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難必二八
關燈
小
中
大
果有定準,越人可以不懷疑後羿;無定準,慈母也會逃避自己的兒子。
]魏文侯問狐卷子說:“父子、君臣之間,可以依賴對方的賢德嗎?” 狐卷子回答說:“不可以。
為什麼呢?父親賢德,大約比不過堯了,可是堯的兒子丹朱卻被堯放逐;兒子賢德,誰也比不上舜,可是舜的父親瞥叟卻把他囚拘起來;哥哥賢德,誰也比不上舜,可是舜的弟弟象卻傲慢無禮;弟弟賢德,誰也比不過周公,可是周公的哥哥管公、蔡公卻被周公殺掉;臣子賢德,誰也比不上商湯和周武王,可是夏桀、商纣這兩位君主正是被商湯和周武王這兩位臣子伐滅的。
所以盼望别人時,人偏偏不來;依賴别人是不可能長久的。
你要治理天下,就得從依賴自身開始,别人又怎麼能依賴呢?” 漢代,梁孝王把朝廷通緝的罪犯羊勝、公孫詭窩藏在自己的王宮裡,内史韓安國哭泣着勸說梁孝王道:“大王你自己忖度,和當今皇帝的關系與當年太上皇與高祖皇帝的關系以及當今皇帝與臨江王的關系相比,哪種關系更親呢?”[臨江王是景帝太子。
]梁孝王說:“我與當今皇帝的關系是兄弟關系,所以比不上太上皇與高祖皇帝以及當今皇帝與臨江王的父子關系。
”韓安國說:“太上皇與高祖皇帝,當今皇帝與臨江王,是親父子關系,然而高祖皇帝卻說,手提三尺寶劍,奪取了天下的是我,所以太上皇最終不能當朝治理天下,隻能閑住在棟陽(今陝西臨潼)的宮殿裡;臨江王是當今皇帝的嫡親長子,由于說話不謹慎[景帝曾經對他的嫔妃們說:“太子親母栗姬出言不遜,我就廢掉了太子。
”栗姬因此憂傷而死],就是由于宮廷内部的家事而在中尉府中自殺。
為什麼這樣?治理天下的君主,不因家事妨害天下國家的根本利益。
所以才有這樣的古語:雖有親父,怎麼能知道他不是兇殘的猛虎? 雖有親哥哥,怎麼能知道他不是兇殘的豺狼?如今大王你位列諸侯上,喜歡聽好佞之臣不負責任的話,冒犯皇帝,違背法度。
當今皇帝因為你有太後寵愛的緣故,不忍心動用法律手段制裁你。
而太後日夜哭泣,盼望你能自我悔過,可是你卻毫不覺悟。
假如有一天太後逝世,你又能依賴誰呢?”話還沒有說完,梁孝王便把羊勝等人交了出來。
[景帝的弟弟梁孝王聽從羊勝、公孫詭的計謀,想當漢太子,恐怕漢朝的大臣們不同意,便暗中派人刺殺漢朝掌握大權的重臣袁盎。
景帝知道了公孫詭、羊勝的陰謀,派了十個人在全國範圍内展開大搜捕,未能捕獲。
内史韓安國聽說詭、勝躲藏在梁孝王的王宮裡,便進見梁孝王,勸說他。
梁孝王交出公孫詭、羊勝,兩人因而自殺。
] 由此看來,事情哪裡有個定準而可依賴呢?有這樣一句古話說:“因為權勢和利益的需要而結合的,一旦失去了權勢和利益,交情随之疏遠;靠美麗的容貌侍奉别人的,一旦容貌衰退,寵愛随之斷絕。
這就是說錢财和美色由于沒定準而不可依賴。
墨子說:“盡管父親很慈愛,但他決不會疼愛沒用的兒子。
”黃石公說:“國王不能沒有仁德,沒有仁德,臣民就會叛離。
” 這是說臣下和子女不可依賴。
《詩經》上說:“求自己保佑自己吧!”真值得品味啊! 【按語】 有這樣一個禅宗故事:某學人向一位高僧求教:“衆生有難念觀世音,觀世音有難念什麼?”高僧答:“念觀世音。
”學人不解:“他自己就是觀世音,為什麼還念觀世音?”高僧答:“求人不如求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依賴别人,任何成功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
大到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小至謀求一個滿意的職業,莫不如此。
改革開放,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固然對加速我國經濟發展大有裨益,但要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歸根結底還要靠中國幾代人的艱苦奮鬥。
有權有勢的人為子女謀個好位置自然不費吹灰之力,但卻不能使子女有出息。
一旦失去靠山,子女恐怕連個自我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固此無論做什麼,都要牢牢豎立這樣一個信念: 求人不如求己。
