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釣情二二
關燈
小
中
大
微請趙卓、韓晁曰:“子,皆國之辨士也,夫為人臣者,言何必同?盡忠而已矣。
”二人各進議于王以事。
申子微視王之所悅,以言于王,王大悅之。
此情可以言釣也。
吳伐越,越栖于會稽,勾踐喟然歎曰:“吾終此乎?”大夫種曰:“湯系夏台,文王囚羑裡,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卒霸王。
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勾踐既得免,務報吳。
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嘗之。
” 乃貸粟以蔔其事。
子胥谏勿與,王遂與之。
子胥曰:“王不聽谏,後三年,吳其墟矣!”太宰嚭聞之,讒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
”吳殺子胥,此情可以事釣也。
客以淳于髡見梁惠王,惠王屏左右,再見之,終無言,王怪之,讓客。
客謂淳于髡,髡曰:“吾前見王,王志在馳逐,後複見王,王志在音聲,是以默然。
”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淳于先生,誠聖人也。
前有善獻馬者,寡人未及試,會生來。
後有獻讴者,未及試,又會生至。
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
”此情可以志釣也。
智伯從韓魏之君伐趙,韓魏用趙臣張孟談之計,陰謀叛智伯。
張孟談因朝智伯,遇智果于轅門之外。
智果入見智伯,曰:“二主殆将有變,臣遇張孟談,察其志矜而行高,見二君色動而變,必背君矣。
”智伯不從,智果出,遂更其姓曰輔氏。
張孟談入見趙襄子曰:“臣遇智果于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
入見智伯而更其族,今暮不擊,必後之矣。
”襄子曰:“諾!”因與韓魏殺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軍,此情可以視釣也。
殷浩仕晉,有盛名,時人觀其出處,以蔔江左興亡,此情可以賢釣也。
[《呂氏春秋》曰:“夫國之将亡,有道者先去。
”] 《钤經》曰:“喜,色灑然以出;怒,色麃然以侮;欲,色■然以愉;懼,色憚然以下;憂,色瞿然以靜。
”此情可以色釣也。
[《易》曰:“将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周禮》五聽:一曰辭聽,辭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氣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耳不直則惑;五曰目聽,目不直則眊然。
] 由是觀之,夫人情必見于物。
[昔者晉公好色,骊姬乘色以壅之。
吳王好廣地,太宰陳伐以壅之。
桓公好味,易牙蒸子以壅之。
沉冥無端,甚可畏也。
故知人主之好惡,不可見于外。
所好惡見于外,則臣妾乘其所好惡以行壅制焉。
故曰:人君無意見則為下餌。
此之謂也。
]能知此者,可以納說于人主矣。
【譯文】 由于遊說君主者知道遊說之難,所以遊說之前必須先行試探,以了解君主的态度。
怎麼知道是這樣呢? 過去齊威王的王後死了,打算冊立新的王後但還未拿定主意,便交給群臣商議。
薛公田嬰想要符合威王心意,便借機獻上十副耳環,其中有一副尤其精美,第二天暗中了解這副精美的耳環戴在了哪位夫人的耳朵上,便建議威王冊立這位夫人為王後。
齊威王非常高興,于是薛公田嬰從此受到重用。
這說明君主的愛憎可以用物事試探出來。
申不害剛開始受韓王信任的時候,還未弄清韓王的真實意圖,怕所言未必能合韓王之意。
韓王問申不害:“我與哪個國家結盟才更好呢?”申不害回答說:“這是關系到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請允許我深思熟慮之後再昏答。
” 于是私下悄悄地對趙卓、韓晁說:“你們二位先生都是能言善辯之士,但作為君主的臣子,所說何必都與君主意見相同?隻要盡自己的忠心就行了。
” 二人便分别向韓王陳述了自己的意見,申不害暗中觀察哪個人的意見韓王聽得高興,然後向韓王進言,韓王非常滿意。
這說明君主的好惡可以用話語來試探。
吳國戰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困于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勾踐感慨萬分,歎息說:“我真的要命喪于此了嗎?”大夫文種安慰他說:“當年商湯被夏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商纣囚禁在羑裡,晉文公重耳為公子時,受到骊姬的讒害,出逃戎狄,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但最後都成就了王霸之業。
由此看來,你今天的處境,怎麼能知道不是将來轉禍為福的開端呢?”勾踐在獲得吳王夫差的赦免後,決心向吳國報仇雪恥。
大夫文種獻計說:“據我觀察,吳王在政治上已經非常驕橫了,請你讓我試探一下。
”于是就用向吳國借糧來試探吳王的态度。
伍子胥勸吳王,不要借糧給越國,可是吳王不聽,硬是借給了越國糧食。
伍子胥說:“大王不聽我的勸阻,今後三年之内,吳國必然成為一片廢墟。
”太宰伯嚭聽了這話後,向吳王進讒言說:“伍員(子胥)外貌忠厚,實際上是個殘忍的人。
”吳王于是便殺了伍子胥。
這說明君主的态度可以借某一事端來試探。
梁(魏)惠王的一位寵臣把策士淳于髡推薦給惠王,惠王屏卻左右親信,單獨接見淳于髡兩次,但淳于髡始終沒說一句話。
