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詭順二七
關燈
小
中
大
“置之!”乃釋通之罪也。
[豹勃常惡田單,曰:“安平君,小人也。
”安平君聞之,故為酒而召豹勃,曰:“安得罪于先生?故常見譽于朝。
”豹勃曰:“跖之犬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犬固吠非其人也。
且今使公孫子賢,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孫子與徐子鬥,徐子之狗固攫公孫子之腓而噬之哉。
”安平君曰:“敬聞命矣。
” 任之于王。
後田單得免九子之讒,豹勃之力也。
] 【譯文】 韓信最初被封為齊王時,蒯通勸說他與西楚項羽、漢王劉邦三分天下。
韓信不聽蒯通勸告。
後來聽說漢王劉邦畏懼他的才能,于是便與陳稀合謀叛亂。
事不機密,洩露了出去,呂後用計謀擒住了韓信,将斬之際,韓信歎道: “我後悔不聽蒯通的話,才被小人女子所欺騙,這難道不是大意嗎?”[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大軍往钜鹿讨伐陳豨,韓信假稱有病,沒有随同前往,打算從中起事。
韓信的侍從得罪了韓信,韓信要殺他,侍從之弟上書朝廷,将韓信要發動叛亂的情形告訴呂後。
呂後打算宣召韓信進宮,但又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範。
于是與相國肖何商議,假稱有使者從高祖那裡回來說陳稀已經被殺,列侯和群臣都前往朝廷祝賀。
丞相肖何欺騙韓信說:“盡管你身體不好,還是勉為其難,好歹走一遭,去祝賀為好。
”入宮之後,呂後命武士把韓信綁起來殺了。
]高祖回到朝廷後,下令齊國逮捕蒯通。
蒯通被押到長安後,高祖說:“是你教唆韓信謀反嗎?”蒯通回答說:“是的!我本來是那樣教導他的,隻是這小子不用我的計策,才使他自己落到夷滅下場。
如果他聽我的計劃,你怎麼能夷滅他呢!”高祖大怒說:“煮了他!”蒯通說:“唉呀,煮我是冤枉的啊!”高祖說:“你教唆韓信謀反,還冤枉什麼?”蒯通回答說: “秦朝崩潰了,華山以東大亂,各家同時而起,英雄豪傑就象烏鴉聚集時那麼多。
就象秦國走失了一頭鹿,天下的人都去追趕,隻有身材高大,跑得快的人先捉到它。
盜跖的狗朝着堯狂吠,并不是堯不仁的緣故,隻是因為堯不是它的主人罷了。
我為韓信出謀劃策之時,隻知道有韓信,并不知道有你。
再者說,天下手持鋒利的武器,打算做你所做的事的人太多了,隻是力量達不到罷了,你能把他們全都煮了嗎?”高祖說:“放了他吧。
”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行。
[戰國後期齊國的豹勃說田單的壞話:“安平君(田單封号)是個小人。
” 田單聽到後,置辦了酒席,請豹勃,說:“我什麼地方得罪了先生呢?我還常常在朝廷上稱譽你啊。
”豹勃說:“盜跖的狗朝着堯大聲嚎叫,并不是認為盜跖尊貴而堯卑賤,狗隻是朝不是他主人的人狂叫罷了。
假如這裡有兩個人,一個叫公孫子,是個品質不錯的人,另一個叫徐子,是個品質惡劣的人,但如果讓他們兩人打架争鬥,徐子的狗必然要撲向公孫子,咬他的腿肚子。
如果你能去掉惡劣的品質,或為賢明之人,那麼賢明人的狗怎麼還會撲向賢明的人,咬他的腿肚子呢?”安平君田單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于是向齊王推薦豹勃,豹勃得以被任用為官。
後來田單免于九子之禍,豹勃起了很大作用。
] 初,吳王濞與七國謀反,及發,濟北王欲自殺。
公孫■謂濟北王曰:“臣請試為大王明說梁王,通意天子。
說而不用,死未晚也。