]魏文侯問狐卷子說:“父子、君臣之間,可以依賴對方的賢德嗎?” 狐卷子回答說:“不可以。
為什麼呢?父親賢德,大約比不過堯了,可是堯的兒子丹朱卻被堯放逐;兒子賢德,誰也比不上舜,可是舜的父親瞥叟卻把他囚拘起來;哥哥賢德,誰也比不上舜,可是舜的弟弟象卻傲慢無禮;弟弟賢德,誰也比不過周公,可是周公的哥哥管公、蔡公卻被周公殺掉;臣子賢德,誰也比不上商湯和周武王,可是夏桀、商纣這兩位君主正是被商湯和周武王這兩位臣子伐滅的。
所以盼望别人時,人偏偏不來;依賴别人是不可能長久的。
你要治理天下,就得從依賴自身開始,别人又怎麼能依賴呢?” 漢代,梁孝王把朝廷通緝的罪犯羊勝、公孫詭窩藏在自己的王宮裡,内史韓安國哭泣着勸說梁孝王道:“大王你自己忖度,和當今皇帝的關系與當年太上皇與高祖皇帝的關系以及當今皇帝與臨江王的關系相比,哪種關系更親呢?”[臨江王是景帝太子。
]梁孝王說:“我與當今皇帝的關系是兄弟關系,所以比不上太上皇與高祖皇帝以及當今皇帝與臨江王的父子關系。
”韓安國說:“太上皇與高祖皇帝,當今皇帝與臨江王,是親父子關系,然而高祖皇帝卻說,手提三尺寶劍,奪取了天下的是我,所以太上皇最終不能當朝治理天下,隻能閑住在棟陽(今陝西臨潼)的宮殿裡;臨江王是當今皇帝的嫡親長子,由于說話不謹慎[景帝曾經對他的嫔妃們說:“太子親母栗姬出言不遜,我就廢掉了太子。
”栗姬因此憂傷而死],就是由于宮廷内部的家事而在中尉府中自殺。
為什麼這樣?治理天下的君主,不因家事妨害天下國家的根本利益。
所以才有這樣的古語:雖有親父,怎麼能知道他不是兇殘的猛虎? 雖有親哥哥,怎麼能知道他不是兇殘的豺狼?如今大王你位列諸侯上,喜歡聽好佞之臣不負責任的話,冒犯皇帝,違背法度。
當今皇帝因為你有太後寵愛的緣故,不忍心動用法律手段制裁你。
而太後日夜哭泣,盼望你能自我悔過,可是你卻毫不覺悟。
假如有一天太後逝世,你又能依賴誰呢?”話還沒有說完,梁孝王便把羊勝等人交了出來。
[景帝的弟弟梁孝王聽從羊勝、公孫詭的計謀,想當漢太子,恐怕漢朝的大臣們不同意,便暗中派人刺殺漢朝掌握大權的重臣袁盎。
景帝知道了公孫詭、羊勝的陰謀,派了十個人在全國範圍内展開大搜捕,未能捕獲。
内史韓安國聽說詭、勝躲藏在梁孝王的王宮裡,便進見梁孝王,勸說他。
梁孝王交出公孫詭、羊勝,兩人因而自殺。
] 由此看來,事情哪裡有個定準而可依賴呢?有這樣一句古話說:“因為權勢和利益的需要而結合的,一旦失去了權勢和利益,交情随之疏遠;靠美麗的容貌侍奉别人的,一旦容貌衰退,寵愛随之斷絕。
這就是說錢财和美色由于沒定準而不可依賴。
墨子說:“盡管父親很慈愛,但他決不會疼愛沒用的兒子。
”黃石公說:“國王不能沒有仁德,沒有仁德,臣民就會叛離。
” 這是說臣下和子女不可依賴。
《詩經》上說:“求自己保佑自己吧!”真值得品味啊! 【按語】 有這樣一個禅宗故事:某學人向一位高僧求教:“衆生有難念觀世音,觀世音有難念什麼?”高僧答:“念觀世音。
”學人不解:“他自己就是觀世音,為什麼還念觀世音?”高僧答:“求人不如求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依賴别人,任何成功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
大到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小至謀求一個滿意的職業,莫不如此。
改革開放,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固然對加速我國經濟發展大有裨益,但要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歸根結底還要靠中國幾代人的艱苦奮鬥。
有權有勢的人為子女謀個好位置自然不費吹灰之力,但卻不能使子女有出息。
一旦失去靠山,子女恐怕連個自我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固此無論做什麼,都要牢牢豎立這樣一個信念: 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