕您光照塵世的業績,渴望接受您對我的良好教誨。
”又說:“于禁等人被擒,遠近的人們都歡欣贊歎,認為将軍的功勳足以與世長存,即使是當年晉文公城濮敗楚之用兵,淮陰侯韓信攻克趙國之謀略,也都沒有超過您的功績。
聽說魏将徐晃等人率步騎兵進駐樊城附近,窺探您的動靜。
曹操是個狡猾的敵人,他出于對您的忿恨,将不顧處境困難,而暗中增派部隊,以求實現其南進的野心。
他的部隊雖說已經久戰疲憊,但還有猛将悍卒可用。
況且打了勝仗之後,往往患在驕傲輕敵。
古人用兵之法是,勝仗之後更加警惕。
因此,希望您能廣為籌劃,制定周密方略,以确保全勝不敗的戰績。
我本一介書生,粗疏遲鈍,愧居自己所不堪勝任的職務,幸喜與您這位威德崇高的将軍為鄰,因此樂于向您盡抒愚見,雖然不能合乎您的謀策,但我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
倘能明了我對您的仰慕之忱,以上所言則供您考察。
”關羽看了陸遜的信後,覺得他有謙恭敬仰和請求依托的意思,于是大為放心,對吳國不再有所疑忌了。
陸遜及時地把這些情況報告給孫權,陳述其可以擒獲關羽的主要理由。
孫權據此暗中派兵溯江而上,令陸遜和呂蒙率軍為前鋒,到達之後便迅速攻占了公安和南郡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