”公孫■遂見梁王,曰:“夫濟北之地,東接強齊,南牽吳越,北脅燕趙,此四分五裂之國。
權不足以自守,勁不足以捍寇,又非有奇佐之士以待難也。
雖墜言于吳,非其正計也。
昔鄭祭仲許宋人立公子突,以活其君,非義也。
《春秋》記之,為其以生易死,以存易亡也。
向使濟北見情,實示不從之端,吳必先曆齊,軍濟北,招燕趙而總之,如此則山東之縱結而無隙矣。
令吳楚之王練諸侯之兵,驅白徒之衆,西與天子争衡,濟北獨抵節堅守不下,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不救者,未必非濟北之力也。
夫以區區之濟北,而與諸侯争強,是以羔犢之弱而捍虎狼之敵也。
守職不撓,可謂誠一矣。
功義如此,尚見疑于上,脅肩低首,累足撫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非社稷之利也,臣恐藩臣守職者疑之。
臣竊料之,能曆西山,經長樂,抵未央,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淪于骨髓,恩加于無窮,願大王留意詳維之。
”孝王大說,壽人馳以聞,濟北王得不坐,徒封子淄川。
【譯文】 當初,漢朝時的吳王劉濞,與七國共謀叛亂,待到内幕被揭發出來後,濟北王打算自殺。
大夫公孫■對濟北王說:“請你允許我替你去遊說梁王,請梁王向皇帝陳述我們的隐衷。
假如梁王不答應,再自殺也不遲。
”于是公孫■便去求見梁王,說:“濟北這個地方,東邊挨着強大的齊國,南邊連着吳、越諸國,北邊受燕、趙等大國脅迫,這是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其勢根本不能夠自守,力量也難以抵禦強敵,又沒有奇謀之士為輔佐來準備對付吳楚七國的發難。
盡管曾對吳王說了不該說的話,但那不是濟北王真正的意圖。
過去鄭國的祭仲被宋國逼迫,答應立宋女所生的公子突為國君,目的是保護鄭昭公的生命。
盡管這
[豹勃常惡田單,曰:“安平君,小人也。
”安平君聞之,故為酒而召豹勃,曰:“安得罪于先生?故常見譽于朝。
”豹勃曰:“跖之犬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犬固吠非其人也。
且今使公孫子賢,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孫子與徐子鬥,徐子之狗固攫公孫子之腓而噬之哉。
”安平君曰:“敬聞命矣。
” 任之于王。
後田單得免九子之讒,豹勃之力也。
] 【譯文】 韓信最初被封為齊王時,蒯通勸說他與西楚項羽、漢王劉邦三分天下。
韓信不聽蒯通勸告。
後來聽說漢王劉邦畏懼他的才能,于是便與陳稀合謀叛亂。
事不機密,洩露了出去,呂後用計謀擒住了韓信,将斬之際,韓信歎道: “我後悔不聽蒯通的話,才被小人女子所欺騙,這難道不是大意嗎?”[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大軍往钜鹿讨伐陳豨,韓信假稱有病,沒有随同前往,打算從中起事。
韓信的侍從得罪了韓信,韓信要殺他,侍從之弟上書朝廷,将韓信要發動叛亂的情形告訴呂後。
呂後打算宣召韓信進宮,但又怕韓信的黨羽不肯就範。
于是與相國肖何商議,假稱有使者從高祖那裡回來說陳稀已經被殺,列侯和群臣都前往朝廷祝賀。
丞相肖何欺騙韓信說:“盡管你身體不好,還是勉為其難,好歹走一遭,去祝賀為好。
”入宮之後,呂後命武士把韓信綁起來殺了。
]高祖回到朝廷後,下令齊國逮捕蒯通。
蒯通被押到長安後,高祖說:“是你教唆韓信謀反嗎?”蒯通回答說:“是的!我本來是那樣教導他的,隻是這小子不用我的計策,才使他自己落到夷滅下場。
