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理亂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勤懇懇為國效力,不互相埋怨,一心一意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
這是“理國之風”——國家大治的象征[尹文子說:“上級領導不壓制下屬,下屬不冒犯上級,上下融洽,就能做到令行禁止,人人無私。
在這種風尚下,雖然經受艱難險阻的考驗,國家仍可堅如盤石,不會受到敵國的侵犯。
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治”]。
禮教風尚不能統一,當官的不受敬重,基層官員攻擊國家的弊病,平民百姓議論紛紛,這是“衰國之風”——國家衰敗的象征[尹文子說:“國王雖然年邁還養着許多嫔妃,子孫不多,有勢力的宗族被疏遠,這是國家衰敗的表現]。
君臣互相争榮譽,朝中大臣争功勞,士大夫争名聲,老百姓争私利,這是“乖國之風”——衆叛親離的象征。
上層官員私欲泛濫,下層官員作惡多端,法規不穩定,政出多門,這是“亂國之風”——國家動亂的象征[尹文子說:“國王寵幸大臣,大臣隻愛君王,國家的法律廢弛,人欲橫流,這是亂國的表現”]。
把奢侈誤以為繁榮,把驕縱誤以為高貴,把自由散慢誤以為開明,遵守禮義的人被認為是頑固不化,奉公守法的人被認為是固步自封,這是“荒國之風”——國家荒淫的象征[晉代崇尚玄虛、輕浮,所以引起了五胡亂中華,就是曆史的明證]。
把苛捐雜稅當作精明,為國家服務是為了撈取好處,把宰割老百姓當作能耐,把溜須拍馬當作忠誠,這是“叛國之風”——國家叛亂的象征[叔向說: “大臣隻想着奉祿,就是不進忠言,親信的随從怕得罪上司不敢說真活,下面的真實情況反映不到中央,這是最大的隐患]。
上下隔閡,内外猜疑,小官員争着讨上司的歡心,當大官的争奪權力,這是“危國之風”——國家危亡的象征。
上級官員不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下面的群衆也不向上反映意見,老婆怎麼說就怎麼辦,國家的法律不執行,而是各搞各的,這是“亡國之風”—— 國家滅亡的象征。
[尹文子說:“國家貧困衰弱,私人出現了富戶大家;國王的權力削弱,大臣的勢力增強,這就是亡國的征兆;宮廷内沒有專寵一人的現象,朝廷裡沒有寵幸的弄臣,家族人丁興旺,長幼有序,這是國家昌盛繁榮的表志;農事活動适時,糧食儲存厚實,軍隊精銳,疆土治理得很好,這是強國的特征。
” 文子說:“動亂的國家看上去好象很熱鬧;安定的國家看上好象很空虛;滅亡的國家好象匾乏不足;圖存的國家好象過剩有餘。
空虛不是沒有人,而是因為人人都在崗位上;熱鬧不是人丁多,而是因為都在追逐蠅頭小利;有餘不是财力富餘,而是因為寡欲少事;不足不是市場無貨,而是因為人們雖然收入少,但是各種稅賦卻很多。
] 何謂“四亂”? 管子曰:“年有疑妻之妾,此家亂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宗亂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國亂也;任官無能,此衆亂也。
” [故曰:立天子者,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
疑則動,兩則争,雜則相傷。
故臣有兩位者,國必亂。
臣兩位而國不亂者,君猶在也,恃君不亂,失君必亂矣;子兩位者,家必亂,子兩位而家不亂者,親猶存也,恃親不亂,失親必亂矣。
臣疑其君,無不危之國;孽疑其宗,無不危之家也。
] 【譯文】 什麼是“四亂”呢? 管仲說:“家中有疑忌正室的小妾,這是家亂;庶子疑忌嫡子,這是宗亂;朝廷裡有疑忌宰相的大臣,這是國亂;任命的官員昏庸無能,這是衆亂。
” [所以說:“确立誰為天子時,不能引起各地諸侯的疑慮;分封王侯的時候,不能讓朝中大夫疑慮;立正妻的時候,不能讓妾疑忌;立嫡子的時候,不能讓庶子疑忌。
一有疑忌就要有所行動,不分正偏、長幼就要争鬥,沒有秩序就會互相傷害。
因此把同一職務任命給兩個大臣,國家必然發生動亂,沒有發生動亂是因為國王還健在,依靠國王平息紛争,大臣們有所畏懼,還不敢亂來。
國王一死,必亂無疑。
同時立兩個嫡子的情況也一樣。
另外,大臣疑忌國王,沒有不危害國家的;庶子疑忌家長,沒有不危害家庭的。
”] 何謂“四危”? 又曰:“卿相不得衆,國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國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産,國之危也。
此治亂之形也。
凡為人上者,法術明而賞罰必者,雖無言語而勢自治;法術不明而賞罰不必者,雖日号令,然勢自亂。
” [管子曰:“理國有三器,亂國有六攻。
明君若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國理。
不肖君不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國亂。
三器者何也?日号令也,斧钺也,祿賞也。
六攻者何?曰親也,賓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
