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論士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厮役處。
诎指而事之,北面受 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憑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恣睢奮擊,呴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
”此乃古之服道緻士者也。
黃石公曰:“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
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矣。
”何以明之?魏文侯太子擊禮田子方,而子方不為劄,太子不悅,謂子方曰:“不識貧賤者驕人乎?富貴者驕人乎?”子方曰:“貧賤者驕人耳。
富貴者安敢驕人?人主驕人而亡其國,大夫驕人而亡其家。
貧賤者若不得意,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乎?” 【譯文】 黃石公說:“品行高潔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祿打動;堅守節操的人,不能用刑罰逼迫。
招引品行高潔的人,要以禮相待;招引堅守節操的人,要能有助于實現他的理想。
”為什麼呢?郭隗勸燕昭王納賢的例子就是明證。
郭隗說:“帝王者與老師相處,君主者與朋友相處,稱霸者與臣子相處,亡國者與仆役相處。
曲意順從,虛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會前來;求賢不持久,求教沒恒心,就會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動前來,自己才去迎接,那隻能得到才能與自己相仿的人。
頤指氣使,隻能得到奴仆,放縱暴戾,怒吼喝叫,那就隻能得到奴才了。
” 黃石公說:“士人所依附的是禮義,為之而死的是賞賜。
把禮義和賞賜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你所需要的人才就會到來。
”為什麼這樣說呢?魏文候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禮,田子方不還禮,太子很不高興,對田子方說:“不知道是貧賤的人傲慢呢,還是高貴的人傲慢?”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傲慢啦!高貴的人怎敢傲慢?在高位者傲慢就會失去國家,大夫傲慢就會葬送封地,貧賤的人卻沒什麼可丢失的。
不順心了穿上鞋就走,沒什麼可留戀的,到哪兒還不是一樣的貧賤?” 宋燕相齊,見逐罷歸,謂諸大夫曰:“有能與我赴諸侯乎?”皆執杖排班,默而不對。
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難用也?”陳饒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難用,君不能用也。
君不能用,則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責諸人也。
”燕曰:“其說雲何?”對曰:“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餘粟,是君之過一也。
果園梨栗,後宮婦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嘗,是君之過二也。
绫纨绮縠,美麗于堂,從風而弊,士曾不得以為緣,是君之過三也。
夫财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
君不能行君之所輕,而欲使士緻其所重,譬猶鉛刀畜之,幹将用之,不亦難乎?”宋燕曰:“是燕之過也。
” 【譯文】 宋燕做齊國的宰相,遭到罷免後,對手下的官員們說:“有誰願意跟我去投奔其它諸侯?”大家都整齊地站在那裡,誰也不回答。
宋燕說:“可悲啊!為什麼士大夫易得而難用呢?”陳饒答道:“并不是士大夫易得難用,是做人主的不用啊!人主不用,士大夫就會怨憤。
你不會任用人才,反而要責備他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宋燕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陳饒回答說:“士人連三升糧食都領不到,而國王的倉庫卻滿滿的,這是國君的第一個過錯;園子裡的果子多得很,以至于後宮的婦女們用果子互相投擲來嬉鬧,而士人卻連一個都嘗不到,這是國君的第二個錯誤;後宮裡漂亮的綢緞堆得部腐爛了,見風就散,士人卻無法得到一件,這是國君的第三個過錯。
财物是國君輕視的,而對于怎樣死,為誰死,士是很着重的。
國君不能賞給他們自己輕視的東西,卻希望他們為自己賣命,這就好比把這些士人像鉛做的刀子一樣存放着,卻幻想有朝一日有一個幹将那樣會使劍的人出來,讓他們發揮利劍的作用,這不是太難了嗎?”宋燕說:“是我錯了!” 《語》曰:“夫人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
德合則未見而相親,聲同則處異而相應。
”韓子曰:“趨合同則相是,趣舍異則相非。
”何以明之? 楚襄王問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駛?何士人衆庶不譽之甚?”宋玉曰:“夫鳥有鳳而魚有鲸,鳳皇上去九萬裡,翺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料天地之高哉?鲸魚朝發于昆侖之墟,暮宿于孟津,夫尺澤之貌,豈能與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 有鲸,士亦有之。
夫聖人瑰琦意行,超然獨處。
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議曰:世之善惡,難得而知,苟非其人,莫見其際,何者?夫文章為武人所嗤,未必鄙也;為揚、馬所嗤,此真鄙矣。
夫人臣為桀、纣所毀,未必為愚也;必若堯舜所毀,此真愚矣。
世之毀譽不足信也。
故曰:不夜出,安知有夜行人?太公曰:“智與衆同,非人師也;伎與衆同,非國工。
”老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曰:凡人所賤,聖人所貴。
信矣哉!] 【譯文】 《論語》中說:“眼力一樣的人才能看見同樣的東西,聽力一樣的人才能聽見同樣的聲音。
