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敗功三一
關燈
小
中
大
責任都自己承擔起來,實際上不僅消除了過錯,而且使功業更加昌盛起來,這可以說是明智的人了。
人民不計較他的失敗卻想為他效力,即使并未想什麼事業昌盛,又怎麼能昌盛不起來呢?假如他們(楚共王、司馬懿)諱言失敗,推托責任,找借口把錯誤歸咎于種種因素,就會使上下離心離德,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解體,走向對立,這樣就會使楚國再次失敗,晉國也會再次被敵人打垮,那樣的話,錯誤就更大了。
假如國君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即使行動失敗了,但美名卻可揚遍天下,軍事上雖受了挫折,但戰略上卻取得了勝利,即使打了多次敗仗也關系不大,何況隻打了二次敗仗呢?這就是由于失敗反而成功的道理。
由此可知明智的人辦事,往往因禍而得福,轉敗而為勝,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道理啊。
[趙子議論說:白起為秦國坑殺了趙國降卒四十多萬,從而使各諸候國認為秦國太殘暴,因而結成了合縱聯盟一緻抗秦。
大肆坑殺趙國降卒,并不是秦國的勝利,而是可以打敗秦國的一個機會。
商鞅使用欺詐的手段,俘獲了魏國統帥公子印,使秦國的信用被天下所懷疑,這是自己打敗自己的先兆,不是取得霸業的正确方法。
樂毅用信義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在即墨被齊兵打敗,這不是失敗,而是顯示出統一天下的勢頭。
劉備憐憫那些歸順了自己的百姓,每天隻走十幾裡路,最後被曹兵趕上,在長坂這個地方吃了敗仗,盡管逃亡的緊急關頭也不抛棄百姓,這是後來稱霸西蜀的開端。
因此可以明白,不能成就霸業的人就不會利用敗勢取勝。
齊國人把紫色的絹的價格降到素色絹的價格以下,反而獲取了十倍的利潤,這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從中悟出大道理。
] 【按語】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
的确,小孩子不摔跤,永遠學不會走路;不嗆幾口水,永遠學不會遊泳。
科學史告訴我們,人類不知經曆了多少次失敗才實現了飛上藍天的夢想,最終乘上宇宙飛船翺遊太空,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中國革命史也告訴我們,在建國前,我黨曾經曆過幾次大的失敗:一是1927年,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大批革命志士慘遭血腥屠殺;一是1935年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二萬五千裡戰略大轉移,艱苦創立的革命根據地損失9O%以上。
但我黨正是在失敗中總結教訓,終于找到了一條将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的正确道路。
建國後,我們的事業又曾經曆二次大失敗,一是五八年大躍進,使中國人民經曆了六十年代初的大饑荒;再一次是十年浩動,使中國經濟幾乎崩潰。
但正是由于這些失敗,才最終導緻改革開放方針的确立,為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由此可見,失敗并不可怕,隻要善于總結教訓,糾正失誤,是可以轉敗為勝的。
假如你第一次高考落榜,不要心灰意冷,再補習一年,也許來年考個名牌大學;假如你第一次炒股失敗,不要緊,學點股票知識,摸清股勢走向,很可能下次赢個滿貫..。
但是轉敗為勝是有前提條件的。
首先要有勇氣承認失敗,不能怨天尤人,推卸責任;二要善于總結教訓;三要有不屈不撓的毅力。
缺少這三個基本前提,不僅不會反敗為功,可能下次失敗得更慘。
人民不計較他的失敗卻想為他效力,即使并未想什麼事業昌盛,又怎麼能昌盛不起來呢?假如他們(楚共王、司馬懿)諱言失敗,推托責任,找借口把錯誤歸咎于種種因素,就會使上下離心離德,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解體,走向對立,這樣就會使楚國再次失敗,晉國也會再次被敵人打垮,那樣的話,錯誤就更大了。
假如國君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即使行動失敗了,但美名卻可揚遍天下,軍事上雖受了挫折,但戰略上卻取得了勝利,即使打了多次敗仗也關系不大,何況隻打了二次敗仗呢?這就是由于失敗反而成功的道理。
由此可知明智的人辦事,往往因禍而得福,轉敗而為勝,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道理啊。
[趙子議論說:白起為秦國坑殺了趙國降卒四十多萬,從而使各諸候國認為秦國太殘暴,因而結成了合縱聯盟一緻抗秦。
大肆坑殺趙國降卒,并不是秦國的勝利,而是可以打敗秦國的一個機會。
商鞅使用欺詐的手段,俘獲了魏國統帥公子印,使秦國的信用被天下所懷疑,這是自己打敗自己的先兆,不是取得霸業的正确方法。
樂毅用信義攻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在即墨被齊兵打敗,這不是失敗,而是顯示出統一天下的勢頭。
劉備憐憫那些歸順了自己的百姓,每天隻走十幾裡路,最後被曹兵趕上,在長坂這個地方吃了敗仗,盡管逃亡的緊急關頭也不抛棄百姓,這是後來稱霸西蜀的開端。
因此可以明白,不能成就霸業的人就不會利用敗勢取勝。
齊國人把紫色的絹的價格降到素色絹的價格以下,反而獲取了十倍的利潤,這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從中悟出大道理。
] 【按語】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
的确,小孩子不摔跤,永遠學不會走路;不嗆幾口水,永遠學不會遊泳。
科學史告訴我們,人類不知經曆了多少次失敗才實現了飛上藍天的夢想,最終乘上宇宙飛船翺遊太空,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中國革命史也告訴我們,在建國前,我黨曾經曆過幾次大的失敗:一是1927年,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大批革命志士慘遭血腥屠殺;一是1935年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二萬五千裡戰略大轉移,艱苦創立的革命根據地損失9O%以上。
但我黨正是在失敗中總結教訓,終于找到了一條将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的正确道路。
建國後,我們的事業又曾經曆二次大失敗,一是五八年大躍進,使中國人民經曆了六十年代初的大饑荒;再一次是十年浩動,使中國經濟幾乎崩潰。
但正是由于這些失敗,才最終導緻改革開放方針的确立,為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由此可見,失敗并不可怕,隻要善于總結教訓,糾正失誤,是可以轉敗為勝的。
假如你第一次高考落榜,不要心灰意冷,再補習一年,也許來年考個名牌大學;假如你第一次炒股失敗,不要緊,學點股票知識,摸清股勢走向,很可能下次赢個滿貫..。
但是轉敗為勝是有前提條件的。
首先要有勇氣承認失敗,不能怨天尤人,推卸責任;二要善于總結教訓;三要有不屈不撓的毅力。
缺少這三個基本前提,不僅不會反敗為功,可能下次失敗得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