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昏智三二

關燈
餘說好話來離間他與由餘的關系;挽留由餘不讓他按時回國,使戎王怪罪他,懷疑由餘的忠誠呢? 再說,戎王喜歡女樂必荒于國事。

    ”穆公說:“這個主意好。

    ”于是把十六部女樂贈送給戎王,戎王接受了,非常喜歡這些女樂,一年到頭興趣不減。

     由餘勸谏不聽。

    穆公派人晴中邀請由餘,由餘便投降了秦國。

     魏王在範台宴請各國諸侯。

    魯國的國君說:“過去堯帝之女、舜帝之妃命令儀狄作酒。

    酒非常美,儀狄把酒進獻給禹。

    禹飲了之後覺得非常甘美,于是便疏遠了儀狄,戒了酒,說:‘後代一定有因為縱酒亡國的。

    ’齊桓公半夜感到餓了,易牙便煎煮,燒烤,調合五味,獻給桓公,桓公吃得非常美,說:‘後世必然會有因為貪圖美味而亡國的。

    ’晉文公得到南之威為妃後,一連三天不臨朝聽政,于是便疏遠了南之威,說:‘後世必然有貪圖美色而亡國的。

    ’楚王登強台,眺望崩山。

    左邊是大江,右邊是大湖,高興得連生死都忘在腦後,于是再也不登強台了,說:‘後世必然會有貪戀高台美池的景色而亡國的。

    ’如今你的壇中裝的是儀狄那樣的美酒;你的美食象是易牙烹制的美味;左邊擁着白台,右邊抱着闾須,都象是南之威那樣的美色;前邊是夾林,後邊是蘭台,就象是楚國強台那樣的美景。

    人君貪婪其中一項就足以亡國,而你現在四項全占了,豈可不警惕呢?”魏王聽了,連說:“講得太好了,講得太好了。

    ”由此說來,弄昏人的智慧的并不是一種途徑啊。

    ]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代之佳公子也。

    然不睹大體。

    語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邯鄲幾亡。

    ”此昏于利者也。

     [《人物志》曰:“夫仁出于慈,有慈而不仁者。

    仁者有恤,有仁而不恤者。

    厲者有剛,有厲而不剛者。

    若夫見可憐則流涕,将分與則吝啬,是有慈而不仁者。

    睹危急則恻隐,将赴救則畏患,是有仁而不恤者。

    處虛義則色厲,顧利欲則内荏,是有厲而不剛者。

    然則慈而不仁則吝奪之也;仁而不恤則懼奪之也;厲而不剛剛欲奪之也。

    ] 《後漢書·班固傳》評曰:“昔班固傷司馬遷雲:‘遷博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刑。

    ’然固亦自陷大戮[班固附窦氏勢,窦氏敗,固坐之,死洛陽獄中也],可謂智及之而不能守。

    古人所以緻論于目睫耶?此皆昏于勢者也。

     [議曰:夫班固傷遷,公論也。

    自陷大戮,挾私也。

    夫心有私而智不能守矣。

    ] 屍子曰:“夫吳越之國,以臣妾為殉。

    中國聞而非之。

    夫怒,則以親戚殉一言。

    夫智在公則愛吳越之臣妾,在私則忘其親戚。

    非智損也,怒奪之也。

     [此昏于怒者也。

    ] 好亦然矣。

    語曰:莫知其子之惡。

    非智損也,愛奪之也。

    [此昏于愛者也。

    ] 是故論貴賤,辨是非者,必自公心言之,自公心聽之,而後可知也。

    故範晔曰:“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已,以之斷義,則厲,誠能回觀物之智而為反身之察,則能恕而自鑒。

    ” [議曰:孔子曰:“吾未見剛者。

    ”或對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剛?”由此言之,苟有私則人其本性矣。

    屍子日:“鴻鹄在上,彀弩以待之,若友若否,問二五,曰:‘不助也。

    非二五難講,欲鴻之心亂也。

     是知情注于利則本性亂矣。

    ] 【譯文】 司馬遷說:“平原君真是亂世中的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兒啊。

    但是他不懂得大道理。

    由于惑于馮亭邪說,使趙國失陷長平,四十餘萬士卒被秦國坑殺,首都邯鄲險些被攻克。

    這都是因為被利弄昏了智慧。

    ”[《人物志》上說: “仁愛出于慈悲之心,但卻有慈悲而不仁愛的;仁愛的人本應拯救困境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