如果他聽我的計劃,你怎麼能夷滅他呢!”高祖大怒說:“煮了他!”蒯通說:“唉呀,煮我是冤枉的啊!”高祖說:“你教唆韓信謀反,還冤枉什麼?”蒯通回答說: “秦朝崩潰了,華山以東大亂,各家同時而起,英雄豪傑就象烏鴉聚集時那麼多。
就象秦國走失了一頭鹿,天下的人都去追趕,隻有身材高大,跑得快的人先捉到它。
盜跖的狗朝着堯狂吠,并不是堯不仁的緣故,隻是因為堯不是它的主人罷了。
我為韓信出謀劃策之時,隻知道有韓信,并不知道有你。
再者說,天下手持鋒利的武器,打算做你所做的事的人太多了,隻是力量達不到罷了,你能把他們全都煮了嗎?”高祖說:“放了他吧。
”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行。
[戰國後期齊國的豹勃說田單的壞話:“安平君(田單封号)是個小人。
” 田單聽到後,置辦了酒席,請豹勃,說:“我什麼地方得罪了先生呢?我還常常在朝廷上稱譽你啊。
”豹勃說:“盜跖的狗朝着堯大聲嚎叫,并不是認為盜跖尊貴而堯卑賤,狗隻是朝不是他主人的人狂叫罷了。
假如這裡有兩個人,一個叫公孫子,是個品質不錯的人,另一個叫徐子,是個品質惡劣的人,但如果讓他們兩人打架争鬥,徐子的狗必然要撲向公孫子,咬他的腿肚子。
如果你能去掉惡劣的品質,或為賢明之人,那麼賢明人的狗怎麼還會撲向賢明的人,咬他的腿肚子呢?”安平君田單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于是向齊王推薦豹勃,豹勃得以被任用為官。
後來田單免于九子之禍,豹勃起了很大作用。
] 初,吳王濞與七國謀反,及發,濟北王欲自殺。
公孫■謂濟北王曰:“臣請試為大王明說梁王,通意天子。
說而不用,死未晚也。
”公孫■遂見梁王,曰:“夫濟北之地,東接強齊,南牽吳越,北脅燕趙,此四分五裂之國。
權不足以自守,勁不足以捍寇,又非有奇佐之士以待難也。
雖墜言于吳,非其正計也。
昔鄭祭仲許宋人立公子突,以活其君,非義也。
《春秋》記之,為其以生易死,以存易亡也。
向使濟北見情,實示不從之端,吳必先曆齊,軍濟北,招燕趙而總之,如此則山東之縱結而無隙矣。
令吳楚之王練諸侯之兵,驅白徒之衆,西與天子争衡,濟北獨抵節堅守不下,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不救者,未必非濟北之力也。
夫以區區之濟北,而與諸侯争強,是以羔犢之弱而捍虎狼之敵也。
守職不撓,可謂誠一矣。
功義如此,尚見疑于上,脅肩低首,累足撫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非社稷之利也,臣恐藩臣守職者疑之。
臣竊料之,能曆西山,經長樂,抵未央,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淪于骨髓,恩加于無窮,願大王留意詳維之。
”孝王大說,壽人馳以聞,濟北王得不坐,徒封子淄川。
【譯文】 當初,漢朝時的吳王劉濞,與七國共謀叛亂,待到内幕被揭發出來後,濟北王打算自殺。
大夫公孫■對濟北王說:“請你允許我替你去遊說梁王,請梁王向皇帝陳述我們的隐衷。
假如梁王不答應,再自殺也不遲。
”于是公孫■便去求見梁王,說:“濟北這個地方,東邊挨着強大的齊國,南邊連着吳、越諸國,北邊受燕、趙等大國脅迫,這是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其勢根本不能夠自守,力量也難以抵禦強敵,又沒有奇謀之士為輔佐來準備對付吳楚七國的發難。
盡管曾對吳王說了不該說的話,但那不是濟北王真正的意圖。
過去鄭國的祭仲被宋國逼迫,答應立宋女所生的公子突為國君,目的是保護鄭昭公的生命。
盡管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