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難必二八

關燈
萬事都無定準,所以不可依賴。

    即使是忠臣孝子,也不能依賴君主和父母,因為你的忠誠和孝順并不一定能被對方理解。

    即使對方很賢明也靠不住,如堯、舜、商湯、周武王、周公旦哪一個不是公認的聖人呢?但伐君,囚父,抛棄愛子,殺掉哥哥的事就是他們幹出來的。

    要求福佑,還得靠自己。

     [夫忠為事君之首,而龍逢斬、比幹誅;孝稱德行之先,孝已憂而曾參泣。

     遇好文之主,賈誼被谪于長沙;當用武之時,李廣無封侯之爵。

    又曰:“意合,異類生愛;意不合,至親交兵。

    ] 【譯文】 [忠誠,是臣子侍奉君主的首要的道德标準,可是忠于夏桀的關龍逢卻被殺害,忠于商纣的比幹也被剖心。

    對父母行孝道,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行最重要的标準,可是殷高宗的兒子孝已盡管事父至孝,還是耽心後母的讒害。

     曾參是有名的孝子,可還是因得不到母親信任而悲泣。

    生逢愛好文學的漢文帝之時,以文著稱的賈誼卻被流貶到長沙;正當抗擊匈奴的用武之時,英勇善戰的李廣卻終生未得封侯。

    所以,又有這樣的說法:意氣相投,本不屬同類的人之間也會産生友愛;心思不合,最親近的父子兄弟也會刀兵相見。

    ] 夫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苌弘死于蜀,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凡人親莫不欲其予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已憂而曾參悲。

     此難必者也。

    何以言之?[語曰:羿關弧則越人之行自若,弱于關弧則慈母入室閉戶。

    故可必則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則慈母逃弱子也。

    ]魏文侯問狐卷子曰: “父子、君臣之賢足恃乎?”對曰:“不足恃也。

    何者?父賢不過堯而丹朱放;子賢不過舜而瞽叟拘;兄賢不過舜而象傲;弟賢不過周公而管蔡誅;臣賢不過湯武而桀纣伐。

    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

    君欲理,亦從身始,人何可恃乎!” 漢時,梁孝王藏匿羊勝、公孫詭,韓安國泣說梁孝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與太上皇之與高皇帝及皇帝之與臨江王親?”[臨江王,景帝太子也。

    ] 孝王曰:“弗如也。

    ”安國曰:“夫太上、臨江,親父之間,然而高帝提三尺劍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終不得制事,居栎陽。

    臨江王,嫡長太子也,以言過廢王臨江。

    [景嘗屬諸姬,太子母栗姬言不遜,由是廢太子,栗姬憂死也。

    ]用宮垣事,卒自殺中尉府。

    何者?治天下終不以私害公。

    語曰: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為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為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撓明法。

    天子以太後故,不忍緻法于王。

    太後日夜泣涕,幸大王自改,大王終不覺悟。

    又如太後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語未卒,孝王出羊勝等。

    [景帝弟梁孝王用羊勝、公孫詭之計,求為漢太子,恐大臣不聽,乃陰使人刺漢用事謀臣袁盎。

    帝聞詭、勝計,遣使十輩,舉國大索,捕詭、勝不得。

    内史韓安國聞詭、勝匿孝王所,入見王,說之。

    王出詭、勝,詭、勝自殺。

    ] 由是觀之,安在其可必哉?語曰:“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又曰:“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絕。

    ”此言财色不可必也。

    墨子曰:“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

    ”黃石公曰:“王不可以無德,無德則臣民叛。

    ”此言臣子不可必也。

    《詩》雲:“自求伊佑。

    ”有旨哉!有旨哉! 【譯文】 做為君主,沒有不希望他的臣子是忠誠的,可是臣子忠誠未必能獲得信任,所以忠于吳王阖閻的伍子胥卻被沉人錢塘江,苌弘忠于周靈王,卻被流放蜀地,刳腸而死,其血藏之三年,化為碧玉。

    凡是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兒子孝順的,然而孝子卻未必獲得父母的喜愛,所以孝己盡管對父親殷高宗非常孝敬,卻由于後母的讒害而憂慮,曾參對父母非常孝敬,卻不被父母喜愛而悲泣。

    這就是事物難以有定準的道理。

    為什麼這樣說呢?[有這樣的一句古語:後羿張弓欲射,越國之人談笑自若的與别人說起這件事,但假如是被母親疼愛的小兒子彎弓欲射母親,那麼老母親就會躲迸屋子裡,關起門戶。

     所以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