惠王感到奇怪,責備推薦淳于髡的那位寵臣,那位寵臣轉告了淳于髡
”二人各進議于王以事。
申子微視王之所悅,以言于王,王大悅之。
此情可以言釣也。
吳伐越,越栖于會稽,勾踐喟然歎曰:“吾終此乎?”大夫種曰:“湯系夏台,文王囚羑裡,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卒霸王。
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勾踐既得免,務報吳。
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嘗之。
” 乃貸粟以蔔其事。
子胥谏勿與,王遂與之。
子胥曰:“王不聽谏,後三年,吳其墟矣!”太宰嚭聞之,讒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
”吳殺子胥,此情可以事釣也。
客以淳于髡見梁惠王,惠王屏左右,再見之,終無言,王怪之,讓客。
客謂淳于髡,髡曰:“吾前見王,王志在馳逐,後複見王,王志在音聲,是以默然。
”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淳于先生,誠聖人也。
前有善獻馬者,寡人未及試,會生來。
後有獻讴者,未及試,又會生至。
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
”此情可以志釣也。
智伯從韓魏之君伐趙,韓魏用趙臣張孟談之計,陰謀叛智伯。
張孟談因朝智伯,遇智果于轅門之外。
智果入見智伯,曰:“二主殆将有變,臣遇張孟談,察其志矜而行高,見二君色動而變,必背君矣。
”智伯不從,智果出,遂更其姓曰輔氏。
張孟談入見趙襄子曰:“臣遇智果于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
入見智伯而更其族,今暮不擊,必後之矣。
”襄子曰:“諾!”因與韓魏殺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軍,此情可以視釣也。
殷浩仕晉,有盛名,時人觀其出處,以蔔江左興亡,此情可以賢釣也。
[《呂氏春秋》曰:“夫國之将亡,有道者先去。
”] 《钤經》曰:“喜,色灑然以出;怒,色麃然以侮;欲,色■然以愉;懼,色憚然以下;憂,色瞿然以靜。
”此情可以色釣也。
[《易》曰:“将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周禮》五聽:一曰辭聽,辭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氣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耳不直則惑;五曰目聽,目不直則眊然。
] 由是觀之,夫人情必見于物。
[昔者晉公好色,骊姬乘色以壅之。
吳王好廣地,太宰陳伐以壅之。
桓公好味,易牙蒸子以壅之。
沉冥無端,甚可畏也。
故知人主之好惡,不可見于外。
所好惡見于外,則臣妾乘其所好惡以行壅制焉。
故曰:人君無意見則為下餌。
此之謂也。
]能知此者,可以納說于人主矣。
【譯文】 由于遊說君主者知道遊說之難,所以遊說之前必須先行試探,以了解君主的态度。
怎麼知道是這樣呢? 過去齊威王的王後死了,打算冊立新的王後但還未拿定主意,便交給群臣商議。
薛公田嬰想要符合威王心意,便借機獻上十副耳環,其中有一副尤其精美,第二天暗中了解這副精美的耳環戴在了哪位夫人的耳朵上,便建議威王冊立這位夫人為王後。
齊威王非常高興,于是薛公田嬰從此受到重用。
這說明君主的愛憎可以用物事試探出來。
申不害剛開始受韓王信任的時候,還未弄清韓王的真實意圖,怕所言未必能合韓王之意。
韓王問申不害:“我與哪個國家結盟才更好呢?”申不害回答說:“這是關系到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請允許我深思熟慮之後再昏答。
” 于是私下悄悄地對趙卓、韓晁說:“你們二位先生都是能言善辯之士,但作為君主的臣子,所說何必都與君主意見相同?隻要盡自己的忠心就行了。
” 二人便分别向韓王陳述了自己的意見,申不害暗中觀察哪個人的意見韓王聽得高興,然後向韓王進言,韓王非常滿意。
這說明君主的好惡可以用話語來試探。
吳國戰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困于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勾踐感慨萬分,歎息說:“我真的要命喪于此了嗎?”大夫文種安慰他說:“當年商湯被夏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商纣囚禁在羑裡,晉文公重耳為公子時,受到骊姬的讒害,出逃戎狄,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但最後都成就了王霸之業。
由此看來,你今天的處境,怎麼能知道不是将來轉禍為福的開端呢?”勾踐在獲得吳王夫差的赦免後,決心向吳國報仇雪恥。
大夫文種獻計說:“據我觀察,吳王在政治上已經非常驕橫了,請你讓我試探一下。
”于是就用向吳國借糧來試探吳王的态度。
伍子胥勸吳王,不要借糧給越國,可是吳王不聽,硬是借給了越國糧食。
伍子胥說:“大王不聽我的勸阻,今後三年之内,吳國必然成為一片廢墟。
”太宰伯嚭聽了這話後,向吳王進讒言說:“伍員(子胥)外貌忠厚,實際上是個殘忍的人。
”吳王于是便殺了伍子胥。
這說明君主的态度可以借某一事端來試探。
梁(魏)惠王的一位寵臣把策士淳于髡推薦給惠王,惠王屏卻左右親信,單獨接見淳于髡兩次,但淳于髡始終沒說一句話。
惠王感到奇怪,責備推薦淳于髡的那位寵臣,那位寵臣轉告了淳于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