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無以使下,非斧钺無以威衆,非祿賞無以勸人。
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雖犯禁而可以得免,雖無功而可以得富。
夫國
這是“理國之風”——國家大治的象征[尹文子說:“上級領導不壓制下屬,下屬不冒犯上級,上下融洽,就能做到令行禁止,人人無私。
在這種風尚下,雖然經受艱難險阻的考驗,國家仍可堅如盤石,不會受到敵國的侵犯。
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治”]。
禮教風尚不能統一,當官的不受敬重,基層官員攻擊國家的弊病,平民百姓議論紛紛,這是“衰國之風”——國家衰敗的象征[尹文子說:“國王雖然年邁還養着許多嫔妃,子孫不多,有勢力的宗族被疏遠,這是國家衰敗的表現]。
君臣互相争榮譽,朝中大臣争功勞,士大夫争名聲,老百姓争私利,這是“乖國之風”——衆叛親離的象征。
上層官員私欲泛濫,下層官員作惡多端,法規不穩定,政出多門,這是“亂國之風”——國家動亂的象征[尹文子說:“國王寵幸大臣,大臣隻愛君王,國家的法律廢弛,人欲橫流,這是亂國的表現”]。
把奢侈誤以為繁榮,把驕縱誤以為高貴,把自由散慢誤以為開明,遵守禮義的人被認為是頑固不化,奉公守法的人被認為是固步自封,這是“荒國之風”——國家荒淫的象征[晉代崇尚玄虛、輕浮,所以引起了五胡亂中華,就是曆史的明證]。
把苛捐雜稅當作精明,為國家服務是為了撈取好處,把宰割老百姓當作能耐,把溜須拍馬當作忠誠,這是“叛國之風”——國家叛亂的象征[叔向說: “大臣隻想着奉祿,就是不進忠言,親信的随從怕得罪上司不敢說真活,下面的真實情況反映不到中央,這是最大的隐患]。
上下隔閡,内外猜疑,小官員争着讨上司的歡心,當大官的争奪權力,這是“危國之風”——國家危亡的象征。
上級官員不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下面的群衆也不向上反映意見,老婆怎麼說就怎麼辦,國家的法律不執行,而是各搞各的,這是“亡國之風”—— 國家滅亡的象征。
[尹文子說:“國家貧困衰弱,私人出現了富戶大家;國王的權力削弱,大臣的勢力增強,這就是亡國的征兆;宮廷内沒有專寵一人的現象,朝廷裡沒有寵幸的弄臣,家族人丁興旺,長幼有序,這是國家昌盛繁榮的表志;農事活動适時,糧食儲存厚實,軍隊精銳,疆土治理得很好,這是強國的特征。
” 文子說:“動亂的國家看上去好象很熱鬧;安定的國家看上好象很空虛;滅亡的國家好象匾乏不足;圖存的國家好象過剩有餘。
空虛不是沒有人,而是因為人人都在崗位上;熱鬧不是人丁多,而是因為都在追逐蠅頭小利;有餘不是财力富餘,而是因為寡欲少事;不足不是市場無貨,而是因為人們雖然收入少,但是各種稅賦卻很多。
] 何謂“四亂”? 管子曰:“年有疑妻之妾,此家亂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宗亂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國亂也;任官無能,此衆亂也。
” [故曰:立天子者,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
疑則動,兩則争,雜則相傷。
故臣有兩位者,國必亂。
臣兩位而國不亂者,君猶在也,恃君不亂,失君必亂矣;子兩位者,家必亂,子兩位而家不亂者,親猶存也,恃親不亂,失親必亂矣。
臣疑其君,無不危之國;孽疑其宗,無不危之家也。
] 【譯文】 什麼是“四亂”呢? 管仲說:“家中有疑忌正室的小妾,這是家亂;庶子疑忌嫡子,這是宗亂;朝廷裡有疑忌宰相的大臣,這是國亂;任命的官員昏庸無能,這是衆亂。
” [所以說:“确立誰為天子時,不能引起各地諸侯的疑慮;分封王侯的時候,不能讓朝中大夫疑慮;立正妻的時候,不能讓妾疑忌;立嫡子的時候,不能讓庶子疑忌。
一有疑忌就要有所行動,不分正偏、長幼就要争鬥,沒有秩序就會互相傷害。
因此把同一職務任命給兩個大臣,國家必然發生動亂,沒有發生動亂是因為國王還健在,依靠國王平息紛争,大臣們有所畏懼,還不敢亂來。
國王一死,必亂無疑。
同時立兩個嫡子的情況也一樣。
另外,大臣疑忌國王,沒有不危害國家的;庶子疑忌家長,沒有不危害家庭的。
”] 何謂“四危”? 又曰:“卿相不得衆,國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國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産,國之危也。
此治亂之形也。
凡為人上者,法術明而賞罰必者,雖無言語而勢自治;法術不明而賞罰不必者,雖日号令,然勢自亂。
” [管子曰:“理國有三器,亂國有六攻。
明君若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國理。
不肖君不能勝六攻而立三器,故國亂。
三器者何也?日号令也,斧钺也,祿賞也。
六攻者何?曰親也,賓也,貨也,色也,巧佞也,玩好也。
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無以使下,非斧钺無以威衆,非祿賞無以勸人。
六攻之敗何也?曰雖不聽而可以得存,雖犯禁而可以得免,雖無功而可以得富。
夫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