同心同德的人才會相親相愛。
聲音的頻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會互相呼應。
”
诎指而事之,北面受 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憑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恣睢奮擊,呴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
”此乃古之服道緻士者也。
黃石公曰:“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
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矣。
”何以明之?魏文侯太子擊禮田子方,而子方不為劄,太子不悅,謂子方曰:“不識貧賤者驕人乎?富貴者驕人乎?”子方曰:“貧賤者驕人耳。
富貴者安敢驕人?人主驕人而亡其國,大夫驕人而亡其家。
貧賤者若不得意,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乎?” 【譯文】 黃石公說:“品行高潔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祿打動;堅守節操的人,不能用刑罰逼迫。
招引品行高潔的人,要以禮相待;招引堅守節操的人,要能有助于實現他的理想。
”為什麼呢?郭隗勸燕昭王納賢的例子就是明證。
郭隗說:“帝王者與老師相處,君主者與朋友相處,稱霸者與臣子相處,亡國者與仆役相處。
曲意順從,虛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會前來;求賢不持久,求教沒恒心,就會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動前來,自己才去迎接,那隻能得到才能與自己相仿的人。
頤指氣使,隻能得到奴仆,放縱暴戾,怒吼喝叫,那就隻能得到奴才了。
” 黃石公說:“士人所依附的是禮義,為之而死的是賞賜。
把禮義和賞賜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你所需要的人才就會到來。
”為什麼這樣說呢?魏文候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禮,田子方不還禮,太子很不高興,對田子方說:“不知道是貧賤的人傲慢呢,還是高貴的人傲慢?”田子方說:“當然是貧賤的人傲慢啦!高貴的人怎敢傲慢?在高位者傲慢就會失去國家,大夫傲慢就會葬送封地,貧賤的人卻沒什麼可丢失的。
不順心了穿上鞋就走,沒什麼可留戀的,到哪兒還不是一樣的貧賤?” 宋燕相齊,見逐罷歸,謂諸大夫曰:“有能與我赴諸侯乎?”皆執杖排班,默而不對。
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難用也?”陳饒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難用,君不能用也。
君不能用,則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責諸人也。
”燕曰:“其說雲何?”對曰:“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餘粟,是君之過一也。
果園梨栗,後宮婦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嘗,是君之過二也。
绫纨绮縠,美麗于堂,從風而弊,士曾不得以為緣,是君之過三也。
夫财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
君不能行君之所輕,而欲使士緻其所重,譬猶鉛刀畜之,幹将用之,不亦難乎?”宋燕曰:“是燕之過也。
” 【譯文】 宋燕做齊國的宰相,遭到罷免後,對手下的官員們說:“有誰願意跟我去投奔其它諸侯?”大家都整齊地站在那裡,誰也不回答。
宋燕說:“可悲啊!為什麼士大夫易得而難用呢?”陳饒答道:“并不是士大夫易得難用,是做人主的不用啊!人主不用,士大夫就會怨憤。
你不會任用人才,反而要責備他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宋燕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陳饒回答說:“士人連三升糧食都領不到,而國王的倉庫卻滿滿的,這是國君的第一個過錯;園子裡的果子多得很,以至于後宮的婦女們用果子互相投擲來嬉鬧,而士人卻連一個都嘗不到,這是國君的第二個錯誤;後宮裡漂亮的綢緞堆得部腐爛了,見風就散,士人卻無法得到一件,這是國君的第三個過錯。
财物是國君輕視的,而對于怎樣死,為誰死,士是很着重的。
國君不能賞給他們自己輕視的東西,卻希望他們為自己賣命,這就好比把這些士人像鉛做的刀子一樣存放着,卻幻想有朝一日有一個幹将那樣會使劍的人出來,讓他們發揮利劍的作用,這不是太難了嗎?”宋燕說:“是我錯了!” 《語》曰:“夫人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
德合則未見而相親,聲同則處異而相應。
”韓子曰:“趨合同則相是,趣舍異則相非。
”何以明之? 楚襄王問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駛?何士人衆庶不譽之甚?”宋玉曰:“夫鳥有鳳而魚有鲸,鳳皇上去九萬裡,翺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料天地之高哉?鲸魚朝發于昆侖之墟,暮宿于孟津,夫尺澤之貌,豈能與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 有鲸,士亦有之。
夫聖人瑰琦意行,超然獨處。
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議曰:世之善惡,難得而知,苟非其人,莫見其際,何者?夫文章為武人所嗤,未必鄙也;為揚、馬所嗤,此真鄙矣。
夫人臣為桀、纣所毀,未必為愚也;必若堯舜所毀,此真愚矣。
世之毀譽不足信也。
故曰:不夜出,安知有夜行人?太公曰:“智與衆同,非人師也;伎與衆同,非國工。
”老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曰:凡人所賤,聖人所貴。
信矣哉!] 【譯文】 《論語》中說:“眼力一樣的人才能看見同樣的東西,聽力一樣的人才能聽見同樣的聲音。
同心同德的人才會相親相愛。
聲音的頻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會互相呼應。
”